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屈突通不输也难 李孝常这三个人来降李渊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所以屈突通不输也难 李孝常这三个人来降李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所以屈突通不输也难 李孝常这三个人来降李渊
李渊大军包围河东后,屈突通已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仍凭李渊如何挑衅,就是不出战。
河东久攻不下,李渊心里十着急,想亲自带兵直取长安,却被裴寂拦下,说:“长安一直就靠屈突通的支援,如果屈突通败,长安必破。如果现在绕过屈突通去攻长安,万一攻不下,就一定会受到屈突通的攻击,到时候腹背受敌,我们就很危险了。”
李世民随即反对,说:“兵贵神速,趁如今节节胜利,四方豪杰加入,军心振奋,最好一鼓作气直取长安,就如摧枯拉朽一样容易;如果久攻不下,军心必乱。且关中有那么多兵马豪杰,可招抚为我所用。即使屈突通有廉颇之志,也无力回天。”
李渊觉得两人讲的都有道理,最后干脆折中吧:一部人马继续围攻河东,自己则亲率大军直取长安。
不久,义军渡过黄河,抵达同州朝邑,法曹靳孝谟打开蒲津、中单二城投降。就在同一天,华阴县令李孝常也来降。
这个李孝常不简单,他是隋朝大将李园通的儿子,也是李渊妻子窦惠家族的女婿。在江都的杨广知道他投降李渊后,将他的弟弟全部杀死。
得到一个大将还不说,李渊没花一兵一卒就得到当时京师附近的重要粮仓--永丰仓。要知道,杨玄感之所以敢决心反叛,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攻下了永丰仓。
永丰仓储备有隋帝国大量的粮食,不仅解决了李渊义军的军粮问题,还可赈济饥民,安定民心。因此,李渊睡觉时还偷着乐。
此外,丢了永丰仓,杨广想返回长安的希望就破灭了,而随他前往江南旅游的那些关中将士,老婆孩子家人都尚在关中,怎么可能会跟着杨广继续待在江南呢?
听说李渊开仓放粮,四面八方饿得发慌难民纷纷涌向军营,特别是男人们,吃饱了就报名参军。李渊的义军一下猛增至二十多万。
有如此实力,一些关中英雄豪杰也都愿投到李渊麾下,如长孙无忌、窦轨、于志宁(八柱国之一战略家于谨的曾孙,预修过《隋书》)和颜师古(名儒颜之推的孙子)。
军队有了,军粮也解决了,李渊让李建成、刘文静等率数万人驻军永丰仓,兼守潼关;同时命李世民率数万人在渭北。
一切安排就绪后,李渊继续兵指长安。
文将VS武将哪个更厉害呢?看刘文静降屈突通
听说李渊得了永丰仓,屈突通再也坐不住了。永丰仓不仅是长安的粮仓,且两地十分靠近,一旦李渊拿下长安,那他屈突通就是死罪一条。
杨广对屈突通很是看重,不仅如此,还给他两万特种部队,不然也不会在江南那么悠闲地旅游。
刘文静
其实,屈突通确实有本事,没有辜负老大的期望,连续打散了好多支想进长安参观的农民兄弟“旅游团”。 屈突通这样做,也是让人们知道首都的治安很严,非法携带管制刀具,非法聚会闹事等,是要吃牢饭的。
不过,杨广还是对表兄李渊看走眼了,以为原谅他的过错就会感恩戴德地为自己守住太原,最后表兄却突然造反,还要端掉自己的老巢。
此时的屈突通也很明白,大隋帝国真的快不行了,可是作为受两代皇帝厚恩的臣子,明知此事不可为也得为。
本以为坚守不出,李渊就奈何不了自己,现在李渊反而抛下自己而直逼长安,屈突通也顾不得河东城了,领部众出城追击。出发前,屈突通说:“我侍奉过两位皇上,因为他们的抬爱我才有了今天的一切,我不能辜负他们啊!”
随后,屈突通命令鹰扬郎将尧君素驻守河东,自己则率军驰援长安。
不料,在潼关附近被刘文静阻截。
老刘说:“要过去也可以,投降就行,否则打哪来就回哪去。”
屈突通当然不干,提枪上马就攻打永丰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屈突通越是想速战速决,也是打了败仗。一个月后,双方还是相持不下,屈突通急得派部下桑显和夜袭刘文静。桑显和不负众望,连拔两寨,就是攻不下主寨。
屈突通大怒,再次聚集军队进攻刘文静的主寨。老刘此次也是够呛的,不仅损失了数千士兵,自己也中箭下马,差点丢了性命,士气十分低落。如果此时桑显和再一鼓作气,恐怕刘文静也见阎王去了。不料大量胜仗的老桑却骄傲起来,认为刘文静只不过是只丧家之犬,迟早会被收拾的,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犒劳一下自己那帮疲惫的兄弟吧。于是,下令就地生火烹食。
正要感叹天要亡我的老刘见敌军松懈,立即来了精神,抓住机会重建被敌军毁掉的那两座营寨。不久,老刘又获知有数百从南山骑兵友军,要偷袭敌军,随即出动三营大军,和老桑干上了。
桑显和很高兴啊,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这不是白捡一块肥肉么?显然老桑没有料到背后还有一支数百骑兵偷袭自己。
两股兵力合二为一,桑军顿时大乱,除了老桑一人逃出去见上级外,其他的弟兄都被老刘关押了。屈突通没有为难老桑,让他去潼关守城。
见几次都战败,屈突通那个急啊,怎么办呢?不能老和对方耗着啊。“哎!非我屈突通不尽力,实在是老天不佑啊!”屈突通很愤怒,接着他又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说,“为了国家我迟早是要挨上一刀的。”
见来硬的不行,屈突通突然想到潼关,驻守潼关的是隋大将刘纲和部下桑显和,不是自己的地盘么!干脆绕过永丰仓,从潼关去长安!
可是,当屈突通抵达潼关城时,才发现已被老刘占了,桑显和也投降了,他只好退到潼关城北驻扎下来。
进退两难,这是屈突通面临的最大问题,部下劝他归降老李,他不禁悲泣起来,说:“我蒙受朝廷大恩,侍奉两主,怎么能在危急时逃难呢?唯有以死报国!”顿时,他感到无限的悲凉,只有以死报国了。
话说李渊没了后顾之忧,很快就攻占了长安。听说屈突通的事迹后,李渊很想得到这位德才兼备的良将。
李渊命人叫他家里的仆人去劝降,结果被屈突通一刀斩下人头。
当他听说李渊占领长安后,家里的妻儿老小都做了李渊的俘虏,心中更加悲愤,仍想着和老刘决战,最后见无法坚守就想去投靠越王杨侗。
杨侗
刘文静早就看出屈突通是一个难得的英才,就带着桑显和一同追击。
最后,两军对阵于稠桑。
屈突通仍一心想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立即列阵自守。而老刘决心想要生擒屈突通,就派他的儿子屈突寿和部下桑显和前往劝降。
桑显和劝说旧部:“京师陷落,诸位家眷都在关西,为何要向东去?”
这些将士早就不想打了,纷纷放下兵器投降,屈突通无法,只好归唐。
相关参考
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委其镇守长...
屈突通(557年-628年11月20日),复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原籍昌黎郡徒河县(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人。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后随北魏皇室迁居到洛阳。祖父屈突庆尚,任北魏黄门侍郎、北周邑川公,父亲屈突长卿,...
屈突通(557年-628年11月20日),复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原籍昌黎郡徒河县(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人。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后随北魏皇室迁居到洛阳。祖父屈突庆尚,任北魏黄门侍郎、北周邑川公,父亲屈突长卿,...
屈突通,这个名字对于大家而言可能很陌生,关于屈突通的介绍也比较少,虽然介绍比较少,但是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确是不可缺少的大将。屈突通是长安人,隋唐时代的名将,其父亲是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长子。屈突通还
...命出使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619年,因裴寂更受李
隋唐初期,唐高祖李渊拿下长安后,李渊对大隋旧臣,几乎都宽仁无比,但对这三个人却除外,李渊发着狠的要杀掉。第一个:阴世师。李渊非要杀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李渊起兵之初,曾召在河东地区的长子李建成和
无论对于东方或西方历史,1644年都可谓决定命运走向的一年。史书上这一年纪年有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此外还有一个地方政权大西朝大顺元年。《明史》记载,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
史上最低调的三位皇帝,不输秦王汉武,最后一人被称 ”位面之子”
这三位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虽然不及秦皇汉武,但功绩却丝毫不输他们,而且他们是很多皇帝心中的楷模,受万民敬仰,流芳百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哪三位皇帝。1、汉宣帝汉宣帝是刘据的孙子,这个刘据是
这三个人都是谁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第一个,高杰。高杰和李自成是同乡,跟李自成一起率众起义,成为李自成得力的部将,绰号“翻山鹞”。高杰打仗很厉害,是一员骁将,史书记载,高杰和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然而,他也有糊涂和犯错误的时候,曹操一生,杀了很多人,有些人不该杀,他偏偏杀了,有些人该杀,他偏偏没杀,最终酿成大祸。曹操最不该杀三个人,这三个人是谁呢?曹操最该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