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与信史之开端
Posted 汉字
篇首语: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殷墟与信史之开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殷墟与信史之开端
殷墟与信史之开端
殷墟又作殷虚,即商代后期首都殷之遗址。《史记。项羽本纪》云,「项羽乃与(章邯)期洹水南殷虚上」,刘宋裴《史记集解》中所载之傅瓒语曾引《汲冢古文》曰:「殷虚南去邺四十里」。唯经数千年之动乱变迁,昔日之殷都业已荡然无存,其城址早不可考。至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人们发现有占卜用的甲骨刻辞,出自河南安阳,一时间中外人士纷纷集其地。经过多次的发掘,证实殷墟确在洹水之南,其中心即安阳西北面的小屯村。于是殷遂成为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一个都城。
自1928年开始大规模发掘以来,殷墟考古工作不断地进行着。人们在总面积大约二十四平方公里的遗址,发现了殷商的宫殿、陵墓、作坊,发掘出数量颇钜的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以及刻有古老汉字的龟甲和兽骨。目前已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甲骨已不下十六万片,上有不同的汉字四千余个(可辨认的近两千)。因这些文字多半是殷人用来占卜吉凶的记录,故又称卜辞或契文。它们已具备了近代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已经发现最早的数量多、可辨识的成熟汉字,对研究古史具有极为重要之价值。
当然,商代是否中国信史真正的开端,尚不能完全确定,倘若「夏墟」文化破土而出,或者五六千年前的象形文字续有发现,则中国信史之始自会大大提前。
夏朝历史 夏朝文化的探索
夏朝文化的探索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代文献对夏朝的论述虽仍系传说,但是从《史记·殷本纪》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已被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实为信史的情况推断,《史记·夏本纪》关于夏代历史的记载,亦当有所依据。
因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类似甲骨文那样的有关夏代文化的确凿的实物资料,夏文化的遗物也难以辨识,所以,在夏纪年内,分布于文献记载中夏王朝主要统治区域的考古学文化,自然成为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夏代的纪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通行的历史年表采用的夏代起讫时间,为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
传说中夏王朝的都邑以及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诸多地点,古代文献对其地望的记载颇多差异,后世学者的考证也分歧很大。但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在豫西,尤其是洛阳平原,伊、洛、颍水流域,以及晋南的汾河中下游,特别是汾、浍、涑水流域,学术界的看法基本还是一致的。
目前,学术界对夏文化探索的目标已经逐渐集中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因对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获得大量的比较系统的资料而得名①。二里头文化分两个类型,一个是以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另一个是以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遗址②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东下冯类型与二里头类型的文化面貌有许多相同或近似之处,也有某些差异,所以是同一文化的两种地方类型。
①《新中国的考古学》,《红旗》1962年第17期。
②《夏县东下冯》,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二里头遗址按时间顺序以及文化内涵的变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出土的标本经过碳十四测定,一期至四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至前1600年。东下冯遗址测定的数据较二里头遗址的数据稍晚。二者的年代大体都在夏纪年的范围之内。
二里头类型遗址已经发现数十处,主要分布于豫西地区。除偃师二里头遗址之外,经发掘或试掘的遗址,还有陕县七里铺,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偃师灰嘴、高崖,登封玉村,渑池鹿寺,临汝煤山,郑州上街、洛达庙,浙川下王岗等地点。
古代文献关于夏人在豫西活动的记载很多。《逸周书?度邑解》云:“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朱右曾在《逸周书集训校释》卷五中说:“雒汭,雒水入河之处,在河南府巩县北。伊汭,伊水入雒处,在河南府偃师县西南五里。”《史记·周本纪》索引云:“言自洛汭及伊汭,其地平易无险固,是有夏之旧居”。《国语·周语上》亦曰:“昔伊洛竭而夏亡”。上述记载和考证清楚表明,河南省的伊、洛地区正是昔日夏人所居之处。二里头类型遗址的分布范围恰与“有夏之居”的地望相合。
东下冯类型遗址也发现几十处,分布于晋南的运城和临汾盆地。已发掘的遗址有夏县东下冯、永济东马铺头、翼城感军和襄汾南大柴等地点。晋南素有“夏墟”之称。《左传·定公四年》云:“分唐叔以大路……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服虔曰:“大夏在汾、浍之间。”叔虞为晋国始封之君,其地在夏墟,是古唐国的故土。叔虞封唐乃称唐叔虞。《史记·晋世家》对此有所记载:“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古史专家徐旭生先生对夏墟的地望曾有详细考证,认为“《左传》所指的夏墟当在山西的西南部”①。东下冯类型遗址分布于晋南,大致在汾、浍、涑水流域,与“夏墟”的地望相符。
龙山文化王湾类型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王湾类型分布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水流域,主要遗址有洛阳王湾、矬李、孟津小潘沟、偃师高崖、临汝煤山和登封王成岗等。在王湾遗址的发掘中,获得大量富代表性的资料②,王湾类型因而得名。王湾类型的分布地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分布地域大体一致。在地层关系上,王湾类型又直接叠压在二里头文化一期之下。二里头文化一期与王湾类型之间,在文化面貌上有明显的承袭关系。所以,王湾类型晚期也应在探索夏文化的范畴之列。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的分布区域集中于晋南的临汾盆地,翼城、曲沃、襄汾、侯马、新绛等地均有发现。其地域也正在“夏墟”的范围之内。陶寺类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起讫时间约当公元前2500年至前1900年。若此,则陶寺类型晚期在夏纪年范畴之内,亦当属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南大柴遗址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①,与陶寺遗址皆为襄汾县所辖。两地隔汾河东西相望,距离仅15公里。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早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二者在时间上大致衔接。但是南大柴遗址的发掘资料表明,东下冯类型与陶寺类型的文化面貌差异颇大,二者并无明显的承袭关系。可知陶寺类型的发展受到遏制,其去向目前尚不清楚。东下冯类型并未直接承袭当地的龙山文化,而是自豫西的二里头文化发展而来的地方类型。
①《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考古》1959年第11期。
②《洛阳王湾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61年第4期。
①《大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7期。
边远地区的一些考古学文化,例如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经碳十四测定,时间为距今2000年左右,虽然大体在夏纪年之内,但因该文化的分布,非夏人主要活动区域,其先民不属夏民族,所以不在探索夏文化的范畴之列。
相关参考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
除了殷商甲骨文,新石器时期与夏代也有带字甲骨,西周发现的更多
很多人只知道河南殷墟的甲骨文,并且认为甲骨文是专属于商朝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实在是因为殷墟的甲骨文太有名了,起初的甲骨文倒卖事件没几个人不知道吧。而且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数量之大、文字之多,是其它地方发
殷墟出土玉人头像,专家说太珍贵了,因为它破解商朝人的相貌之谜
1928年,考古专家们对殷墟遗址展开了初步的发掘。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便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殷墟人(商朝人)究竟长什么模样呢?是和我们现在一样,还是别有特点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往往是由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安阳殷墟有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这是从文明的产生与进程的角度,高度评价殷墟的价值和意义。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从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的。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
「”咸亨元年,七月戍子,薛仁贵与吐蕃战于大非川,败绩”大非川之败和青海之败是强盛的唐王朝不能回避的一场败仗,也成了唐朝和吐蕃百年之战的开端。大非川之战,到底是如何败的,在新唐书薛仁贵传只用了很精炼的一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