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乡野布衣的伊尹两度为奴终成历史第一宰相
Posted 商汤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本是乡野布衣的伊尹两度为奴终成历史第一宰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本是乡野布衣的伊尹两度为奴终成历史第一宰相
最初的时候,他只是乡野田间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农夫。生于伊水,长于伊水,也得名于伊水。只因有仁人志士之心,建功立业之大志。他三易其主,心甘情愿两度为奴。卧薪尝胆的事儿他干,破釜沉舟的事儿他也干,然而苦心人天不负,他尽其一生终成大业,为后世敬仰千年。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汤名相――伊尹。
在夏朝末年,氏族依然是社会构成的主要形式,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姓和名。可他却没有,生于伊水,便得名为伊。伊尹不好好种自己的的地,每天就鼓捣些尧舜之治,圣贤治国之道。还别说,日积月累,倒也是真的学有所成。论道论事,自有自己的一番独见。
后得贵人引荐,伊尹就如愿接触到了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夏桀。他以为自己总算是熬到了出头之日,自己的满腹经伦到底是要派的上用场了,哪曾想,夏王其人,竟是那种娇奢淫逸,昏庸无道之徒,他一来二去给夏王讲尧舜之道,人家不听就罢了,还把他拒之门外。就这样,伊尹的第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就这么失去了。
不过他倒没有放弃,回到伊水后他继续做他的农民,同时又跑到一个叫有莘氏的部族去做去做仆师,希望能为自己的的前途争一点机会。很快,伊尹的勤劳和智慧就得到了有莘氏首领的认可,并且提拔了他。于是他就企图给有莘氏讲自己的的政治报复,这一次他也不谈什么忠君爱国了,索性把夏桀这个无道昏君给他赶下台算了。可有莘氏不过一介小国,纵使有心听伊尹一言,也无力按伊尹所说的去做。伊尹又一次失望了。
后来,有莘氏要把本部落的公主嫁给商汤,伊尹又打起了成汤的主意。他竟然愿意放弃在有莘氏混出的那一点点成绩,心甘情愿和公主一同出嫁,跑到商汤那里去做个厨子。这个成汤好啊,国大家大,也不想夏王那样荒淫无道。伊尹是想方设法的接触成汤,成汤也比较欣赏伊尹的主张,他就这样一步一步从一个厨子做到了商汤的一国宰相。辅佐商汤灭夏,并历经四代大商帝王,掌权近六十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丞相!
陪嫁奴隶伊尹翻身做宰相,后成了圣人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不只是传说,这种习惯,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一位由布衣逆袭成为当朝宰相的人当属商朝的开国功臣伊尹,那么伊尹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一说河南开封杞县,一说山东菏泽曹县),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他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他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伊尹是商汤时期著名的谋臣,曾辅佐商汤灭夏,成就了一番帝业。伊尹出身寒微,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了有莘国当奴隶。由于聪明手巧,做得一手好菜,伊尹深得有莘国国君的欣赏,特地让他做了招待各国宾客的厨师。
伊尹并不满足当前的地位,他借着当厨师的机会向宾客们打听各国的情况,了解了政治形势的变化,以便时机成熟之后,做出一番事业。
伊尹的机会终于来了。商汤的左丞相仲虺在和伊尹的交谈中,发现这个奴隶很不寻常,是个难得的奇才。于是仲虺准备把伊尹带回商国,但是有莘国的国王死活不放人。
于是,仲虺只好给伊尹一些钱财,让他自己赎身。仲虺回到商国之后,就把这事跟国王汤说了。商汤马上派使节去请伊尹,使节左打听右打听,在乡间的一个小茅屋里找到了伊尹。使节见伊尹相貌平平,穿的破破烂烂,一脸傲慢地对伊尹说:你小子就是伊尹吧,算你走运。
我们商王看上你了,收拾东西跟我上车吧。伊尹见状,一脸不屑的说:我伊尹有饭吃,有田种,日子过得像尧舜一样的快活,干嘛要和你回去呢?使节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而归。当商汤再次派人去请伊尹的时候,有莘国的国君把伊尹囚禁起来,并拒绝了使节的请求。
使节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向商汤说了一遍请人的经历,商汤听完之后,也感到非常失望。这是,左丞相仲虺对商汤说:只有一个办法,我们应该向有莘国求婚,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伊尹就可以做陪嫁奴隶来商国。商汤派使臣向有莘国国君求婚,并请求让伊尹当陪嫁奴隶,有莘国的国君答应了商汤的请求,就让伊尹做了陪嫁奴隶去了商国。
伊尹到了商国之后,商汤考虑到他是个陪嫁奴隶,如果贸然委以重任,会引起大家的不服。于是就让伊尹当众抒发自己的抱负,让他谈谈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伊尹坦然一拜,对大家说:小人出身卑贱,承蒙商王不弃。那我今天就谈谈天下大势。
如今夏桀荒淫无道,生民涂炭。商王是一位难得的明主,欲伸大义于天下。我等应当尽心辅佐,助商王成就一番帝业,灭掉无道的夏国。我很早就有这种想法,我今天来到商国,正是实现这一想法的良机。
我这样一个奴隶,商王竟然如此礼遇,多次设法让我来此,我还敢不竭尽全力吗?一席话说的大家心悦诚服,于是商汤就当众任命伊尹为右丞相,帮助处理国家大事。就这样,伊尹由一个奴隶一跃成为了商国的宰相。
商汤在伊尹的帮助下,实力更加强大,终于灭掉了摇摇欲坠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伊尹成为了商朝的开国功臣。商朝建立之初,伊尹又帮助商汤制定了各项典章制度,制定和规范了商朝的法律。一时间,商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商汤死后,伊尹又辅佐了第二代,第三代君主,帮助他们改邪归正。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太甲是商汤的孙子,太甲继承了王位之后,伊尹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导他如何做一个好君主。太甲读了这些文章,开始还能照着做,不敢违背祖宗定来下的规矩。
到了第三年,他就开始忘乎所以,认为自己才是一国之主,不应该让这个出身奴隶的伊尹来管着他。他由着性子办事,把祖宗的法律破坏一空。用残酷的手段对付百姓,人民被压迫的喘不过气来。
太甲变坏了,伊尹当然不能放过他。伊尹开始是一再规劝,在屡教不改之后,伊尹把太甲流放到了桐宫——就是商汤的坟墓。在这期间,伊尹没有另立君主,而是由自己暂时管理国家大事。
太甲到了桐宫,面对着祖父简陋的宫室,他深感先人创业的艰难,自己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于是,太甲洗心革面,悔过自新。伊尹得知了太甲变好的消息,非常高兴。就把他接回了朝中,把权力还给了他。
太甲在后来的执政中,施行仁政,对诸侯以诚相待。使得这个时期,商朝国泰民安,国力达到了鼎盛。伊尹作了三篇《太甲训》歌颂太甲的功德,称之为太宗。
太甲死后,他的儿子沃丁即位。沃丁在位时期,伊尹去世了。老爷子活了一百多岁,寿终正寝,沃丁感念伊尹对国家的贡献,就用天子的礼节,厚葬了伊尹,并尊称他为圣人。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