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名家故事 魏格纳
Posted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科学名家故事 魏格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表了他的著作《大陆与海洋的起源》。在书中,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指出,全世界的大陆在3亿年前是一个统一整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岁月,它分离、漂移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海洋和陆地。他的学说,使人类在对地球的探索上,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孤儿院院长家里。中学毕业后,他曾经先后在好几个大学学习。1905年他在柏林的因斯布鲁克大学学习气象专业。
大学毕业后,魏格纳到了高空气象台工作。
1906年4月5日,魏格纳和他的弟弟乘坐一个3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气球飞上天空,他们在空中整整飞行了54个小时,打破了当时载人气球在空中停留35小时的世界记录。在飞行中,他们测量了高空的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实现了魏格纳到空中亲自观云、观风的梦想。
魏格纳还十分羡慕那些去南北极探险的探险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亲身去探险。1906年夏天,魏格纳随丹麦的一个探险队去格陵兰考察,实现了他的这一梦想。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仅次于南极洲的大陆冰川。魏格纳在两年时间里,了解了格陵兰岛上高原和海洋气候的不同点,搜集了许多珍贵的气象资料。
魏格纳结束了格陵兰岛的考察后,回到德国,在马里堡大学当了讲师。他一面任教,一面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气象学专著《大学圈热力学》。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想象,特别是南美洲巴西东部的突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于是他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后来才裂开、漂移开。从此,他注意观察和研究,发现有许多现象可以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1912年的春天,他又一次乘气球在天空中翱翔。那一年,他再次赴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继续对大陆漂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索。终于,他下了决心,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气象学转向地质学,这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格陵兰考察完成不久,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使魏格纳被迫停止了他的研究,应征入伍。不久,他因伤回国,在病床上,他又开始了他的科研工作。
他在书中指出:在大约3亿年前,全球的大陆是一个整体,在它的周围是辽阔的海洋。这个原始的大陆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以及其他力的作用下分裂成几块,漂移开来,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海洋和陆地。这种状态,现在还在缓慢地发展变化着。
这个学说在细节上虽然还不完善,但魏格纳已从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论据。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曾经遭到过人们的反对。但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了它的正确性。现在,它已发展成为当今的板块构造学说。
魏格纳没有停止探索。1929年他第三次赴格陵兰岛考察。1930年,年近5旬的魏格纳第四次赴格陵兰岛考察,但人们不会想到,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远征,由于气候恶劣和食物缺乏,11月,魏格纳长眠在格陵兰岛上。
相关参考
看地图的启示 魏格纳(1880~1930)是一位德国气象学家。1910年的一天,他去医院看病。在医院的候诊室里,他一边看墙壁上的地
1912年,魏格纳提出了_____。A、大陆漂移学说B、遗传学说C、核聚变学说D、物种进化学说答案:A解析: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
辉煌放射的近代科学,是以灿烂的牛顿时代为开端的。 牛顿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在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重大,对人类和科学的
在距今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科学史上曾升起过一颗璀灿的明星,他就是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字平子,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西
当代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这样评价说: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积一生之心血写出的《梦溪笔谈》,包罗万象,独有创见,被称做“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黄婆婆,黄婆婆, 教我纱,教我布, 二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流
传说,在远古的轩辕时代,曾出现过一位神医。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深得百姓爱戴。人们用中华民族的喜庆吉祥鸟??“鹊”来称呼他;又因他的足迹遍及四方,走到哪里,
瓦特是英国发明家。他从小爱好机械制造,曾当过学徒和修理工。1763年,开始研究蒸汽机,对原始蒸汽机作了重大的改进、发明,提高了蒸汽机效率和工作可靠性,使蒸汽机成为工
凯?西厄班是瑞典著名物理学家,他一生从事原子物理、核物理、分子物理、等离于物理、电子光学等科学研究,对发展电子光谱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nbs
法国著名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发现了著名的格式试剂,一生科研成果显著,科学论文达600篇,对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1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