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

Posted 祁山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北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北伐

2、历史人物 姜维北伐与诸葛亮北伐有何不同?差距在哪里?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三国中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更是将诸葛亮每一场战斗都神化到天仙下凡的级别。历史上诸葛亮的北伐过程没有那么的惊心动魄,而且诸葛亮也只有五次主动出击,只有两次进攻祁山,但结果是一样的。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我稍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还是要肯定,诸葛亮北伐是当时蜀国唯一的出路。蜀国地小人稀,粮草也不怎么充沛,所以不以攻为守,牵制魏军,那么只能坐以待毙。这个观点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表达得很明确,《前出师表》说,“益州疲弊,辞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后出师表》则更为直截了当,“然不伐魏,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很多人说诸葛亮北伐劳民伤财,加剧了蜀汉的灭亡,确实,连年北伐确实让这个小国更快地走向灭亡。连年北伐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蜀国国力,所以后主刘禅每次在诸葛亮出师前都会挽留一下,但是看一看当时魏蜀两国实力对比(蜀汉总人口不到百万,也就是说每次动员十万大军出征,后方全靠妇孺补给、生产,而魏国总人口达到两千一百万),就知道,这仗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要速胜。同时,诸葛亮也是想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吧!

  但不懂得驻足确实是诸葛亮北伐的败笔。诸葛亮每次北伐都因为种种原因(有主观,也有客观)半途而废。这时诸葛亮应该已经能看出,继续北伐只会白白浪费国力。但诸葛亮却急于求成,马不停蹄地出征,这就不对了。后面几次的北伐财力物力都很匮乏,远远不如第一次的“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三国志诸葛亮传》),失败在所难免。《三国志》中评述有这样一段话:“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确实,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诸葛亮在第一、第二次北伐受挫后,及时调整国家战略,注重手工业、商业,提高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即使发展较慢,也是好的。可我们还是要谅解,诸葛亮太想在有生之年实现刘备的遗愿了。(诸葛亮劳民伤财北伐同时也是因为这对北定中原有重大意义,下文再说)

  细说:

  上面我已经提到诸葛亮对魏国用兵实力有很多因素,现在我来简单分析一下,要知道,每场战役,都是胜败有凭的。

  第一点,不得不说诸葛亮在北伐时用人失当。最明显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失街亭”,诸葛亮用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守街亭,是大误。然后就是用李严运运粮而李严为私利延误军粮。这两个用人失误很致命,使诸葛亮贻误了战机,而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第二点,诸葛亮北伐是不怎么得人心的。“匡扶汉室”这句话说得好听,其实经历过十常侍乱政的老百姓们早就对腐朽的东汉恨之入骨,巴不得亲手灭了桓灵二帝。所以我认为百姓对于这个出师的名义的热情是不高涨的,第一次出师动员还能让军队士气高涨,到后来连年战乱,蜀军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斗志的。

  第三点,蜀后主刘禅确实在各个方面都无法比肩魏明帝曹睿。刘禅其实是个挺聪明的人,就是贪图玩乐,不理朝政。这就导致诸葛亮日理万机,即使还有手下的群臣辅佐,诸葛亮每日的工作量还是相当惊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战场上的指挥。

  第四点,也是第三点的延伸,那就是两国实力差距确实很大。刘禅是一个比较昏庸的皇帝,蜀汉在他的手中,经济能得到长足发展吗?加上屯田不利、对陇右控制不当种种因素使得蜀军往往在弹尽粮绝时疲于奔命,战斗力大打折扣。曹睿相比之下是个明主,他任用满宠、刘晔等改革农业,使魏国兵强而粮足,经济得到稳定发展。最后,由于刘禅的糊涂,导致蜀汉朝廷小人当道,后来黄皓专权,使姜维也没有完成北伐大业。这样的一个落差,即使诸葛亮是神也无法力挽狂澜,更何况,用人失误、用兵过于谨慎已经把他请下了神坛。

  然而,我想,诸葛亮毕竟是聪明人,在北伐连续失利后,为何诸葛亮执意要北伐?因为北伐是有很多好处的(诸葛亮北伐没错,连续北伐是大误)。除了上文说到的北伐有利于牵制魏军,保全蜀汉领土之外,还有很多好处。

  我们要明确,诸葛亮复出祁山,最终目的是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见《前出师表》)。因此,一定是出祁山对于北定中原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为了贯彻实施《隆中对》),诸葛亮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进攻。

  1、“六出祁山”,得蜀取陇,使蜀陇连成一片,扩大地盘,建立蜀陇战略基地,进可攻,退可守,有较大的军事回旋余地。这一战略思想,在《隆中对》中早有设计,同时刘备集团很早就把凉州列入猎取版图之中。《三国志•马超传》云:昔孙权派诸葛瑾索还荆州诸郡,刘备回答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凡尽以荆州还吴耳。”为此,刘备早就想中“信著北土,威武并昭”的马超。《三国志•马超传》云:“超走保诸戎……杨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若大军还,不严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过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今甘谷),有其众,自称征西将军”。“闻先帝于成都,命书请降”。刘备得知,“先谴人迎超……以超为平西 将军,督服沮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假节,章武元年(221)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乡侯。”其目的是马超“信著北土”,重用马超“西和诸戎”,取其凉州,再挺进中原。尤其汉中已得,诸葛亮再平取陇右,使蜀、汉、陇连成一片,据守蜀北大门,请孙权“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清中原”,形成抗魏半包围圈,改变蜀汉仅据川蜀偏僻一隅、远离秦川中原,势孤力单的局面。

  2、得蜀取陇、取陇可保陇。秦陇唇齿相连,取陇可打破曹魏得陇望蜀的美梦。取陇右,入秦川是条坦道,要比穿子午谷、过褒斜道安全。据当时荆州之失的蜀汉实力,诸葛亮所率北伐之师可谓蜀汉倾国而出,不能以军事冒险行动越秦岭以出秦川。宜“治戍讲武”,边整边征,不断充实。所以诸葛亮特别谨慎,扼去陇右,建立西线战略后防军事基地,“考微劳,甄壮烈,布所失于天下,励兵讲武,以为后图,戍士简练,民忘其败”,“休士劝农”,“植谷农桑”,操练军队,设计制造“木牛流马”,“戍阵齐而号令肃”,“以侯大举”,奇翻陇山,沿渭水挺进中原,心复汉室,成其霸业。

  3、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迂回曲线运兵陇上,以复伏羲之氏族东徒都阵、秦人入关遂灭六国,周武王伐纣兴周之道,偷袭挺进中原。因而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判魏应亮,魏将姜维降蜀,使曹魏“朝野恐惶”,魏明帝曹睿亲驾长安坐镇指挥,命曹真率关右诸军防守,命张郃督步骑五万翻陇山西拒诸葛亮。由此看诸葛亮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军事举策显然有其战略意义。

  4、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利用陇上居民多习武,善射骑,强悍勇敢善战的习尚,为蜀师补充兵源。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退兵中,“拔西县千家还汉中”以充兵源。

  ②利用陇山才多将广之因素,纳录能征善战的勇将。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想方设法,纳录足智多谋、忠于汉室的忠臣良将姜维。并倍加重用。“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宛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常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曰‘须先教中虎步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观,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传》。诸葛亮建兴十二年(234)病殪五丈原后,姜维确实成为诸葛亮“北定中原,心复汉室”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一直督兵抗魏前线,一生戎马,欲血奋战,最后以生殉国。

  ③利用陇上土肥地广,粮食丰盈为蜀师补充军粮。诸葛亮“陇上刹麦”当在是处。

  ④利用陇上繁茂水草,为蜀师繁息战马。今“木门道”、“祁山堡”等三国古战场都传有蜀军的拴马湾。今祁山附近盐官,三国时的卤城很早是西北著名的骡马市,该市暂无三国详细资料。但可肯定,陇右良马是为蜀师所必须的军需。

  ⑤利用陇上众多民族和尖锐的民族矛盾,诸葛亮“西和诸戎,”建立抗魏民族统一战线,抵御魏兵。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五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准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今西和)准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降集氏羌,兴复二郡,威震凶暴,功熊显然……“《诸葛亮传》。”亮建兴九年(231)围祁山,招鲜卑苛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诸葛亮传》。建兴十四年夏四月……徒武督氏王苻健及氏民四百余户于广都”《三国志•蜀书》。比类例多不枚举。

  ⑥利用陇右突出的阶级矛盾,动员陇右人民一致反魏。建兴六年首出祁山,“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应亮”《诸葛亮传》。

  ⑦利用陇右在居民中遗留的远古的传统文化、伏羲文化、周文化、先秦文化、儒家文化素养,号召陇右人民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狭天子以令诸侯”,“当讨逆之。”

  ⑧利用丝路大道,企图一举进兵中原。诸葛亮对此特别重视,建兴六年(228)首出祁山,立即派马谡抢先占据丝路古道龙口咽喉——街亭,结果马谡没有完成任务失守街亭,使诸葛亮出祁山,进中原的计划蓝图破灭,失去战机,故诸葛亮兵退汉中,“戳谡以谢众”。惜哉。(以上斜体部分转载自百度百科)

  我的看法(总结):

  诸葛亮北伐是一个明智的举动,但是第一次北伐受挫后,也就注定了蜀国失败的命运。

 

  虽然诸葛亮失败了,虽然诸葛亮北伐时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们还是要向这位鞠躬尽瘁的名臣致敬!

历史人物 姜维北伐与诸葛亮北伐有何不同?差距在哪里?

说道三国时期的北伐战争,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诸葛亮,也会有人第二个想起姜维。姜维原本是魏国将领,后来归于蜀国,成为诸葛亮的亲传弟子。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诸葛亮没有完成的北伐事业,虽然两个人的北伐最终均以失败告知,但是过程却是决然不同的。那么,姜维的北伐和诸葛亮的北伐,到底是有什么不同和差距呢?

三国并存的几十年,主要是曹魏与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南征和北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中断过。而说起蜀汉和东吴的北伐,最著名的应该是三个人,诸葛亮、陆逊和姜维。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一生亲自主持过五次北伐,影响很大,但败多胜少,最终病逝在北伐路上,陆逊一生至少亲自主持过四次北伐,无一失利,闪耀三国,而姜维一生亲自主持过九次北伐,最终将蜀汉送上不归路,蜀汉也因此成为三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国家。

而说起蜀汉的北伐,喜欢三国的人一般将诸葛亮的北伐与姜维的北伐相提并论,普遍认为姜维的北伐是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精髓,与诸葛亮的北伐精神是一脉相承。其实,仔细阅读《三国志》,仔细阅读蜀汉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坚持北伐与姜维坚持北伐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姜维的北伐完全违背了诸葛亮北伐的宗旨,亵渎了诸葛亮北伐的精神,仔细考究,笔者认为,诸葛亮的北伐与姜维的北伐至少有五大本质区别。

一是诸葛亮的北伐是彰显蜀汉的力量,姜维的北伐以扩大个人影响为己任。蜀汉是三国中国力最弱的一方,尤其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后丢掉了荆州,接着刘备发动夷陵战役被火烧七百里连营,完败于东吴,刘备气死在白帝城,蜀汉因此从汉中战役的辉煌至极跌落到谷底。这个时候的蜀汉已被忽视,三国鼎立被认为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被曹魏所重视,蜀汉生存空间日益压缩,诸葛亮主政之后看到了这一点,他一方面采取与东吴联盟一致对抗曹魏的战术,与东吴制定了共同北伐的战略,于公元228年突然发动北伐,一时震惊曹魏,让曹魏政权没有想到蜀汉竟然还有能力北伐,如果不是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将会取得辉煌的战果。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最终失利,但依然获得了很大的影响,让东吴对其不敢小视,彰显了蜀汉依然强大的国家形象,分担了东吴面对曹魏的压力,稳固了两国联盟,并且在联盟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更让曹魏从此不敢小觑蜀汉,不敢冒然南征,从而让蜀汉的政权进一步稳固。而反观姜维的北伐,那是自私的北伐,姜维因北伐而升为大将军,就是明证,说明姜维想通过北伐扩大个人影响,而根本没有考虑到北伐能够为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姜维的北伐从一开始就处于没有长远规划之中,以扩大个人影响为己任。

二是诸葛亮的北伐是有限的北伐,而姜维的北伐是露家底。大家发现没有,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虽然胜少败多,但收获依然巨大,而且损失并不是很大,在蜀汉政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因为诸葛亮每次北伐,动用的力量并不是很大,往往也就带领几万人马,有机会就打,没有机会马上撤退,决不恋战,可见,诸葛亮的北伐是有限的,只以扩大影响和震惊曹魏为主,无意与曹魏僵持下去,因为诸葛亮知道蜀汉真正的实力并不强大,但不能暴露,采用虚实相接,令曹魏捉摸不透,军政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弱的司马懿都被诸葛亮压制得不敢冒然出兵,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其实,司马懿如果真出动应战,以蜀汉的实力还真不堪一击,但诸葛亮就有本事压着司马懿的大军不敢出动,而蜀汉政权因此而继续存在下去,特别是诸葛亮通过北伐,稳定了边界汉中,汉中的老百姓有归属感,而且汉中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汉中的人口也有了充实。而姜维的九次北伐,几乎是动用了蜀汉能够动用的力量,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这样的北伐其实是不留后路,所以,姜维的北伐虽然在开始有一定成效,但后来就被曹魏识破,认定蜀汉只不过是黔驴技穷,弄清楚了蜀汉的力量不过如此,所以,在公元263年,姜维发动的最后一次北伐中被曹魏反攻,邓艾通过偷渡阴平一次性就将蜀汉消灭。

三是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练兵为主,而姜维的北伐是劳民伤财。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一个国家和平时期必须的动作,因为一个政权和平时期如果没有远虑,那这个政权也就离灭亡不遥远了。蜀汉在刘备去世之后,经历了几年相对的平稳时期,虽然有诸葛亮的南征少数民族,但只是局部的,有限的,整个部队几乎相对稳定,但三国相争,和平都是暂时的,战争随时都会打响,所以,练兵那是必须的过程,如何练兵,必须通过实战,北伐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诸葛亮通过有限的北伐,练兵的效果十分显著,一方面在诸葛亮时期,曹魏不敢轻易南征,另一方面,在诸葛亮之后,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几十万大军南征蜀汉,被费祎打得大败,这场胜利应该是蜀汉在诸葛亮之后最辉煌的一次胜利,蜀汉政权也因此进入了相对的稳定时期。

这也充分说明诸葛亮通过北伐起到了练兵的效果。而姜维的北伐,在蒋琬、费祎时期都是反对的,所以,姜维的最初北伐也是有限的,动用的人马不过一二万,但费祎之后,姜维举全国之力北伐,加速了蜀汉灭亡的步伐,因为姜维的北伐是劳民伤财,不计后果,导致民怨沸腾,尤其是姜维在感受到黄皓乱政之后,不是想办法如何治理内政,而是害怕被害而执意北伐,更让蜀汉事实上陷入了分裂,让姜维的北伐陷入孤立,无论是乱臣黄皓之流,还是忠心为国的诸葛瞻、廖化等都反对姜维北伐,所以,姜维后期的北伐让蜀汉进入死胡同,即使不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那蜀汉也会内部瓦解。

四是诸葛亮的北伐是与东吴的整体联动,而姜维的北伐是一意孤行。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与东吴北伐整体行动的一部分,是在执行两国联盟的整体战略,是国家的意志,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与东吴的北伐往往是相互响应,有章可循,同时也是进退自如,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所有的北伐,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自己的损失并不是很大。

但是,姜维的北伐明显与诸葛亮时期的北伐背景不同,这个时候东吴的孙权已老到后来去世,陆逊靠边站到悲愤离世,已进入衰弱时期,两国联盟实际上有名无实,如何自保应该是这个时期最大的国策,所以,如何发展国力应该是蜀汉这个时期最基本国策,蒋琬和费祎主政时期就做到了这一点,但姜维却一意孤行,执意北伐,违背了国家意志,而且也是单独行事,东吴并不与其响应,让曹魏有时间有精力集结力量专门应对姜维的北伐,这也是姜维北伐一次比一次输得惨最终导致蜀汉亡国的根本原因。

五是诸葛亮的北伐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姜维的北伐已让老百姓厌倦。诸葛亮北伐时期,曹魏初定,虽然进入曹叡时期,但曹魏取代汉朝之举还依然成为天下议论的话题,所以,诸葛亮北伐高举的是“讨贼兴汉”的旗帜还依然很有影响,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这也是诸葛亮北伐时北凉等地纷纷归附的根本原因,所以,诸葛亮北伐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但是,姜维时期,天下去汉已久远,曹魏统治的北方包括西域已进入稳定时期,特别是老百姓已开始渴望和平,希望天下统一,所以,姜维的北伐,已无民意基础,老百姓不愿意再为战争付出牺牲,这样,姜维的北伐就没有民意的支持,没有民意的支持,姜维的北伐于曹魏于蜀汉都陷入不义之地,这样也就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姜维最终与钟会密谋反兵而被诛杀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为何历史影响巨大,而且历来歌颂如潮,而姜维的北伐为什么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对姜维的北伐并不认可,根本原因是诸葛亮的北伐和姜维的北伐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导致诸葛亮北伐让蜀汉政权继续存在而姜维的北伐最终导致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相关参考

揭秘诸葛亮北伐兵力有多少

诸葛亮北伐兵力对于历史上的众多战役,人们经常会对交战双方的兵力进行比较,当然一些夸大的兵力数字总会把人们弄糊涂。就诸葛亮北伐来说,有数据称诸葛亮北伐时有30万兵力,但实际上诸葛亮带领的北伐军总共只有1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路线分析

诸葛亮北伐路线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诸葛亮北伐是由于当时蜀国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为了平定其他的几个政权诸葛亮决定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打下一片江山,因此制定了好几个北伐的方案,也因此有了

诸葛亮如果不搞北伐,蜀国能否强势续命

诸葛亮如果不搞北伐,蜀国能否强势续命?话分两层说,首先是诸葛亮搞北伐是否就一定让蜀汉短命,亦既诸葛亮搞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诸葛亮如果不搞北伐,蜀国是否一定能够长久?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诸葛亮北伐的真

诸葛亮北伐拖垮了蜀国

诸葛亮北伐拖垮了蜀国?真相究竟如何?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之道。诸葛亮5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称得上是"全面大型战争"。其他三次只能说是"区域局部小型战争"。而诸葛亮

诸葛亮执意北伐是对是错

  诸葛亮北伐  有些人一直以为诸葛亮的北伐误国误民,究竟诸葛亮执意北伐是对是错?本文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你是这样看的吗?  公元221年秋7月,蜀汉章武元年,即位不久的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

诸葛亮北伐,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功,为什么他还要强行北伐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

诸葛亮北伐,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功,为什么他还要强行北伐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

历史上诸葛亮一共北伐几次

诸葛亮北伐几次诸葛亮是一个中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是三国中的名人。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有名的谋略之战,都是成功之战。但是,他也有没有取得重大成功的战役,就是北伐,他一生之中北伐了5次。诸葛亮剧照第一次

诸葛亮五次北伐,为什么非要北伐呢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个伟人可以创造历史,但是怎么说呢?创造历史不光只考虑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还需要运气。虽然当时曹魏外患严重,但是内部并未出现严重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