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三国之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
Posted 使君
篇首语: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重读三国之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重读三国之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
重读三国之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
张辽义说关云长
嘉靖本,张辽在屯土山说动关羽的三罪为:
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近使君败于小沛,当戳力同心,死战沙场,其名万古不朽,不合逃遁而去。脚到之处,谁不相容?兄今欲死于此地,倘使君复出,专望于兄,兄岂不是负却孤主,而背当年之誓乎?误主丧身,诚为不美。其罪一也。昔者刘使君以家眷重托于兄,以为万全之计。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托,若能守节,一死无疑;若不守节,又属他人。此是兄负却使君倚托之重,实为不义。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更兼深通经史,不思期共使君,匡扶汉室,拯救生灵;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上负祖宗,下辱其主,安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之。”
重读三国之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
这段话的确比较长,长到通行本忍不住做了简化,然而简化掉部分恰恰弱化了三罪中分别打动关羽的地方:
罪一中,真正的要害不在于负盟误主,而在于强调刘备只是逃走而没有死,只要没死,一定会有人收留,这才是关羽活下去的前提条件,若是刘备已经战死,关羽偷生保护嫂夫人也就没有意义了。从后面可以看出,对于这一点曹操也是非常明白的。而通行本中弱化了刘备未死的前提。
罪二中,通行本中删去了“若能守节,一死无疑;若不守节,又属他人”这个“守节”的点,关羽对“节”“义”一类道德品质最看重,自己活下去可以保证二夫人不死且能守节,显然比不点出更有说服力。
罪三中,通行本删去了“上负祖宗,下辱其主”,对于那个时代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对不起祖宗和主公,比不能匡扶汉室、拯救生灵其实更难受。
当然,历史上关羽是战败被擒,所以并无屯土山约三事之事,若究其原型,大概是张辽说降泰山寇昌豨一事。当时张辽只身上三公山,与昌豨说曹操神武德政,又到昌豨家中拜会其家人,昌豨见张辽豪迈果敢、真诚无诈,遂降。曹操事后责备他贸然只身赴敌,非大将所为,但这责备中想必也是充满爱护的。
可惜昌豨反复无常,五年后,竟然再度叛乱,于禁奉命率军前来平叛。昌豨自知不敌,因与于禁有旧,专门跑到于禁营中投降,众将都以为于禁会网开一面,将他交由曹操处置。不想于禁却以奉命行事,不能因旧友失节为由,挥泪将昌豨处斩。可惜了当年张辽煞费的一片苦心。
关羽的痛哭
本回的开头有一句刘备匹马奔冀州,张飞引数十骑奔往芒砀山,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各自逃难的概括,其实除了前两人是无路可逃外,其余人不是没有机会逃到下邳来,可是事实却是只剩下关羽保着两位夫人留守一座孤城。城破是必然的事,战死也非常容易,可两位嫂夫人怎么办?这是其他所有人丢给关羽一个人的难题。
其实一直不大喜欢关羽的狂妄自大。然而重读嘉靖本,看到为保全两位嫂夫人暂时归顺曹操之后,关羽回到下邳,见了甘、糜二夫人,痛哭着拜于地下时,却突然对他有了一些敬意。联想关羽一生所为,对他而言,名誉更重于生命,说是降汉不降曹,但叛主的骂名从此难免,如此污名,简直比杀了他更让他难以忍受。
他当然会知道,如此选择,不但要承受甘、糜夫人的猜疑,日后更要面临亲如兄弟的刘备、张飞的责难,这种痛苦远胜于刮骨疗毒,可他还是忍辱负重,选择暂时屈膝于他人。关羽之忠义,之为真汉子,其实不在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而恰恰在这因忍辱而痛哭之时,可惜毛氏父子的通行本却把这一细节删除了。殊不知一个始终板着脸孔的人居然“痛哭”起来,才是真苦楚、真性情的流露。
以曹操的识人能力、爱才之心,他定能体会到关羽的这份屈辱,相待以礼、招抚其心,尚且来不及,根本不可能做出通行本中妄自增加的故意让关羽和二嫂共处一室,乱其君臣之礼的行为,这种行为只会引发关羽的仇恨,想出这种招数抹黑曹操,表面是曹操禽兽不如,其实是某些文人为政治正确不惜一切的下作。
曹操的厚待
嘉靖本中,对于曹操对关羽的敬重和厚待,都更加具体而有诚意。首先是传令“城里城外军马尽退三十里”,让关羽放心入下邳。通行本中只写“退军三十里”,完全可能只是包围关羽的部队退三十里,而嘉靖本中却是将已经攻打下来的下邳让出,更将包围的军马后退三十里,换做他人,这是匪夷所思的,但曹操信任的,就是关羽的信义,不会借机背弃约定,再次固守或是逃亡。
后面关羽来降,不仅仅是曹操自己出辕门相接,而且还是率领一众文武,场面更加隆重。到了许都后,除了赐宅赐美女,更是“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曹操对关羽,是面子、官职、金银、美色、府宅甚至体贴温暖都有了,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爱才之心,确乎可见挚诚。而关羽却始终“未尝喜”,不能忘记投降的耻辱。
重读三国之四十九 “张辽义说关云长”
在嘉靖本中,二夫人是在曹操赐关羽锦袍的次日,突然哭倒在内院的。这里很可能是有关联的——曹操对关羽的好,二夫人多半都能听说,送锦袍估计在她们心中已经达到某种顶峰了。对于关羽,她们不可能无条件地放心,这时候多半担心关羽真的会被曹操打动,忘了刘备,所以次日突然大哭发难,假借噩梦,其实是在变相提醒关羽不要忘记他大哥。而通行本中将“次日”改为“一日”,就取消了这种关联性的可能,二位夫人因噩梦而哭就更像是妇人担心所致的偶发事件,缺少目的性了。
重读三国之一“祭天地桃园结义”
重读三国之一“祭天地桃园结义”
文/墨影剑心
通行本增加的开场白
毛氏父子在小说的一开始,增加了“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一段开场。事实上,整部三国从结构上的确有很多有意的复现,比如曹魏篡汉和司马氏篡魏,也有很多人物的复现,比如主要人物和他们的第二代,曹操和司马懿,诸葛亮和姜维。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个时代的文人小说大多脱胎自话本小说,在叙述结构和篇章布局上本就有着循环复现的必然——这一点在《西游记》中更为明显——而这种复现和循环的结构本身也大有深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历史本身的确存在着惊人的重复,究其原因,是因为兴衰更替之间,总有很多相似的原因导致衰败的产生,如宦官、外戚、权臣、豪强、起义,而道统、天命的意识又使得历史无论如何改变,在西方现代性入侵之前,政治的基本游戏规则是确定的,推倒重来的只是并不那么稳固的种姓、门阀,是黄天更换青天,而非基本的规则。因此,尽管后世的进步史观批判这种循环论史观,但在文人小说开始出现并成熟的当时,这至少体现了文人对历史的一种更为自觉的评判态度。
中涓吕强
蔡邕上疏抨击宦官妇人干政,结果被宦官曹节看到,构陷问罪。通行本是由此被“放归田里”;而嘉靖本中,却有一名“中涓吕强”怜惜蔡邕才华,“奏请免罪”。毛氏父子删掉这一情节,显然是想突出宦官专权的危害,不想少数“好宦官”削弱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历史上的吕强和曹操名义上的曾祖父曹节(与构陷蔡邕者并非同一个曹节)一样,都可算是宦官中的贤良,曾上书灵帝请求斥奸佞,任忠良,薄赋敛,厚农桑,开言路,黄巾起义爆发后,建言应赦党人,诛杀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称职,结果被赵忠等人诬告贪污,忿而自杀。
嘉靖本中保留他力保蔡邕的情节,客观上,一来为后来出身宦官家庭却反对宦官的曹操提供了一种解释——宦官内部也有清浊党争;二来突出了蔡邕的才华,连宦官都来保护他,这为日后董卓厚待蔡邕的政治正确和王允妄杀蔡邕的极度愚蠢都埋下了伏笔。
张角的治病法
嘉靖本中,张角治疗疫病的方法,除了散施符水,还有被删去的一段“令患者亲诣座前,自说己过,角与忏悔,以致福利”。
忏悔己过……原来信仰疗法在中国同样历史悠久啊。
重读三国之一“祭天地桃园结义”
黄巾军的宦官内应
黄巾军居然有宦官作为内应,而且还是十常侍之一的封谞,原先总以为这是史家故意抹黑,但嘉靖本中写到的另一人徐奉也是起义爆发后被发现的内应之一,言之凿凿,也许确有其事——甚至《后汉书·宦官列传》中写到连张让等人也与张角多有往来。
这一细节至少说明两件事:(1)所谓的“替天行道”往往不过是变天的口号,内里脱不开肮脏的政治交易和阴谋;(2)没有子嗣的宦官果然大多没有家国观念,更为看重的只有利益,看到当时势力庞大、组织结构严密的黄巾教,即便是位高权重如十常侍,也很可能会在收受贿赂、许以厚利的情况下,做必要的政治投资,甚至是政治冒险。
封谞给反汉的张角做内应,为日后蜀汉、东吴败亡的责任更多推卸到宦官身上预留了前例,黄皓贪贿误国的叙述,是这一事件的复现。同时,黄巾军的格调也因此被瞬间拉了下来。
重读三国之一“祭天地桃园结义”
首位出场的汉室宗亲——刘焉
小说中首位出场的“汉室宗亲”——幽州太守刘焉。这个称呼本身包含着两个非常明显的史实错误:(1)幽州为州,州长官应为州牧或刺史,郡长官方为太守,这是省长和市长的差别,不过考虑到这类错误书中还有很多,应当不是有意为之;(2)刘焉绝非当时的幽州刺史,倒是担任过冀州刺史。
作为史上闻名的人,按说小说作者没道理弄错,就算是讹传为刘焉,也完全可以将后面出现的正牌幽州刺史刘虞的任期提前,同样是汉室宗亲,效果不是一样?何况看刘虞为人,更符合刘备“仁义”的道德追求,为何故意不用,偏要换成刘焉呢?
联系史实,若不是传抄中的讹误,那么这个明显的差错就是另有深意了。因为刘焉正是首位向朝廷倡议,应由宗亲、重臣担任州牧的人(嘉靖本中刘备初见刘焉,禀明宗亲身份时,刘焉所说的话便是:“即是汉室宗亲,但有功勋,必当重用。”),而汉室正是因为采纳了他的意见,才加剧日后军阀割据,地方不受中央节制的情况,而深谋远虑的刘焉,正是他自己这一提议的最大受益人之一:原本想要到交州避难的他,听说益州牧郄俭被黄巾军所杀,便恳请朝廷任命自己为益州牧。结果到任后便派张鲁盘踞汉中,阻断交通,直接造成了东川、西川的事实割据。董卓改立献帝后,刘焉甚至蠢蠢欲动,阴谋称帝,若不是因为伤心长子左中郎将刘范和次子治书御史刘诞被李傕所杀,提早逝世,早于袁术自立也是很有可能的。也就是说,此人绝对是汉室宗亲当中的伪君子、阴谋家。
如此看来,小说将刘备最早投靠的人设定为刘焉,用意实在有些不善良:首先很难避免熟悉历史的人联想、比较二人是否存在相似性;其次写刘焉认刘备为侄,那么刘璋便是刘备的兄弟,情分当比刘表更亲,可日后二刘相见,却并未提及这次认亲,而不久刘备袭夺刘璋的益州,也就愈发加重了背信弃义的色彩。这种“改编”附加的道义谴责,其实比直接批评更令人深思。
重读三国之一“祭天地桃园结义”
帝王之相
“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刘备相貌的这种描述,便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姑且不论如果真有这幅尊容的人,实在诡异的很,也不说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马凡式综合症”的病症,且说前有刘邦后有司马炎都是类似的描述,首先足见佛教佛陀菩萨的形象已经颇广,才会成系统地出现这种“天赋”异相,其次就是在明白无误地,从一开始就把刘备往帝王的方向塑造。而他年幼时便对乡中小儿戏言“我为天子”,更是再度确认了这种叙述趋势。
然而听到此言,刘备叔父在嘉靖本中的反应是“汝勿妄言!灭吾门也!”而通行本中却成了“奇其言”,这种改动实在有悖常理,当时天下尚未大乱,作为汉室宗亲之后,刘备叔父断不会鼓励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而刘备十五岁就声称要当皇帝,说好听些是“素有大志”,可结合他日后在被让州郡,被劝自立为王为帝时的反复推辞,这种表里不一便形成了绝妙的反讽。
相关参考
魏明帝死后,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要由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
42年前的今天,1976年7月6日,中国著名领导人朱德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
古代名剑榜之四——泰阿泰阿是干将和谁铸造的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都有其独特的传说,而排名第四的泰阿剑自然也不例外。据说泰阿剑有灵性,自发的剑气瞬间使得晋国军队全军覆没,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 春
老田说画:每天讲述一幅传世名画,今天讲十大传世名画之(四)《汉宫春晓图》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仇英工笔重彩仕女画,设色绢本,现收藏于台北故宫。描绘汉元帝时期后宫生活场景;画中有后妃、宫娥、皇子、太监
荆州城始建于东汉,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
荆州城始建于东汉,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
嘉庆皇帝期间没有太后。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
时下一档电视节目《最强大脑》,涌现不少天赋异禀的达人。笔者近日重读《三国演义》,受该节目启发,从中搜罗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若组成最强大脑战队,其阵容亦足以震古灼今。《三国》里最光彩照人的莫过于诸葛亮
康熙四十九年,享有与江南官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而康熙帝对此案的处理则让我们看到处在“盛世”之下帝王的选择。 康熙四十九年(1710),江苏巡抚张伯行在查勘当地船队及其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现,大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四十二从传统民俗文化角度而言,象以其厚重稳行的姿态成为一种瑞兽,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说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经典的喜庆图案,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的盛世景象。而这种原初的本意又由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