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阳商代殷墟申遗面临最后一“考”
Posted 遗址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安阳商代殷墟申遗面临最后一“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中国安阳商代殷墟申遗面临最后一“考”
司母戊大方鼎回殷墟省亲
9月19日,司母戊大方鼎故里展迎接仪式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举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从国家博物馆借展司母戊方鼎和妇好墓出土的文物精品,借展期限为3个月。司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的青铜器,是1939年3月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村民发现的。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后被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在的南京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司母戊方鼎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其外形被博物馆定为馆徽标志,并成为镇馆之宝。司母戊大方鼎将于9月25日在新落成的殷墟博物馆专用展厅里与游人见面。
古老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今天上午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国宝司母戊大方鼎阔别家乡近60年后重回故里。为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后一次考察评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作最后冲刺,安阳市今年投资2800万元建成了殷墟博物馆,将于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并从国家博物馆借司母戊大方鼎及其它文物精品回乡展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近600件珍贵文物也将首次与世人见面。
据了解,安阳市委、市政府2001年正式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递交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此后,殷墟开展了自遗址发现10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整治活动。
在遗址展示方面,殷墟先后完成了宫殿宗庙基址的夯土复原标识、甲骨文碑廊、王陵大墓植被标识等展示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殷墟概览》、《殷墟发掘史展》、《王陵大墓陈列展览》、《殷墟车马坑展览》等一系列富有浓郁殷商文化特色的陈列展览。
保护殷墟还被纳入法制轨道,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了专项立法,《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于2001年10月正式颁布实施。有关专家制定的《殷墟保护总体规划》也通过了论证并交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
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殷墟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将于近期在安阳进行为期3天的最后考察评估。为迎接评估,近一个时期以来,安阳市又对遗址展示、环境治理、档案信息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提高。
为了让殷墟文物有一个安全的家,安阳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制了殷墟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的要求和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使新建筑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博物馆所有建筑均修建于现有地表之下,地表有多种植被覆盖,以便继续保持殷墟遗址的原有面貌。
殷墟遗址(延伸阅读)
殷墟遗址,又称中国安阳商代遗址,是中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它占地约24平方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1899年的一天,北京城里的国子监祭酒兼团练大臣王懿荣在一味叫龙骨的药中,很偶然地发现骨上竟然隐隐约约刻有字迹,这就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这些龙骨都来自河南安阳一个叫小屯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殷墟。
1928年,考古人员对殷墟进行了正式发掘,这标志着我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殷墟遗址的发现名列我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300多年,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点,以其完整的都城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我国青铜文明最杰出的代表。
殷墟对于认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发展以及我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将其列入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商代杀死大批奴隶用以祭祀的原因是什么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在殷墟历次发掘中,从商王陵附近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批人头骨,仅西北岗祭祀坑就发现人头骨398具。一九七六年春夏之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安阳地区考古队在武官村北地商王陵附近又发掘出大批祭祀坑,其中绝大部分是集体埋葬的无头祭祀坑,这和上述西北岗的人头祭祀坑是相对应的。在殷墟甲骨卜辞里见到的杀人祭祀的记录更令人震惊。胡厚宣先生曾经从著录甲骨文字的九十种书刊,以及他自己长年搜集尚未著录过的甲骨资料中找出大量有关人祭的卜辞。光商王武丁时期的人祭卜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未记用人数。其中一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
商朝为何杀死大批奴隶用以祭祀?
祭祀祖先,屠杀活人作供品,叫“人牲”。人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是从动物演变来的。早期人类不会区分人和动物。为了生存,他们不仅捕食动物,还吞吃人肉。当然吞吃的主要是捕捉到的其它部落的人,即俘虏。既然原始人本身吃人肉,就相信鬼神也吃人肉。于是随着宗教的发展,就时常将俘虏和牲畜一起屠杀了供奉祖先神灵,这便出现了人牲。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牲没有立即随之灭亡,它的尾巴拖进了奴隶社会。
商大批屠杀奴隶用以祭祀,盛行人牲。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商的奴隶来源充足,拥有大批奴隶;另一是商迷信神鬼,崇拜祖先大兴祭祀。
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拥有众多的奴隶。这些奴隶大多是来自战争的俘虏。甲骨卜辞记载,商北克鬼方,南讨虎方,东征夷方,西伐羌方。这是商跟四方大国的战争。《易卦爻辞》上说:“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此外,土方、吕方、苦方、龙方、马方、蜀方、盂方等小国也经常遭到商的攻击。据《殷墟书契考释》(增订本)所辑卜辞统计,商伐苦方就有二十六次之多。战争的规模,从商帝国用兵的数额看,一次可征集三千人或五千人以至三万人,一次杀伐敌人竟达二千六百五十六人。战争的规模可不算小。
商帝国经常不断地向四邻方国和部落发动战争,其主要目的就是掠夺奴隶。甲骨文中“执俘”、“获羌”等记载很多,其中一次俘获的最大数目是三万人。《大誓》记载周武王的话说:“纣有亿兆夷人”,所谓“亿兆夷人”,就是纣在征夷方战争中获得的俘虏。牧野之战,纣王一下子武装起十七万(一说七十万)奴隶,证明武王的话是真实的。有关专家曾对殷墟祭祀坑出土的人头骨作过科学鉴定,认为牲人的人种不是单一的,他们中有蒙古人种主干下类似现代的北亚、东亚、南亚各种系,这说明牲人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他们是殷商四邻的异族战俘。殷商通过战争俘虏异族人作奴隶很容易,因此拥有众多奴隶。既然奴隶来源很充足,多杀就不足惜,这就为商大批屠杀奴隶用以祭祀提供了先决条件。
商迷信鬼神,认为活人死后,转化为鬼。鬼神世界跟现实世界一样,现世界里活着的奴隶主贵族,死后便成为鬼世界里的奴隶主贵族。在商人眼里,鬼神比活人更有威力。活人解决不了的疑难和祸福,诸如人的生死病疾,天的阴晴冷暖,战争的胜败,田猎的吉凶等等。都要通过占卜请示祖先,祈求祖先给予启示和保佑。所以,商人崇拜祖先,重视祭祀。活着的奴隶主贵族役使着成群的奴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出于孝心,他们也体贴到自己的祖先需要奴隶侍奉,于是屠杀奴隶送往鬼神世界供祖先享用的事便发生了。“仆”字,甲骨文象一人手持盛满粪土的簸箕,其臀下有尾,显然是异族装束,可知仆即商人所用以从事残役的家庭奴隶,他们是从异族战俘转化而来的。另外,商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因为当时生产力很低下,农业生产受大自然影响很大,所以对于大自然的崇拜是普遍的。山川江河,风雨雷电,日月星辰,都被神化了。祭祀大自然的诸位神灵,商人也时常要屠杀奴隶。《甲骨续存》下七四四片就是一条烧女奴祭天祈雨的卜辞。《殷墟文字甲编》二九九二片,卜辞记载商王一次屠杀三十名羌人祭河神。可见,祭祀大自然的神灵屠杀奴隶的数量也是很大的。商人迷信鬼神,这是他们大批杀死奴隶用以祭祀的主观原因。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曾经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从1928年起,对殷墟开始正式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都城建筑遗址、甲骨文和青铜器。这些文物的出土,为我们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商代晚期辉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在殷墟历次发掘中,从商王陵附近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批人头骨,仅西北岗祭祀坑就发现人头骨398具。一九七六年春夏之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安阳地区考古队在武官村北地商王陵附近又发掘
安阳殷墟,让三千年前黄土掩埋的殷商都城——朝歌重见天日,也揭开了中国信史可考最古老王朝的真面目,吉光片羽,触目惊心。安阳殷墟墓葬坑1928-1973年发掘的约36平方公里的商代遗址和墓葬统计,发现可复
图为两位游客在殷墟博物苑的碑林参观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今天,在立陶宛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安阳殷墟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科学和
一、漆艺历史是什么自从萌生于新石器时代后,髹饰工艺随历史放步数千年,潇潇洒洒,一气相贯,发展至今。商代留下的是“花土”和残片。所谓“花土”就是雕花髹饰木器印在墓葬夯土上的痕迹,这在殷墟武官村和安阳西北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安阳殷墟有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这是从文明的产生与进程的角度,高度评价殷墟的价值和意义。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从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的。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
导读:陕西考古部门在陕西省清涧县李家塔镇辛庄村东的梁峁上,发现了一组由主体建筑和两级回廊组成的大型建筑遗迹,总面积约420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除殷墟之外规模最大的商代晚期建筑遗迹,其奇特的形制结构在已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
导语2017年11月,长期主持安阳殷墟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曾表示,宁乡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及人面方鼎具有鲜明的南方特征,应为南方本地制造。他认为,早在商代以前,长江流域的石
导语2017年11月,长期主持安阳殷墟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曾表示,宁乡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及人面方鼎具有鲜明的南方特征,应为南方本地制造。他认为,早在商代以前,长江流域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