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仁义典范“伯夷”与“叔齐”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
Posted 仁义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周时期仁义典范“伯夷”与“叔齐”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商周时期仁义典范“伯夷”与“叔齐”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足见典故中所弘扬的儒学思想是司马迁所尊崇的,非但司马迁极为敬重此二人,历朝历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以及帝王将相皆以伯夷叔齐为道德典范,歌功颂德。
伯夷叔齐图片
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以恪守仁义而成为商周时期的仁义典范,故而将此二人的思想融汇于儒学思想中,流传至今。
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待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的故事发生于商朝末年,自古以来备受古代先贤盛赞、被誉为是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在经典的著作中也多处提及伯夷叔齐的典故,例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论语中的伯夷叔齐
关于伯夷叔齐之死,《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饿死,足见伯夷叔齐惊人的意志与坚守,世人因此将此二人作为抱节守志的典范。
那么耻食周粟,采薇饿死的故事具体是什么呢?商朝末年,商纣无道,民不聊生,但在以天为大的初始社会,民智尚未开化,世人皆尊奉君王为天,无人敢推翻商朝政权,但周武王以救世主的姿态横空出现,冲破了封建社会固守陈规的限制,举兵讨伐商纣王。
周武王率军,杀进殷都朝歌,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齐听说现在是周朝的天下,他们都变成了周的子民,兄弟俩无法接受这种历史的必然更替。他们认为做弑君夺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耻的,对商纣王是不忠不义的,因此逃到首阳山上采薇菜为生,坚决不食周粟。伯夷、叔齐饿得面黄饥瘦,奄奄一息,他们就做《采薇歌》以明心志:登上西山去采薇,以暴易暴不知悔,神农虞夏时代远,命运多舛勿怨谁。伯夷、叔齐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在哪里?
伯夷叔齐本为商朝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原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最终却落得采薇而食,饿死山中的下场,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使伯夷叔齐二人恪守仁义礼节,宁死不屈呢?
商周时期,孤竹君为商朝附属小国的君王,在他临终前,却不理会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礼制,执意将王位传于庶子叔齐,而叔齐与伯夷兄弟两性情相投,从小极为尊崇礼制,恪守仁义,叔齐认为此举与古法不合,在其父去世后,决意推辞继承王位,并且执意推举其兄长伯夷继承。
而伯夷念及手足之情,不愿看到叔齐深陷囹圄,便不告知任何人,深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叔齐得知后,便执意追寻伯夷而去,二人相遇后,便相约不再回归故里,投奔周国。然而事实并未像兄弟两所想象的那样风平浪静,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朝,看在伯夷叔齐眼里,附属国攻打君主国,以下犯上,视为大逆不道之行,然而却无力劝解,周国攻打商朝,势如破竹,两军相残,民不聊生,战争所带来的伤亡是伯夷叔齐二人极为不忍,奔走于权势之间,只求能早日将这战争终止。
周国最终攻克商朝,建立周朝。悲愤之下,伯夷叔齐拒绝与周人来往,不食用周国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粮食,二人隐居于首阳山,终日采集微草过日,不多时日,便因营养不足而去世,流传至今的史料记载中明确指出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在首阳山。
相关参考
...伯夷叔齐为道德典范,歌功颂德。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以恪守仁义而成为商周时期的仁义典范,故而将此二人的思想融汇于儒学思想中,流传至今。孤竹君
...伯夷叔齐为道德典范,歌功颂德。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以恪守仁义而成为商周时期的仁义典范,故而将此二人的思想融汇于儒学思想中,流传至今。孤竹君
伯夷叔齐的故事伯夷叔齐的故事发生于商周时期,被儒学尊为典范,史记匠才司马迁将其典故载入列传之首,流传至今。伯夷、叔齐本为商代贵族孤竹君之子,孤竹君临死意欲将君位传于次子叔齐,但叔齐严守礼教,认为长子不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加以褒扬。...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加以褒扬。...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加以褒扬。...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国鬼神论的顶峰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问卜后才作。在已天为大的原始社会,君王意识更是根深蒂固,因而周国举兵讨伐商朝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径,伯夷叔齐因此对此事件极为抨击。当武王...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国鬼神论的顶峰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问卜后才作。在已天为大的原始社会,君王意识更是根深蒂固,因而周国举兵讨伐商朝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径,伯夷叔齐因此对此事件极为抨击。当武王...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是抱节守志的典范。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在已天为大的原始社会,君王意识更是根
伯夷叔齐和孤竹君的故事商朝时期有一片封地被称为孤竹国,该国的君主就是孤竹君,据《史记》记载孤竹君有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两兄弟,极为贤能,颇得孤竹君的器重,尤其是弟弟叔齐谦逊有礼,更受孤竹君的偏爱。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