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真的只会三板斧?别被民间传说给骗了

Posted 程咬金

篇首语:进学致和,行方思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程咬金真的只会三板斧?别被民间传说给骗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程咬金真的只会三板斧?别被民间传说给骗了

2、程咬金只会三板斧

程咬金真的只会三板斧?别被民间传说给骗了

程咬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与喜剧色彩的一个人,无论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也好,或是评书、戏剧乃至于影视作品也好,程咬金都作为一个“喜角”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地位。关于程咬金的俗话,咱们顿时就想起“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和“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想起程咬金,都是那个舞着大斧与秦叔宝勾肩搭背的大唐“福将”。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武德二年(619年)更名程知节。根据记载,程咬金出身于山东济州的世族,“曾祖(程)兴,齐充州司马。祖(程)哲,齐晋州司马”,而其父程娄乃是“济州大中正,皇朝赠使持节瀛洲诸军事、瀛洲刺史”。所以程咬金是妥妥的世家子弟,而绝不是演义中的穷小子。在演义中,程咬金足足活了一百来岁,而历史上的程咬金虽然没能活得那么长,但根据他生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卒于麟德二年(665年),“春秋七十有七”的记载,也是一个长寿之人。

在演义中,与程咬金联系最深的元素只怕就是三板斧了。这“三板斧”极有意思,原意为“三式板斧”。据闻程咬金在做梦时梦到他师父传艺,学到第三式却被人吵醒了,所以只会这三式。虽然这三式威力无穷,但三招过后便无招可出。演义中还说,程咬金在出招前要报出招式的名字来提醒自己怎么出招:第一斧叫劈脑袋、第二斧叫鬼剔牙、第三斧叫掏耳朵。我们熟知他的许多故事,都和这三式板斧有关。比如三斧子披辕门、三斧子定瓦岗等等。而且程咬金的斧头根据不同演义版本的差别,有着宣花斧、开山斧

在《说唐》小说中,程咬金使的是一把八卦宣花斧,重达六十四斤。真实历史中,宣花斧是存在的。它一面有刃,柄端有矛头,斧面下方有尖锐勾起,共有劈、砍、剁、搂、砸、挂、截、撩、云、片、推、支、刺等十三种用法,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长兵器。

到了评书里,程咬金的板斧就是一种被称为开山斧的武器了。开山斧又称大斧、长柯斧、无敌斧、静燕斧、日华斧等,虽然别名繁多,但“大抵其形一耳”。一般有铜、铁两种材质,一面有阔八寸的斧刃,柄长丈余,尾部厚而窄,并有一向下弯曲的尖钩。其实,由于开山斧过于厚重、长度超过一丈,使用起来极不灵活,因此一般用于攻城拔寨、破除栅栏或者仪仗,极少用于步兵交锋乃至于骑兵交战。对于一般人,那么沉重的斧头,别说是三板斧,就是只是第一招劈下去,第二招就很难施展了。

还有一些传说中,程咬金使用的是车轮斧。车轮斧其斧头如车轮,柄前端有尖锐的矛头。“车轮”通体铁制,但并不开锋,以“抡”、“砸”代替了普通长斧常用的“劈”、“砍”。但车轮斧比起大斧也是“半斤对八两”,不适用于战阵兵马的刀锋相见,而更多地用于破坏守城设施、攻城拔寨。

其实在真实历史上,程咬金不是三式板斧后就黔驴技穷的虚张声势之徒,而是武艺高强的当世猛将,而且他用的不是大斧而是马槊。《旧唐书》曾评价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当程咬金还在瓦岗寨之时,曾单“槊”匹马营救裴行俨,连杀数人,吓退王世充手下的士兵,抱起裴行俨上马就走。

程咬金所擅长的马槊也被叫做“马矟”,是一种长矛类兵器,其后又以“槊”或“矟”来专指马槊。这是一种很长的长长矛,一般来说,矛长一丈八尺即为槊,或者说槊是为适应马战而发展出来的“加长版”矛。除了槊杆较矛更长之外,马槊的槊锋也更加长,能刺也能劈砍,杀伤力强大。另外,除了骑兵用的马槊(矟)外,还有步兵用的步槊(矟)。虽然步槊的槊锋不及马槊那般长,但较之普通的矛与枪还是长了一大截。

马槊起源于汉代,至魏晋时期已经悄然兴起,隋唐时已经取代了着名的戟,成为骑兵的主力兵器。因此,在骑兵盛行的东汉末年至隋唐时期,这种强有力的马战兵器备受青睐。《唐会要》中就曾记载:“开元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敕四军枪矟,左飞骑用绿纷,右飞骑绊纷,左万骑红纷,右万骑碧纷。”可见唐代之时,槊已成为骑兵的重要的制式装备。

各种唐代的诗章也常以“槊”指代武器或战争。如刘禹锡的长诗《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中就有一句“阴风猎白草,旗槊光参差。勇气贯中肠,视身忽如遗”,来抒发山河破碎之下欲舍身报国的情怀。

由于马槊较矛、枪长了许多,因此对于槊杆的要求也较大。大将用的马槊制作工艺更是繁杂。这些马槊的木杆,材质上首先要选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再将其剥成粗细均匀的篾,并将这些篾以桐油反复浸泡至不再变形、开裂,这与藤甲的制作有些类似。然后将细篾与葛布层层胶合、稳固,再以桐油浸泡一段时间才可。制作一柄精致的马槊,用时往往在三年以上,费时费力。

程咬金只会三板斧

近些年由于古装电视剧大火,很多古装剧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鲜活角色,每当提起该段历史时期的时候,大脑中总会跳出一些似是真实的人物一样角色。 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看到这句,相信很多人脑中一下就蹦出了张飞那虎背熊腰,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形象了。 当然,除了《三国演义》中的诸多人物以外,《隋唐演义》中的许多人物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 ”罗方等人正行至路中,忽然窜出一大汉,手执一板斧,威风凛凛,真如天神下凡一般,只见他慢慢念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这一句正好描绘出了我记忆中的程咬金的形象,功夫不是一流,但仅凭三斧头便能打出属于他的一片天。智商不是很高,但却豁达圆滑,深谙处世之道,伴君之道。不是绝对的主角,但给人的印象却丝毫不比所谓主角差,就是这种「 ”不在马前,不在牛后”的处世态度,到一点也不比主角秦琼、李世民、薛仁贵、苏定方、薛丁山等人逊色(根据多部涉及程咬金的电视剧总结),总能活得潇洒自如,最后善终。 程咬金劫皇纲 因而,我个人认为程咬金是演义之中最幸福之人,不过今天咱不说程咬金有多幸福,倒是要说说程咬金那闻名遐迩的三板斧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程咬金的三板斧各种版本的演义小说有不同的说法,这里也就不一一详谈了,就捡最有趣的一种版本说吧。 传说,程咬金出身贫苦家庭,从小就得靠打柴为生,因而拥有一身蛮力。在结识尤俊达后入伙为盗,尤俊达问其使用什么武器,程回答说:「 ”不会用武器,不过常用斧头劈柴,可以来一把斧头,比较顺手”,因此尤俊达就为其选了一柄重达六十四斤的八卦宣花斧,并开始一招一式的教其功夫。 怎奈程咬金实在有些笨,再加上记性不好,往往下一招还没学会上一招早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一来二去数日过去,还是没有学会斧法。 一天夜里,程咬金做梦梦到一个神采奕奕,鹤发童颜的老头叫程咬金拜他为师傅,并手执斧头,把一套奇妙无比的六十四路斧法传授给程咬金。翌日清晨,程咬金起了个大早,正在房里温习梦中所学斧法,倒有些信手拈来之感,而隔壁的尤俊达听得动静前来查看,往门缝中一看,大吃一惊,一柄大斧在程咬金手中被舞得虎虎生风,真是威风八面啊,就情不自禁的说了个,妙啊。谁知,正全心投入的程咬金被突如其来的一声「 ”妙啊”打断,一下就忘了所有的路数,只剩得开头的三招。 第一斧,劈脑袋。凭借自身蛮力用斧头从上往下劈,力大无穷往往吓得对方方寸大乱。 第二斧,鬼剔牙。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往往能够给予对方以出其不意的一击。 第三斧,掏耳头。在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武术救命绝招,通常是暗器来得太快,不及避让,只得身子僵直,突然向后仰天斜倚),刚起身,很难躲闪。 电视剧中程咬金就靠这三招也能算是二流高手了,有人说,那要是遇到一流高手三招不能解决咋办?这种事对别人可能还要考虑一下,不过在老程这里就完全没必要了,程咬金的生存法则就是打不过就跑,所以,纵观程咬金一生,几乎没有吃过什么亏。 影视剧程咬金形象 当然,以上说的演义小说或者趣闻野史,那么历史上真有程咬金这个人吗?他真的是使用斧头吗?真的只会三板斧吗? 是的,历史上确实有程咬金这个人,而且确实和演义中一样同秦琼尉迟恭等都是唐朝的开国元勋,是一名彻彻底底的猛将。 《旧唐书》:「 ”程知节,本名程咬金,济州东阿人也。” 好,现在已经能够确定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正史上的他也和演义中一样武器是板斧吗? 非也,程咬金的武器不仅不是板斧而且也不可能只会三招,他的武器是冷兵器之王——马槊。并且他也不是一个贫穷的打柴小子,而是出自军人世家,其家族财力势力虽不能比山西李氏,清河崔氏等世家大族,但至少也是一个小地主阶级。 影视剧程咬金 《旧唐书》:「 ”少骁勇,善用马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程咬金年少时就骁勇善战,擅长的武器是马槊而非板斧。那何为马槊,又凭啥能称为冷兵器之王呢? 马槊,一种类似于矛的武器,起源于汉朝时的少数名族,流行于南北朝到隋唐达巅峰没落与宋朝。由两部分组成槊杆和长达60厘米的槊锋组成,全长大概是现今的四米左右。属于重骑兵武器,好的槊锋通常有多个面,破甲效果极好。马槊不仅能够依靠马的冲力进行冲刺还能横扫四方,其杀伤力远非其他武器能比,并且相比铁制武器而要,马槊极为轻便,为武将省力不少。除了马槊之外还有步槊和类似于槊的武器统称为杂槊。 马槊槊锋 马槊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武器之王,原因是在冷兵器时代,马槊能够最大化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如果古代的优秀将领能够以一敌十的话,那么一个擅长使用马槊的将领往往能够做到以一敌数十,甚至上百。 《旧唐书》:「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 大唐猛将秦琼就是马槊的代言人之一,据记载,秦琼在攻城拔寨之时能够依靠马槊以一敌众,真正做到敌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 再有,《资治通鉴》:(李)世民谓尉迟敬德曰:「 ”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奈我何?”这里不仅写出李世民对尉迟恭的马槊技艺的认可,同时也变现出马槊之强。 或许说到这里,有人会有疑问,既然马槊如此之强,为何历史中唐朝不将该武器全面推广呢?这样一来不是可以依靠兵器养少而精的军队了吗? 想法虽好,但如果真那么简单的话,唐朝精明之士如此之多早应该实现才是。这里我们又要说马槊的另一特点了,配置超高,注定只能是有钱人使用的,这也是为什么说程咬金不穷的原因了。 马槊的制作工艺之复杂制作成本之高远非常人想象。 据史记载,马槊的槊杆不像普通矛一样使用一般的木杆,而是使用珍贵的桑拓木为原材,或者使用柞、藤或竹将之剥成粗细均匀的蔑(农村编竹篓用的就是竹裁成的蔑),然后用油反复浸泡,直至蔑不会开裂不会变形为止,方才完成第一步,而这看似简单的第一步却要用时一年,而且制作蔑所剩余的废材(不能使用的木材原料)正常情况下可以做十把神臂弓,可见其代价之大。 之后将浸泡好的蔑取出,阴凉处风干,再用上好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汉尺),然后用麻绳缠绕,待麻绳干透之后,再在外层涂上生漆,用葛布包裹。 葛布,一种使用葛藤制成线再织成的布料,其发展甚早。选用的葛藤通常产自吴越或岭南,制作过程复杂,由于葛藤制成的丝线极为细软,及其考研女子的纺织能力,据记载,一个女子究其一年仅能织成一匹。葛布薄如蝉翼,轻如鸿毛,通常都是供不应求。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葛布》:「 ”粤之葛,以增城女葛为止,然恒不鬻于市。彼中女子终岁乃成一匹,以衣其夫而已。其重三四两者,未字少女乃能织,已字则不能,故名女儿葛。所谓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也。其葛产竹丝溪、百花林二处者良。采必以女,一女之力,日采只得数两。丝缕以针不以手,细入毫芒,视若无有。卷其一端,可以出入笔管。以银条纱衫之,霏微荡漾,有如蜩蝉之翼。” 干一层裹一层知道达到足够的韧性,刀砍上去也不断不裂方才成功。而制作一柄马槊的时间需要耗费三年,且成功率仅有四成,其造价之高不言而喻。因而,隋唐以来马槊也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马槊槊锋 综上,可以推断出,程咬金的武器不会是板斧,而是兵器之王马槊。 演义的人物虽然深得人心,但如若有时间不妨再追究一下正史的人物,不为对错,只为一探人物的真实史料,使心中的英雄人物更加完善。 我是小老憨,欢迎点赞关注~

相关参考

程咬金只会三板斧

近些年由于古装电视剧大火,很多古装剧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鲜活角色,每当提起该段历史时期的时候,大脑中总会跳出一些似是真实的人物一样角色。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

程咬金“三板斧”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但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

程咬金“三板斧”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历史秘密

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但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

大唐名將程咬金真的是混世魔王

我們知道的程咬金憑藉「三板斧」行走江湖,一副「混世魔王」活了一百多歲,我們心中的無敵大英雄。真正的程咬金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並沒有什麼賣鹽的經歷,小說戲劇總能給人以無窮的想像。他的祖父任過北齊晉州司馬

程咬金三板斧的故事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故事

  唐朝开国大将程咬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性格直爽,非常勇猛,程咬金三板斧的故事是怎样的?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故事是怎样的?  程咬金三板斧的故事  程咬金自幼热血勇猛,但武艺较其他大奖想必却没

程咬金的武器不是三板斧 程咬金的武器是什么

  关于程咬金的俗语,最知名的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其实还有一个俗语,叫程咬金的三板斧。啥意思?说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但非常实用。  那他的三板斧,是哪三板斧呢?削耳朵,挖眼睛、斫鼻子。  这就厉害

千万别被古装剧给骗了,历史中的秦始皇也被黑得太惨了点

有些时候,影视剧就是影视剧,跟真实的历史完全两码事,如果你把看电视剧或者电影当作历史剧来看的话,相信你会有很深的误解,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秦始皇,绝对是被影视剧黑得最惨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武器并不是三板斧,而是普通将领用不起的它?

在隋唐中,如果问大家熟悉程咬金吗?肯定都会说非常熟悉,在当时程咬金是非常有名的大将,混世魔王,手持三板斧,并且他还一个福将,而武功却只有三招半,即使如此,他所使用的三板斧,基本上三板斧下去,几乎挡住了

程咬金功力如何 程咬金有何作为

  程咬金  程咬金是影视剧和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因此知名度颇高,“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  程咬金(589—665)汉族,中国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现山东省

程咬金和牛皋为何只会三招

武功不高,运气超好,这种武将一般会被称为福将——不管碰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遇到多么大的危险,他们总是能逢凶化吉,各种功劳就像从天而降的馅儿饼,总是能砸到他们头上。在演义小说中最有名的福将,当数瓦岗军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