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刘表截杀孙坚后为何不乘机灭吴国
Posted 流派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史上刘表截杀孙坚后为何不乘机灭吴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三国史上刘表截杀孙坚后为何不乘机灭吴国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初平元年( 190 年)诏为荆州刺史。在当地豪族支持下,据今湖南、湖北等地。后为荆州牧,封成武侯。据说刘表身材高大(有一米八几),面目清秀,是江南八俊之一。他的诗词歌赋写得不错。刘表在文学上有成就,但他的知人方面实在不敢令人恭维。甘宁、魏延、黄忠都曾经是刘表的部下,但不知为什么都没有得到重用。有人而不用,最终荆襄之地拱手让于他人。此乃刘表之无能也。
刘表虽有荆州这片富庶之地,但他的能力和才干毕竟有限,又不具备曹操、刘备、孙权那样的雄才大略,骨子里头比较懦怯,并非称雄于世的一方英雄,被当时有些人看作“无霸王之才”的谙弱之主,反映出他中庸的另外一面。刘表的确也是这样。他据有荆州之地而不会利用,虽有称王称霸之心而不会称雄。当初益州刘焉在四川扩张势力,得意忘形地制作了唯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御车及其他车具一千多辆,刘表曾为此向朝廷上书揭发,说刘焉在益州处处仿效皇帝,就像子夏在河西模仿圣人一样。等到他全据荆州,领有八郡之地,自己的势力扩张起来以后,便不再向朝廷进贡,也像刘焉一样处处仿照皇帝起来,在郊外祭祀天地,住处、穿衣和用的器具都仿照皇帝的式样。刘表也只是能“仿照”一下而已,他不可能真正南面为王,所以,他最终没能把荆州保住,把一个极有霸王实力与基础的荆州,让给了曹、刘、孙三家去争。尽管这是他生前所不愿看到的。但在他病发背疽、行将身故之时就发生了。
董卓讨伐战中,表现突出的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在回长沙途中,刘表出师拦截,要孙坚还出玉玺。孙坚不从,一场大战之后,两人结怨。次年,孙坚应袁术之邀去攻打刘表,不想中了黄祖之计,孙坚被乱箭射死。黄盖冲杀中生擒了黄祖,然后以黄祖换回孙坚的尸首。刘表的行为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先不说刘表不顾颜面以朝廷的名义抢夺玉玺。就说刘表不逞孙坚被杀,继续追杀孙坚残部。而是以取得全胜的机会去换取一个败将。虽说此举表现刘表重情重意,但以一个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诸侯实乃荒唐之举。如果刘表把孙坚残部一举消灭,或许以后就没有吴国,三国之史也要重新改写。
建安六年,左将军刘备在官渡之战后逃到荆州,受到刘表的隆重礼遇,并且增加了他的部队。刘备由于曾经参与汉献帝的衣带诏集团,受到当时作为清流派根据地的荆州士大夫的拥戴,声名盖过了隐然作为清流派领袖的刘表,而此时的刘表以听说此事,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竟不以为然。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刘备的到来,为不满刘表自守的荆州清流派提供了一位为“兴复汉室”执着奋斗的政治领袖,他们纷纷投靠或者自托于刘备。诸葛亮在隆中策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到了此时刘表竟然还对刘表重用有加。真是无知无识。
刘表最为失败之处在于,废长立幼。当刘表病入膏肓之时,由于过于宠爱其夫人蔡氏。致使蔡夫人之弟蔡瑁把握兵权,挟持刘表废长子刘琦,而立幼子刘琮,以至死后大好江山拱手让于他人。
刘表妇人之仁,胸无大志,不善用人,以仗家世。实乃昏庸之辈也!
三国史上“高富帅”刘表为何会失掉荆州
徽钦二帝,北宋这对着名的“亡国皇帝父子”,在国内从来不失“九五之尊”风度,而一到了敌营,没等人逼迫他们,双膝就自动弯曲下来,口称“罪臣”,主动向敌将下跪……历史在哀叹这段国耻的同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深层问题——如此窝囊的父子皇帝,为什么在大宋国内,却无“篡位”之虞?尤其是宋徽宗赵佶,这个书画家皇帝,显然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但竟高居皇位25年之久。皇帝的宝座犹如粘在屁股上一般,凭什么如此“牢靠”、“稳定”?
世人均赞北宋政治“宽柔”,不杀“因言获罪”的知识分子,但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北宋是皇权最集中的朝代之一,在皇帝“专权”方面,比之后来废掉丞相的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宋朝的建制,由中央到地方,完全实行“一元体制”的“垂直管理”。皇帝不仅直管军队,而且直接参与地方司法工作,委吏处理地方狱讼;这一整套“垂直管理”使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由于宋朝皇帝的权力“什么都管”,北宋百姓丢口猪都要找圣上解决查办。
这是一段正史记载——宋太宗时,有“京畿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牡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值。”一位首都居民通过敲登闻鼓的方式,向皇帝控诉自己的家奴弄丢了一头母猪,宋太宗于是下令赐给他千钱作为补偿。丢猪直接向皇帝报案,这可能是中国百姓“告御状的最高境界”。事无巨细,连丢母猪的事情都捅到皇帝这里来,皇帝不烦吗?大宋的皇帝就喜欢这样,不仅不烦反而觉得这是“皇帝应该做的”。宋太宗为此,还说过一句“感动中国”的话:“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矣。”
宋太宗的意思是说,这样的事情也找我这个皇帝来解决似乎很可笑,但是,如此一来,让天下百姓都知晓这样的直接诉讼的渠道,就不会有不可解决的冤情郁结于民间了。这话听起来很动人,但是却掩盖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皇上什么都管了,臣子们手中没有一点实权,他们还能干什么呢?“垂直管理”愈发决定了国家的前途皆由皇帝的素质所决定,好皇帝,或许也可能有好大臣,譬如北宋前期,太祖、太宗、仁宗、真宗、神宗手下,也产生了赵普、寇准、王安石等着名贤相,但若皇帝昏庸,大臣就不可能再生优良品种,大臣教皇帝学好的“缓冲的空间”荡然不存,因为大臣没有任何对皇帝反震慑的权力空间。在昏君登场后,北宋政坛的官员们只剩下一件事可做:拍马屁。这是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宋廷,官员们唯一可以想象的“发展空间”。
看看宋徽宗身边的“权臣”,从蔡京到高俅,再到童贯,不是文化流氓,就是市井混混,再不就是身心残缺的废人。他们与其说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不如说是皇帝的玩伴和马仔,这等小人谋到国家大臣的位子已是做梦都想不到,哪里还有更大的“野心”,追求“九五之尊”呢?宋徽宗在任25年,任命了12名宰相,从曾布到王黼,其中无一人堪称贤相,悉数“文化流氓”之嘴脸。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做个被主子“提拔”的奴才,这样的红人,最终只能拥有一个奴才的宿命。如蔡京,主子一换就失势,那么大的“太师”竟斗不过乳臭未干的小儿宋钦宗。
宋钦宗与宋徽宗的无能,对内对外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胆量还是内外有别的,对外他们懦弱无能,但对内,他们无能却不懦弱。即便是宋钦宗这个儿皇帝,即位之后还大胆杀威,首先拿无用的蔡京开刀祭旗。宋钦宗不顾太上皇宋徽宗的反对,贬蔡京,发配岭南。在蔡京发配的一路之上,沿途商家百姓不卖给蔡京一粒粮,一滴油,一根菜。昔日皇帝第一红人,活活饿死在发配路上。
相关参考
先从刘表说起,刘表,字景升,汉室宗亲,汉末名士。据说长得高大帅气,而且比较有才华,年纪轻轻就被世人称为“八骏”之一,是典型的高富帅大名人。黄巾起义后的荆州是很乱的,而且那个时候不仅荆州乱,天下都很乱。
夷陵之战虽然没有小说《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夸张的战役规模,但确实也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决定性大战役,而且还是以蜀国的大败、吴国的大胜而收尾。对于吴国来讲,经历了此等大胜,的确有继续西进攻蜀的机会,
夷陵之战虽然没有小说《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夸张的战役规模,但确实也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决定性大战役,而且还是以蜀国的大败、吴国的大胜而收尾。对于吴国来讲,经历了此等大胜,的确有继续西进攻蜀的机会,
吴武烈帝孙坚 孙坚(155-191正月初七)即吴武烈帝,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汉末群雄之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至第八回,发生在孙坚进犯荆州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刘表、桓阶和蒯良。原文如下:刘表军自入城。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
在《三国志》记载的正史中,有那么一员大将,不属于魏蜀吴任何一方,却影响了三国的前期历史。可以说,若此人早死,刘表也许会提前被孙权攻灭。更有趣的是,此人更以一人之力直接抗住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的攻击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为报父仇,争抢伐吴先锋官,比赛箭术在伯仲之间。之后,关兴和张苞拿刀动矛,即将有一场龙争虎斗。关键时刻,刘备为两员小将调解,效仿当年桃园三结义之举,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西晋一统天下。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惟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不但不懂得治国治军的策略,还专横残暴,惟我独尊。他曾经下令迁都武昌,可武昌物产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降世总会有许多异象,孙坚也不例外。当然,我是不相信这些的。所谓异象,大都来自两种情况。一种是后人假托。比如后来孙权当了皇帝,自然要给自己的祖上贴金。第二种情况是世人追捧。后世的文人以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至第八回,发生在孙坚命丧荆州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表、桓阶和孙策。原文如下: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