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叹伴君如伴虎 历朝钟爱兔死狗烹

Posted 功臣 伴君如伴虎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功臣叹伴君如伴虎 历朝钟爱兔死狗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功臣叹伴君如伴虎 历朝钟爱兔死狗烹

2、盘点洪武年间被杀的开国功臣 伴君如伴虎

功臣叹伴君如伴虎 历朝钟爱兔死狗烹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死了,猎狗就要烹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为何古代名将难善终?为何古代君王非要做冷血动物呢?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几乎每一个朝代接替、政权更换时期的中国历史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更有甚之,帮助朱元璋夺江山的元老们。得以善终的就那么几位。其实站在皇帝的角度很好理解:既然你有帮我造反的本事,你就能保证你不会帮助别人造我的反?我不能保证你没有造反之心,那么你还是死掉好了。杀了你就是仅丢掉一条人命,不杀你可能丢掉的是一个王朝。

由于每朝每代都发生了此类事情,因此从逻辑上、直觉上来说这都不应该是某个皇帝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经济学的发展使人们可用经济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一些历史现象,功臣与皇帝间的关系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尽管这不会是唯一的解释。

借用经济理论,我们可将皇帝与功臣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皇帝作为帝国的所有者,控制着帝国的管理权,但他不可能直接治理国家,必须委托一个或数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在这样一个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对他们的要求是勤奋工作,为皇帝效命。不过皇帝最主要、最关心的还是要求功臣们不得造反。功臣们是否勤奋工作,属于激励理论,此处暂不讨论,我们集中焦点于造不造反的问题。

每个开国皇帝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无法从功臣集团中分离出忠臣和奸臣,但他又必须想尽办法保证自己的儿孙能顺利继承皇位。为此,皇帝们自然有自己的分离信号来进行分离,将可能造反的人清除出去,确保江山永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在不能辨别忠奸时,皇帝们选择了实际上也只能是这样一个分离信号:有能力造反的和没有能力造反的。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把有能力造反的杀掉,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了。每一代皇帝都面临同样的困境,面临着同样唯一的选择,最后都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让我们后人见识了一幕幕闹剧。不要问你想做什么,而要问你能做什么,功臣们天然有罪,谁让他们有能力造反呢。学者们说中国是外儒内法,至少在对待功臣上这话是对的,所有的皇帝奉行的都是防功臣像防贼一样的人性本恶的哲学思想。

为何功臣交出了兵权还要被清洗呢?其实用经济学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个现象。功臣们的资产除了官位、兵权这些有形资产外,还有不可与其肉体分离的威望、才干、人际关系和势力集团这些无形资产。功臣们交出了兵权,但这些无形资产却无法一起上交。比如韩信,虽然赋闲在家,类似软禁,但他到刘邦的另一大功臣樊哙家作客时,樊哙还是毕恭毕敬,说“大王乃肯临臣”。樊哙在刘邦功臣中位列第五,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老相识,对韩信如此态度,足见韩信在刘邦集团中的威望了。

只要是家天下,屠杀功臣是一个走不出的死结。只有在现代民主制度下,一方面通过各种制度限制私人势力的发展,一方面通过领导人的选举,使将军们可以合法竞选最高领导人,才能走出这死结。在选举制度下,通过参选这个信号,有野心和没野心的将军们倒是可以分离出来了。

盘点洪武年间被杀的开国功臣 伴君如伴虎

都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一不小心人头就落地了。其实血淋淋的历史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昔日里共同的奋斗的兄弟很多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杀害了。那在洪武年间究竟多少开国功臣被杀害了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末年的一段故事。越王勾践在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卧薪尝胆,最终于公元前472年灭吴。功成之后,范蠡携西施乘舟泛湖而去,并写信给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久后文种果然被迫自杀。因此后世用这个成语比喻统治者诛杀功臣的行为。今天根据明朝洪武年间被朱元璋杀功臣的死亡方式,将他们归为三类,下面就一一予以介绍。

一、处死

洪武年间被杀功臣中以被处死的最多,他们纷纷被冠上奸党、逆党的名义,论入胡惟庸案、蓝玉案,此外还有一些因触犯国家法度而被杀的。具体情况如下:

1.韩国公李善长——定远人,早年间加入朱元璋义军,“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1370年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左丞相,位居功臣第一,朱元璋在制词将他比作萧何。之后李善长一度与刘伯温在朝中博弈,后推举胡惟庸任丞相。1390年朱元璋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将77岁的李善长以及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

2.吉安侯陆仲亨——濠州人,17岁就加入了朱元璋义军。1370年陆仲亨被封为吉安侯。曾因事被降为指挥使,负责抓捕盗贼,但不久恢复爵位。朱元璋经常对人说“此(陆仲亨)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但1390年朱元璋惩治胡惟庸党时,陆仲亨的家奴举报他与唐胜宗、费聚、赵庸同谋,因而被处死。

3.延安侯唐胜宗——濠州人,18岁时就加入朱元璋的义军。1370年唐胜宗被封为延安侯,曾因“擅驰驿骑”,被夺爵,但不久又恢复。此后他又镇守辽东、巡视陕西,1390年坐胡惟庸党被处死。

4.平凉侯费聚——五河人,在濠州加入朱元璋义军。1370年费聚被封为平凉侯,此后又参与平定云南之战。1390年费聚被列入胡惟庸党。为此朱元璋还找了一个二十多年前的借口,“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最终费聚被处死。

5.南雄侯赵庸——庐州人,早年与兄赵仲中聚众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赵庸功勋卓着,应该封公的,但因他在行军至应昌时私自纳奴婢为妾,最终只能封侯。1390年赵庸随朱棣出塞,征讨乃儿不花。大军班师归来时,赵庸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6.荥阳侯郑遇春——濠州人,早年间与兄长郑遇霖投入朱元璋麾下。1370年郑遇春被封为荥阳侯,1390年坐论胡党,而被处斩。

7.宜春侯黄彬——江夏人,早年间在徐寿辉手下,后不满陈友谅而投靠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的战役中立下大功。1370年黄彬被封为宜春侯,1390年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8.河南侯陆聚——元末时陆聚缮城保境,后以徐、宿二州归降朱元璋。1370年陆聚被封为河南侯,1390年被列入胡惟庸党而处死。

9.靖宁侯叶升——合肥人,本是元朝将领,后自动来投朱元璋。1379年叶升被封为靖宁侯,1392年论胡惟庸党被处死,之后又被列入蓝玉党。

10.永嘉侯朱亮祖——六安人,原是元朝的义兵元帅,后被朱元璋俘虏,投入麾下。1370年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后奉命镇守广东。在镇期间朱亮祖有许多不法行为,1380年他被番禺知县道同举报。但朱亮祖“恶人也告状”,道同反而被杀。事情真相大白后,朱元璋将朱亮祖父子鞭杀。

11.江夏侯周德兴——濠州人,与朱元璋是发小。1370年周德兴被封江夏侯,但他与汤和相比,很不懂事,营建宅第超越规制,恃宠而骄。1392年周德兴之子周骥被揭发同宫女乱搞关系,父子连坐诛死。

12.凉国公蓝玉——定远人,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是后起之秀,1379年被封为永昌侯,此后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晋封凉国公。1393年蓝玉被人告发意图谋反,因此被杀,受株连者达1万5千人。不可否认蓝玉有一些不法行为,但不至于谋反。

13.蓝玉党——所谓的“蓝玉党”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主要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人,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14.罪名不详——被处死的功臣中有两人罪名不详,分别为1394年被处死的永平侯谢成、1395年被处死的崇山侯李新。

二、赐死

朱元璋在即位初年以及晚年时期,对于一些功勋卓着、过错不明显的功臣予以赐死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宋国公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早年间与兄长冯国用结寨自保,后归顺朱元璋。1370年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朱元璋在诰词中称冯“胜兄弟亲同骨肉”。1393年蓝玉被杀当月,冯胜被召回京。两年之后(1395年),冯胜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2.颖国公傅友德——砀山人,元末加入红巾军。傅友德先后在明玉珍、陈友谅麾下,但无所知名,后归顺朱元璋,遂得重用。1370年傅友德被封为颍川侯,此后他大放异彩,平巴蜀、征西塞、伐云南,功勋第一。1384年晋封为颍国公。1394年傅友德被赐死,据说他是在朱元璋面前当众自尽的。

3.德庆侯廖永忠——巢县人,早年间与兄长廖永安在巢湖聚众,后以水军投靠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评价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本来廖永忠可以封公的,但朱元璋借口他“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1375年朱元璋以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赐死廖永忠。值得一提的是小明王是让朱元璋授意廖永忠除掉的。

4.临川侯胡美——沔阳人,初名廷瑞。胡美原是陈友谅的麾下,任江西行省丞相,守龙兴。陈友谅失利后,胡美归顺朱元璋。他曾独当一面,率军攻取福建。1384年胡美与诸子下狱,死于狱中。1392年论处胡惟庸党时,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说胡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同其子婿扰乱宫禁,因此胡美被赐自尽。

5.定远侯王弼——因善用双刀,号称“双刀王”。早年间聚众乡里,结寨自保。1378年王弼随沐英讨伐西番立功,被封为定远侯。捕鱼儿海之战,王弼作为先锋力挫北元骑兵。1393年蓝玉被杀,王弼与傅友德私下议论,“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我辈当合纵连横”,被锦衣卫侦知。1393年王弼被赐死。

三、死因存疑

由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致使人人们对其他一些功臣的死存在疑问,因此出现了一些死因存疑的。如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诚意伯刘伯温、淮安侯华云龙等人。人们对徐达、李文忠、刘伯温的情况已经较为了解,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华云龙的情况。

华云龙是定远人,早年间聚众于韭山,后归顺朱元璋。1370年被封为淮安侯,驱逐北元势力,奉命建燕邸,增筑北平城。1374年有人举报他“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朱元璋将其召回,但却离奇死于途中,后世推测华云龙是被朱元璋赐死的,但存在疑问。

这就是“皇帝让你三更死,你就活不到五更。”朱元璋的杀人方式真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看看这些为他卖命的兄弟们一个个惨死在刀下,他就没有一点点的内疚吗?如果早知功成名就后会被杀害,那些开国功臣还会为朱元璋卖命吗?

相关参考

揭秘:王翦为何不杀赵王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历朝历代的名将,下场都无外乎被君王猜忌,最后不得善终。所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既有功勋,又能得以安享晚年的开国功臣实在是少得可怜。王翦能够在功高震主的同时,能够功成身退,实在令人佩服其智

伴君如伴虎,他帮康熙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却落得这样下场

在康熙还没有坐上皇位之前,清朝就存在一颗毒瘤,那就是鳌拜。鳌拜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但他却不贪财,这才是最可怕的,说明他的目标更远大,已经不在乎金钱的多少了,他深知只要得到整个江山那么所有的金钱就都在他囊

揭秘这两位名臣如何虎口脱险? 伴君如伴虎

...哪会儿就让皇帝找个借口给办了。帮秦始皇扫清六国的大功臣王翦和帮汉高祖打天下“功第一”的萧何,挟震主之功,他们是怎么做,才得以善终的呢?他们选择的都是“自污”的策略,也就是自损清白,向皇帝表明自己只有贪...

揭秘这两位名臣如何虎口脱险? 伴君如伴虎

...哪会儿就让皇帝找个借口给办了。帮秦始皇扫清六国的大功臣王翦和帮汉高祖打天下“功第一”的萧何,挟震主之功,他们是怎么做,才得以善终的呢?他们选择的都是“自污”的策略,也就是自损清白,向皇帝表明自己只有贪...

揭秘这两位名臣如何虎口脱险? 伴君如伴虎

...哪会儿就让皇帝找个借口给办了。帮秦始皇扫清六国的大功臣王翦和帮汉高祖打天下“功第一”的萧何,挟震主之功,他们是怎么做,才得以善终的呢?他们选择的都是“自污”的策略,也就是自损清白,向皇帝表明自己只有贪...

所谓伴君如伴虎 “帝王心术”之过河拆桥

从秦始皇建立起大秦王朝,到清朝统治末期,在这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体制下,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对于帝王而言,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守住自己皇帝的宝座,牢牢握住自己的权力,使得自己的皇权不容侵犯,这才是至

朱元璋杀光功臣为何独独放过他?原因让人佩服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

酒作诱饵试功臣

军权在握的徐达,是朱元璋从小一起放牛的伙伴,跟随朱元璋造反后,忠心耿耿,屡建战功,名列明朝开国功臣之首。徐达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每年出征应诏复命后,马上帅印上缴。他虽然处处小心,但朱元璋对他还是

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 解析

...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李斯是怎么死的

在中国历朝历代里,丞相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它在宫廷扮演的角色很复杂,他是皇帝的助手,与皇帝把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却又不能使自己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伴君如伴虎,就算是位高权重,如果擦枪走火,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