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吕布 是三姓家奴还是直爽男儿
Posted 三姓
篇首语: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真实的吕布 是三姓家奴还是直爽男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 是三姓家奴还是直爽男儿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如果说演义把“奸绝”曹操的残暴奸诈与刘备的宽仁信义放在一起对比的话,那么关羽和吕布,就是“义绝”和“三姓家奴”间的对比。因此这位在文学上有其相应的作用,在历史上也有其一定地位的吕布,在演义的前期,唯一的主角诸葛亮还未出场的阶段中,还是占有大量戏份的,这一点上就连汉末时期一度力量最盛的袁绍也远远不及。那历史上吕布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吕布首先是以武将的身份出现,其武勇确实了得,我们在这之前也曾介绍过。《三国志》本传中记载,吕布被擒后,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显然吕布对自己能力是非常自信的,认为曹操所担心的只有自己,而且认为由自己带领骑兵,曹操带领步兵便可平定天下。曹操在听了此番话后也并不是毫不动容,而是“有疑色”,有些动心,这说明曹操对于吕布所统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欣赏的。曹操用兵自不必多说,那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且和吕布交锋多年,对吕布实力应该相当了解,所以说吕布作为武将统兵作战,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而且吕布并非单纯的勇将,颇有才略。王粲的《英雄记》中记载称吕布在离开袁绍时,袁绍派人追杀,“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可见吕布不单有武勇之名,而且也善于用计。实际上吕布与王允密谋诛杀董卓,与陈宫张邈密谋取兖州,再夜袭徐州,日后袁术攻打刘备,他能判断形势出兵帮助刘备,这些举动根本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只有匹夫之勇的将领所为。 在《英雄记》中还有一段对于吕布的记载,那是吕布投奔好友张杨时,当时郭汜、李傕通缉吕布,张杨属下有所心动,吕布知道后做了如下举动:“布闻之,谓杨曰:‘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汜、傕爵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 这段话不像一个武将,倒是一个辩士所说的话,虽然此文不一定是实,但是吕布非无智之人这是肯定的。 而且吕布也颇有人缘,张辽乃是日后曹操麾下名将,在吕布死前一直追随吕布,而吕布手下的高顺也是极有才华的将领,而且他与张杨也是好友,张杨还一度想出兵协助吕布,虽然比不过刘关张之间的友情,但是也相差无几了,庞舒也在长安城被破后为吕布私藏家小。这些人对吕布都可以称得上有忠有义,而吕布能交上这些好友或属下,也可见其人确实有吸引人的一面。 但是吕布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吕布的缺点比优点更加多,而且几乎是致命的。首先就是:“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吕布带兵不错,但是也导致了他过于依仗武力,如董卓死后他在长安力主杀尽凉州人,所依仗的便是自己率领部下的战斗力,但是一味用强,导致凉州人尽反,长安也被攻破,这是其虽有武勇,但是不知道用势,只以武力为先的结果;而在下邳最终迎战曹操时,陈宫献计,吕布自己也认可,却最终因妻子的一席话放弃,这比较日后三分天下的曹、刘、孙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就差得远了。吕布作为一名统兵将领,其才智确实足够,但是要作为一国之主,不单统兵,还要统领文臣武将,就不足够了。陈登便说曹操将吕布用为鹰犬,吕布居然也默然,可见吕布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 其次,便是陈寿所说的“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这种严重的性格缺陷,贪小利而忘大义,如丁原、董卓两个人之死,给了吕布相当大的好处,但是也给了他极大的骂名。古人重视气节忠义,尤其是弑主,你不想在原来主公麾下,离去就可以了,所谓臣可以择君,对此古人还是相当宽容的,但是你不但叛变,还杀了原来的主公邀赏,这就是极大的过错了,而吕布不单做了,还一连做了两次(假如细说起来吕布偷袭收留自己的刘备也可以说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来未杀刘备,二来刘备并非他的主公,这就不算了)。这使得他日后到了关东各诸侯处便难以生存,比如他杀了董卓,为袁术、袁绍报了大仇,但是袁术不齿其为人,恶其反复,拒而不受。袁绍一度收留之后却担心吕布为自己的祸害而要杀之,正是有如此的劣迹,曹操才听到刘备说董卓、丁原的名字时便杀了吕布,否则即便刘备说再多的坏话,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吕布。 第三,好色。王允的连环计虽然史无可考,但是“布与卓侍婢私通”一事却是丝毫不假,如果这个可看做是吕布日夜保护董卓,其侍婢美女爱英雄的话,那么《英雄记》上,“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尔。’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这就说不过去了,正是他屡次对身边的人,无论主公也好,部下也好,对人家的妻子垂涎欲滴,又怎会不惹人怒。 第四,目中无人。吕布再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便是一朝得志便目中无人,和同僚关系搞得很糟糕。之前说过,诛杀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吕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凉州派系搞不好关系,而杀了董卓后,吕布得掌大权,却和凉州人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要诛尽凉州人。等到了袁绍处,也是因为吕布认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绍手下众将,终于和袁绍决裂。而且吕布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到刘备处他哭诉说:“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吕布只知众人要杀己而不知其为何要杀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也难怪刘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了)。比如他射戟救援了刘备一次,便认为对刘备有功,却全忘记了,若不是他偷袭徐州,刘备怎么会落得要他救的下场,更别说刘备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这样的情况下还希望刘备为自己说好话,可见吕布其人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自己对他人的恩,而不记得自己对他们的仇了。 可以这么说,吕布这种人的存在是乱世的必然,他的灭亡也是乱世的必然。没有这种人,乱世不称其为乱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乱世无法结束。他只是为乱世而生,在乱世中扮演一个可能很显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谢幕。他的英姿固然潇洒,他的能力固然骁勇出众,可是他不懂得演戏,所以他注定不是乱世的主角,只能早早谢幕。这正是: 赤兔本应属英雄,李肃美言巧降龙。 虽是求得如意将,不知其后患无穷! 注。《三国志吕布传》中关于吕布降董一事记载很简单:“(何)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并没有对于李肃的介绍,当然,说服吕布必定是一能言善辩之士,是否真为李肃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三国历史 是三姓家奴还是直爽男儿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如果说演义把“奸绝”曹操的残暴奸诈与刘备的宽仁信义放在一起对比的话,那么关羽和吕布,就是“义绝”和“三姓家奴”间的对比。因此这位在文学上有其相应的作用,在历史上也有其一定地位的吕布,在演义的前期,唯一的主角诸葛亮还未出场的阶段中,还是占有大量戏份的,这一点上就连汉末时期一度力量最盛的袁绍也远远不及。那历史上吕布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吕布首先是以武将的身份出现,其武勇确实了得,我们在这之前也曾介绍过。《三国志》本传中记载,吕布被擒后,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显然吕布对自己能力是非常自信的,认为曹操所担心的只有自己,而且认为由自己带领骑兵,曹操带领步兵便可平定天下。曹操在听了此番话后也并不是毫不动容,而是“有疑色”,有些动心,这说明曹操对于吕布所统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欣赏的。曹操用兵自不必多说,那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且和吕布交锋多年,对吕布实力应该相当了解,所以说吕布作为武将统兵作战,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而且吕布并非单纯的勇将,颇有才略。王粲的《英雄记》中记载称吕布在离开袁绍时,袁绍派人追杀,“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可见吕布不单有武勇之名,而且也善于用计。实际上吕布与王允密谋诛杀董卓,与陈宫张邈密谋取兖州,再夜袭徐州,日后袁术攻打刘备,他能判断形势出兵帮助刘备,这些举动根本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只有匹夫之勇的将领所为。 在《英雄记》中还有一段对于吕布的记载,那是吕布投奔好友张杨时,当时郭汜、李傕通缉吕布,张杨属下有所心动,吕布知道后做了如下举动:“布闻之,谓杨曰:‘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汜、傕爵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 这段话不像一个武将,倒是一个辩士所说的话,虽然此文不一定是实,但是吕布非无智之人这是肯定的。 而且吕布也颇有人缘,张辽乃是日后曹操麾下名将,在吕布死前一直追随吕布,而吕布手下的高顺也是极有才华的将领,而且他与张杨也是好友,张杨还一度想出兵协助吕布,虽然比不过刘关张之间的友情,但是也相差无几了,庞舒也在长安城被破后为吕布私藏家小。这些人对吕布都可以称得上有忠有义,而吕布能交上这些好友或属下,也可见其人确实有吸引人的一面。 但是吕布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吕布的缺点比优点更加多,而且几乎是致命的。首先就是:“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吕布带兵不错,但是也导致了他过于依仗武力,如董卓死后他在长安力主杀尽凉州人,所依仗的便是自己率领部下的战斗力,但是一味用强,导致凉州人尽反,长安也被攻破,这是其虽有武勇,但是不知道用势,只以武力为先的结果;而在下邳最终迎战曹操时,陈宫献计,吕布自己也认可,却最终因妻子的一席话放弃,这比较日后三分天下的曹、刘、孙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就差得远了。吕布作为一名统兵将领,其才智确实足够,但是要作为一国之主,不单统兵,还要统领文臣武将,就不足够了。陈登便说曹操将吕布用为鹰犬,吕布居然也默然,可见吕布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 其次,便是陈寿所说的“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这种严重的性格缺陷,贪小利而忘大义,如丁原、董卓两个人之死,给了吕布相当大的好处,但是也给了他极大的骂名。古人重视气节忠义,尤其是弑主,你不想在原来主公麾下,离去就可以了,所谓臣可以择君,对此古人还是相当宽容的,但是你不但叛变,还杀了原来的主公邀赏,这就是极大的过错了,而吕布不单做了,还一连做了两次(假如细说起来吕布偷袭收留自己的刘备也可以说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来未杀刘备,二来刘备并非他的主公,这就不算了)。这使得他日后到了关东各诸侯处便难以生存,比如他杀了董卓,为袁术、袁绍报了大仇,但是袁术不齿其为人,恶其反复,拒而不受。袁绍一度收留之后却担心吕布为自己的祸害而要杀之,正是有如此的劣迹,曹操才听到刘备说董卓、丁原的名字时便杀了吕布,否则即便刘备说再多的坏话,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吕布。 第三,好色。王允的连环计虽然史无可考,但是“布与卓侍婢私通”一事却是丝毫不假,如果这个可看做是吕布日夜保护董卓,其侍婢美女爱英雄的话,那么《英雄记》上,“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尔。’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这就说不过去了,正是他屡次对身边的人,无论主公也好,部下也好,对人家的妻子垂涎欲滴,又怎会不惹人怒。 第四,目中无人。吕布再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便是一朝得志便目中无人,和同僚关系搞得很糟糕。之前说过,诛杀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吕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凉州派系搞不好关系,而杀了董卓后,吕布得掌大权,却和凉州人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要诛尽凉州人。等到了袁绍处,也是因为吕布认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绍手下众将,终于和袁绍决裂。而且吕布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到刘备处他哭诉说:“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吕布只知众人要杀己而不知其为何要杀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也难怪刘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了)。比如他射戟救援了刘备一次,便认为对刘备有功,却全忘记了,若不是他偷袭徐州,刘备怎么会落得要他救的下场,更别说刘备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这样的情况下还希望刘备为自己说好话,可见吕布其人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自己对他人的恩,而不记得自己对他们的仇了。 可以这么说,吕布这种人的存在是乱世的必然,他的灭亡也是乱世的必然。没有这种人,乱世不称其为乱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乱世无法结束。他只是为乱世而生,在乱世中扮演一个可能很显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谢幕。他的英姿固然潇洒,他的能力固然骁勇出众,可是他不懂得演戏,所以他注定不是乱世的主角,只能早早谢幕。这正是: 赤兔本应属英雄,李肃美言巧降龙。 虽是求得如意将,不知其后患无穷! 注。《三国志吕布传》中关于吕布降董一事记载很简单:“(何)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并没有对于李肃的介绍,当然,说服吕布必定是一能言善辩之士,是否真为李肃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相关参考
为什么说吕布是“三姓家奴”? 《三国演义》中,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请问是哪三姓?由来是什么? 这是一句贬损人的话,典出《三国演义》中的吕布。
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三姓家奴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典故,特指吕布,意在讽刺他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后常用来表示以身侍贼,不忠不义之人。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吕布本身
三姓家奴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典故,特指吕布。意在讽刺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的人。这句贬损人的话,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的杜撰素材。史实典籍中,并无关于吕布"三姓家奴"一说,系民间传说过
他比吕布背叛主子的次数还多,为何却还敢骂吕布为“三姓家奴”?
他比吕布背叛主子的次数还多,为何却还敢骂吕布为“三姓家奴”?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吕布是何人?吕布身为三国第一猛将,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但却是个狼子野心的人,刘备骂他“三姓家奴”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最开始的时候是丁原的义子,后来被董卓用赤兔马引诱杀了义父丁原,杀了丁原后吕布又认了董卓为义父,但是后来又被王允以美女为诱饵杀死了自己的第二个义父董卓,有此,吕布“三姓家奴”的形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在中国人心目中真心不怎么样,因为他有勇无谋,忘恩负义,先叛丁原再叛董卓,游走四方反复无常,最后众叛亲离,身死名裂,给张翼德一句三姓家奴骂得结结实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点评道:吕布有虎
吕布效力3人被骂“三姓家奴”,而他一生效力6个主子,却被说成忠臣
中国古代君王对臣子的不二之心,要求非常高。如果谁敢对自己的主子有恻隐之心,那么别说他不会有前途,可能连性命都不保。不过话不能说的太满,历史上就有个奇才,他一生中效力了六个主子,却被世人说为忠臣。
同样数次换主,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他却成为初唐四大名将之一隋朝末年,杨广倒行逆施,天下揭竿而起,群雄逐鹿中原,但最后,太原李渊脱颖而出,一统八荒,建立了大唐王朝。当然,李氏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李渊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提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前者说他有信义,后
阿元三国时期的最大反派,是吕布。道德底线低下,不仅是三姓家奴,还干掉了两个前任主子。前边说过,关羽并不是象人们想象的,是个顶天立地,豪气冲天的大丈夫,而是和吕布差不多,一看打不过,立马就乖乖的投降的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