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Posted 崇祯 孙承宗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2、孙承宗简介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他到职后,整顿营伍,严明将吏职守,禁馈遗,绝宴会,罢供帐,省参谒,以严肃军纪,振奋士气。又立东营,建水师,练火兵,改革马政,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他出巡宁远等地,切实地考察了关外数百里内的人情与地形,认为宁远地当险要,可守可屯,为“必据必争”之地,主张在此建城,练兵屯田,扼守关外。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其耕之人以为战、其战之人以为耕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先后恢复辽河以西疆土四百余里。

十一年,清军深入内地,十一月进攻高阳,这正是孙承宗的故乡,此时的孙承宗正在城中坚守。清军并未发动攻击,而是派使者围着城墙大声呐喊劝降,因为他们知道城中既无将领,又无守军。可没想到,换来是竟然是孙承宗在城墙上严厉的拒绝。

清军无奈之下发动了进攻。其实必须猛攻,对于这个小地方,很容易就能拿下。但别忘了,此时站在城墙的是孙承宗。

此时,孙承宗七十六岁,城内并没有守军,也没有将领,更没有粮草,弹丸之地,不堪一击。很明显,清军知道谁住在这里,所以他们并没有进攻,派出使者,耐心劝降,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位超级牛人,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而孙承宗的态度,是这样的,清军到来的当天,他就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墙,开始坚守。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人逃亡,准备迎敌。失望的清军发动了进攻,在坚守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孙氏一家四十余口,全部殉国,满门忠烈。

这就是气节。这位老人!没有在家中安享晚年,为国尽忠至最后一刻,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承宗简介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末著名军事家、学者、诗人,明末的文坛领袖人物,官拜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在他死后六年明朝灭亡,有人不禁要问,崇祯帝为什么不中用孙承宗?

  孙承宗简介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既是明末军事战略家、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 。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在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的妒忌,辞官回乡。   崇祯元年(1628年),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以内,京师告急,又是在危殆时刻,蒙诏起用,起家陛见,议守京师,出镇通州,调度援军、追还溃将,重镇山海,袭扰敌后,迫敌出塞,收复四镇,再整关宁,却遭权臣掣肘,告老回家。在家高阳县住七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获追赠太师,谥号“文忠”。清高宗时追谥“忠定”。著有诗集《高阳集》、军事著作《车营扣答合编》等。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有人认为:孙承宗的战略水平也很一般,客观来说袁的建立防线还是基本按照他的计划执行的,最后拖垮了明的财政也有老孙的错。而且当时承宗因柳河之败被弹劾。

相关参考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如何评价孙承宗

  孙承宗  孙承宗在明朝与后金对抗连连败绩下力挽狂澜,阻挡清兵进攻步伐,最终却辞官回乡,在清兵进攻高阳时他率全家人以及全城百姓守城,城破自缢,子女后人多战死,满门忠烈。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儿子:

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明朝重臣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

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明朝重臣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

为何说抗清名将孙承宗是拯救明朝的最后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学习,次

孙承宗渔家创作的历史背景

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场仕途,倦怠于羁旅行役时,也总把渔船钓竿,湖波江浪作为寄情的物象,柳荫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难的桃花源。在他们笔下,日月晨昏的渔夫生

从高第取代孙承宗的幕后看明廷的可笑无能

摘两条看了让人发笑的记载,取自《熹宗实录》,让我们看看皇帝与大臣们都是什么德性。广西道御史赵胤昌疏论大学士丁绍轼,言绍轼初言总兵马世龙不可用,及再承诘,问忽游移其词,若曰去留取自上裁,臣何敢知?盖不胜...

从高第取代孙承宗的幕后看明廷的可笑无能

摘两条看了让人发笑的记载,取自《熹宗实录》,让我们看看皇帝与大臣们都是什么德性。广西道御史赵胤昌疏论大学士丁绍轼,言绍轼初言总兵马世龙不可用,及再承诘,问忽游移其词,若曰去留取自上裁,臣何敢知?盖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