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
Posted 社会
篇首语: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学习——以更换学习内容作为你的休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
改革开放30年:从数字看珠海人民生活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
高,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
(一)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初期,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国企改革向纵深的推进,以及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居民的就业空间和机会,收入来源不断扩大,劳动收入明显增加。平均每一就业者的年收入水平也从1986年的2560元、1990年的5542元到1993年突破万元,达11104.92元,1998年突破2万元,达20039元,2003年突破3万元,达30800元。
(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
“民以食为天”,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中一直占着主导地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吃”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正逐步缩小。2007年,珠海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为33.6%,比1986年下降了27.5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定律,珠海城市居民生活总体上正向富裕阶段迈进。
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合理
收入增长,居民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可喜变化,消费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合理,吃开始讲营养,穿开始讲档次,行开始讲方便快捷。居民的居住舒适意识、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在这期间,人们改变了多年来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城镇居民用于吃的开支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1986年的61.1%下降为2007年的33.6%,而文化教育娱乐和居住支出的比重则分别由1986年的6.5%和6.4%上升为2007年的12.8%和8.1%。消费结构明显表现出生存资料比重减少,发展和享受资料比重提高的趋势。
(一)食品:注重营养健康
在食品消费中人们注重食物的营养,干鲜瓜果、各类鲜奶等已是居民家庭的必备。社会的进步使居民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方便快捷的食品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居民在外饮食消费逐年增加,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在外饮食达到1756.43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9%。
(二)衣着:追求时尚,展现风格
改革前,居民衣着消费极为单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社会提倡的风气。改革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各种款式花色的服装为居民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人们不再单纯关注服饰商品价格的高低,而是更加注重实用、品牌、时尚和个性,更加讲究着装整体搭配效果,着装与各类场合的结合,服装的高档化、时装化、品牌化、个性化、多元化成为服装消费的一种潮流,也形成了一种文化。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031.98元,比1986年增长11.8倍,人均购买服装13.56件。
(三)居住:居者有其屋,住房更加宽敞舒适
据调查,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3.1平方米,比1986年增加7.24平方米。居住条件的改善更为明显,从房屋产权看,2007年末,91.2%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住房产权。其中商品房占37.4%,房改房占38.3%,原有私房占15.4%。从住宅建筑式样看,有98%的城镇居民家庭住上了单元配套住房。100%的家庭居室内有厕所浴室,10.4%的家庭使用管道煤气,89.6%的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
住房条件的改善增加了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405.05元,水电燃料费支出945.70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6.3倍和12.5倍。
(四)耐用消费品:高档时尚,升级换代快
居民日常耐用消费品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富有的标志,早已被彩电、冰箱、洗衣机、移动电话、空调、音响、电脑所取代,并向着人工智能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家庭对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941.31元,是1986年的5.5倍。到2007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65.84台、电冰箱99.5台、洗衣机99.01台、空调器242.08台、电脑88.61台、家用小汽车22.77辆。
(五)交通和通讯工具日趋现代化,消费支出水平迅猛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迅速进入我市居民消费中。同时,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2.77辆。随着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迅速普及,居民在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迅猛增长。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该项支出达到4346.96元,比1986年增长12.2倍,年均增长13.1%,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 24.9 %,比1986年增加22.3个百分点。
(六)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医疗消费增长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居民自身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保健器具、滋补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02.89元,比1986年增长50.2倍。
(七)注重精神文化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水平提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选择。如今,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已步入寻常百姓家。2007年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224.25元,比1986年增长25.9倍,年均增长16.9%。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86年的6.5%提高到2007年的12.8%。
大学生关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报告
参考参考吧~` 看看行不行..
农业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01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 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 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 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 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周家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浅论贫富差距
摘要: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的收入在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悬殊,东西部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比上个世纪更加严重和令人深省,,在现有经济制度的指导下,这种情况是必然的,无法控制,也是暂时性的,对于贫富差距,我们已经不能用消灭来形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下,只能缩小差距,而不能消灭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也表现在区域之间,并且,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反而更为明显,换言之,中国贫富差距的产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同生的,是由不合理分配造成的,经济的不平等是它的推动力,但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是怎样的情况,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 贫富差距 缩小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声炮响,改革开放的决策打开了中国的经济大门,使中国不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闭国家,新事物如洪流一般涌来,人民大众也开始用全新的视点去审视世界,打开了国门,外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全都涌入了国内,人们见识到西方国家的发展精华,便开始探索其中的奥妙,当然,也见识了西方的糟粕,于是,在十四大上,毅然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上了课题,我国开始了市场与政府同治经济的局面,以市场自主发展为主,政府的宏观调控为辅,市场便代表着物欲横流,也代表着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把它引入中国,无疑是给中国的经济带入了新的元素,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考验,能够抓住机遇的人,利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紧握市场的潮流,成为了首先发家的那一代人,而另一些人,则对现行的制度便是怀疑,踌躇不定,不该如何是好,仍处于一种隔岸观火的状态之中,便错失良机。于此,已经开始产生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一、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制度(时代背景)
我国现在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这给我们国家做了定义,也就是说,我国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们是人面当家作主,而不是一人专政,也不是少数人说了算,社会主义的本质则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能够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这也就是在阐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在给我们找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我们引入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赌博,因此,坚守固有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市场固然要放手,但是,政府要在关键时刻进行调控,才不至于完全的倒向资本主义那一边,借鉴并不等于完全的复制。
(二)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分为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我们都有提到,是以……为主体,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重申,说明我们从大局来观看,仍旧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后面的一句,则是对其他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的肯定,因为贫富差距是存在的,社会的国有岗位是有限的,人的数量又是巨大的,所以,我们需要从事国有岗位之外的工作,也就出现了私营、港外投资以及个体等具有资本剥削色彩的行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收入的提高,收入差距是存在的,但是,可是最大限度的缩小,保持一种稳定状态,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制度无疑是贫富差距的催化剂,潜移默化的推动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只是速度比较缓慢而已。
二、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 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三、贫富差距的产生
贫富差距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个话题产生于上个世纪,是永不过时的一个话题,但是,我们口中的贫富差距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政策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开放的城市都是东部的一些沿海城市,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搞建设,比如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也不过是一个破败的小城市,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对它的重视,深圳才会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云集的大都市,而西部城市则不同,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西部发展的重要性,所以,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而今,则意识到西部发展的重要性,便开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搞西部建设。
沿海城市的先一步发展,与其他地区已经在出发点上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在沿海城市,有国家大量的资金作为动力,是国家的种子工程,重点的发展对象,“共同富裕”也曾经向我们指出,所谓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的富裕,而是,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在经济的迅猛发展之下,西部和农村的劳动力都发生的地区性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减小贫富差距,只能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二)历史因素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在历史上,王朝的都城都是建在东部地区,所以,本身的基础好,并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可是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在侵华战争的时候,都是以东部地区作为突破口,本身就具有西方国家留下来的产物,比如东北地区,便是依赖日本留下的工厂发展起来的,而西部则是因深处内陆,条件恶劣,侵华国家很难在西部发展。
(三)引力和推力
西部风沙弥漫,生活条件凄苦,东部碧海蓝天,生活条件优渥,这已经成为共识,人都是希望在一个良好的条件里生存与发展,在东部地区,机会多,生活条件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政治环境,都比西部要好很多,所以,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迁移,寻求新的机遇,则造成了西部劳动力短缺,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只能越来越穷困,落差更大。
一个经过改革开放的策略,大城市有所发展,基础设施、政府功能、收入、生活环境等条件都达到一个新的境地,在两个悬殊的条件之下,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趋利避害,转向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区,这也就导致的部分地区劳动力的流失,剩下的则都是些劳动力比较低的人,那些具有强大劳动力的人的流失,使本该有所发展的地区,发展得更加缓慢,而大城市,因为注入了这些新鲜血液,在新知识经济的带动之下,发展的更为迅速,在两种速度的差异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的差距。
(四)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才是力量。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离开了科技,一个国家很难立于世界之林,但是,科技来自于哪里?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技来自于人,人类科技的载体,既然人是科技的载体,那么人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那么,人又如何成为科技的载体,这就是教育的作用,通过教育,培养出人才,对于贫困地区,人才的培养,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哪些问题困扰着教育的进步:
1.学费造价高,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无法承担受教育的投资,西部被公认为贫困落后的地区,巨额的教育支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思想观念有问题,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但是,一些地区仍旧有轻视女孩子的思想,女孩不能上学,这导致大量的潜在人才被扼杀在摇篮中。
3.教育水平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不变的真理,很少有人深入基层教育,虽然每年都会有义务支教,但是这种义务支教的方式更加不利于学生学习,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流水线似的走马观灯的过程,打乱了学生的正常课程。
(五)自身地理环境
改革开放的城市,大多处于东部沿海地区,有些是贸易港口,有些是对外的交通枢纽,他们作为国内外交往的窗口,是一个国家对外面貌的重要方面,这些地区城市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所以,从先天性条件上,就比内陆和贫困地区多一份机会,而且,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更早的接受新事物,从而达到尽快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重新调整,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宣传,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水平顺势增长,成为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
长期的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对社会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潜在的威胁;没有达到所讲的人面当家作主和共同富裕,不利于中央威信的培养,不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更加不利于管理;让西方国家有机可乘,加剧对我国的批判,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大量流失潜在的人才,无法提高国民的素质,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和平衡发展。
五、如何解决问题
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无法解决的,这是多种前提的结合体,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局面,我们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相对而言,我们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而更加的符合我国的国情,更加富有优势,当然,解决去来也是更加的困难。
(一)政策支持
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建立经济发展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发达的城市为领头军,带领周围的其他小城市一起发展,减少相邻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潜移默化,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资金投入。
(二)文化挖掘
发展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地方文化,加强文化弱实力,在维持和保护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地方文化,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借此来提高经济实力,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
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修建完善基础设施,开展三下乡活动,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美化环境,提高素质,加强教育,同时,也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也要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以此,来达到平衡,深化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教育
发展慈善事业,鼓励三次分配格局,国家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加大教育拨款的力度,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切实保护孩子的利益,号召人民教师深入贫困地区,切实做好领头工作。
(五)自身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对于地方自身,就要开阔眼界,看好发展方向,定好目标,用数字来说话,真心切实的把责任心放到群众身上,高层经常体察民意,了解时事,立足于实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大力发展可持续性经济,与世界接轨。
结语
总之,缩小贫富差距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经济条件都决定了,贫富差距存在的客观性,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调节好这种贫富差距,尽最大力量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是利国利民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面当家做主的国家,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相信,他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人民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2]《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中国社科院
自己写才有用
你这样做
就是把你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你不觉得可惜嘛
不会写可以和老师说
老师会帮你的
自己要多动脑啊
我已经尽力删减了,但不知你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你可以自己再裁一裁。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关于城市环境的整治
我们有一个责任,即不仅仅是仔细考虑美的含义,而且开放我们自己去体验美并且遵循美的引导。这种人类特有的适应才能帮助我们同自然界发展一种伦理关系。
——L.K.奥斯丁
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使得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受到长期的侵蚀和沙化,原由树林植被被轻易伐弃;水资源短缺,垃圾、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环境污染加剧等情形在生态上个社区的健康生存发展带来长久的、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 ,社区中旧有的建筑街道、溪水及文化名胜等历史文化景观在社区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轻易拆除、解体或毁坏。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相符合。
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
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参考资料::4oa./bggw/sort02902/sort02943/178378_7.
关于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我不知道什么叫"实践报告",但我有一篇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调 查 人 刘湘月
调查时间 2002年7月15日~7月30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300字
春华秋实,岁月潇湘。转眼期盼许久的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就过去了。记得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未承担过什么重要的工作,但却也坚守本职,勤于学习,在平平淡淡的忙碌之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与做人的道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实践,不仅锻炼着我们的意志,它更大的作用是丰富着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磨练成才。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寻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的变化及成就三十年》论文。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寻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的变化及成就三十年》论文。谢谢了,大神帮忙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方面的变化有哪些?改革开放30年了,可以说,这3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最快的时期,也是我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条件变化最大的时期。19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求求各位!可以从八零、九零、两千后这三代人的生活变化谈起4037070366“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求求各位!wjisksthumx耘blackbird200改革开放三十年
三十年工龄,五十岁,可以退休,国家有新政策吗,西藏企业工龄三十年,年龄五十岁可以退休嘛?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
知识大全 谁知道国家发部的关于"男子满五十岁并有三十年工龄可提前可退休"的文件
谁知道国家发部的关于"男子满五十岁并有三十年工龄可提前可退休"的文件?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
十八大政治报告上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十年,取得这样
十八大政治报告上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十年,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主要靠的是_____A、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B、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社会观察——以大学生视角行政如何架空改革中央政策好是好,就怕落实不了。家乡的群众与基层干部经常有这种担心。尽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决定(简称“60条”)有亮点,最亮的点莫过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
知识大全 帮忙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调查报告3000字左右的 一定要帮啊!谢谢了
帮忙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调查报告3000字左右的一定要帮啊!谢谢了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
知识大全 以“改革开放对晋江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为主题,写一篇一千字以上的论文或者调查报告
以“改革开放对晋江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为主题,写一篇一千字以上的论文或者调查报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发展B、坚持C、建设D、开创答案:A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