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为什么总能让人上当

Posted 空城计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空城计为什么总能让人上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空城计为什么总能让人上当

2、被张仪多次忽悠终致死 楚怀王屡屡上当

空城计为什么总能让人上当

三国文化:空城计为什么总能让人上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曹操自长安出兵,军临汉中,刘备退守汉川,凭着天险保存实力。这天,翊军将军赵云带了数十骑在外扎营,刚好碰上曹操大军运粮运到北山下,赵云数十人且战且退,退到营内,曹操大军逼营,眼看着赵云兵败于此,第二日,刘备来到赵云营地,却发现曹军死伤者众多。

  一、屡试不爽的“空城计”

  看到这段历史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段在《三国志?赵云传》中也曾经有所记载。当时赵云处于一个绝对的劣势,几十人要对付曹操的千军万马,但是谁都没想到,第二天却发生了大逆转,曹军营内却是横尸遍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当时曹操的兵马,一直追到赵云的营外,但见营门大开,多疑的曹操忽然觉得这个阵势有点儿吓人,很有可能这是一计,赵云想先把曹操的兵马引诱到军营当中,然后再进行一个瓮中捉鳖。于是曹军停步不前,谁都不敢进去,可就在他们犹豫的这一刻,赵云突然击鼓放箭,打得曹操的兵马溃不成军。

  这一招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曾经使用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城计”。其实大家在《三国演义》当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经典计谋在实质上都有相似之处,比如说张飞在据水断桥的时候,用得招数也有一点空城计的意思,此后的草船借箭,同样的也是有一点儿空城计的意思。那么如此常用的计谋为何在曹操这样的枭雄面前屡试不爽呢?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曹阿蛮的智力怎么就不见长呢?

  说到这里,咱先看看当时的三国环境。三国之中曹操实力最为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人啊,一强大就容易自满,同时也会带来过度的自信,过度自信的人最容易经常陷入自负的情结中,有自负情结那就容易吃亏,就会被一些弱者,更爱动脑子,更低调的人设计。不信您细想想,还甭说别人,光一个蜀国的诸葛亮火烧曹兵就烧过几回?除了诸葛亮,徐庶、黄盖都放过火。

  那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次,曹操还依旧上当呢?这就是曹操的个性问题。曹操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出身寒微的人,一旦拥有大权以后,就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每次都自己做决策,这就容易中招了,而且在同一个地方跌的跟头多了,以后就容易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于是每次碰到这种相似的情况,他不自觉的就钻到圈套里去了,说白了他认为别人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这个“聪明人”,殊不知对方正是抓住了他的这个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同一招算计了他。

  说完了曹操,咱们再来分析一下空城计中博弈的双方,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分析一下他们俩人,咱们就能知道为什么空城计能屡屡得手。这个司马懿当时的形势就是,他要么进要么不进,假如司马懿要进这个空城,进对了,活捉诸葛亮,名满天下,进错了,全军覆没,丢掉已经到手的胜利;他如果不进空城呢,不进对了,避过了诸葛亮圈套,胜利是自己的,不进错了,无非也就是少捉一个妖人,但是自己依然胜利。所以司马懿面临的决策就是,他手里已经托着既得的利益,一个拥有既得利益的人,要不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押到这个宝上去,然后再冒全局风险,显然他没有这个必要。另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古人讲,“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您看《三国志》里面,司马懿的成长很不容易,他一直被曹操猜忌,这就叫“才高遭人嫉,权大遭人恨。”历史上也是这样,大将在外面立功,从来没有善终的。所以司马懿就想,“我现在在曹魏刚刚得势,我刚刚有自己的班底,人家需要我,为什么需要我?因为有诸葛亮,如果我把诸葛亮给整死了,谁还需要我,兔子死了,狗还有什么用?”所以司马懿,面对空城计的时候是有私心的,否则先派几万人进去试探一下,还别说几万人,就是千八百人,按照当时的状况也就没什么“空城计”了。

  回过头再说诸葛亮。诸葛亮在使用空城计的时候,第一他对司马懿的类型判断很准,司马懿一贯谨慎,说诸葛亮谨慎,司马懿比他还谨慎,应该说这大英雄都很谨慎,都想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料定司马懿首先不会冒险,特别是当他有了既得利益,没有确切信息的时候,更不可能冒险,因为他要保住自己的这一部分既得利益。

  另外您看在《三国演义》里边,有很多大英雄,那都是只身入虎穴,关羽单刀赴会、刘备甘露寺娶亲都是大英雄只身赴险。尤其是京剧《甘露寺》中,乔国老有一段唱,孙权要冲刘备下手的时候,乔国老怎么劝的,说“刘备有二弟关羽,三弟张飞,一个青龙偃月刀,一个丈八蛇矛枪,还有常山赵子龙、诸葛亮相助,不可小窥。所以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几个人怎肯罢休,要是领兵来争斗,曹操肯定把渔利收,所以咱们不能杀他。”

  刘备为什么敢就带一个赵云几百人马到江东去,这就是他心里有底,孙权要杀刘备,刘备肯定会死,但是刘备相信,孙权不怕自己死,怕的是刘备死后自己也活不长。所以这就是只要对手对结果有足够的恐惧,咱们就不用对结果恐惧,诸葛亮是抓住了司马懿对空城计这个陷阱结果足够恐惧的心理。既然他能知道对手内心的恐惧,那他就能让对手在自己手心上跳舞,永远也跑不出去。

  此外,空城计里面,诸葛亮的内心世界里也留了两个底,第一,他对司马懿那种智慧和谋略的类型判断很准,第二,诸葛亮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这就叫您给别人用招,您必须得知道,您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要说能上这“空城计”当的一共有四种人。

  第一种是琢磨型的人,比如说遇到事儿,您冲他一乐,他就想,您为什么冲我乐?您为什么平常不乐今天乐?您是一贯乐还是偶尔乐?从今以后您是不是还会乐?下次您要不乐了自己该怎么办?完了。所以您看高手对决的时候,两大高手面对面站着不动手干嘛呢,琢磨呢,最后有一个人脑子啪一响,碎了,躺在地上死了。所以琢磨型的人,特别容易上空城计的当。

  第二种人是有既得利益爱犹豫的人,这事儿押上去弄不好他都赔了,他要不押别人赚了,他又不甘心,最后一犹豫,结果该和的牌没和,该吃那张没吃,得,让人家和了。

  第三种类型的人是什么人?是恐惧型的人,就是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您看司马懿就总觉得自己不如诸葛亮,看诸葛亮的一言一行都觉得是圈套,所以很多智者,其实是被怕他的人捧出来的,他没有那么可怕,但是大家就觉得他那么可怕,而且把对手讲得很牛、很可怕,对自己的失败也是一种淡化。所以人们在市场上也是,很多失败者容易强化自己的对手,把他讲的很厉害了,自己的失败就差一点儿了。这就好比如果您是第二名,您肯定夸第一名特别强大。所以您看游泳池上,大家都赞菲尔普斯,所有人赞完菲尔普斯之后,那么能得第二名就算很不错了。所以这种人,没事儿也得有事儿。

  最后一种人就是没有自己稳定的主张,这种人被称为“不一致的人”,所谓不一致的人就是,他过去什么样,未来什么样,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您看诸葛亮一直很谨慎,司马懿一直很谨慎,许褚一直很暴躁,刘备一直很爱哭,这都叫一致性的,但是有一些人他就没有一致性,他没有基本的策略,没有基本的打法,您看美术家都有自己基本擅长的画,书法家都有自己基本擅长的字,有了基本后再添枝加叶这就能成功,但很多人是没有这种基本策略的,面对别人的策略他不知道怎么办。为什么被人杀的大败?因为他觉得前进不行,走两步退回来,退回来又不行,又走两步,最后自乱阵脚,让人家一战就把所有的部署都碰乱了。所以讲,这四种人是特容易上空城计当的,而在三国里边,包括现实中,这四类人遇上“空城计”,确实都会上这个当。

  二、一般人玩不起“空城计”

  但有一点您可注意了,这空城计可不是谁都能玩的,这东西风险太大了。您想,如果押的是您自己全部的东西,把自己的赌注全部压下去,这属于拼命一搏的架势。所以已经得到很多利益的人,绝不希望一局定胜负,他希望把战线拉长。已经失去很多的人,总盼望着一招定胜负,找机会进行决战,这一点从下棋中也能看出来。已经取得既定优势的人,一定不会跟处于劣势的人玩命,他会躲着走,慢慢来,而已经落后的人,一定要玩一狠的,围棋中叫“胜负手”,就是一招定胜负的棋。那么实际上诸葛亮也是被逼的在用胜负手,退一步讲当时诸葛亮手中哪怕就算只有五万兵马,他都不会和司马懿玩空城计。所以说,这空城计是人被逼到绝路上时,没办法了的办法。

  此外,空城计的核心还有三点。第一点是对自己的表演技能和对自己对对方的理解,都很有谱儿,您得心里有数儿。第二点就是做符号,做信息得做得十分的像。空城计实际上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对方决策类型的弱点,再找机会。实际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您是否知道对方什么类型?您不知道。另外您是否知道它的类型的重要点?您也不知道。第三您是否有这种专门的信息?估计您也不一定知道。所以现实中唱空城计往往容易弄假成真,本来您不唱他还以为您有点儿底,结果您再这儿一唱,完了,彻底露馅了。

  另外有时候唱空城计需要配合,诸葛亮能保证自己弹琴不哆嗦,问题是其他人呢?小童站着会不会尿裤子?门口那几个老兵,会不会一坐下,马上犯心脏病了?所以这就需要保证整个队伍都能配合自己来唱空城计。诸葛亮怎么保证的?空城计最大的妙处就在于,骗敌人,他也得骗自己人。诸葛亮说,“我有三百万神兵在城里边”,您得让大家相信您真的有。所以实际上诸葛亮在唱空城计的时候,那些小童还有老兵,真的以为后边有三百万神兵,大家是特别渴望让司马懿进城来。只有达到这个程度,这空城计才能成功,世界上最难骗的人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连自己人都骗过了,那敌人就好骗了。

  空城计的使用不仅要求对对手有绝对的了解,还要配合的人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难度系数极高。因此能出奇制胜。那么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空手套白狼之徒,我们如何识别和防范呢?空城计本身又有什么致命的漏洞呢?请看智者的生存之道。

  三、大破空城计

  抛开政治层面不讲,单说空城计,假设司马懿真想抓住诸葛亮,他该怎么办呢?今天看来,司马懿中空城计最关键的问题什么,用现代的理解是司马懿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他的谍报工作做得太差,要有几个地下党在西城里边,那诸葛亮就完蛋了,您注意了,有时候一个大师往往就毁在一两个地下党的手里。

  按书中描写,当时司马懿手中有十五万大军,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司马懿可以镇定一些,派一员猛将,分他一万人,冲进城去试试,即使中计损失,自己还有十四万人,何况还有机会成功呢。但问题就在于,司马懿太想全胜了,估计也心疼自己的大将,连这点儿损失都不愿意冒险了,所以到手的机会溜走了。退一步讲,即使司马懿不愿意去攻击,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悍将,也可以选择围而不打啊。那小城,甭说用十五万人马了,两万就给它围住了,到时候饿他个十天半个月的,不用打诸葛亮自己就趴那了,一样能取得胜利。可这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司马懿就想不到呢?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能完成空城计,前提就是司马懿的配合。司马懿如果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那就完蛋了,还打什么空城计,直接杀就得了。有的人就是这样,围住城四面攻击,他都不打一面,从四面攻击,见着敌人就杀,那这样就完了,谋略都是胜利者和失败者一起配合出的完美篇章,两人配合得好。诸葛亮认为,自己一生不冒险你司马懿知道,自己知道你司马懿知道我诸葛亮的这个事儿,你司马懿知道我诸葛亮这事儿,这就叫做“共同知识”。我是谨慎的,你知道我谨慎,我知道你知道我谨慎,你是谨慎的,我知道你谨慎,你也知道我知道你谨慎,达到这种程度,就是这一套知识是共通的。另外在整个博弈过程当中,必须要有双方的基本的偏好和基本的类型配合,就是说司马懿的类型是不冒险,偏好是先自保,保住自己,然后慢慢,熬死对手,自己打不死他那就熬死他,熬不死他可以等死他。自己杀不了对手,总有人杀的了,人杀不了,还可以寄希望让细菌病毒杀死他,他可以耐心地等下去,所以司马懿有他的套路。司马懿采取的是守的套路,攻者如水要善变,守者如山要不动,司马懿就是守,不动,以不变应万变,错过一次下次还有,反正自己不吃亏,队伍都在早晚有机会。

  那诸葛亮是什么呢?他就得变,因为他是攻,马谡失街亭最大的错误就在于,马谡用攻的策略来守,街亭是一个守备战,他又是劣势,谋略和实力都不如对方,所以要用守,守要正,攻要奇。马谡用的是背水一战,那是攻的策略,马谡错就错在连这道论文题的前提条件都没搞清楚,他就做这论文了,结果最后肯定会失败的。所以这就涉及了第三个问题,您得明白条件和战略导向,您在和谁玩?您是什么角色?玩的目的是什么?知道了这些才能制定策略。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掌握的信息,这也是一个博弈的基本方面。很多人看诸葛亮空城计的时候,第一判断就是这事儿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您想想,离西城那么远,那时候可没有望远镜,司马懿怎么知道是诸葛亮在城头上弹琴呢?城下还有几个老军扫地?就是他司马懿有3。0的视力,也不可能看见。所以这就是一个大问题,您要是跟别人唱空城计,您得保证您演的对方能看见,他得知道您门开着呢。司马懿的部队要是不知道门开着,可能就冲进去了。所以信息对双方都很重要,诸葛亮对对方的信息和自己的信息都很有把握。而且关键是,他想让司马懿知道的信息司马懿得知道,诸葛亮最担心的就是有些信息司马懿不知道。

  您想想,假如诸葛亮在那坐着弹琴,结果司马懿以为挠大腿呢!几个小童在那站着,以为是要诀别,诸葛亮要自杀呢……结果司马懿一着急带兵冲进去救诸葛亮,那这事就麻烦了。所以实际上这个就是信息,一般来讲信息要适量,信息太多,反而是一个策略的劣势,司马懿为什么没抓住诸葛亮,就因为他对诸葛亮知道的太多了,那时候要从欧洲调来一个大将,知道谁是谁啊,直接罗马一个军团上来,上来就把诸葛亮拿下了。有时候不知道反而比知道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能把老虎打死,您不知道他是谁,保不齐您就能把他拿下了。人没有恐惧就有了理性,恐惧中的人既没有理性,也没有行动力量。所以人为什么怕老虎,第一它是老虎,第二它一叫咱自己就慌了,古代有个例子,哥们儿喝醉酒了,门口蹲一老虎,老虎冲他一龇牙,上来轮一嘴巴,谁家的牛?毛茸茸的,滚,结果还真把老虎给吓跑了,人没有了恐惧的信息,有时就有了勇气。

  曹操军队大败,来到华容道,哨兵来报,前方有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小路上隐有烟尘,大路上什么也没有,很宽敞,我们该走哪一条?曹操大笑,“诸葛亮一定以为我看到了小路上的烟尘就会走大道,在大道上他设下埋伏,我要反其道而行,我偏走小道!”结果,曹操走了华容道,却碰上了埋伏。

  四、华容道中的玄机

  曹操这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您看他如果当时没有考虑得那么多,没有想那么多,估计没准就不会中埋伏了。

  那么咱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这么聪明的人总会被人算计呢?实际上曹操走华容道的时候他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怎么犯的错误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有两条路,大路很安静,小路上有烟尘,探马蓝旗来报,说“启禀丞相大人,这个大路上很安静。小路上有烟尘”,这要是换做一般人就说了,安静必定是无人,有烟尘必定有人,所以咱们要安全,得走大路。问题现在的主角是曹操,他还就不是一般人,至少他自己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于是曹操哈哈大笑,“必是诸葛妖人的阴谋,他弄得大路很安静诱我去走,我偏偏不走,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我迎着烟走”,结果曹军走了崎岖的路,损失极大,筋疲力尽,最后走到烟里面发现人家真的有人。这就是典型的知道对手会这么想,于是设好了圈套等着你。在这个思维模型当中有三种状态:一是常识,常识思维,安静的地方没人,咱走安静的,所以常识思维是走大路。

  第二是聪明人思维,聪明人就是反常思维,任何一个聪明人遇到这个事都愿意不照常理出牌,说一点逆潮流的话,您说他这图什么?不图什么,没办法,谁让他是聪明人呢,他就得逆潮流,全世界都认为是陷阱,只有他坚信没事,结果就他掉阱里了。逆潮流的想法是越安静的地方越有人,越有烟的地方越没人,曹操是一个聪明人,曹操肯定这么想,所以诸葛亮就根据聪明人的思维,做一个聪明人口袋把他就装进去了。曹操的失误是什么?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特别是做对抗性决策的时候,不取决于你是谁,而取决于别人认为你是谁。诸葛亮知道你是聪明人,就知道你要逆潮流,所以弄个逆潮流的口袋在那儿搁着,你曹操要进去那就完蛋了。所以对于曹操来讲应该怎么办?那就是第三种思维,叫做“超越思维”。超越思维是什么?就是越安静的地方越没人,所以超越就是回归,回归正常人。在这个模型当中有一个关键,就是普通人要有聪明思维,聪明人要有超越思维,这样就行了。

  决策的关键就是您是否知道您在别人的心目中什么形象,而不取决于您是不是普通人。实际上曹操要想,自己是什么人?奸雄。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是奸雄,所以肯定给你准备聪明人的口袋,那这个时候就要走普通人之路,就绝对是安全的。所以当所有人都认为您聪明的时候,您一定要用笨招,才能够走成大道,这就叫聪明人做傻事,这是大智慧。如果所有人都认为你口才很好,千万别跟成语字典成精了似的,滔滔不绝,大家都觉得这小子说假的,早准备好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要笨口,要犹豫,说朴实的语言,让群众感动,让人家一看觉得你真用真心了。如果大家都觉得您这个人很有心机,千万别跟人家玩心机,您就要用最简单、最朴实的方法。全天下人都知道曹孟德是奸雄,那还玩什么心机啊,哪儿安静走哪儿,走这条道绝对没有问题,这叫什么?这就叫“了解你在别人心中的感受,然后你再走路”。聪明的人和智慧的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只想“我自己什么样”,而智慧的人想的是“我在别人心目中什么样”,真正最高智慧就是拿着聪明装糊涂。

  此外在华容道中,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博弈计谋,就是用人。您看拦曹操的几拨人马,为什么把关羽放在最后?第一轮打击,肯定要把曹操弄的很没面子,给他些教训,让曹操从此不敢南下,这是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但是当时的状况又不能把曹操弄死,捉了也很难办,所以在紧要关头就要安排一个人来面对曹操。派谁?关云长,一个最忠义的人。在这里多说一句,以诸葛亮的聪明一定猜到关羽会放过曹操,那么为什么还要派关羽守最后一道防线?只能说诸葛亮是故意要放曹操走,为什么?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真把曹操给杀了,统一北方的必然会是孙权,这之后捎带着孙权就能把刘备给灭了,刘备得不到胜利果实。但有一曹操存在,孙刘联盟就可以继续,所以诸葛亮必放曹操。只是放的时候还得让曹操那帮人服,您注意结局,曹操带着残兵败将来到关羽面前的时候已经没有力气再战斗了,曹操拜服于云长脚下哀求放掉自己的时候,云长爱面子,鉴于以往的情分肯定会放。但是这种丢人的经历,肯定会让曹操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南下,他不敢南下这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继续霸占孙权的荆州。并借机西进,这才能有机会问鼎天下。如果不放曹操,对于孙权是绝对的利好消息,对于刘备意味着一场新的灾难。

  所以说华容道拦曹操这是一个吓人但不杀人的策略,目的只有一个,要把曹操吓住了,让他服诸葛亮。您看曹操拜着关羽,一边拜关羽,一边心里一定也特服诸葛亮。而且您说市场上就这么三家,老大,老二,老三。把老大整死了,对老三是好事吗?根本不是好事,老大整死了,老二回过头来整死你老三。这刘备就是老三,所以刘备是把老大吓住了,只要你不敢打我就行了,咱得把你留着,将来你再去跟老二制衡,这样老三刘备才有生存的空间。

  在对抗中使用什么策略,往往取决于人们对对手的判断,实际上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手对自己的判断,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判定自己的位置?怎样才能走出抉择的困局?且看智者的生存之道。

  五、高考博弈大小年

  刚才提到了一个思维方式,这东西听着离生活挺远,其实您可能随时都用得上,说一点身边的事吧。这每年一度的高考,绝对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事,孩子紧张,家长着急,亲戚朋友全都跟着较劲。咱别的不说,就聊聊这报志愿,这就是一门深奥的博弈。考好的怕报高了落榜;考差的想找个冷门专业,捡个便宜;正常发挥的想尽可能多的躲开竞争对手,进个喜欢的专业。所以一到报志愿的时候,家家都是绞尽脑汁,看资料、找关系、查分数,力图能达到选择最优化。

  在看到了一次次的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后,很多家长总结出了一条经验,躲开火爆专业,寻找冷门;去年没招满的好专业,今年一定不能报,免得大家想到一起去,把冷门变热门了。但不知您发现没有,很多时候这冷门永远是冷门,而那些所谓的热门学校,热门专业也经常是没有报满。反而是那些不温不火的学校,分数线却蹭蹭的往上涨。

  如今一提到报志愿,家长十个有九个都会这么说:“哎呀,今年想报这个学校,去年报的人很多,分数线很高,所以今年肯定大家都不敢报,那么分数线就会低,报了就有机会。但是万一所有的家长都这么想呢,今年考的人肯定超高,分数线会超高,所以不能报。可如果万一别人也像自己这么想,那分数线就又低下来了……”究竟报还是不报?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一个人面临一个挑战,在做决策时关键是如何控制思维的层次。曹操也是,曹操选择走华容道的时候也挺痛苦的。他先想大路安静没人,自己走大路,后来一想万一是诸葛亮的阴谋,大路一定有人怎么办?那还得走小路。但是紧跟着又想,万一诸葛亮知道自己这么想,在小路设伏怎么办?那还得走大路,但是又接着想,万一诸葛亮也想到自己这一策呢?那还得走小路。痛苦吧?这就是,人们在做事情时,要学会控制思维的层次。

  控制思维层次就三层,前面讲到的,普通人思维第一层。聪明人思维第二层,智慧人,超常思维,超越思维第三层。从第三层往后所有的东西您都可以认为它是正负抵消的,都不要了,就不想了,这叫事不过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咱们用三可以代表万物,把这个模型做得简单一点,因此您做事情就要考虑三层。一个群体中,聪明人的思路和笨人的思路是互相抵消的,所以群体大了之后它必然会接近于平均数,就像一个大群体当中,大家的身高肯定接近于平均数,高低可以抵消。所以在一个群体足够大的规模里,永远不要想着群体是超聪明的,它就是一个正常群体。这里就要跟家长们介绍一下,正常群体报考什么样?去年人多,今年就人少,今年人少,明年就人多,正常群体绝对是这样的。

  这就是咱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大小年现象,去年大年,今年小年,今年小年明年大年。在这种情况下您就不要再想大家万一想到自己这一层怎么办?大家万一没想到自己这一层怎么办?聪明人太聪明叫自虐,把自己就给折腾死了。您看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特瘦,因为没事他们就自虐,老百姓管这叫什么?“吃饱了撑的,没事瞎合计!”

  顺便说一句,有一种人比喜欢自虐的人还瘦。就是研究别人为什么会自虐,研究自虐的人的人会更瘦,如果您属于超常规瘦弱型的,那恭喜您,您是专门研究聪明人的聪明人。

  还有一点,生活中不要在人际关系当中显得太聪明。因为您太聪明,确实是高手,那在没有对手的同时,也没有了伙伴。因为两个人合作,大家一定会觉得,您是聪明人,您那么牛,那么聪明,有利益肯定全是您的,出事您跑得最快,有光荣您往前顶,有毛病您先撤,您眼光比一般人看得想得都远,看到的多,便宜都让您占光了,那别人怎么办啊,所以没有人愿意跟聪明人合作。这就是说为什么中国人要讲“谦虚”,谦虚第一个好处就在于您能有更多的朋友,如果您不谦虚,大家都躲您远远的,那您就孤独了。

 

  如何判断自己在对手心中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混沌博弈的核心。不管是面对一个人还是一大群人,都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判断的过程不要超过三层。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策略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被张仪多次忽悠终致死 楚怀王屡屡上当

有人上当受骗,把钱拱手送人,事后说是让人下了迷药。等到案子破了,原来却是因为贪小利而自己编造的谎言。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那个面子在作怪。如果说是因为一时鬼迷心窍上当受骗,总让人觉得有点儿利令智昏。让他人下了迷药则不同,那是骗子太坏,自己是无法抗拒,这样面子上说得过去。

看起来在利益诱惑面前,人的智慧是会大打折扣的。说起来这事不仅仅是市井小民会有,面对利益诱惑帝王君主同样也会头脑短路。君主帝王上当受骗,损失的都是国家利益,他们一“昏”国家就要遭殃。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就是这样一个利令智昏的上当受骗者。一般说来,一个人被骗了一次,再遇上同一个人同样的事情,很少会有人再一次上当受骗,可是这个楚怀王却被张仪忽悠欺骗了两次。哲学当中有一句话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楚怀王却实在是昏得很,居然在“同一条河流”中“淹死”了两回。

张仪曾经想在楚国谋求差事,因为在和楚相国喝酒时相国丢了玉璧,怀疑是张仪所偷,就把他打了一个半死。张仪到了秦国,却被委以重任。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张仪被任命为相国,这一年,正好是楚怀王元年。楚怀王十六年(前313),秦国想攻打齐国,可是又担心齐国和楚国的联盟关系,于是扬言免掉张仪的相国职务,由张仪出使楚国,通过利益的诱惑拆散齐楚联盟。

张仪到了楚国,好好地把楚怀王吹捧了一通,然后说:“秦楚两国所以不能友好,只因为大王您与齐国的关系过于密切,而我秦国君王最恨的莫过于齐国。假如您能关闭关口和齐国断交,那么您今天就可以跟着我到秦国去,拿回来曾经夺取的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於地。如此一来,齐国的势力削弱了,您对于秦国有恩德,还可以得到六百里土地,这真可谓是一箭三雕!”楚怀王十分高兴,把相国的玉玺赠给了张仪。楚国君臣高兴的忘乎所以,马上和齐国断交,只等着到秦国去接受土地了。

楚国不是没有人识破张仪的阴谋诡计,有个叫陈轸的人就劝过楚王,说,秦国所以看重楚国,正是因为楚国和齐国友善。如果还没有得到商於之地就和齐国断交,是楚国自我孤立,秦国又为什么会看重一个孤立无援的楚国呢?如果秦国真心想和我们友好,那就先把商於的土地还给我们,然后我们再和齐国断交。如果是先断交,后去索取土地,一旦被秦国欺骗,就等于增加了西边新的忧患。西边有了秦国的忧患,北边又断绝了和齐国的友好关系,韩国和魏国一定就会来攻打我们。我为楚国伤痛!

楚怀王没有听从陈轸的意见,和齐国断交,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接受土地。

回到秦国,张仪假装从车上摔下来,在家养伤三个月没有露面,楚国所说的商於之地当然也得不到。楚怀王还认为这是自己和齐国断交不彻底有关,就派了人到北方去辱骂齐王。齐王非常生气,折断楚国的符节和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张仪这才上朝,对楚国使者说:“您怎么还在秦国?从某处到某处,方圆六里土地,那是秦王赐给我的,您赶紧接受去吧!”楚怀王恼羞成怒,第二年春天派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而归,八万名士兵阵亡,楚国大将屈匄(gai)做了俘虏,楚国的汉中之地也成了秦国的战利品。楚怀王更加愤怒,动用全国兵力和秦国拼命,结果是又一次大败。正如陈轸所说,韩、魏两国听说秦楚交战,趁机袭击楚国,楚国知道了这一消息,只得从秦国撤兵回国。

再过一年,也就是楚怀王十八年(前311),秦国派出使者又与楚国约定和善友好,并说把汉中一半的土地还给楚国以示诚意。楚怀王怒气未消,说:“不愿意得到土地,愿意得到张仪。”秦惠王很为难,张仪却满不在乎,要求出使楚国。张仪和秦惠王说了他到楚国能够安全回来的原因,后来的事实证明,张仪的确号准了这个楚怀王的脉搏。

张仪到了楚国,楚怀王立即囚禁了他。张仪暗中贿赂楚国大臣靳尚,靳尚一边替张仪在楚王面前说好话,一边活动楚怀王的夫人郑袖。靳尚说:“秦王非常喜欢张仪,可是大王却想杀死他。现在,秦王想用上庸的六个县贿赂楚国,把美人送给楚王,把宫中善于歌舞的美女送给大王做侍女。楚王看重地盘,秦女也必定得到楚王的宠爱,那么夫人就可能受到排挤了。夫人不如说句话把张仪放了算了。”郑袖果然在楚王面前为张仪说情,楚王放了张仪。一切尽在张仪的算计之中。

张仪出狱后,楚怀王非常客气地款待他。楚怀王经不住土地的诱惑和张仪友好亲善和婚姻的说辞,又一次背叛了合纵盟约。张仪不但全身而退,还完成了秦王的使命,又一次拆散了楚国的合纵盟约。张仪离开楚国,屈原从齐国出使回来,问楚怀王为什么不杀了张仪?楚怀王后悔了,派人去追赶张仪,可是晚了。

失去了盟友的楚国不仅没有得到土地,还再一次陷于了和秦国的战争,结果还是大败,召陵被秦国攻占。

这个楚国国王可真是昏得可以,他真的能从秦国得到土地吗?秦国都是向西向南扩充土地,向东得到三晋土地,很少有把已经占领的土地还给人家的时候,即便偶尔有那么一两次,也是为了进行一次更大的掠取。秦国当时被称之为虎狼之国,这个楚怀王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才真正是被利益弄昏了头脑。

说这个楚怀王“在一条河里被淹死了两次”,是因为他面对着同一个国家秦国,面对着同一个人张仪。其实,这个楚怀王一会儿合纵抗秦,一会儿毁约盟秦的事情还有很多次,当然,多数时候吃亏的是楚国,只有在秦昭王刚刚即位的那几年得到过一丁点好处。楚怀王二十七年(前302),楚国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杀了人,私自逃回了楚国。秦国以此为借口,在第二年联合齐、韩、魏攻打楚国,再一年又单独攻打楚国,都以楚国失败而告终。终于,楚怀王三十年(前299),秦国又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市。秦昭王写信让楚怀王到秦国的武关去签订盟约,楚怀王不敢不去,可是这一去却再也没有活着回来。三年后(楚顷襄王三年,前296),楚怀王死在秦国,秦国把他的灵柩送回楚国。

楚国人哀怜他,给了他一个谥号——楚怀王。“失位而死曰怀”、“民思其惠曰怀”,楚国人没有得到他更多的恩惠,反而跟着他死了那么多的子弟兵,看来,这个“怀”只能属于前者——失位而死。

相关参考

被张仪多次忽悠终致死 楚怀王屡屡上当

有人上当受骗,把钱拱手送人,事后说是让人下了迷药。等到案子破了,原来却是因为贪小利而自己编造的谎言。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那个面子在作怪。如果说是因为一时鬼迷心窍上当受骗,总让人觉得有点儿利令智昏。...

诸葛亮七星灯续命其实是个圈套 魏延上当了

...最有趣的桥段就是,七星灯续命了,不过让魏延破换了,让人感叹如果没有魏延诸葛亮是不是可以继续活呢?诸葛亮第6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打的不可开交,最后病死五丈原,他夜观天象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了,就想要用七星灯续命...

诸葛亮七星灯续命其实是个圈套 魏延上当了

...最有趣的桥段就是,七星灯续命了,不过让魏延破换了,让人感叹如果没有魏延诸葛亮是不是可以继续活呢?诸葛亮第6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打的不可开交,最后病死五丈原,他夜观天象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了,就想要用七星灯续命...

说谎水平真的很高的几个星座,只要他们想骗你,总能做到不留痕迹

生活中,有一些人的说谎技术极为高超,有的人谎话连篇,却让你找不到一丝漏洞,还有的人平时不愿说谎,但每次说谎都天衣无缝,能够让人死心塌地的信服,不得不说,这也是一项非常强大的技能了。在12星座当中,就有

历史上当东宫太子最久的皇帝

  当太子,除了处处留心,加倍小心,还要做好论持久战的准备。当三五年太子,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当几十年太子,身体能否扛得住,地位能否保得住,要看其造化。历史上,当太子超过二十年的不在少数,有的身子弱,没

看穿对手把戏,斯大林坚决不上当,巴巴罗萨行动前夜照给德国发货

看穿对手把戏,斯大林坚决不上当,巴巴罗萨行动前夜照给德国发货关注慕尼黑协定时,希特勒指天发誓:「”再也没有其他领土要求了”。言犹在耳,仅仅几个月后,德国就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初的欧洲

当他座驾被拆开后 美军大呼上当

在美苏冷战时期发生过一件著名的叛逃事件,那就是苏联飞行员维克托·别连科驾驶米格-25逃至日本,让留在日本的美国情报人员将米格-25的核心技术全部带回国。1976年9月6日中午,维克托·别连科驾驶了一架

一直被奉为经典,结果谁信谁上当

三国故事在老百姓嘴里一代又一代地传颂了千百年,也因此产生除了很多经典的故事,经典的名言。无可否认的是,光是三国这一段历史中,对后人的影响就无可估量。在封建社会中,三国人物体现出的忠义,勇武等等美好品质

西汉历史上当“弼马温”竟是最有前途的职业

西游记》中写孙悟空初被招安,官封弼马温。他知道这是个养马的官后,非常不满,开始大闹天宫,后来失败被压在五台山下。他不知道,弼马温其实是一个极有前途的职业,在汉朝,很多宰相权臣都是从“弼马温”做起的。金

清宫奶茶的前世今生

(一)「茶」与「奶」的「相逢」简史茶之醇香,乳之鲜美,饮茶兑奶,醇鲜交融,相得益彰,那种「柔滑醇厚」的口感,总能让人欲罢不能。。。正可谓「奶与茶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以,美味又营养的奶茶能风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