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国——一代奸雄曹操

Posted 演义

篇首语: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谈三国——一代奸雄曹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谈三国——一代奸雄曹操

2、浅谈一代奸雄曹操

谈三国——一代奸雄曹操

 谈三国——一代奸雄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么励志的诗,但是,作者却被成为一代奸雄,可是为什么曹操就被成为一代奸雄,而刘备却被称为“一代枭雄”,为什么?人曹操比你刘备教子教得好,怎么说也有一个文采出众的曹植,而刘备呢,只有一个会叫“相父”的相当于残废的刘禅。

  曹操在朝廷,既然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证明他有某些才能超过别人,为什么刘备只是姓刘,就赢得了皇叔的好名声,不能说刘备没有什么本领,怎么说他也招募了那些有才能的人来为他效力,并且还不背叛他。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曹操这么会用人,人们对他的印象却是这么不好?

  是在他说完“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开始的,还是他生性多疑,把一代名医华佗杀死了开始的?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评论曹操的时候,那时正是对曹操持有偏见的时候,戏剧里演的曹操是奸雄,老百姓也普遍认为要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他还多次公开称赞曹操。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史实都是不正确的,曹操小时候本名夏侯,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然而,在《三国志》中,并没有曹操杀死吕伯奢一说,所以,曹操的那句话是无事实根据的,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曹操其实是个枭雄,虽然没有像秦皇汉武一样统一中国,但是他统一北方的功绩是不可质疑的,他把都城迁到许都后,大力屯田,还兴建水利,让中原地区恢复迅速。

  作者罗贯中为了应该是偏见,而把曹操一开场就以“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其实有很多版本)”把曹操刻画成一个忘恩负义,心狠手辣和残忍无情。

  再说,曹操斗马超,这次战役其实曹操打得酣畅淋漓,而罗贯中却以“割须弃袍”来形容一个打胜仗的人,这其实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

  所以我认为,《三国演义》只能当做小说来看,并不能真实的展现出三国时的史实,众所周知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这回事,而曹操的事有的有悖于历史事实,《三国演义》把曹操颠倒了一个形象。

 

  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我也为曹操平反!

浅谈一代奸雄曹操

,,

文献记载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许邵的内心是矛盾的,虽然鄙薄操之为人,却又不敢得罪对方,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真是高明得体,这也是全书描写曹操的一个纲。作者的意图是把曹操放在汉室正统的对立面,令其扮演奸相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平定北方之功绩,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复杂是曹操,最难理解的人物也是曹操。无论怎样,曹操特有的人格魅力是无法掩盖的,演义如此,历史亦如此,这里仅就其具备的领袖气质做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三国志·武帝纪注》)

  换了别人,考虑到蹇硕的权势,恐怕也就算了,曹操则不然,其果决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再来看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是怎么扭转局面的: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合等闻琼破,遂来降。绍觽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三国志·武帝纪》)

  许攸献劫粮之计,这时“左右疑之”,曹操却敢于一博,亲自前往。乍看去,曹操把全军成败系于来投的敌将,实为孤注一掷,与赌徒无异,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了:“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三国志·武帝纪》)可见若不用许攸之计,等于坐而待毙,与其这样,倒不如赌上一把,尚有取胜的机会。从这件事情中,足见曹操当机立断决策之明,比之优柔寡断的袁绍,高下立分。

  二.所谓文如其人,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豁达自信的曹操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雄姿英发。曹操的这一性格本身并无特别之处,难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现出来:

  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黙不起。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三国志·武帝纪注》)

  兵败之际,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可以想象,当时军心低落,主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来。一声大笑,一番狂语,有如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不仅会给将士们带来温暖,还能够鼓舞士气,这才是优秀主帅的风范。再有,官渡之战结束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三国志·武帝纪》)此事堪称中国权术史上的经典一幕,仔细想想,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若追究下去,难免造成人心惶惶,对于大战方息的曹操军团来说,内耗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买人心,大可稳定局面,一举两得。可见曹操的头脑是很冷静的,狭隘之辈绝对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如此魄力从哪里来?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豁达自信。

,,

  三.三国时期的军阀用人问题非常复杂,足够写一篇论文来探讨了,单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魏书》)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诸葛谨传》)下面举例说明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三国志·张辽传》)

  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由上可知,操是善于用将的。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复赘言。

  三分局面形成以后,曹操多有剪除异己、兔死狗烹之举,这是为子孙代汉做准备。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对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云集,为三国时期之最,这与曹操的个人魅力有一定关系,包括领袖气质。以上我们探讨了曹操领袖气质体现的三个方面,最后以一首词来结束本文: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

  刘备与曹操

  《三国演义》里介绍刘备是这样说的:“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喜怒不形于色(这句话最是重要),素有大志(幼时已经说“我为天子”)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正是刘备的最大本钱)”,这几句话实是将刘备为人解说得淋漓尽致了。刘备幼时已经有“我为天子”的野心,以至于日后再三侵吞宗室益州刘璋,荆州刘表的领土,然后在三分天下大势已分的情况下称帝于蜀,比起在加九锡封魏公后并没有废帝自立的曹操,狼子野心真是昭然若揭。

  刘备之所以被认为“宽仁有度,深得人心”,一方面由于他的出身是王室之胄,所以“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喜怒不形于色”,把野心藏得极为隐秘,表面当然是假仁假义。譬如刘备素有“为天子”的大志,却在桃园三结义中发誓:上报国家,下安黎遮。骗得忠义的关羽和张飞为他卖命,张飞是个莽汉混球,被骗当然是意料中事。关羽却是有勇有谋,这就更显出刘备的奸诈本领了。刘备的奸诈还表现在“煮酒论英雄”事件中,当曹操指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惊得连手中筷子也掉在地上,却将缘故推在响雷上,说是随机应变,原也无可厚非,但当时刘备却是在依附曹操,受人恩惠而背后密谋造反,奸诈至此,可见一斑。若说曹操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贼,造反是合乎情理的,那么对于与曹操作对的袁绍,甚至同样是汉室帝胄的刘表刘璋,刘备同样是心怀鬼胎。在这个时候显然“我为天子”的野心占了上风,亲情早就被抛诸脑后了。在新野长阪坡之战中,刘备为了显示其假仁假义,随同数十万百姓逃亡,但是当敌军逼近时却抛妻弃子独自逃命,难道这可以说明其“宽仁”吗?

  刘备的奸诈突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一向忠于汉朝正统,这种忠心在前后《出师表》里历历在目,刘备临死前还要试探恐吓,可见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已经炉火纯青了。

,,

  曹操

  三国人物里曹操可说是最为杰出的一个,也是少数的集军事政治文学于一身的袅雄。他的诗歌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然而这里我所要谈的,却是他的仁义。

,,

  曹操的仁义首先表现在对遭受董卓之乱的献帝加以援手,虽后来落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坏名声,但在当时却算是维护了汉室正统的威严。徐州之战,曹操打败刘备,却对刘备的妻子和兄弟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都没有怪罪,后来还特别派张辽传旨放行。倘若曹操有意留难,就没有后来的“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的故事了。对敌人尚且如此仁义,更惶论对其他人了。

  最使我感动的却是蔡文姬事件。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蔡文姬在李傕之乱里被匈奴掠去后流亡胡地,曾作《胡笳十八拍》来表达自己的悲惨身世。一个弱女子,在异地里身不由己,幸亏曹操用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回来,并让她嫁给校尉董祀,曹操对老朋友的照顾,可说是”惠及后人”了。数年之后,董祀作乱,罪应致死。曹操看在蔡文姬的份上,赦免了他,足见曹操的仁义了。

  《三国志》的作者陈涛,乃是蜀将陈式的儿子,在撰写这本书时,虽在晋朝,但总不免有往老祖宗脸上贴金的嫌疑。《三国演义》则大体上是按照《三国志>>写的,差误原是极多,再加上罗贯中的一再发挥,能从中略窥历史原来面貌的,就只有一二分。至于刘备和曹操的行径,古时就有论断,并非是时新的东西,原称不得”新”的。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一代奸雄曹操和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汉末时期的一代才女,曾被匈奴抢走,嫁与匈奴人为妻。在统一北方后将其赎回。众所周知,乃乱世枭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艳妇不计其数,而他对一位曾被匈奴俘获的美丽女俘虽然垂涎三尺,但却从不敢抱有非分

一代奸雄曹操一条锦囊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回师同曹操争夺汉中。孙权在同

曹操到底玩弄了多少个美女

 乱谈三国:曹操到底玩弄了多少个美女  在曹操的私生活中,玩弄女人应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说“玩弄”,而不是说爱呀、情呀,就是因为作为“奸雄”

三国史上一代奸雄司马懿最敬畏的女人是谁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著名人物,他的足智多谋是有了名的,你看对付曹爽,又是装聋作哑,又是半痴半癫,又是屎尿不知,几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几下子就把不可一世的曹爽玩弄于鼓掌之上。不过你知道司马懿这位在战场上叱

三国历史上的曹操为何会被称为奸雄

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很有魄力。不过他也使过阴招,有些时候不只是阴,而且阴损的骇人。有人从曹操让张绣投降得出结论,认为曹操很大气,很能虚怀若谷,其实你不了解曹操,曹操有时候是玩阴谋的祖宗,就给人们经常说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一代枭雄重情又嗜色如命

一说到曹操我们自然会想到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等。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就是一个大奸贼,是篡权夺位的乱世臣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撇开历史人

奸雄曹操酒后杀死的三国第一好官是谁

扬州刺史严象被攻杀后,刘馥受任扬州刺史,单马前往建造州治合肥,又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并修城垒以加强城池的守备,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三国之中刘馥无疑是个能臣的典范,更是一个难得

曹操最著名的四首诗,一代枭雄的肺腑之言,豪情万丈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就了时代。在三国,那样的乱世,既有闪耀光彩的政治家,也有文采飞扬的文学家。曹操就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人物之一,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英雄

曹操有谋有略才换横溢 怎么就成了奸雄

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当三国的历史人物被脸谱化的时候,曹操的盖棺定论便成了白脸奸臣,一直以来曹操就不被主流的儒学喜欢。《三国演义》一出,更是把曹操打到了十八层地狱。这样一来,

历史车轮下被曲解的奸雄

操非奸雄,实乃真脾气也!曹操生平好多事是值得推敲的,我想先从他的死说起“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惜内顾之缱绻,恨末命之微祥”曹操死的时候被好多人看不起,后世都认为一代英雄,你死的时候就应该临难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