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如何消灭20万明军

Posted 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

篇首语: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如何消灭20万明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如何消灭20万明军

2、努尔哈赤靠哪句话消灭20万明军 萨尔浒之战

揭秘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如何消灭20万明军

在古今战例上,一般大兵团作战,都喜欢“四面合围”或者“分进合击”的方式,然而,作为兵力较弱的一方,也会利用地形,机动作战,钻进敌人各部之间的空隙,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发生在明朝后期的萨尔浒之战,就是这方面的经典战例。

在明朝万历后期,大明与后金已成明显敌对的双方,在辽东一带经常展开战争,互有胜败。明朝方面觉得必须彻底解决后金这个麻烦,于是决定兴大兵,以数量上的优势击败后金。而后金方面呢,努尔哈赤也觉得必须击败明朝,尤其是歼灭其精锐兵团,以便在今后的交战中占上风,双方都在寻找一场决战。

公元1619年正月,决战机会来了,明朝方面集中47万兵力向辽东发起进攻,由杨镐坐镇指挥,明朝方面真实的兵力,一直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过11万,有的说约20万,反正数量远多于后金。都是强有力的军队,但强有力的军队组合起来,未必是强有力的团队,因为战斗力不等于简单的加法或者组合,还得看各路军配合。明军当时从四个方面进军,从北面进军的是马林兵团,从西面进军的是杜松兵团;南面是刘綎兵团,西南面是李如柏兵团。整个作战部署是“分进合击”的思维,看上去似乎稳妥而全面,然而,似乎没有考虑到战争条件的多样性和地理的复杂性。

而作为敌对的一方,后金的总指挥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说不管你明朝来多少人马,我都不会去一一应对,而是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你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其实,努尔哈赤说这话的时候,未必胜券在握,他作为较弱的一方,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迎敌,计谋其实也是逼出来的。

明朝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各路人马之间的进军速度不协调,各有参差,这样一来,就给了后金钻空子的机会。出发一段时间,漏洞就出现了,西面杜松兵团已经突飞猛进,上了前线,南面刘綎却还迟滞在路上。努尔哈赤慌忙率军重点进攻杜松兵团,三月,两军在萨尔浒遭遇。明军与后金军队展开激战,从早至晚,前一阶段不分胜负,但一到黄昏,后金熟悉地形的优势显示出来了,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后金占领了河畔、山脚等战略要地,以密集的射击向明军发动摧毁性的进攻,明军外无援军,内受强攻,终于全线崩溃,死伤惨重,杜松战死。

在其他三路军队还在路上的情况下,明朝的西边人马已经被解决掉,不仅战斗力丧失,而且重重地动摇了明军军心。正在前进的北路军得到消息,不敢进攻,只好就地布防。但北路军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们当时配备了足够的火器火炮,如果驻守不动,倒还可以和后金战一个平局,而北路军总指挥马林对敌军人数估计不够,命令阵营移动,想发动进攻,但正当移动之际,各部之间前后不相应,稍有混乱,失去防御的阵营,后金军队从高地俯冲而下,发动突袭,明军猝不及防,全军覆灭,只剩下马林少数几个逃跑。北路军被解决之后,明军人数上的优势丧失殆尽,接着便是刘綎军队和南路溃败,努尔哈赤大获全胜。萨尔浒之战是后明与后金战争逆转的关键,从此后金转入攻势。

竞争对手虽然强大,但如果将其分拆来看待,针对其虚弱的部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说不定就能取胜,当然,前提必须是快、准、狠。

努尔哈赤靠哪句话消灭20万明军 萨尔浒之战

在古今战例上,一般大兵团作战,都喜欢“四面合围”或者“分进合击”的方式,然而,作为兵力较弱的一方,也会利用地形,机动作战,钻进敌人各部之间的空隙,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发生在明朝后期的萨尔浒之战,就是这方面的经典战例。

在明朝万历后期,大明与后金已成明显敌对的双方,在辽东一带经常展开战争,互有胜败。明朝方面觉得必须彻底解决后金这个麻烦,于是决定兴大兵,以数量上的优势击败后金。而后金方面呢,努尔哈赤也觉得必须击败明朝,尤其是歼灭其精锐兵团,以便在今后的交战中占上风,双方都在寻找一场决战。

公元1619年正月,决战机会来了,明朝方面集中47万兵力向辽东发起进攻,由杨镐坐镇指挥,明朝方面真实的兵力,一直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过11万,有的说约20万,反正数量远多于后金。都是强有力的军队,但强有力的军队组合起来,未必是强有力的团队,因为战斗力不等于简单的加法或者组合,还得看各路军配合。明军当时从四个方面进军,从北面进军的是马林兵团,从西面进军的是杜松兵团;南面是刘綎兵团,西南面是李如柏兵团。整个作战部署是“分进合击”的思维,看上去似乎稳妥而全面,然而,似乎没有考虑到战争条件的多样性和地理的复杂性。

而作为敌对的一方,后金的总指挥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说不管你明朝来多少人马,我都不会去一一应对,而是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你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其实,努尔哈赤说这话的时候,未必胜券在握,他作为较弱的一方,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迎敌,计谋其实也是逼出来的。

明朝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各路人马之间的进军速度不协调,各有参差,这样一来,就给了后金钻空子的机会。出发一段时间,漏洞就出现了,西面杜松兵团已经突飞猛进,上了前线,南面刘綎却还迟滞在路上。努尔哈赤慌忙率军重点进攻杜松兵团,三月,两军在萨尔浒遭遇。明军与后金军队展开激战,从早至晚,前一阶段不分胜负,但一到黄昏,后金熟悉地形的优势显示出来了,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后金占领了河畔、山脚等战略要地,以密集的射击向明军发动摧毁性的进攻,明军外无援军,内受强攻,终于全线崩溃,死伤惨重,杜松战死。

在其他三路军队还在路上的情况下,明朝的西边人马已经被解决掉,不仅战斗力丧失,而且重重地动摇了明军军心。正在前进的北路军得到消息,不敢进攻,只好就地布防。但北路军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们当时配备了足够的火器火炮,如果驻守不动,倒还可以和后金战一个平局,而北路军总指挥马林对敌军人数估计不够,命令阵营移动,想发动进攻,但正当移动之际,各部之间前后不相应,稍有混乱,失去防御的阵营,后金军队从高地俯冲而下,发动突袭,明军猝不及防,全军覆灭,只剩下马林少数几个逃跑。北路军被解决之后,明军人数上的优势丧失殆尽,接着便是刘綎军队和南路溃败,努尔哈赤大获全胜。萨尔浒之战是后明与后金战争逆转的关键,从此后金转入攻势。

竞争对手虽然强大,但如果将其分拆来看待,针对其虚弱的部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说不定就能取胜,当然,前提必须是快、准、狠。

相关参考

努尔哈赤靠哪一句话消灭20万明军 萨尔浒之战

在古今战例上,一般大兵团作战,都喜欢“四面合围”或者“分进合击”的方式,然而,作为兵力较弱的一方,也会利用地形,机动作战,钻进敌人各部之间的空隙,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发生在明朝后期的萨尔浒之战,就是这

沈儿峪之战中,30万蒙古军,为何被徐达的10万明军打到全军覆没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朱元璋命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分东西两路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彻底铲除元朝的残余势力。徐达奉命率领十万大军出潼关,直攻扩廓帖木儿的新根据地——定西。同

假如一代名将李如松没有战死,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萨尔浒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中,六、七万的后金军队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将分四路而来的近十万明军各个击破。明军伤亡5万余人,最终以大败而告终,此战役也成为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

三十万明军围攻城内七千清军,都无法攻克

小院读史,坚持理性客观的史观,探讨人文与历史,喜欢请关注,专栏文章奉上。大明帝国的最后十八年:悲歌南明(壹佰零伍)上一章说到金声桓在江西反正,清军告急,继续往下说。金声桓的选择多尔衮在北京布置妥当,八

明朝拥有百万的军队 满清十万人是怎么打败百万明军的

还不知道:满清为什么打过百万明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朝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朝立国的一个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十几万人,却挡不住努尔哈赤

又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后金军已经锻炼得兵强马壮、骁勇骡悍。努尔哈赤作出重要决定:发兵征讨明朝,首先进攻位于赫图阿拉西边的抚顺城。后金军日夜兼程,于第二天深夜疾进至抚顺城外。城里的内应吹起胡箱,点燃柴草

十万明军东征日本,朱棣册封富士山为大明镇国山,此历史鲜为人知

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代,基于现实环境所迫,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等他独领一军,建立一方基业后,不止是自己手不释卷,勤学不缀,对自己众多儿子的教育更是异常重视。就以明成祖朱棣为例,他出生时朱元璋已经当了四年

明军大败萨尔浒是什么造成的 ?

明朝晚期,因忙于镇压关内农民起义,无力顾及辽东防务,驻守辽东的明军,训练荒废,装备陈旧,缺粮缺饷,虚额10余万,实有兵不过数万。加上政治腐败,守备分散,军队战斗力差。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有了和明军较量的

在明清兴亡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决定明清战争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明清兴亡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619年也就是明朝万历47年,努尔哈赤在现今辽宁抚顺对萨尔浒附近地区进行突击战争,明军4路进攻却没有扭转战局,使得在5天之内努尔哈...

明军彻底失去了关外的控制 松锦之战的战略意义

...障碍,并奠定了基础。一松锦之战的背景明朝末年,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以“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实现了女真各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