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曹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胜出
Posted 文丑
篇首语: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曹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胜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袁曹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胜出
以前所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战争。自然,曹操在这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那么袁绍为什么战败,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第一,曹操有大战略思想,袁绍做事情想当然。曹操这个人做事有分寸,在战争之前,总是要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集思广益,善于分析每个人提出的意见,往往能够做出最合理的判断。比如在孔融提出袁绍兵力强大的时候,是曹操能够很快判断出袁绍是个表面强大的人。而袁绍做事情总是虎头蛇尾,要么急功近利,要么裹足不前。
第二,曹操识人,袁绍昏聩。曹操这个人对人的判断力很敏锐,对郭嘉委以心腹,认为这是:「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对荀彧,曹操则称「吾之子房也」。而袁绍察人不明,对忠臣田丰沮授的忠言逆耳充耳不闻,甚至被贬下狱,让人遗憾。
第三,曹操作战不拘一格,袁绍墨守陈规。战场瞬息万变,如果不能抓住有利战争,自然功亏一篑。曹操战白马,用降将关羽,杀死对方大将颜良,除了心头大患;而后,采用谋臣之计,麻痹了文丑,以致文丑也被杀死。袁绍没能抓住有利战机,当年进军的时候,一个儿子害病就让他心神不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袁绍此人注定不能成就大事。
第四,曹操巧妙利用许攸反水。许攸曾经是袁绍手下极为重用的谋士,二人交厚,战争关键时刻,袁绍却对许攸起了戒心,并要杀死许攸的亲眷,无奈之下,许攸截过曹操告急的文书,前来上曹营请降。曹操闻听,鞋子没穿,就慌张迎出大帐。然后推心置腹,后来在许攸的建议下,连夜奇袭乌巢,断了袁绍的粮仓;而袁绍在重要的粮食储备地方,却用了只知道喝酒的将军淳于琼,致使军心慌乱。
第五,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不仅有自己的家乡的子弟,而且还有收降的名将。以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谯沛旧将和张辽徐晃归降的大将并驾齐驱,驰名疆场,战功赫赫。而袁绍出兵,要么用些有勇无谋的大将颜良文丑,要么用自己的儿子袁尚袁谭,以致张郃高览这样的名将没有用武之地。
第六,当然最主要的曹操挟天子以令将诸侯,善打政治牌。以皇帝的命令统令四方;而袁绍以下犯上,故步自封,拒绝了当时臣下迎奉天子的建议。总之,官渡一战,新天下耳目。袁绍这个四世三公的后人,所谓河北最大军阀,也不过尔尔。打败了袁绍,从此,曹操一统天下的豪情更加高涨。想起了曹操那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的,不是曹公,谁有这样的豪情壮志,难怪毛主席也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看起来,老人家对曹操也是很仰慕的。
历史军事 在袁曹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想着要退兵
当曹操在战场上和袁绍进行对峙的时候,说实在话,曹操心里没有底。尤其是粮食问题,更是让曹操很受伤。建安五年十月,黄河沿岸北风凛冽,北风过后就是雪花,枯草和沙砾在雪花的舞动下瑟缩着。曹营的将士一边呵着气,一边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不久,任骏来了,他是曹操的押运粮草的官员,又和曹操是姻亲,此刻奔波在黄河古道口,他手下有两千军士,刚刚与袁绍的部队发生了激战。袁绍押运粮草的有八千人,无疑曹兵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总算战胜了,他们把缴获的粮食压在车子上,浩浩荡荡向曹操的大本营进发。
啊,老弟,你负伤了?没事,不过战士们太苦了,环境那么恶劣。真的不容易。华先生就在部队里,就让神医给他们看看吧。华先生就是曹操的老乡华佗,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不过身子很健康。在曹操说话的时候,早有人拿过华老先生的检查工具,一个一格的检查包扎起来。这些士兵的衣服很是破旧,上面满是征尘和血迹,尤其是他们的脚,因为长期跋涉,有的已经变了形。曹操看后,心里好不忧伤,暗暗的下了退兵的意思。说实在的,他不知道这个仗怎么打,常年征战,正是该享受的这些人放弃了大好年华,而且所谓战争总是遥遥无期。
大人,能打败袁绍吗?有人问。能?凭的什么?你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你们的将军。奥,大致多少天能结束战争,让袁绍投降。半个月。是吗?人群中欢呼起来。可是曹操心里一阵苦笑,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撒谎。其实他一点头绪都没理出来。谋士们都没有笑,他们在沉思,曹大人是怎么样判断袁绍在半个月之内被打垮的。没有人知道,曹操的依据是什么。其实曹操是信口开河,因为他不想让战士们失望。只是说过以后,他也一直眺望着许都,是不是该撤兵了。
曹操于是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说自己遭遇到强大的对手,在战场上也不顺,况且袁绍的武器装备和士兵的数量都是自己无法超越的。曹操希望能得到荀彧的理解。不过不久,曹操就接到荀彧的回信,出乎曹操的意料,他希望曹操坚守。他说: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工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大意是:按照您的意思,让我决断进或退的疑问,我认为袁绍把全部的兵力聚集在官渡,是想要跟您决一胜负。您用最弱的兵力来阻挡他最强的兵力,如果不能打败他,必然会被他乘虚而入:这是决胜天下的天大的机会啊。袁绍的兵力虽然众多,但不能被袁绍所用;以您的神武明哲,什么样的人不能归附于您!现在您的兵力虽然很少,不像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的风云际会,您现在应当画地而守城,握住他的喉咙而让袁绍的兵不能前进,到时候等到他势力枯竭,情况一定会有所变化。这是用奇谋的时候,一定不要失去机会。希望明公您能决断。曹操看过信之后,心里豁然开朗,他知道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自己方法正确,多想奇谋,袁绍一定会战败的。曹操在期盼着,给自己送来奇谋的人。
相关参考
在今天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五里靠近官渡水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官渡桥村。这里就是1700年前,袁曹官渡之战的占战场遗址。现在官渡桥村的附近,据传还留有当年存放粮草的“草场”和屯兵的“袁绍岗”。不
为什么同样作为重大的失败,曹操在赤壁之战基本上没有损失有名的大将和谋士,而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很多大将、参谋都身亡了,以致蜀汉后期人才匮乏?从结果说肯定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得更惨。尤其刘备地小兵少,即使遭
三国时期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官渡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200年,北方的军阀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整个北方的控制区,开始了著名了官渡大战。袁绍的实力雄厚,集结了10余万军队南下。地处中原
一、北征乌桓的战略决策与前期备战肃清袁氏在北方四州的势力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建安六年(201年)在仓亭再败袁绍,基本改变了袁曹的实力对比。当时,曹操打算乘袁绍新败的间隙,南下荆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仙李白诗云:“烈焰张天照云海,周瑜于世破曹公。”金代元好问曰:“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元代郑允端也说:“老瞒雄视欲吞吴,百万楼船一炬枯,”众口一辞,认为火攻是
曹操是乱世枭雄,不仅本人有智谋和胆识,手下更是群英荟萃,其中最值得论道的便是五大谋士了。这五大谋士伴在曹操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坐稳乱世,一步一步夺得天下。而在曹操一生的丰功伟绩之中,赤壁之战是曹操为数
三国时期曹操集团无疑是最强大的,魏蜀吴三国中,只有曹魏的实力是最强的。在当时来说,曹操甚至有一统天下的实力。赤壁之战无疑是历史上非常知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它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这场战
官渡之战前曹操收编了30万青州军为何在官渡只用2万人迎战袁绍
官渡之战时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知道在这次战役中曹操以觉得劣势的兵力大破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这次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曹操和袁绍各出动了多少兵力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