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残忍诛杀曹氏7千人为何曹操旧部不管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懿残忍诛杀曹氏7千人为何曹操旧部不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司马懿残忍诛杀曹氏7千人为何曹操旧部不管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其中不乏许多著名谋士,不仅善于排兵布阵,更是工于心计,就如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连一代枭雄曹操建立的曹魏王朝,千防万防,最后还是落入司马氏之手;尤其在关键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了曹氏子弟和他们的亲信7000多人,司马氏正式全面掌权,但令人不解的是,司马懿灭曹氏三族,曹操旧部为何都不管、不反抗?这原因令人玩味!
话说魏明帝曹睿于景初三年(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后来专权,重用何晏、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完全被架空;曹爽权倾朝野,甚至迁郭太后于永宁宫,僭用皇帝仪仗,嚣张跋扈的气势,连魏国老臣都看不下去。
而已是四朝老臣的司马懿,怎可能那么容易被击垮,曾经计败关羽、数胜东吴、三退诸葛亮、平定辽东,为曹魏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司马懿,选择韬光养晦,装病回家休养,为了躲过曹爽探子的试探,还假装作得了癫痫,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让曹爽失去了戒心,就在此装病期间,司马懿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准备发动兵变,暗中养了死士三千人,培养出自己的势力。
就在正始十年(西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率领这3000死士趁机占领了朝堂,并在曹爽一行人回京的路上进行埋伏,曹爽投降,就是史上的「高平陵之变」,最后司马懿将曹爽等人处死,诛灭三族,前前后后总共杀了7000多人,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司马家正式全面掌权。
然而为什么曹操旧部不反抗司马懿?不是不反抗,实在是有心无力,难以与司马氏抗衡,多年以来,司马懿培养了许多门生故旧,势力日益庞大,而当时与曹操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老的老,去世的去世,加上曹爽掌权时,还把朝堂大换血,没了权力的曹操旧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惨案发生;再者,曹爽竟将当时的郭太后迁到别宫软禁起来,公然犯上,还僭用皇帝仪仗,所以当司马懿发动政变占领京城,马上得到郭太后的支持,曹氏的衰败,也可说是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 司马懿夺权的时候,曹操的旧部下为什么不阻止
司马懿夺权,主要自高平陵事变起,之后司马家族就掌握了朝政大权,司马懿也开始像当年的曹操那样建立自己的班底,谋图代魏。当年跟随曹操打天下的那帮英才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他们不制止司马懿?其实原因不外乎两点:>1. 曹爽神助攻,当权期间倒行逆施,让司马懿白白的收了人心;>2. 司马懿演技高超,在夺权时刻之前,没有人知道他存了颠覆曹魏的心思;>事实上,有一句话叫做“一代魏臣入晋书”,说的就是魏国的元勋子孙们,有很多在三国志里面没有自己的传记,反而在记载晋朝历史的晋书里面有传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其实很多是帮助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的功臣。而这一切都从曹爽的“神助攻”说起。> >曹爽和司马懿并受魏明帝曹睿的托孤,其中曹爽占主导,司马懿一度被剥夺了实权,当了一个虚名的太尉在家养老。但是曹爽和他手下的一群小伙伴比如何晏、邓飏等人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排斥曹魏的元老和元老的子孙旧臣,把朝政搞的乌烟瘴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何晏,他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号称“敷粉何郎”,生的风流俊俏,肤白如脂,又是曹操的驸马,和曹爽私交甚好,当了吏部尚书,专管官员升迁。可惜皮囊虽好,但是政治水平一般,当时的人们将丁谧、何晏和邓飏三个曹爽的亲信称为”尚书台中有三狗“,可见他们有多么不得人心。>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被曹魏元老们寄予厚望出来主持公道的,反而就是和曹爽同受托孤的司马懿了。所以高平陵事变,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司马懿的阴谋,而是曹魏元老默许和暗中支持,司马懿在前台执行的一次反曹爽的行动。>高平陵事变的过程也非常精彩,司马懿先是韬光养晦装糊涂,趁曹爽兄弟放松警惕,陪皇帝一起祭拜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的时候,突然发难,利用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在禁军中的一部分军权和在民间募集的三千死士,控制住了京都洛阳的局势,紧接着就讨到了郭太后的旨意,要免除曹爽的一切职务。>在这个过程中,跟着曹操和曹丕打天下还活着的元老比如蒋济、陈泰这些人,都是对曹爽当权以来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的,而把司马懿看作和他们一路的人。所以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反对司马懿呢?其实在高平陵事变的时候,他们都颠颠的跟着司马懿一起上表给郭太后,求郭太后旨意罢免曹爽呢。>而功臣的子孙,司马懿平日里也刻意拉拢。比如他看到荀彧的儿子荀顗,马上就热情的说:“这是荀令君的儿子啊!”然后迅速的举荐其当官出仕;再比如胡遵的儿子胡奋,司马懿也任命他做了校尉。也正是平日里对曹魏元勋和元勋子孙的照看,让司马懿积攒了深厚的人脉,最终在高平陵事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短短一天不到的时间,司马懿就完成了一切的布置,并且司马懿也算准了曹爽胸无大志,肯定不会孤注一掷的带着小皇帝到许昌和司马懿开打内战,于是不断的派人去劝降曹爽,自己还指着洛水发誓保证曹爽的人身安全。于是曹爽相信了司马懿,回到了都城,把兵权和政权都交给了司马懿,自己甘愿做富家翁。>曹爽投降之后,满心满意的指望司马懿遵守诺言,给他一个富贵终身的待遇。曹爽这么想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司马懿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是心怀异志的,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司马懿可是“疾风知劲草”的大忠臣。曹植就称赞过:>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说的就是司马懿在朝堂上能进谏忠言;在外能够果决平乱,是不可多得的社稷之臣。>但是,历史证明,所有人都看错了司马懿。曹爽进了洛阳不久,司马懿就展现出了狰狞的面孔,大出曹魏元老的意料。 没过几天,司马懿就以谋反为借口,大肆搜捕曹爽亲族,连带着曹爽的好朋友邓飏、李胜等人都统统下狱查办。>谁来查办的呢?司马懿这个安排特别的腹黑,他用的是何晏。何晏害怕自己也被牵连进去,于是拼命的给司马懿卖命,四处追查,查来查去,除了曹爽之外,还有另外六个姓的家族都遭到了株连,但是司马懿一直都不满意,说需要八个姓。何晏是又害怕又着急,说:“难道一定要把我也算进去吗?” 司马懿说:“你说对了。”然后把何晏和其家族也逮进了监狱。> >这个时候蒋济和陈泰他们都已经后悔了,劝司马懿遵守诺言,不伤害曹爽的性命。但是晚了,司马懿已经掌握了实权,怎么会留下这样的隐患呢?后来八个家族,三千多人,无论男女老少,同一天被司马懿所杀。而当初为曹爽做保的蒋济觉得受到了欺骗,不久之后也就郁郁而终了。>所以司马懿这个人,藏的深,平日里又注意收买人心,加上曹爽又倒行逆施,所以让曹魏元老在司马懿政变的时候,不但没有为曹氏张目,反而站在了司马懿的一方,等到元老们后悔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相关参考
“高平陵事变”发生后不久,司马懿就死了,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昭做了丞相,更加专横跋扈,继续大肆杀戮曹氏集团中的人。他还把曹芳给废了,把曹睿的堂弟、年方14岁的曹髦迎来洛阳做皇帝。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五千余人,曹芳为何无动于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魏齐王正始十年(西历249年),曹魏权臣发动高平陵政变,这一政变,对曹魏政权之后的走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不是魏、蜀、吴的任何一方,而是在最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司马懿,最后却成了摘取胜利果实的那个人。随着司马懿掌权魏国之后,司马家族很快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其孙子司马炎最终统一了乱世
谈及三国,很多人都感到有遗憾,曹操曹孟德一世英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最后却被司马懿鸠占鹊巢,夺取了胜利果实。人生之悲,莫过于此。然而,司马懿叛变之后,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基本上都坐视不管呢?相信只
司马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此君曾是曹操幕僚,后来辅佐曹丕、曹睿,是曹魏三朝元老。在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对决中,司马懿稳定西部,同时凭借战功逐步走进魏国权力核心。最终,司马懿废曹氏最后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此事发生在司马懿夺权不久,忠于曹魏的王凌,因不满他诛杀曹室子弟,发动叛变,结果事泄,被司马懿残忍杀害并夷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此事发生在司马懿夺权不久,忠于曹魏的王凌,因不满他诛杀曹室子弟,发动叛变,结果事泄,被司马懿残忍杀害并夷
曹操曾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有一人站出反对?
曹操曾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有一人站出反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氏家族是非常可悲的,总算拿下河山创建起的伟业,这果子却被司马家族给盗取了。这事令人觉得很是痛惜,
要说到三国中的智者,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司马懿;而司马懿不仅善于排兵布阵,工于心计,手段更是残忍,连一代枭雄曹操建立的曹魏王朝,千防万防,最后还是落入司马氏之手;司马懿有如此本领,不禁让人感到好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各有所长,有些军师不仅懂兵法,甚至还能推算未来之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军师,莫过于诸葛亮和司马懿;而司马懿不仅善于排兵布阵,工于心计,手段更是残忍,连一代枭雄曹操建立的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