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故事背后的忠臣--却正
Posted 司马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乐不思蜀故事背后的忠臣--却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乐不思蜀故事背后的忠臣--却正
乐不思蜀这个故事,
大家对此应该都不陌生。
蜀汉灭亡后,
刘禅从成都移居洛阳。
某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
席间特别嘱咐演奏蜀乐。
当蜀乐响起,
蜀汉旧臣被勾起亡国之痛,
个个掩面或低头啜泣,
唯独刘禅一点悲伤的表情也没有,
反而还相当开心的样子。
当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
刘禅还没心没肺的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对于「乐不思蜀」这故事,
历来有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刘禅是个昏君
司马昭在款带刘禅的宴会上演奏蜀乐,
这不是体贴客人,
而是刻意羞辱。
蜀汉旧臣都被勾起亡国之痛,
个个掩面或低头啜泣,
这是正常人的反应。
可是刘禅却没有丝毫悲伤的样子,
反而没心肝的享受这场筵席。
这完全说明,
刘禅根本就是个昏君,
一点亡国的羞耻感也没有。
第二种刘禅是精明的自保
这个观点认为,
如果刘禅在筵席上表达出怀念蜀国,
透漏想回蜀地意图。
司马昭向来多疑,
为了杜绝后患,
一定会杀了刘禅和所有蜀汉旧臣。
因此刘禅看破司马昭的试探手段,
故意装作没心没肺的样子自保。
对于这两种说法,
我个人倾向第二种,
但我要补充的是,
我觉得这个精明的自保之策,
并非刘禅想出来的,
而是蜀汉旧臣——却正。
大家可能对却正不太熟悉,
因为他在蜀汉灭亡之前,
不过是六百石的小官,
无足轻重。
不过其实却正就是那个在「乐不思蜀」故事中,
对刘禅建议应该要装作难过的样子,
并以「先人坟墓,都在蜀地」,
希望司马昭可以放刘禅回蜀。
我之所以说这自保之策是却正提出,
是因为他在蜀汉虽然官小,
但他曾经和黄皓比邻共事三十年。
在黄皓飞黄腾达,
大权独揽后,
却正不为黄皓喜爱,
可是也不为其所憎恶,
继续作个小官。
陈寿评却正「行止,君子有取焉」,
一个有原则的君子,
能和小人共事三十年,
不被其所喜,
也不为其所憎,
说明这人应对进退得宜,
深懂自保之道。
「自在内职,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旣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于忧患。」
《三国志‧蜀书‧却正传》
蜀汉灭亡后,
曾经身居高位的蜀汉大臣,
都只盘算着自身前途,
没人在意旧主刘禅。
唯独却正和张通这两个小官,
却抛家弃子,
一路伴随刘禅去洛阳。
在洛阳,
刘禅更是有赖于却正的指导,
行事举止、应对进退都没有错误。
刘禅还感慨叹惜,
后悔太晚注意到却正。
「后主东迁洛阳,时扰攘仓卒,蜀之大臣无翼从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侍。后主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乃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
《三国志‧蜀书‧却正传》
从这来看,
「乐不思蜀」刘禅的改口,
其实就是却正为了打消司马昭的疑心,
故意教刘禅讲的很不像他会说的话。
从结果来看,
却正的计策非常成功,
他不仅让刘禅在洛阳安度余生,
并且也让自己获得西晋政权的赏识,
封官授爵。
我想所谓的忠臣,
除了那些安邦定国、扶危定倾的大才,
也应该有像却正一样,
在危难之际不抛弃自己的君主,
并且能提出有效的计策,
保全君王的生命的人才是。
历史人物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
核心提示: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后主刘禅想象图 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本站网上的第二代现象:老子英雄儿好汉?》 作者:张志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司”倒闭后“董事长”的辛酸与无奈 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历代皇朝之中绝大多数皇帝都把江山看作自己的私产,把百姓看作蝼蚁,为了自己的私欲任意践踏百姓。后主刘禅却在自己国家无力抵抗强魏之时,为百姓计,采取了投降的上策。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为全国百姓安危考虑,在无力抵抗时投降是“全国为上”之策,并且夸奖刘禅“通明智达”,胸怀王者之义! 263年5月,曹魏大举攻蜀。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统兵三万自狄道进攻甘松,雍州刺史诸葛绪督军三万进军武街桥头,断绝姜维归路,钟会统十万余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攻汉中。蜀知魏举兵,乃遣大将廖化、张翼、董厥退保汉城与乐城,姜维一军退守剑阁。 该年10月,魏将邓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700余里,取道江油,连破涪县、绵竹,逼近成都。 大敌当前,刘禅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南迁国都;有人主张归附东吴,仿申包胥哭秦庭,或武乡侯(诸葛亮)渡江乞师之举;光禄大夫谯周则力排众议,主张降魏。 经过反复琢磨之后,刘禅接受了降魏的建议,主张降魏,这又是一场豪赌。这次与上一次豪赌不同,如果说上次赌的是江山的话,那么这次赌的就是他的性命。在刘禅看来,南迁就要“深入不毛”,最终难逃厄运,而东吴远非曹魏的敌手,将来也难逃覆亡命运。与其长痛,不如短痛,与其两回受辱,何不一次了结呢? 于是他派侍中张绍前往邓艾军前呈递降表,表曰: 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指曹丕――笔者注)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从天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绶,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三国志》中说刘禅投降时“乘骡车诣艾,不具亡国之礼”。他没有将自己当作亡国之君,颇有骨气,甚至连敌方诸臣都不免赞叹。由于刘禅“识时务”,因而深受敌方优待,曹魏大概也是为了借之安抚人心吧。就在刘禅肉袒出降的当场,邓艾就以“承制”的身份,代表曹魏王朝宣布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发布公文时与之合署。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见好就收,自己回去复命,把后主刘禅留在成都。后来钟会、姜维发动兵变,让司马昭觉得刘禅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恐有后患,于是就派人让刘禅举家东迁。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邑一万户,建安乐国,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都封了侯。 到了洛阳之后,刘禅发现事情有些微妙:曹魏帝国封他为安乐公,而曹魏王朝的实权派人物,刚刚晋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却外信内疑,www.cha138.com怀有戒备之心。因此,这位人称阿斗的蜀汉后主只得再豪赌一把来自保。 不久,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请人演出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的暗中布置,有些人假做触景生情,忍不住暗暗抽泣。坐在司马昭身旁的刘禅本也哀伤于心,但他见司马昭那阴晴不定的面孔时,一下子提高了警惕,因而强充笑脸,喜笑自若。一心以为刘禅是个“阿斗”的司马昭见了放下心来,悄悄对他的亲信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一向被称为“清客”(旧时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的贾充凑趣说:“不如此,公何由得之!” 戏艺终了之时,司马昭戏问刘禅:“颇思蜀否?” 一惊之后,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句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甚至骗过了与刘禅一起降魏的蜀汉旧臣正。宴会之后,正对刘禅进言说:“主公方才的答话有些不妥。如果以后司马公再问您这类话,您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思索了片刻,刘禅点了点头。 几天以后,疑心仍未完全消除的司马昭又一次问起刘禅是否想念故国,按照正的指教,刘禅背出了那几句话,并装作一副悲伤的样子,只是竭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司马昭见了,心中有数(大概早与正有过沟通),突然说道:“你的话怎么这么像正的腔调?” 刘禅假作一惊,睁开眼,说:“您先生怎么知道?这正是正教我的!” 司马昭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自此以后,司马昭忙于篡魏,遂不再对刘禅生毒害之心。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 271年12月,刘禅在洛阳病逝,终年64岁。在中国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中,刘禅的下场其实是最好的。 不管怎样说,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绝对不在刘禅身上。 其一,先帝去世时,国家并不稳定。当年刘备去世之后,蜀国的兵力已经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了,光从地图上的疆域来看,魏占了大半个中国,而蜀国只相当于魏的几个州。不仅兵力弱,而且大将也弱。像张飞、关羽这样的大将死后,蜀国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乏陈可数,而当时的魏国却人才济济,如邓艾、钟会、王睿、杜预,等等。 其二,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刘备这种以个人魅力统领群雄的君主,留给后来者的,必然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道德大山。 回看中国本站网上众多新王朝的建立者,很多都是以“仁义”来表现超凡的品格,构建魅力型的权威,赢得追随者。刘备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为了兄弟可以不要妻子,为了光复汉室,可以抛家弃子,可以说是古代帝王仁义形象的集大成者。但是,这种“魅力型统治”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因为这种以个人魅力构建的统治,必然会随着旧君主的离世而衰弱,而新继任的君主往往很难具备开国之君那么强大的道德魅力。就好像当年的关张二人,并不是因为刘备是刘皇叔,就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打天下。而表面上继承了大统的刘阿斗刘禅,一无战功,二无人气,又凭什么来要求先帝手下的众多能臣骁将听从他的指挥呢?除了依赖诸葛亮,他别无他法。 同样的例子在本站网上屡见不鲜。像成汤、文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人格魅力集合诸侯,推翻旧王朝、开立新基业的。他们在世时诸侯宾服,王室上下不敢萌逆;一旦他们去世,不是百姓造反,就是昔日跟随他们的贵族王室谋乱。这是中国本站网上许多“二世之乱”的根本原因。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新君不是幼弱,便是与开国之君的人格力量相去甚远。 纵观刘禅一生,多数时间,命不由己。出生不久,即被父亲遗弃;好不容易在万军之中被人救出来,又差点被父亲摔死;小小年纪,孤身逃难;被人买来卖去,也是身不由己;当了皇帝,还是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临到最后,当了亡国之君,更要强颜欢笑,整日装傻。 刘禅的悲剧人生,非刘禅一人之过。只因他不幸出身在帝王家,而他的父亲又太过完美。古老的封建道德和政治秩序,注定了一个二世君主的悲剧,只给他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笑柄和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骂名,悲夫!相关参考
(汉语成语)乐不思蜀(lèbùsīshǔ),蜀: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
赵氏孤儿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多少年来戏剧电视剧电影都在反复地演绎着这个令人感动不已的故事。但是,你知道不知道,这个故事最初的蓝本出现在《左传》中,但那可不是一个什么感人的
出自《史记·田单列传》: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在「”三国”的故事里,刘备的儿子刘禅最为出名的事估计就是他投降魏国后,说的那句「”乐不思蜀”了。但这毕竟只是一句话,又没有详细交代他在魏国的生活状况,那么作为亡国之君,「”扶不起的阿斗
《西游记背后的故事》txt全集下载西游记背后的故事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西游记背后的故事作者:醉耕天下酒前言更新时间2009-12-2412:49:49字数:64
乐不思蜀说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故事。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一直被后人作为窝囊废的代言人,直至今日。以下是《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的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朱新春导读:大家都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可实际上,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好多故事。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大家都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可实际上,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好多故事。19
AJ11背后的故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Tinker在设计11的时候并不能确定飞人是否
导读:《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为“刮骨疗毒”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件事虽然不是小说家完全杜撰出来的,但历史真相与传说故事却有很多出入,真实的“刮骨疗毒”又是怎样的呢?一、关羽“刮骨疗毒”不是传说《三国演
《霸王别姬》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虞姬这个人?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应该是真有其人,因为两部重要的史学著作——汉初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以及司马迁的《史记》都提到了虞姬这个人。陆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