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Posted 奉天
篇首语: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谁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谁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使曹操事业成功的关键策略,其意义不下于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设想。那么,给曹操提出这个重要建议的人是谁呢?
按曹操谋士的智商与名气,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可能会想到荀、郭嘉、程昱、荀攸等人。但他们都不是。出这主意的,是陈留人毛d。不过,毛d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奉”是尊奉,不同于“挟持”的“挟”;它所针对的,恰是不尊重汉皇的“不臣”者。
这是《三国志》所载,《三国演义》对此并无交代。在《三国演义》里,毛d给人留下印象的事迹,就是与大将于禁一起,接替被冤杀的蔡瑁、张允,担任赤壁大战曹魏方面的水军都督;而《三国志》却未曾提及毛d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小说读者眼中的毛d,和史书读者眼中的毛d,一武一文,大不相同。
据《三国志》,毛d的最大贡献,是给曹公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毛d当初本想到荆州投刘表,途中听说刘表法令不明,判断此人难成大事,就改道去兖州投了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相当于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毛d得以接近曹操,就向曹操提出自己对局势的分析。
毛d指出,要成就大事,首先要有理想抱负、有长远打算。现今袁绍、刘表虽然手下谋士多、兵将广、百姓众,但他们都无远大抱负,不是建立基业的人。要成就大业,还须师出有名、占据道义优势,所以您应尊奉天子,向那些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而要保住地位,又必须依靠财力,您需要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业就可成功了!曹操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转调他为幕府功曹,让其专管选用人员之事。
毛d最大的长处,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曹操当了丞相后,让他担任东曹掾,与崔琰一起负责选拔官吏。在今天来说,主管组织人事,这可是个肥差啊!但毛d选人不看虚名、不论社会关系。他所举荐任用的人,都清廉正直;有些人虽有名望,但行为不正派,他也不用。曹丕给他递条子,让他照顾自己的亲信,毛d直言回绝:“您所推荐的人不够升迁的资格,我不能从命。”
毛d这样做事,当然得罪人不少。当曹操要精简机构的时候,有人就建议将毛d任职的东曹撤销。所幸曹操英明,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最圆的时候也在东边,人们谈到方位时,也先说东方,为什么要撤销东曹?”结果是把西曹撤销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多大利益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大多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干的事,但这个建议其实是沮授给袁绍提的。
《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挟”这个字眼威胁性太强,曹操谋士提的建议都比较柔和,如荀彧的“奉主上以从民望”、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不过二者的意思是一样,把皇帝攥在自己手里,既可以获得合法性,占据道义制高点,又可以合法地收买人心。
或许你会认为乱世之中拳头最大,扯这么多虚名没用,但名头这个东西,说没用确实没用,汉献帝一个皇帝也差点被饿死;说有用确实有用,有了皇帝以后,曹操封官揍人都容易多了。
这就是挟天子有优势的第一个前提:天子还有号召力。如果天子没有号召力的话,其实是个烫手山芋。
汉朝的灭亡其实是自上而下的结果,黄巾起义只起了催化效果,决定因素是地方豪强支持产生的军阀混战。曹操起家的时候就是典型的豪强军阀,他跑回老家扯旗一喊,曹氏、夏侯氏带着人马来投,这就是曹操的第一桶金。
曹操是宦官之后,这个身份是比较受歧视的,跟袁绍四世三公的身份比起来,号召力要低很多,获取更多豪强支持也就成了难事。所以荀彧建议“奉主上以从民望”,这个“民”不是老百姓,老百姓可不管汉朝死活,而是那一帮地方豪族。
手中握有天子后,曹操就能以政府的名义取得豪族的支持,如颍川赵氏、钟繇、王朗、华歆、陈群等等。这些豪强的支持也成为曹操在初期巩固后方稳定,得以进行屯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了天子这张大牌,曹操跟其他军阀的关系也大有回旋余地,既能以朝廷名义安抚距离远的、实力强的,如马腾、韩遂都派了人质,以示服从。也能以天子名义征讨距离近的、实力弱的,被打败后,这些军阀投降也没什么负担,毕竟是降汉,符合大义。
官渡之战前贾诩劝张绣投降时,首要理由就是“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甚至赤壁之战前张昭劝孙权投降时,用的也是曹操占据政治、军事双重优势。
其实曹操接到汉献帝后,受影响最大的是袁绍,在此之前他是军阀中最具号召力的(世家身份摆在那里),现在完全被曹操压制,汉献帝一封诏书下来,责问他“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他再咬牙切齿也只能上表谢罪。
曹操很快为自己的翘尾巴付出了代价,给袁绍太尉,袁绍不要,曹操吓得赶紧把自己的大将军让出去,生怕袁绍兴兵来攻。因为此时的曹操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刚脱离袁绍附庸呢,翻身装个十三就被教做人。
这就是挟天子有优势的第二个前提:要有足够的武力守住天子。天子要在你手里才是你的优势,在别人手里就不是了。
汉末盯着天子的军阀其实不少,袁绍阵营就早有人提议抢天子,但袁绍觉得自己的号召力足够了,没这个必要。而且他干过另立天子的事,跟汉献帝有过节,把人接来就是个麻烦。
后面袁绍被人下诏下烦了,又找借口想让汉献帝从许都搬到他的地盘去,曹操不傻,自然不让。袁绍南下官渡之时,沮授还劝道:“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这就是没有天子的苦恼。
也是官渡之战时,孙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幸亏他被刺杀了,不然曹操还要应付一番。
当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只有优点,只要第三个前提没搞好,优势瞬间被劣势,那就是跟天子的关系。
董卓手里也有天子,结果被群殴。袁绍也是考虑到自己跟汉献帝的关系,接受郭图“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的建议,不迎天子。
从曹操受到的待遇来看,曹操跟汉献帝的关系还算好的,曹操从没有真正威胁过汉献帝的生命安全,杀伏皇后也是汉献帝先动的手。至少在表面上,曹操给了汉献帝足够的尊重,这使得他没成为董卓,落下把柄给军阀围殴。
曹操跟董卓结局的差别,恐怕还是内政方面的,董卓残暴不仁、骄奢淫逸,曹操却兴修水利、提倡节俭,这些政策既可以为百姓带来有饭吃的好处,也可以大大增强曹操的实力,让曹操有足够武力守住天子、剪除群雄,把政治口号落到实处。
还有一个前提,是曹操没遇到的,那就是天子没有武力,如果天子身边跟着一支禁卫军,迎天子搞不好把自己迎没了,所幸汉献帝身边没几个人,曹操直接捡回家就行了。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大多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干的事,但这个建议其实是沮授给袁绍提的。《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盗贼纷起,天下纷争,豪杰并立,各方经常厮杀不已,朝廷已经没有能力节制诸侯们的行为,但是,对于朝廷的尊敬,在一般普通人的心中还是存在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要论《三国演义》中,最有天下格局的战略谋划,那非「”挟天子以令诸侯”莫属。正是这条大计,决定了中国北方的统一。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这条妙计是曹操的谋士毛玠进献的,原话是「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类民间传说等,曹操不仅被认为是一代枭雄,更是被骂我奸臣。只因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匡扶汉室,为大汉王朝而卖命。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疆域最大,曹操本人的能力也远超蜀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温,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家中两个哥哥,母亲王氏,他父亲是落第秀才,有一点文化,但因父亲死的早,朱温缺少管教,从小顽劣,不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图霸业,首先要维稳,确保大小集团起码在名义上服从中央。淮南袁术称帝,维稳底线告急,曹操起兵讨伐。行军途中,颁布一条纪律,不得损坏庄稼,谁违纪,杀谁。偏偏他的马儿受惊,踩坏了一大块麦
汉献帝到洛阳后,将护驾有功的四人都封了大官:董承为卫将军,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当时张杨、杨奉驻扎在京城外围,而董承和韩暹则留在了皇帝身边。此时没有了外敌,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ID:shuosanguo明明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袁绍不这么干?汉末乱世,我们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占据了道德高地之后,曹操成功一统北方,成为三国中最具王者之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兖州全部控制在曹操手中,曹操以此为根据地,开始了他诛灭群雄、统一北方的大业。>> 这时,汉廷虽然被地方势力所割据,但东汉朝廷仍被各地方割据奉为正朔,汉献帝仍是合法的王
历史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四个人,第一个是史上最早的世界警察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就是「”打着天子”的名义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句话最早出自三国时期的沮受,他是袁绍的谋士,可惜袁绍这家伙不听,最终失败,却被曹操发扬光大了!一般听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条件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