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丁举贤任能重用了哪位“农民工”出身的贤臣
Posted 国君
篇首语: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王武丁举贤任能重用了哪位“农民工”出身的贤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商王武丁举贤任能重用了哪位“农民工”出身的贤臣
文献和甲骨刻辞告诉我们,有商一代,迁都是常态,而不迁都的时间反而较少。史书上说商族迁徙前八后五,也就是说,商王朝一共13次迁都,一直到了盘庚迁殷,才渐趋稳定下来,如《古本竹书纪年》所说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如果按王孙满的说法商祀六百年来看,即有商一代一多半的时间都在不停地迁都。到了盘庚之时,尤其是他的侄子武丁即位的时候,商王朝才走向新一轮的盛世,史书褒扬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O,殷道复兴,而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兴之主。可为什么商代会不停地迁都?而在武丁时却能中兴?
这正是由于商代的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制的盛行。由于商汤灭夏后并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先王的孩子和兄弟又很多,内部纷争自然就很剧烈。迁都与王位的争夺是脱离不了干系的,史书上提到的九世之乱也说明了这一点: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乱九世,于是诸侯莫朝。如今有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虽然学者们对它们谁是亳都争议很大,但这至少反映了一点,就是迁都有考古学上的依据。到了末代殷王武乙之时,才慢慢开始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孙教授认为商周时期的乱之本往往就来自于并后匹嫡和大国耦都。所谓并后匹嫡就是妃子所生的孩子取代了王后所生的嫡长子,这种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例如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其本质就是周幽王宠幸来自四川的美女妃子褒姒而冷落了王后,不仅如此,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周幽王还想废掉王后所生的孩子,而立褒姒的孩子为将来的国君。但王后也不是吃素的,她的娘家是西戎,最后西周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大国耦都是指在一个分封的诸侯国里,不能立两个实力相当的国都,否则动乱是必然的。例如晋国,晋文公先祖的封地曲沃比当时晋国国君的国都翼都大,而结果自然是国君被灭,曲沃代翼。
因此嫡长子继承制对于当时国家的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我们也能从商周时期的墓葬形制上看出来:殷墟的王陵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十三座高等级墓葬,要注意,它们都是男性的墓葬,女性却没有被埋葬在这里。这与西周有着很大的差别,西周采取了国王与王后并排入葬的埋葬方式,也就是说,到了西周,嫡长子继承制才真正确立下来,虽然有时候会因国王的喜好而发生烽火戏诸侯那样的事情,但总体上还是沿袭着嫡长子继承制。
武丁时期能中兴的关键也不是他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他举贤任能,史书告诉我们他即位后曾三年不言,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辅佐大臣他就一直闷闷不乐。直到有一天,他的手下为他带来了一位泥瓦匠——傅说,作为一位农民工的傅说在当时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得以他的工作地点傅险为姓。英雄不问出处,这并不妨碍傅说个人能力的施展。孙教授解释道,史书虽有夸张之嫌,但却反映了当时商朝贵族的腐化现象,以至于武丁不得不求贤于野。
为什么商贵族会堕落腐化?这与他们的嗜酒之风有莫大关系,我们得以从文献和陪葬品上一窥究竟。商纣王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周初国君为了吸取商亡国的教训就出台了当时的八项规定——尚书八诰,其中的《尚书·酒诰》就告诫统治者罔敢缅于酒。
从考古材料来看,商周的面貌也有很大差异,其中商人陪葬的青铜容器中,觚和爵往往配套出现;而周人的青铜容器中多以鼎簋的配套出现,我们熟知的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等就是这个道理。这些变化反映了国家风尚的转移:觚与爵都是饮酒器,而鼎和簋则是食用器,前者往往被附会为亡国之物;而后者则盛放粮食以祭祀神明和祖先,反映了周朝的农本位政策,有周一代国祚八百年,这和她重视农桑、推行礼乐制度都息息相关。妇好墓中出土了53件觚和40件爵,因此说明了妇好地位的非同一般,那么妇好到底是以何种形象示人?
商王武丁提拔奴隶傅说为相
梦傅说
宋·柴 望
傅说为霖寤寐中,高宗一念与天通。
后来亦有君王梦,不是阳台便月宫。
宋代诗人柴望的这首《梦傅说》讲的是商王武丁梦到奴隶出身的傅说并破格任用他,从而使他成就为一代贤相的故事。
即位之后不理国政,商高宗武丁玩起了深沉
中国古代王朝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接连上演着一幕幕由兴到衰的历史剧。中国古代开明的统治者很少,他?大多是王朝建立之初的第一、二代君主,这些统治者由于经历过创世开国的艰难,坐上皇帝的宝座后尚知小心审慎,但他们的后代子孙却在先祖的基业上坐享其成,变得骄奢淫逸起来,直至亡国。
商朝最著名的王分别是奠定基业的商汤大王、迁都的盘庚大王、灭国的商纣王,武丁大王还在其次,但在政治上,武丁大王的影响虽比不上他的祖宗商汤,但比起其他商朝君主来可毫不逊色。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二代君主,他的老爹商王小乙在历史上没什么地位,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也是一笔带过。不过这个小乙似乎很有远见,他把年轻的皇子武?送到民间去体验生活,让他从小感受百姓疾苦,最终使他成就为商朝的一代中兴之主。
武丁一上台,就着手解决深重的政治危机,中兴大商,恢复了诸侯来朝的盛况,无奈他左右的大臣均是庸碌之人,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觉悟,总之,武丁觉得文武大臣中没有才能出众的人。这也难怪,当时是以血统和地位来选人用人的,大臣们连利国利民的盘庚迁都都反对,还敢奢望他们有什么作为吗?
说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是商?武丁。武丁即位三年,由于父丧不理朝中政事,他将政事交给大臣们处理,自己从不发一言。大臣们捉摸不透这位深沉的新君,进谏道:天子管理万邦,百官承受法式。大王的话就作教命,大王不说,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可武丁依然沉默。
一日,武丁梦见一个囚徒模样的人,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套着绳索,正在低头弯腰吃力地干活。武丁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此人,朦胧恍惚之中,那个囚徒跟武丁谈了许多国家大事,句句都打动着武丁的心。武丁正要向那个囚徒求问姓名时,却被一阵早朝的钟声惊醒。
武丁告谕群臣说: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恐怕德行不好,所以不发言。我梦见上帝赐给我一位贤臣,他将代替我发言。原来武丁不是要推卸肩膀上的责任,也不是装傻发呆,而是以观国风——他在思索和等待,等待一位贤臣的出现。
武丁为历史第一梦大动干戈,奴隶傅说闪亮登场
既是圣人,自与庸碌之辈不同,要么出生时有异象,如商的先祖殷契是其母简狄吞黑鸟的卵而生,或者梦日入怀,要么长相奇特,如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傅说的长相也挺奇怪,据《荀子·非相》称,傅说之状,身如植鳍,这个身如植鳍,说白了就是身子像鱼背上直立的鳍一六佝偻。这种异征其实就是畸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当时傅说被罚在傅险做苦役,身份是奴隶。这个后来又被称做傅岩的地方在今山西平陆县以东,当时是虞、虢两国交界处。这里两山高耸,涧水中流,每到夏季,洪水暴涨,冲毁道路,行旅受阻,奴隶们就在这里以传统的方式用土石阻拦。
梦赍良弼图,出自明·张居正《帝鉴图说》,讲述商高宗武丁求贤若渴,于梦中得良臣傅说之事
据说傅说在这种艰苦低效的劳动中发明了版筑术,以此方式修路筑堤,效率极高,且坚不可摧。
接下来再说武丁。朝堂上,武丁依照自己的记忆让人把梦中所见的囚徒形象刻画在木板上,并说这是他日思夜想的大贤,让群臣百官照着图像去各处寻访。大臣们历尽千辛万苦,在傅险,即傅岩的版筑之间,即从事土木建筑的奴隶中,寻访到一个与画像上的人面貌相同的?——奴隶傅说的出头之日终于来到了。
当傅说被带到武丁面前时,武丁大喜道:就是他啊!武丁马上与傅说交谈起来,并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办法。在一国之君面前,奴隶傅说也不胆怯,应答从容,条条切中要害,见解极其深刻。《尚书·说命》里记载说,武丁把傅说比做磨刀的磨石、渡河的舟楫、济大旱的霖雨,并希望他匡正自己,依从先王,追随成汤,来安定天下的人民。
傅说对武丁说: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君主圣明,臣下不须教命都将承意而进谏,谁敢不恭敬顺从我王的教导呢?武丁听了很高兴,就任命傅说为相。他还把傅?比做开国名相伊尹,说:手足完备就是成人,良臣具备就是圣君。从前先正伊尹使我的先王兴起,他曾说‘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的心惭愧耻辱,就像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一人不得其所,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他辅佐我的烈祖成汤受到皇天赞美,你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君主得不到贤人就不会治理国家,贤人得不到君主就不会被重用。你要让你的君主继承先王,长久安定人民。傅说跪拜道: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
梦到贤臣的事真有那么靠谱吗
武丁梦到贤臣傅说,有人信以为真,可明朝的杨慎等?却认为这是为了强调武丁德行高尚,以至于感动了上天,神灵才给他托梦的。实际上这体现了武丁高超的政治手腕,身为皇子的武丁曾在民间待过很长时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地设想,武丁在民间时就已经认识了傅说,而且知道他是位大贤,武丁即位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傅说,只是傅说出身低贱,如果贸然起用他,大臣们肯定不同意,所以武丁利用商人迷信鬼神的敬畏心理(《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把自己看中的傅说说成是上天派来的,这就封住了反对者的口,为自己建立不世之功打下了人才基础。
武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举措,博得后世的广泛赞扬,孟子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以江郎才尽闻名的南朝梁江淹在《萧骠骑让封节第二表》中写道:方求士于版岩,宜思贤于屠律。
唐朝杜甫在《泥功山》中写道: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这些人都对武丁梦傅说不吝赞美,实际上也是他们自己对当朝君主心怀期盼,希望君主能够赏识自己的才华,发掘自己。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政治最大的悲剧不是明君遇上庸臣,而是昏君有干臣不用而亡国。如果明君遇到干臣,那就不仅是社稷之幸,也是明君之幸,干臣之幸。
相关参考
商王武丁攻土方之战是发生在商王武丁时期,商王武丁派兵攻打土方。其时间约发生于前13世纪。那么,你知道商王武丁为什么要攻打土方吗?揭秘前13世纪商王武丁攻土方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
商朝最励志的人物代表就是傅说,一代名相傅说在进入官场之前,只是一名奴隶,后得到商王武丁的青睐,担任商朝相国并辅佐武丁,颇有才华的傅说,最后协助武丁开创了殷国大治时代,下文讲述的就是商朝最励志的人物傅说
傅说的读音:fùyuè傅说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傅说,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生卒不详,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丞相,为“三公”之一。傅说虽出身卑微,但
公元前1250年,商王武丁冲破各种阻碍,破格重用奴隶出身的傅说为相,武丁此举,不仅找到了辅佐自己成就一代伟业的贤才,也因此造就了与伊尹齐名的商代名臣傅说。武丁即位前,很留心访求贤才。一次,他来到傅险,
傅说(fùyuè),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生卒不详,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丞相,为三公之一。那么,你知道傅说是谁?历史上傅说是个什么样的人?傅说
约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派兵攻打甫国,那么,你知道商王武丁为什么要派兵攻打甫国吗?商王武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派兵攻打甫国的?揭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攻甫之战。商朝在盘庚即位之前历经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
妇妌人名,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死后庙号为"戊",祖庚、祖甲时期称之为"母戊",廪辛、康丁以后称之为"妣戊"或"妣戊妌"。妇妌商王武丁的皇后,是来自井方(今邢台市)之女,妇妌善于农业种植,尤其擅长种
文丁,在甲骨文中作文武丁,《史记》里称太丁,姓子名托,中国商朝第30任国王。前任国王武乙之子。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卒于公元前1102年,共在位11年。太丁继位以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
商王武丁攻鬼方之战约发生于前13世纪,武丁攻打鬼方之战算得上是武丁时期商王朝征服边疆方国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那么,你知道武丁攻打鬼方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吗?揭前13世纪商王武丁攻鬼方之战。鬼方是比土方更偏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武丁率领商军进攻荆楚(今湖北荆山、江汉流域)地区诸部族方国的战争。商王朝经九世之乱,国力衰弱。南方荆楚地区一些部族、方国纷纷反叛,不贡商廷,时尔侵扰商境。武丁即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