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敢伐蜀

Posted 公孙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敢伐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敢伐蜀

2、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再也不伐蜀 其实道理很简单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敢伐蜀

  诸葛亮死于234年,司马懿死于251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多活了17年。令人奇怪的是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的17年时间内一直没有讨伐蜀国。这肯定不是因为司马懿不敢,而是司马懿太忙了。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从政治上来说,没有大气候,蜀汉一正立国,名正言顺,站了先机。你也不见曹操伐蜀汉,一个汉中之战,曹操再也不说伐蜀了。司马懿也是雄才大略,虽然阴险狡诈多了点。内部不安,没有足够地信任,曹叡并不十分信任,曹爽虽是草包,早期也是防范的紧。蜀汉并不是好打滴,人比较团结,又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名义,谁敢轻视!其实,司马懿看的比较远,蜀汉不是当年刘邦时期的汉中,很是衰微,再就是地小人少,偏安一隅,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时间一长,人心已散就好办了。事实也是这样。邓艾伐蜀,偷袭就成功了。

  一、魏明帝不肯。234年诸葛亮去世,杨仪和魏延发生内讧,蜀军全线撤退至汉中。此时,司马懿曾启奏曹叡,要求趁诸葛亮去世,军队内讧的大好机会伐蜀,不料却遭到曹叡的拒绝。曹叡这样做有他的考虑。一,虽然诸葛亮去世,军队内讧,但蜀汉前线军队并未遭受严重损失,如果趁势伐蜀,未必能取胜。二,此时孙权正持续侵扰合肥,如果大举伐蜀,曹魏则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三,更重要的一点是,魏明帝不希望司马懿权位过重。司马懿已经在前线长达4年时间,和驻守西北的部队已经非常熟悉了,如果再让司马懿有所功劳,恐怕难以制衡。所以在235年,曹叡升任司马懿为太尉,把他调离了一线,让他闲一闲。

  二、平定公孙渊。司马懿升任太尉后,并没有就此闲下来。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正在和东吴频送秋波,蠢蠢欲动。237年公孙渊自称燕王,建制百官,公然反叛,曹魏的东北方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曹叡唯一能信任的只有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在238年正月又马不停蹄地率军赶往辽东,征讨公孙渊。经过半年多的征战,司马懿剿灭公孙渊,带着疲劳的将士返回中原。

  三、成为托孤大臣。曹叡接到司马懿的捷报非常高兴,命他直接去西北,继续对付蜀汉。但就在司马懿走到半路的时候,曹叡突然病重,并火速让司马懿会京。司马懿不敢怠慢,马上赶往洛阳。回到洛阳时,已是深夜,曹叡拉着司马懿的手说,曹芳就托付给你和曹爽了,司马懿刚从前线回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托孤大臣。239年正月,曹叡去世,司马懿和曹爽正式成为托孤大臣,辅佐年仅8岁的齐王曹芳。

  成为托孤大臣,司马懿一点都不轻松,他不仅要处理外患,还要和曹爽争斗。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司马懿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和曹爽的较量上。249年,司马懿终于一招毙命,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一族,控制曹魏宗室,完全掌控了曹魏中央权力,此时的司马懿已经71岁了。

  四、平定王凌之乱。扳倒了曹爽,不代表司马懿这个老头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比司马懿还年长7岁的太尉王凌因不满司马懿专权,于251年正月在淮南发动叛乱。司马懿火速调兵,半年之后平定了王凌。仅仅两个月后,司马懿就去世了,终年73岁。

  所以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一直没有征讨蜀汉,主要是因为太忙了。

  司马懿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终身志向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一统天下。蜀汉诸葛亮虽然厉害,是他军事上最大的敌手,但诸葛亮并不是他政治上最大敌手。恰恰相反,诸葛亮的存在,对他掌控魏国军权,有莫大的好处。因为只有他才有才能克制诸葛亮,诸葛亮存在,魏国君王才会重用他,他才会掌握军政大权。诸葛亮去世了,魏国国内反而可能对他形成威胁。

  所以,诸葛亮去世后,对于司马懿来说,最大的任务不是平蜀,也不是伐吴,而是夺取魏国的军政大权。这时侯机会来了,魏明帝曹叡身体不好,将要去世。去世之前,从辽东将司马懿紧急调回。司马懿去辽东干什么去了?平叛。司马懿升任为太尉,诸葛亮去世后,辽东太守公孙渊反水曹魏,司马懿以太尉的身份率兵征讨公孙渊,用了一年时间将大敌公孙渊彻底消灭,此时曹叡调回司马懿托孤。托孤大臣有两个,一个是司马懿,一个是曹真之子曹爽。小皇帝为齐王曹芳。司马懿为何不伐蜀,因为此时他性命都难保,这个曹爽整天与他争权夺势,恨不得将所有权利都揽在手里。司马懿的主要任务,是从曹爽手里夺回真正的军政大权,重整朝纲。但曹爽显然是个草包将军,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高平陵之变,让司马懿将整个曹氏家族几乎一锅端,曹爽集团被夷三族。此时整个曹魏政权全部掌控在司马氏手里,曹操活着时做的三马同槽噩梦竟然成真。

  魏国的国力及政治局势不支持司马懿攻打蜀国,并非敢不敢的问题。

  诸葛亮于魏明帝青龙二年秋天逝世。在此之前,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蜀国国力消耗巨大,魏国也是一样。马上入冬了,秋粮已尽,来年的粮食还没影儿呢,这时候攻打蜀国,找点便宜可以,消灭蜀国基本没有可能,因为粮草不足。

  我们参考下魏明帝本纪,司马懿取辽东之役,魏国计划出兵四万,然而魏国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司马懿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遂以四万人行。这告诉我们,四万人马的补给对于魏国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据晋书记载,魏明帝曾问司马懿征伐辽东的时间,曰:“往还几时?”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那么就是四万人征伐一年时间,大概为1500万人日。

  我们计算一下,在五丈原蜀军对峙的魏军应该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时间大约百日,合计1500万到2000万人日。

  但是辽东之役时间跨度长,所以后勤供给强度要比五丈原之役小些。经过五丈原之役后,魏国已无力伐蜀。

  所以明帝不许司马懿趁机攻击蜀国是有道理的,当时的魏国府库空虚,民力困乏,以至于无法对蜀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转过年来,青龙三年,魏国关东发生大饥荒,司马懿从关中运大批粮食接济关东,没有了粮食,攻击蜀国当年也没戏了

  据魏明帝本纪记载三年,司马懿迁太尉,累增封邑。蜀将马岱入寇,司马懿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武都氐王苻双、强端帅其属六千余人来降。关东饥,司马懿运长安粟五百万斛于京师。

  接下来就是司马懿征讨辽东之役,打了溜溜一年。

  等到辽东之役结束,魏明帝驾崩,齐王曹芳继位, 称正始元年,魏国国丧期间,不易出兵。

  二年,吴国攻打魏国,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司马懿请自讨之。司马懿跑南方打架去了

  三年,诸葛恪袭扰魏国。晋书云魏国苦之,司马懿欲自击恪。

  四年司马懿准备好了,去跟诸葛恪斗狠了。据晋书:司马懿督诸军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军次于舒,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

  五年,司马懿胜利回师。据晋书:春正月,司马懿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

  同年,曹爽伐蜀失败。据三国志:飏等欲令爽立威名于天下,劝使伐蜀,爽从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长安,大发率六七万人,从骆谷入。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爽参军杨伟为爽陈形势,宜急还,不然将败。飏与伟争于爽前,伟曰:"飏、胜将败国家事,可斩也。"爽不悦,乃引军还。

  六年,无事

  七年,吴国攻打魏国。

  八年,九年曹爽司马懿矛盾激化,司马懿称病不出。

  魏国改元嘉平,元年司马懿政变杀了曹爽

  二年,司马懿病了

  三年,司马懿死了

  所以,诸葛亮逝世后,司马懿基本没有机会攻打蜀国。

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再也不伐蜀 其实道理很简单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懿不伐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中后期家喻户晓的两位谋士便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位了,这两位绝世聪明的人虽然身处不同的阵营,但是英雄之间惺惺相惜。他们两人之间的对弈,不止在于个人,逐渐演化成了魏蜀两国之间的博弈。

司马懿

司马懿出生于司马家族,他年少便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然后师从胡昭,学成归来之后便踏上仕途之路,所遇到的第一个辅佐对象便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在司马懿的帮助下,曹丕在曹操眼中逐渐大放光芒,即使不是长子,却仍可以继曹操之大位。曹操在世之时,便多次提醒曹丕要提防司马懿,此人的胸襟和目光绝非臣子之位。但是曹丕没有像他父亲那般果敢,感情用事的曹丕继位之后不仅没有削弱司马懿的势力,反而按照司马懿的方针进行国内的各种改革。直到后来诸葛亮数次北伐,司马懿作为抗蜀先锋,司马懿在魏国的势力和权力又变大了一番。

诸葛亮

再来说说诸葛亮,诸葛亮在蜀国经历夷陵之战的大败元气大伤之后,刚恢复国力没多久,便大举北伐,因为诸葛亮一直希望通过以攻代守的方式来制造蜀国处于强势的假象。可惜他遇到了司马懿,司马懿的聪明才智不下于诸葛亮,这就导致连年的征讨无功而返,让本就羸弱的蜀国更是雪上加霜。最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

在诸葛亮死之后,按道理说司马懿已经再无敌手,蜀国元气大伤,这是魏国反击的机会,是灭了蜀国千载难逢的时机,但是司马懿却在听闻诸葛亮的死讯之后,采取了终生不伐蜀的战略方针,这就让很多人感到费解。

总结

其实要说司马懿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他们司马家族的人才知道,如果司马懿帮助曹家一举灭了蜀国,那么灭蜀之后,司马懿必定能得到灭蜀头功,但是这头功只是虚称,并不能得到什么实质上的权力,而此时在位的又是帝王之相甚浓的曹叡,司马懿为了保护自己还能掌权,因此采取了终生不在伐蜀的方针,这种权力制衡的方式最终的目的还是帮助司马家族窃取曹氏朝局。正是有了司马懿终生的努力,司马昭之后才能奠定西晋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三国志》

相关参考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为不出兵伐蜀

三国后期,诸葛亮跟司马懿的较量一直被后人所称道。他们两个不分伯仲,谋略和计策都不相上下,司马懿是三国之中唯一能跟诸葛亮对抗的谋士。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时候,为什么司马懿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却没有大举攻伐

诸葛亮去世后,蜀军群龙无首,为何司马懿反而终生不进攻蜀国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蜀军因为群龙无首,随即撤退。同时,蜀军还发生内讧,杨仪和魏延闹了起来,魏延逃走,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可以说,当时的蜀军,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时候,如果司马懿乘势追击,发动大军碾

兵力比诸葛亮多8万,司马懿为何不敢主动出战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始了他最后一次北伐。按照惯例,曹魏方面还是派遣司马懿迎战。但不得不说,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只能选择固守与蜀军拼消耗。最终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现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国形势危急,为什么司马懿不趁机伐蜀

《孙子兵法》堪称古代最经典的军事奇书,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说,两军交战时,就近等待敌军到来,让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准备迎敌,可以掌握主动权,以精锐之

孔明死之后,司马懿为何一生不敢攻蜀国?

孔明死之后,司马懿为何一生不敢攻蜀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讲的就是兵法中,打仗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对手,并对自己深度分析,这样才能够打一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还是没能打败司马懿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是相当崇高的,三国演义更是将诸葛亮几乎神化了,如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和上方谷之战,几乎差点烧死了司马懿。而死后更是留下一妙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看上去诸葛亮的计谋比司马懿

司马懿死后,为何把大权交给了司马师,而非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这句话应该没人没听过,语出《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注》,意思是司马昭要篡权的用心十分明显,恐怕路人也看得清楚。但在司马懿死后,真正奠定司马家篡魏之路的人是司马师不是司马昭,连司

司马懿死后,为何把大权交给了司马师,而非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这句话应该没人没听过,语出《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注》,意思是司马昭要篡权的用心十分明显,恐怕路人也看得清楚。但在司马懿死后,真正奠定司马家篡魏之路的人是司马师不是司马昭,连司

后来功成身死 邓艾伐蜀前做一个梦沉默良久

三国时期,诸葛亮、司马懿等牛人叱咤风云,争雄竞胜,左右乾坤。等他们相继去世,又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猛将,邓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文武全才,深谙兵法,见识独到,与蜀、吴数次交锋,未尝败绩。尤其是伐蜀之战,偷...

后来功成身死 邓艾伐蜀前做一个梦沉默良久

三国时期,诸葛亮、司马懿等牛人叱咤风云,争雄竞胜,左右乾坤。等他们相继去世,又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猛将,邓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文武全才,深谙兵法,见识独到,与蜀、吴数次交锋,未尝败绩。尤其是伐蜀之战,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