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杨裕民:弃笔抗日的著名化学家病逝太行
Posted 化学家
篇首语: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战英烈杨裕民:弃笔抗日的著名化学家病逝太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抗战英烈杨裕民:弃笔抗日的著名化学家病逝太行
杨裕民生于1889年。1938年参加领导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1939年奉朱德总司令电召,赴八路军总部搞军工。同年7月21日,在跟随总部进行反日军“扫荡”途中病逝,时年50岁。
“吾侪与敌决战之期至矣,吾愤累年,誓当以死报国”。这是冀东著名爱国人士杨裕民誓与日军决战到底的豪言壮语,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战死在疆场。
杨裕民,原名彦伦,字灿如,又名杨十三,1889年出生于在河北省迁安县杨团堡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18年毕业于天津直隶省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任天津直隶省工业实验所化学工业科技员。1920年赴美国留学。1923年回国,任天津直隶省工业实验所化学工业科长。1928年受聘于河北工学院,任教授。1931年,首创“碱法亚硫酸盐苇浆造纸技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7月30日,日军攻占天津,杨十三目睹居民颠沛流离的亡国惨状,他四处奔走,号召大家为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同年,加入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任委员。
1938年3月,杨十三满怀爱国激情,毅然投笔从戎,和子女杨效昭、杨效棠(永进)同到冀东,投入了党所领导的起义暴动,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他住在遵化县地北头村洪麟阁家,在李楚离的指导下,和洪麟阁秘密策划起义事宜,亲自到滦县、乐亭、丰润等县参加秘密动员工作,并参加了中共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田家湾子召开的军事会议。他和当时冀东党的负责人李运昌、李楚离、胡锡奎及爱国人士洪麟阁、民团头目高志远等一起,研究暴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暴动后的有关问题。后在滦县多余屯开会,成立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公推高志远为司令,李运昌、洪麟阁为副司令,杨十三为洪麟阁部的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
由于地北头村汉奸刘秉忠向敌人告密,丰润县沙流河伪警民团突然包围了洪麟阁的家,进行“围剿”查抄。洪麟阁、杨十三指挥暴动队员击退伪警,然后将队伍转移到玉田县的小狼山。1938年7月7日,丰润、玉田的日伪军千余人将洪麟阁和杨十三领导的暴动队包围在小狼山。当时,洪、杨只带百余人,因预定7月16日起义,队员们分散隐蔽在各县、村,仓促中无法通知集中。时值暴雨,杨十三掩护洪麟阁带少数警卫员突围去玉田十里坨,找到李楚离、杨效昭和二总队杨受青,带队应援小狼山。杨十三送走洪麟阁后,与敌人周旋战斗,坚持到深夜,转移到鲁家峪。敌人尾随紧追,丰润、玉田、遵化三县日伪军15OO余人将杨十三围困在鲁家峪。第三天,洪麟阁带二总队赶到援救,才于深夜冲出重围。杨十三认为已经暴露,于是决定提前于7月9日起义。
当时抗联部队的战士多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的农民,不会打仗,更不大懂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提高抗联战士的政治素质和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杨十三积极抓紧对抗联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选派抗联干部50余人到四纵队司令部受训,使这支农民武装队伍的政治素质与战斗力不断提高。
9月底,杨十三主持在窝洛沽召开会议,传达八路军四纵队在九间房召开的军事联席会议精神。参加会议的有李楚离、洪麟阁和杨受青等。杨十三说:“青纱帐已倒,会议决定抗联部队到平西整训。”在抗联部队奉命西进到平西整训途中,在蓟县马伸桥附近的台头村遭到敌重兵袭击,洪麟阁壮烈牺牲。杨十三幸获脱险,部队继续转移迂回向平西挺进。行至潮白河时,西进的路被敌人切断了,第三路军指挥部决定杨十三带连以农、马溪山等二十几名干部,从另一条秘密路线去平西。
1939年春,受朱德总司令电召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从事军事工作。同年夏,日军分九路向八路军总部大举进攻,杨十三跟随总部转移。途中他的胃病老毛病再次复发,而且比历次都严重,只好躺在担架上跟随警卫部队在太行山的浊漳河一带和敌人兜圈子。由于长时间的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医疗,又时逢盛夏酷暑、阴雨连绵的季节,他的病情日益恶化。7月2日,因感冒而转心脏麻痹病,处于昏迷状态,在病中呓语,尽为赞扬抗日军队、痛骂日军汉奸、反对磨擦之片断词句。朱德、彭德怀和左权等总部首长对他关怀备至,在敌情万分紧张和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每日都要探望他的病情。总部首长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感动至极,也深深感到革命志愿未竟,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正是祖国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却辗转于担架病床之上,心急如焚。朱德了解到他在病重时还念念不忘回冀东的心情,就安慰他说:“不要回冀东去了,在哪儿都是抗战。就留在总部吧!”让他在总部搞工业。
1939年7月21日,在反“扫荡”的战斗中,杨裕民不幸病逝于山西省黎城县上遥镇。1950年10月2日,杨裕民烈士移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历史人物 抗战英烈张甲洲 东北抗日战场上抗联的多面英雄
抗日英烈张甲洲(11907—1937) ,(张进思),字震亚,号平洋。1907年5月21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师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张甲洲烈士简介
张甲洲烈士是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张甲洲历任中国共产党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等职。1937年8月28日在黑龙江省富锦遇害,时年30岁。
张甲洲烈士生平经历
张甲洲,别名震亚,号平洋,化名进思,1907年5月2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房(现镇东乡富饶村)。张甲洲6岁开始入本村私塾读书,1923年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东北军阀张作霖在各大中学校招兵,激起师生们的义愤。张甲洲积极参加“反抽丁”斗争,被校方开除学籍。同年,张甲洲考入沈阳文华中学,被推选为学生会会长。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沈阳文化教育各界举行集会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张甲洲领导全校学生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枪杀中国工人的暴行。这一爱国行动无疑又被校方看成越轨行为,遂被开除学籍。
1926年,张甲洲考入齐齐哈尔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又担任学生会会长,仍一如既往地积极组织同学参加爱国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被反动军阀逮捕入狱。在全市进步师生大力声援和舆论支持下,半个月后,获得释放。出狱后,张甲洲目睹东北军阀反动封建势力的黑暗,愤然离开省城,南下求学。
1927年,张甲洲首先进入北平弘达补习学院,1928年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在校期间,张甲洲更加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30年4月,清华大学青年会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冯仲云等同学被捕,张甲洲为营救清华大学同学也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与冯仲云结交颇深,并受其影响出狱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张甲洲又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第六级。在这期间,张甲洲先后兼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和代理北平市委书记等职务。其公开身份是反帝大同盟的负责人,当时,以反帝大同盟的名义创办一所民校,招收市民和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民校成为一所进步的业余学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清华、北大等校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反“不抵抗主义”运动。张甲洲一方面四处宣传、请愿,要求政府收复失地;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并身体力行。他对同学们说:“日本鬼子已经侵占我的家乡,意欲吞并全中国。抗击日寇,拯救中国,人人有责,我们要学好本领随时准备参加战斗。”
1931年末,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连续遭到破坏,张甲洲和同学陶瀛孙结伴去上海寻找党组织,汇报工作。不久,张甲洲又回到东北,找到当时在中共满洲省委任秘书长的冯仲云,要求工作。冯仲云介绍他到图书馆王立飞处做国际情报工作。哈尔滨沦陷后,面对国破家亡的情景,他提出去北平,利用“同乡会”的关系,动员东北籍同学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的要求,得到满洲省委的同意。1932年4月,张甲洲同中共河北省委、北平市委取得联系,派遣于久公、张文藻、夏尚志、张革、郑炳文等几位东北籍的大学生一起回到家乡巴彦。他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联合民团、士绅、知识分子,于5月16日以结婚的名义,组成一支一二百人的抗日武装——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巴彦游击队),张甲洲任总指挥。
1932年7月,日军占领巴彦县城,不久建立伪政权。此时,工农反日义勇军的力量还很薄弱,为壮大抗日实力,抗击日本侵略军,工农义勇军指挥部决定部队西渡少陵河,到巴彦西部地区活动,继续扩充队伍。
7月16日,工农反日义勇军在张甲洲的率领下以强攻和智取的手段攻克龙泉镇。这个小镇有警察所、自卫团等百余人武装,镇内还有围墙和炮台,戒备比较森严。战斗从早晨打响,到中午攻进镇,缴获百余支枪。在张甲洲的说服教育下,天增泉老板张振录交出子弹4000多发,使义勇军扩充了武器弹药,增强了战斗力。
7月末,游击队准备攻打地主的土围子王四窝堡。为避免伤亡,在攻打之前,张甲洲带警卫人员对王国英进行说服教育,希望他能顺民情,晓大义支援游击队抗日。然而,这个死心塌地的亡国奴,非但不接受劝说,反叫人把张甲洲绑起来,准备送县城邀功请赏。当晚,张甲洲说服看押的兵勇张兴,借拉出去枪毙之机放跑张甲洲,张兴也随同参加义勇军。工农义勇军攻进王四窝堡后,王国英已逃跑。张甲洲召集群众大会,进行抗日宣传,并打开仓库把粮食衣物分给受灾饥饿的农民。此后,不少农民和小股武装纷纷投入工农义勇军。西渡少陵河时仅200多人的队伍,待东归回来后部队已增加到600人,且全部变为马队。
随着反日斗争的开展,工农反日义勇军逐渐壮大起来。为打击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伪政权,振奋民众抗日斗志,张甲洲与指挥部研究决定:联合其他反日武装共同攻打巴彦县城。8月下旬,张甲洲派人与活动在巴彦东北老黑山的抗日武装马占山部才不鸿猷团和在木兰蒙古山活动的“绿林好”取得联络。决定三方联合,在8月30日以鸡叫头遍为号,共同攻打巴彦县城。
8月30日晨,工农反日义勇军在张甲洲的率领下和“才团”、“绿林好”分三面攻打巴彦县城。激战到天亮时,巴彦县城终被攻破,驻守伪军沈营长被击毙,伪县长程绍濂化装逃走。抗日部队进城后严守群众纪律,沿街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开展抗日宣传。同时,还打开伪县公署内务局长曾俊义家的粮仓,赈济贫民,这些行动深得民心。
攻城第四天,张甲洲便率队撤出县城,前往姜家堡和七马架一带整训。
工农反日义勇军经过整训后,面貌一新,成立教导队、少年队、士兵委员会和反日同盟会,队内党组织也有一定发展。中秋节前后,工农反日义勇军活动在洼兴西部一带。此间还在张甲洲的带领下奔袭呼海路的康金井火车站。接着又赴西集一带活动,在这里收编了孟团和几股山林队,部队人数有很大增加,达700余人,增编为六个大队和教导队、少年队及洋炮队。工农反日义勇军在斗争中已成为党领导的活跃在哈北地区的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重要队伍。
同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巡视员吴福海来到工农反日义勇军,传达贯彻“北方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执行“北方会议”决议的指示。其主要内容是:(1)将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2)成立军事委员会,张甲洲为司令,赵尚志为第一政委,吴福海为第二政委,两人都是省委代表。(3)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执行土地革命政策。
10月末,工农反日义勇军为筹集越冬物品,开展冬季斗争作准备,联合“绿林好汉”由巴彦向东挺进,开辟新的反日斗争区域。反日义勇军一路收缴伪警察分驻所的武装,随之攻占东兴设治局。敌人并没甘心失败,在义勇军占领东兴的第三天中午组织自卫团和红枪会1000多人进行反扑,战斗十分激烈,城内硝烟四起,火光冲天,双方伤亡都很大。战斗中赵尚志左眼负伤。为了避免更重大伤亡,张甲洲率队从城西部打开缺口突围出去,回到姜家堡驻地整休。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反日义勇军离开巴彦县境向西挺进。由于执行“左”倾政策,部队严重地脱离了广大群众,队伍内部开始分化,最初和张甲洲起来抗日的都纷纷离队,部队不断减员。
12月中旬,工农反日义勇军在张甲洲和赵尚志的率领下欲自安达向北部进军,以会合马占山部邓文、李海青义勇军共同开展武装斗争。当部队行至泰来境内时,得知邓文已失守向西难以汇合。工农义勇军返回时已进入严寒的冬季,部队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冰雪,又不断遭到地主武装和森林警察的袭击。1933年初,反日义勇军回到巴彦时已弹尽粮绝,所剩无几。为使剩余部队免遭围歼,1月18日张甲洲、赵尚志等决定先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听令再集。张甲洲和赵尚志等前往哈尔滨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
反日义勇军失败后,赵尚志被开除党籍,张甲洲由于从北平回来后没有落实组织关系,所以免于党内处分。失败和挫折并没有动摇张甲洲抗日的决心。1934年7月,张甲洲只身来到富锦,化名“进思”以中学教员为掩护开展地下抗日斗争。
在富锦中学,张甲洲很快就以自己的才干和学识由教员升为教导主任、校长的职务。不久,他又把于久公、王文郁等同志调来一起开展抗日斗争。为把学校办成培养抗日人才的基地,张甲洲首先在学校设置了图书馆,购买许多进步作家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座谈会、讲演会和辩论会,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他的教育和引导下,有一大批学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张甲洲还通过于久公与活动在富锦一带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独立师取得联系,为他们提供情报,运送武器弹药,不断支援抗联的反侵略斗争。
张甲洲的行动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注意,为了避开敌人搜捕,确保张甲洲和于久公的安全,抗联第三军独立师派参谋长李景荫和政治指导员郭革一前往城南接应张甲洲入队。1937年8月28日,当张甲洲等离开县城行至董老茂村时,突然遇到伪地方团的袭击。张甲洲小腹中弹,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年仅30岁。
胡乔木在写给巴彦县委的信中说:“张甲洲为人非常正直,对党十分忠实,很有能力和魄力,对我教育很深。至今仍很怀念。”
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的烈士陵园里,有一座水泥墓,墓前竖立一座两米多高的墓碑,碑文最后一段写道:
“张甲洲同志,您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实为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您的精神为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您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相关参考
抗日英烈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人。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诺尔曼白求恩烈士简介诺尔曼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高度...
贾力更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到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返回内蒙古,组织农牧民协会。七七事变爆发后,贾力更在土默特旗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为了开辟敌占区工
抗战期间来华助战的苏联空军航空志愿队I—16战斗机。>苏联空军志愿队部分援华顾问>苏联航空志愿队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民政部近日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两名
昨日,抗日英烈袁德胜遗骨取土返乡仪式在大荔朝邑镇,大寨子村,隆重举行……当地政府、社会各界代表,志愿者,小学生约500人参加。“爸爸,回家吧”袁德胜烈士的亲属们含着眼水双手捧起朝邑镇大寨子村(原后方医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毛主席做出过相关规定,但是鉴于这些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英烈,警示后人,也就保留了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这三处地名并沿用至今。开国功勋却无此殊荣,着实让人敬佩,这在国内外
1932年,蒋百里赴日考察,回国后,他在总结在日见闻时说道,中日之间战事无法避免,拖也拖不得,谈也谈不成。这是因为日本的本意就是“要侵略中国”。1935年他根据日本在华北的种种侵略行径致书蒋介石,指出
抗战最后被国民政府委任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马占山赴南京请命,直至
咸平五年(1002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他此前在发解试、省试中亦为第一,因而成为"连中三元"之人。当时著名文学家杨亿见到王曾所作之赋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金殿传胪后,王曾被授予将作监丞
抗战时期,在大街上能随便抓到指挥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毛泽东吗?这种荒唐的事情,当年侵华日军却真实做过。日军曾带过刘邓照片斋藤邦雄,1941年入伍,原日军第63师团机枪射手,曾经随日军参加对太行山根据地的扫
抗日卫国战争1937年,日本先后攻陷华北、淞沪、南京,占据中国大量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自南京迁往重庆,展开十四年抗战的后八年全面抗战。当时,中华民国所属国民革命军投入战争计步兵128个师、46个独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