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为何能当太子?是因为他本身的才干吗?

Posted 李治

篇首语: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治为何能当太子?是因为他本身的才干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治为何能当太子?是因为他本身的才干吗?

2、唐高宗李治地位尴尬为何却能当上皇帝呢?

李治为何能当太子?是因为他本身的才干吗?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儿子和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丈夫,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干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干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如果说这位皇子给过人们一些印象的话,那便是他的“宽仁孝友”,这对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又经历承干与李泰争储的群臣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筹码。

其二,对握有大权的元老重臣而言,李治的“仁孝”更受欢迎,这不仅在于他们认为这是守成之主必须具备的美德,更在于他们需要一位易于摆布的君主以保证他们得到的权势和地位不被剥夺。

对太子的人选,李世民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欣赏李泰的才能,却担心他容不下其他兄弟;他赞赏李治的忠厚善良,却不满意他的优柔寡断。就在李世民举棋不定时,李泰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利用李治平日与刚因反叛被赐死的汉王李元昌关系密切这样一个事实去恐吓李治,希望李治主动退出储君之位的竞争。遭此恐吓,李治变得忧心忡忡,魂不守舍。李世民察觉有异,经再三询问,李治向李世民吐露了实情。这让李世民对李泰很是不满。李承干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彻底击破了李泰的太子之梦。他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

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旧唐书·濮王李泰传》)此话倒也合情合理,同时也提醒太宗,一旦李泰做了皇帝,因为争储的仇恨,李承干很可能性命不保。

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再度发生,李世民只得放弃李泰改立李治为太子。不过,在最后公布自己的决定时,为了避免再发生争执,他还是动了一番心思。李世民在太极殿召见百官,询问谁可立为太子,百官都认为李治仁孝,当立为嗣,于是李治在千呼万唤声中顺利地被拥立为太子。也是这一天,李泰带着百余名随从前往太极宫,他似乎对形势的变化毫不知情,刚刚抵达太极宫西面的永安门就被撤去随从,带入肃章门,囚禁于北苑。后被免去一切官职,降为东莱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贞观十七年(643)四月初七,李治被正式立为太子。李治之所以轻轻松松被立为太子,主要是他的两位兄长斗争到两败俱伤的结果,与他本身的才能似乎并没有多少关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的偶然。

唐高宗李治地位尴尬为何却能当上皇帝呢?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而唐高宗李治,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乾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这位皇子给过人们一些印象的话,那便是他的“宽仁孝友”,这对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又经历承乾与李泰争储的群臣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筹码。其二,对握有大权的元老重臣而言,李治的“仁孝”更受欢迎,这不仅在于他们认为这是守成之主必须具备的美德,更在于他们需要一位易于摆布的君主以保证他们得到的权势和地位不被剥夺。

对太子的人选,李世民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欣赏李泰的才能,却担心他容不下其他兄弟;他赞赏李治的忠厚善良,却不满意他的优柔寡断。就在李世民举棋不定时,李泰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利用李治平日与刚因反叛被赐死的汉王李元昌关系密切这样一个事实去恐吓李治,希望李治主动退出储君之位的竞争。遭此恐吓,李治变得忧心忡忡,魂不守舍。

李世民察觉有异,经再三询问,李治向李世民吐露了实情。这让李世民对李泰很是不满。李承乾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彻底击破了李泰的太子之梦。他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旧唐书·濮王李泰传》)此话倒也合情合理,同时也提醒太宗,一旦李泰做了皇帝,因为争储的仇恨,李承乾很可能性命不保。

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再度发生,李世民只得放弃李泰改立李治为太子。不过,在最后公布自己的决定时,为了避免再发生争执,他还是动了一番心思。李世民在太极殿召见百官,询问谁可立为太子,百官都认为李治仁孝,当立为嗣,于是李治在千呼万唤声中顺利地被拥立为太子。

也是这一天,李泰带着百余名随从前往太极宫,他似乎对形势的变化毫不知情,刚刚抵达太极宫西面的永安门就被撤去随从,带入肃章门,囚禁于北苑。后被免去一切官职,降为东莱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

贞观十七年(643)四月初七,李治被正式立为太子。李治之所以轻轻松松被立为太子,主要是他的两位兄长斗争到两败俱伤的结果,与他本身的才能似乎并没有多少关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的偶然。

相关参考

范睢作为一个魏国人,为何能当上秦国国相?

范睢作为一个魏国人,为何能当上秦国国相?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范睢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但他成为国相,倒不是因为他恩怨分明,而是他有足够的实力。且他能够在秦国有所作为,还离不开他的贵人。不过

长子李忠为何被废? 唐高宗李治废太子李忠简介

李忠(643年-664年1月6日),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长子,母为宫人刘氏。由于柳奭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相继向高宗请求立李忠为太子,于是在永徽三年立李忠为太子,六年为他元服。然而不久后就将他贬为梁王。...

长子李忠为何被废? 唐高宗李治废太子李忠简介

李忠(643年-664年1月6日),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长子,母为宫人刘氏。由于柳奭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相继向高宗请求立李忠为太子,于是在永徽三年立李忠为太子,六年为他元服。然而不久后就将他贬为梁王。...

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建树平平为何能当上宰相?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

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建树平平为何能当上宰相?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

李世民出征高丽的路上,为何说曹操只能当将军,当不了真正的统帅

贞观19年,李世民选定了李治当太子后不久,就决定亲征高丽,因为一直以来李世民都对李治的能力不太满意,他这次亲征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给李治留下一个安定的环境。在亲征的过程中,李世民路过邺城,还亲自

降将姜维为何能当上丞相诸葛亮的接班人

对于三国人物姜维,很多人认为蜀汉是败在他手上了,也因此认为诸葛亮在选接班人是犯了个大错,因为姜维除了那点点军事才能外就一无是处了。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姜维除了军事之外的其它才能――1.政

武媚娘比李治大几岁,武媚娘大李治多少岁

武媚娘大李治多少岁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

他深受父皇宠爱,8岁被立为太子,却因爱上一男子而被废

一谈到武则天,我们可能就会想到为她铺路的李治,但如果我们回顾大唐历史,如果不是因为李世民最爱的嫡长子李承干谋反被废,作为嫡3子的李治是很难有机会登上皇位的,这样也就可能没有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了。李承干是

胡亥为何能当皇帝

胡亥能够当升皇帝,不仅要仰仗于他的父亲秦始皇,史书上说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二十几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对他尤其宠爱。于是,才会答应他东巡的时候,将他带在身边,这是胡亥能够即位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