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军事上的胜仗政治上的败仗
Posted 东吴
篇首语:说到底,还是“信仰使人快乐”!注意!并非道德使人快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吴军事上的胜仗政治上的败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东吴军事上的胜仗政治上的败仗
吕蒙白衣渡江,夺取刘备集团属荆州各郡,是军事上的一个辉煌胜利。然而,从政治角度,似乎并非十分可取。
对荆州这件事,支持东吴取荆州的看法不外三条,第一,荆州本来就是东吴的,当然要拿回来,第二条,吕蒙提出拿下青州徐州不难,但是不好守,拿下荆州吴国就有两条对魏国北伐的战线,第三条,万一刘备来打东吴,荆州就是他的基地,太危险了。
这三条都有些问题。
第一条我们不去说了,江东也不是老孙家八辈祖传的,「汉家土地,唯有德者居之」,乱世中道义这个玩意儿太苍白。
后面两条仔细评价一下。
关于吕蒙取荆州的建议,和鲁肃借荆州正好相反,似乎孙权的政策发生了突变。
蛮子以为,吕蒙是东吴不可多得的将才,同时,鲁肃的荆州处理办法也显然是得到孙权默许的
这个政策的变化应该说是存在一个过程。
借荆州之后,早期来说,孙权从这个关系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好处,自身巩固的同时获得了交州的广大土地,也就是荆州的背后。而刘备在江汉,始终处于劣势,并不敢于在荆州和孙权过于紧张,其表现就是让出湘东三郡。而刘备集团也是过于看重割让三郡的效果,从而放松了对于东吴集团的警惕,这也是导致荆州易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孙权这一阶段的发展并不顺利。这主要体现在合肥争夺战上面。东吴军队起源是南渡的两淮子弟,战斗力相当强,可是江南的环境似乎不是很好的培养陆军的地方,大多数军队南渡后战斗力都无法和北方军队相比,当然,马匹也不行,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
于是,孙权在和北方霸主曹操的战斗中,就连连失利。吕蒙号称可以轻取青徐而不取,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无奈的托词,因为逍遥津等战役孙权吕蒙都有参加,假如真的如吕蒙所说那样好拿下来,东吴全军在合肥的失利是怎么回事?难道吕蒙当时梦游了吗? —— 开个玩笑—— 他对于孙曹两军的战斗力是非常清醒的。
无法向北方取得进展的孙权,表现出一种急躁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就表现出了孙权的战略局限性。他是有心进取天下的一代霸主,但是他的毛病也很要命。
首先就是迷信军事力量,不重视政治修为,因此,他养军甚多,谋臣以为过分,而他表示这个军队,自保固然不需要这样多,取天下还少呢。其实,孙氏政权终其一世,问题都不在军队多寡,而在内政。大族政治,山越问题,东吴是三国中政治上建树最为有限的一个政权。
其次就是割据思想。这就体现在他认为取天下就是取地盘。换句话说,缺乏对全局的认识。孙策认为他不适合争雄天下,只擅长守护江东,便是这个含义。正因为如此,他才对鲁肃的借荆州逐渐产生了反感,因为他借出的江陵,是自己明明可以握在手中的富庶之地,却交给了刘备。打不下合肥,东吴要扩张领土,那就只有西进取江陵了。
孙权取江陵,带有很大的图一城一地得失的色彩。夺取江陵,给东吴带来的危害相当大。拿到荆州,孙权有了青徐和荆州两个出击点。问题是当时吴弱魏强,吴北伐的威胁大大小于魏南征的威胁,因此多了一个接触点,为吴国带来的更是防守压力。吴国因此以头号大将陆逊镇守荆州,阻挡襄阳的威胁。东吴的军事力量化为青徐和荆州两大集团,力分则弱,魏国则无需战略调整,吴国正面的魏国军事压力就倍增。
限于实力,东吴荆州一线,自保尚且不足,根本无法和青徐方向发挥「两个拳头打人」的威力。从历史上看,从此吴国再也无法恢复在长江一线的战略主动权,陷入了和魏国消耗战的泥潭,而这种对峙和消耗,对于较弱的吴国显然是不利的。
所谓取荆州为了防范刘备集团,则说法比较勉强。
因为如果察看地图,荆州并非一家所有,刘备集团在荆州只有三郡,像零陵挂在地图一角,战略上毫无价值,真正有力的只有南郡,根本没有防御纵深,战略态势极为被动,无法和东晋的王桓相比。
刘备政权的建设,集中在益州,并以其为大本营,不大可能再把政治中心转到荆州。北取襄阳如果成功,直接威胁许都,对魏国心腹压力太大,魏国不可能轻易放弃,必然全力争夺,刘备政权在荆州的重心,也不的不随之北移,无法再有力量主动攻击东吴。
而刘备政权如果试图首先灭亡东吴,其军事上必然采取速决战,否则吴国可以轻易向魏国称臣,联手西向,刘备集团没有足够的实力对付两国的联合力量。如果采取速决战,唯一的办法就是沿长江而下,取建业。但是这个补给线一样漫长和危险,它的后方江陵本身就是一个突出部,北方是曹魏,南方是孙权控制的荆州部分,一旦战争开始,无论孙曹,都会想到从长江中游攻击刘备军后路,切断他和益州大本营的联系,因为从江陵到建业的距离还很长,千里水路,无法处处设防,这条防线的任何一点都是一突即破,刘备首尾不能相顾,就是拿下建业也是死路一条。
还有一点,从历史角度看,东吴的军事实力,从来都在蜀汉以上,只是使用上比较被动而已。
因此,刘备攻吴,从军事上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孙权也没有必要为了防范刘备而夺取荆州。
襄阳对于蜀魏,如同合肥对于魏吴,双方都难以轻易放弃,看曹操对于襄阳的反覆增援可见一斑。如果东吴把握机会,等待蜀魏在此线陷入激战,自己取合肥,魏国因为首都受到威胁,权衡轻重,也必然是襄阳线重于合肥线,孙权取得青州徐州一线可能性相当大,那时,吴的态势就是控制整个东方,而且建业无需保留庞大的军事集团,战略弹性要好得多。
历史军事 宋朝历史简介 北宋时期的三大败仗和三大胜仗
【北宋·三大败仗】
1、北宋伐幽州战役,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被契丹骑兵杀的大败。名将杨业战死。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同时宣告北宋军事思想里“以步克骑”战术观念的破产。
2、北宋伐西夏之好水川战役,三十万宋军被西夏骑兵打的全军覆没,名将任福战死。几十万宋朝步兵在西夏铁骑面前无还手之力。再次证明以步兵为主的战法无力战胜游牧骑兵。
3、北宋与金朝的战争,几乎是全线溃败,丢失汴梁,北宋灭亡,两个皇帝当了俘虏,并不是因为金朝多么强大,而是北宋政权已经腐败到家了。
【北宋·三大胜仗】
1、澶州之战,在宰相寇准的力主下,宋真宗亲率禁军在澶州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震,击败辽军进攻,击毙辽国主将萧兰达,宋朝的禁军果然了得。同时杨延昭军也从其山西向辽军背后出击,二十万契丹军几乎被陷入合围死境。
本是血洗国耻的大好时机,可惜宋真宗懦弱无能,签定了《澶渊之盟》,真是中国不败而败,契丹不胜而胜。
此战后辽国不敢南下,保障了宋朝近百年年的太平。
2、狄青防御西夏战争,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多次挫败西夏进攻,大量使用火器以弥补野战能力的差距。同时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长年的相持战将西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向宋朝称臣。宋朝西部边境得以几十年的太平。
3、宋朝征安南战争,虽未能灭亡越南,却也将其精锐部队尽数消灭,使越南向中国投降,保障了南部边境的平安。
相关参考
...,从政治角度,似乎并非十分可取。对荆州这件事,支持东吴取荆州的看法不外三条,第一,荆州本来就是东吴的,当然要拿回来,第二条,吕蒙提出拿下青州徐州不难,但是不好守,拿下荆州吴国就有两条对魏国北伐的战线,...
军事上的才能,无法掩盖政治上的短板,李严从未想到诸葛亮是政敌
李严,三国时期蜀国重臣。军事才能卓越,曾经以五千军士,击溃数万叛军,深得刘备器重。在刘备临终时,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权柄和地位仅在诸葛亮之下。然而,李严最终却被诸葛亮贬为庶人,而正史中,李严被贬
军事上的才能,无法掩盖政治上的短板,李严从未想到诸葛亮是政敌
李严,三国时期蜀国重臣。军事才能卓越,曾经以五千军士,击溃数万叛军,深得刘备器重。在刘备临终时,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权柄和地位仅在诸葛亮之下。然而,李严最终却被诸葛亮贬为庶人,而正史中,李严被贬
鲁肃简介:鲁肃,有戏剧中与历史上的两种形象。忠厚近似愚昧,儒雅误为可欺,稳重变成胆小,这是戏剧作品中塑造出来韵鲁肃形象。历史上的鲁肃却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少有的文武兼长的名将,东吴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历史上的名将不在少数,最为有名的是白起、韩信、王翦、秦琼、程咬金等等,这些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将。要知道历史上的名将非常多,这些人是数不胜数的,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经历了长期的打仗,才成为历史
妇好是商朝国王武丁的王妃,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与军事家。由于妇好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当时非常重要的祭祀与诵读祭文。她也被任命为卜官,成为武丁时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妇好也是位军事家。她多次
...史上也有不少的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事中,到底有哪三大胜仗和哪三大败仗呢?其实这所谓的三大,并不是纵观历史全程跳出来的唯三,后人难以在春秋笔法的史册中进行的全面的对比。所以这些三大战役,都是按时代挑出来的...
成吉思汗简介,成吉思汗的资料--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
史上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降世总会有许多异象,孙坚也不例外。当然,我是不相信这些的。所谓异象,大都来自两种情况。一种是后人假托。比如后来孙权当了皇帝,自然要给自己的祖上贴金。第二种情况是世人追捧。后世的文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