从火烧赤壁中破译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常识!

Posted 冷兵器 赤壁之战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火烧赤壁中破译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常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从火烧赤壁中破译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常识!

2、三国大将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几更天发生的

从火烧赤壁中破译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常识!

多年来,每每看到有关中国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总有如鲠在喉之感,《赤壁》,让我按捺不住,想要谈谈中国冷兵器时代的一些战争常识。

1、古代打仗很讲究军纪,两军对垒根本不可能站在那里乱打一通。

军队是战争机器,讲的的纪律和战术,有了这两种品质,才能有较强的战斗力,才会有以弱胜强的情况发生。否则人数再多的军队,投鞭断江的气概,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大多数电影中,都是双方兵士从两个方向对冲过来,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电影《赤壁》算是稍微认真了一些,诸葛亮摆了一些阵法,多了一些战术,不过充其量也就是香港电影的那些路数。

实际应该怎么样呢,一般来说,两军对阵,首先要用弓箭射住阵脚,就是说两支部队会先用弓箭远程相互对射,然后停在箭程之外。当然不排除有神射手用强弓硬弩藏在旗影下远程施射偷袭对方主帅的可能,史书和演义中多有发生。

对于骑兵,一般来说是不会象电影《赤壁》开头的长板坡之战那样,用来冲击对方部队的中央。因为三国时期,马镫尚待发明(中国最早的马镫是在西晋时期出土的),骑兵也没有重装备,马匹也不披甲。用这样的骑兵去冲击对面敌方的主力部队,简直就是找死,三排弓箭手几轮齐射就搞定了,更本不可能让你冲到面前。所以那时候骑兵多数用来迂回侧翼和机动作战,注意了,是机动作战,什么叫机动作战,就是冲锋陷阵,来回厮杀,后面还会讲到。

当然,打击溃逃的敌人用骑兵再合适不过了,从背后砍瓜切菜一般容易……。但是看到对方依据险要排成阵势,那骑兵就要小心了,贸然冲上去,那后果不是被射成刺猬状,就是掉进陷马坑,对方来不及挖陷马坑还有绊马索、滚刀手专砍马腿等等,骑兵对训练有素的步兵进行正面攻击是讨不到半点便宜的。

所以,这时候骑兵只能远距离绕道从两翼或背后多个方向攻击步兵,打乱步兵的阵形,分割和切断敌方步兵原本相互保护相互支援的行伍关系,从而剿杀。但是如果步兵阵营背陈险要,骑兵对步兵是毫无办法的,就算你不计代价的冲锋,也无济于事。史书中很有名的陈庆之就是这样用三千人马背依城墙击溃了十万之众的来犯之敌。

因此,这种时候,骑兵最好就是待机,等待自己的步兵主力增援。相信以曹操的治军能力,骑兵部队肯定是不会违反军纪贸然出击的。所以这也是诸葛亮要张飞断后以获取撤退时间的前提条件,张飞率领步骑兵马扼守险要,来追击的曹军骑兵只能干瞪眼,只有等步兵主力来了以后再实施决战。

所以说这样一来情节才合理,诸葛亮可以从容安排大队人马的撤离。而《赤壁》电影中,曹军骑兵竟然全歼了诸葛亮用来断后的步兵,也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让人难以理解。而且,双方军队无论是追击还是撤退全无号令,古代打仗闻鼓则击,闻金则退,其它各种命令,一般通过各色令旗挥动来调动全军,当然不可能诸葛亮一个人拿那么多的旗子来指挥,那么谁来传达诸葛亮的命令呢,那当然要有传令兵,可是电影《赤壁》中,既无传令兵,也不见探子兵,撤退全靠张飞一声吼,真是浆糊的一塌糊涂。

2、阵法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

就以《赤壁》中摆的阵法(事实上诸葛亮摆的是八阵,而不是八卦阵)来说吧,开头孙尚香诱敌深入,曹军追兵被扬尘遮蔽误坠诸葛亮的阵法之中,这个还算有点常识。

接下来对这个阵法的种种表现令人很不满意,首先这个阵法应该是个不断变换的迷宫阵法,曹军误入之后,首先应该要想到的是要原路撤退,因为这时入阵不深,应该向回撤,而不是在阵法中到处乱窜,越窜越深。

而因为阵法不断的变化,曹军一时无法找到回去的路,这时曹军应该想到的应该是要突围,要朝阵法中人最少的地方冲杀,而这才正好应该是阵法的高明之处,你看起来人少的地方,你越突围,结果发现最后却是人最多的地方,陷入重重包围。

讲到这里,回头看看,电影里,完全没这个过程,好像一冲进去就陷入重重包围,而且包围的还那么紧密,都有点水泄不通了,这个不是阵法,而是包饺子。之所以运用这个阵法,目的是不仅是为了包围,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分割阵中的敌军,前后分割,左右分割,把敌人部队越切越少,越切越乱才对,开始的时候应该比较稀疏,诱导你一步步陷入包围,然后再一点点变换阵形以达到分割的目的,再一步步压缩,而且阵法应该是种车轮战,不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并且主将在阵形中,应该能不断的变换位置,不断单挑对方的战将,把关羽、张飞、赵子龙的恐怖武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靠他们去杀掉那些无名小卒。

3、裨将和主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皮匠其实应该是裨将,否则很难理解皮匠和诸葛孔明有什么逻辑关系。裨将,在军队中属于最低等的将领,一般是配附给主将做副手的,比如关羽的裨将周仓、马岱这个是常识了。之所以主将需要裨将,并不是随从这么简单。三国时代因为还没有发明马镫,能骑马打仗的将领都是很不一般的,但是也常常会控制不住掉下来,比如长板坡被张翼德喝破肝胆的夏侯杰,估计也就是被张飞一嗓子惊失了魂魄,一不留神从马上摔下来,后脑勺着地了估计。而且,那时侯马匹也没有甲具,很容易被弓箭飞矢所伤,更别说被步兵滚刀手砍翻马腿了。所以主将出马,除非主将间决斗,否则冲锋陷阵,一定四周两边是必须要有人护卫的,防止暗箭和滚刀手伤害主将和坐骑。这也是裨将最大的用处。

而电影《赤壁》中,不要说没裨将了,连主将个个都是下马徒步战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4、仗究竟是怎么打的

中国古代战争常常一开打就是数十万众,什么三千人马,二万精兵,那都是连塞牙缝都不够的,所以对阵形的运用并不如日本幕府时代(黑泽明电影中表现过的)那么讲究。而只对军纪格外讲究,早至孙武杀掉吴王爱妾以肃军令,晚到戚继光抗击倭寇无一不是在军纪上下足了功夫。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最怕腹背受敌(不能采用霉军的蛙跳战术),最合理的战术应该是挥师冲击对方的阵线,然后一直向纵深挺进或向侧翼撕扯,然后再掉头,再冲入敌军,一路冲杀疾走,防止背后被人偷袭,所以古代有匹好马那是很重要的。所以两军对杀,一定是相互冲撞,不断寻找对方部队的队列缝隙进行插入和分割,来回冲锋的,而不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象中国男足一样站在原地群殴。

所以你看诸葛亮经常在地形险要的地方搞埋伏战,曹军人马一中埋伏就要撤,其实也不是不能打,而是怕被别人前后左右夹击,要突破又没有合适的地形冲锋,所以必须得迅速撤离。

讲了这么多,其实对《赤壁》还有一个不太满意的地方,虽说白话一点,通俗一点没有错,但是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称谓混乱,实在是小学都没毕业的编剧在混饭吃。

自周而下,不论男女,普遍有字。男子成年,女子出嫁时,就会“冠字”。对于男子来说,二十岁就已是成年,从前用来被长辈称呼的名,就不能再不分场合地用下去了,只能另取个称呼,供平辈和将来的晚辈呼叫,这就是字所以用。对于女子来说,因为取字就是出嫁,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待字闺中”就指的是尚未嫁人,中间这个“字”的来由,很要考些人的。

名作为谦称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大量可见,字作为成年后平辈和晚辈的尊称,也是常识。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称总是称“亮”,而别人称他是称“孔明”或“诸葛孔明”,区分清楚。而《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有一段孙权和陆逊的谈话,评论了当时诸人。对周瑜称公瑾、张昭称子布,称字表示尊重;对已死的刘琮称名字不避讳;对于不在场的曹操,当时没有开战,而且关系不算太差,称孟德;对刘备,虽然当时蜀吴在开战,但毕竟是妹夫,所以还是称玄德。唯有关羽,荆州开战前、开战后,孙权都一直称关羽或羽。明白了吧?为什么关羽必死于吴手,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怪也只怪关云长一句“虎女焉嫁犬子”,清高太过了点。

三国大将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几更天发生的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大大小小战役中最出名的一场。同时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说明了当时中国的战争已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战线已经开始往南移了。而黄盖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是巨大的。

话说黄盖向周瑜献计诈降曹操,用火烧曹操的连环船。黄盖在东吴的帐内与周瑜一起演了一出苦肉计。让细作误以为黄盖是真的想要投降于曹操,于是通报曹操并与黄盖约好投降的时间地点。曹操听完后大喜,于是与朝臣们一起满心欢喜的等待着黄盖带着粮草来投降。

黄盖带着十几艘战舰,在里面摆满了干柴和枯草。为了使燃烧效果更好,黄盖还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一层布用以遮挡。为了避免自己有去无回,黄盖还在大船的后面的系了一艘小船,用以自己逃生之用。然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自己将要来曹营投降。

大约是三更天左右,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的舰队行驶的十分迅速。曹营中的官兵得到黄盖的信后,纷纷走出营外观看,指着对面的船,说黄盖来投降了。在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时,黄盖的船同时点火,趁着东南风正大,船像箭一样向前行驶,而曹军的战舰是全部连起来的,烧是就更快了,火势甚至还蔓延到曹军在陆地上的营寨。不一会儿,火光都照亮了天际,而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东吴大将黄盖的字是什么

我们知道每一位古人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字都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黄盖字什么。黄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名将,字公覆,零陵泉陵人,相传是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黄盖是吴国的三代的元老,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帝王,黄盖都辅佐过。

黄盖年少时,就喜欢读书,那时候家里很穷,黄盖只能靠卖柴维持生计,生活非常困苦。也正是因为如此,黄盖才比平常人更努力用功读书,想要靠读书来出人头地。黄盖最开始是在乡间当一名小官,后来被推荐为“孝廉”,成年后就开始追随孙坚四处征战。黄盖能征善战,有勇有谋,是当时孙坚麾下不可多得的智勇兼备的武将。

孙坚死后,黄盖就开始追随孙策。孙策对黄盖信任有加,每每对黄盖委以重任。可惜孙策英年早逝,黄盖又开始追随孙权。追随孙权时,黄盖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但是让他成名的却也是这老年时期。因为一提起黄盖,我们就会想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时期黄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当时,刘备和孙权结盟一起对付曹操,在赤壁与曹军交战。曹军人多势众,刘孙联军在数量上就与曹军差了一大截。正在大家发愁的时候,黄盖想到了一个苦肉计献给周瑜。先是黄盖和周瑜闹不和,然后周瑜杖打黄盖,黄盖假意投降于曹操,然后趁机放火烧了曹操的船。赤壁之战也因此取得了胜利,黄盖也一战成名。

赤壁之战中黄盖写给曹操的信介绍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带着他的八十万大军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最后统一天下。同年九月,曹操进攻新野,但当时刘表已死,他那没用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于是当时依靠刘表建造自己势力的刘备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军民往南撤。

曹操占领了新野之后,收编了刘表当时剩下的部队,接着把战线继续往南推,直到长江沿线。刘备在樊城被曹军大败之后,与自己的部下一起仓促的逃往南边。在逃亡的途中,刘备派诸葛亮先行一步,去柴桑会见孙权,一定要说服他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大军。

但是以五万兵力去对抗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实在是有些困难。于是就有了黄盖诈降曹操一事。据说,黄盖和周瑜演完苦肉计之后,还写了一封信让人给曹操带去。

曹公:原本我曾受孙吴之恩,也不会侍二主,实在是事出有因,忍无可忍。因为那周瑜不听我的忠言,硬要用五万兵马去对抗您手下的八十万大军,这简直就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怎么会不失败呢。东吴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我们是不可能胜利的。但是周瑜仗着自己有能力,不听我的劝,竟还要当着众将士的面扬言要将我斩杀,幸亏那些文武百官们苦苦求情,我这才保全了这条命。

但他竟然还说死罪既免,活罪难逃,于是又狠心将我杖责五十,使我颜面尽失。我这样无端受到凌辱,实在心有不甘啊!您功高盖世,是世人所敬佩的榜样。早听说您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所以我思考再三,决心前来投靠你们,一来为你效力,二来洗刷我的耻辱。我黄盖愿意带上粮草和兵士,随船队归降于你,希望你能接纳我。

相关参考

你不知道的历史上36个地理常识

1【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

知识科普:你知道历史上的36个地理常识吗?

1【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

骑兵在古战争中的作用 冷兵器时代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军队。其实长处在于有强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

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孙刘联合抗曹火烧赤壁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孙刘联合抗曹火烧赤壁”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历史上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是三国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一场,三国赤壁之战简介中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采用

中国史上死人最多的十四次战乱

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究竟有多血腥和恐怖呢。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华夏大地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根本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而其中最为恐怖血腥的就有14次之多,因为在这几次战争中,战死、饿死、或者是被屠杀的

黄盖简介,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老将黄盖生平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

曹操兵败赤壁鲜为人知的历史原因

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一千多年来,关于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火烧赤壁导致曹军失败,但有许多可疑之处。本文重点讨论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力图

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在几更天

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在几更天?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在3更天。火烧赤壁是怎么回事?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

军队普遍感染了血吸虫病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一千多年来,关于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火烧赤壁导致曹军失败,但有许多可疑之处。本文重点讨论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

火烧赤壁是什么样的 真实和影视小说的那样吗

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画卷,华夏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刀光剑影白骨堆积,造就了一个个朝代更迭,文明兴盛。同样的也让这片土地上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历史上诸多的经典战役之中,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无疑是其中非常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