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解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问题
Posted 学生
篇首语: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解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解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问题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如何减轻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
一、两极分化问题
在每个学校中,学生中都存在学习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差的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所学知识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学生成绩出呈现两极分化,后进生增多明显。要想消除后进生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1、心理
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明显,而导致学生两级分化的原因,从心理上讲是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习惯的差异。与小学相比,学科增多,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的变化和教师辅导减少,导致成绩下降。
2、学科特点
学习数学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以记忆代替理解,要求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势必成为后面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跟不上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学习要求
从数学学习要求上看,初中数学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便导致了两级分化的出现。
三、减轻两极分化的预期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减轻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2、通过对后进生的关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一对一”的帮、带缩小差距。 四、减轻两极分化的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教学情趣,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学习。
2、鼓励学生,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意志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接受我的教育和帮助,从关怀、爱护、鼓励出发,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进步,受到鼓舞,产生自信。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及时鼓励
后进生多数基础知识不牢,知识零散不系统,因而我在教学中要降低教学的起点,减少坡度,合理安排进度。同时及时反馈信息,对每一个后进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学生把简单的题目做对了就及时加以肯定,再让他继续努力。从而慢慢提高了后进生的成绩,缩小了差距。
4、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对一”地进行帮、带。 有的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花了不少功夫,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原因是没有掌握较好学习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法的指导,同时针对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在教学中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我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分析、比较、归纳、转化、综合等思考方法,逐步具备正确地进行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能力。同时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对一”地进行帮、带,及时学懂当天的知识,弥补以前没学懂的知识,从而慢慢缩小了差距。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预防两极分化争
初中阶段是为学习数学的分化阶段,尤其是八年级阶段,随着科目的增加,内容的加深,有不少学习意志薄弱,学习基础薄弱,思维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慢慢地掉队,渐渐形成一个困难学习群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正视这个群体,研究这个群体,善待这个群体。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研究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想认识上要产生质的飞跃。然而有些初中学生很难迈过这个转折点,出现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有效控制初中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谈谈不成熟的想法。
一、和谐关系,师生融洽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要歧视他们,不要动辄训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差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可以在课后个别纠错,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经常用“心”去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以自信,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证明自己,建立自信。教师要充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成功的体验积累多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能树立起来。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讲究教法,因材施教,采用“低、小、多、快”的教学方法 。
“低、小、多、快”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块:①低起点。备课时摸清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减小坡度,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②小步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③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大量参与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逐步得以实现。④快反馈。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又及时以发现学生
三、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课堂上,平时固定的学生座位可以有所调整。根据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应将好、差学生进行合理地科学地搭配。这有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教育数学程度好的同学,不要歧视学困生,而要尊重、理解他们,鼓励、帮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结对子活动中,程度好的学生在提供帮助学困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困生在帮助之下也减轻了焦虑感并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学会关心他人,树立集体感和责任感,这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
(2)落实探究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的氛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教”善“导”,不要事事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样样都要教师越俎代庖.从真正意义上讲,最有效的教学不是教师的“教”,而在于教师正确的“导学”,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必要时,以建议性语言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拨”.另外,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和培养,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激发兴趣,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每章的复习课处理过程中,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通常把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性质及推理关”、“运用拓展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五、家庭配合,双管齐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家庭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家长平时要经常与孩子谈心,查看他们的作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辅弱转差工作,切实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减少学习中的分化现象。
总之,防止和缩小学生学习数学中出现的两极分化,还有大量辛苦的工作需要教师去做,需要教师奉献一颗爱心。如加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经过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三方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种两极分化已经缩小了很大的差距。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 , 并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 作业布置层次化 , 效果评价层次化。这样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 , 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里的“分层”,非拘限于对学生静态学习状态的划分,而是蕴含着如上述诠释的发展生成过程。
一、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 , 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出发点,它决定着整体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大纲,并在处理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教学目标。低层学生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高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出共同要求和不同要求,共同要求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概念;不同要求是:丙组:理解相关概念,并能进行判断;乙组:会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变形,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甲组: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二、把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明确所学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层学生略有提高,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三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教学内容,丙组: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消元的思想;乙组:灵活运用消元法解题;甲组:理解不定方程解的讨论法。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都能调动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基础问题、容易问题, 先让丙组或乙组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思维较强,概念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可让甲组学生回答,也可分解成识记、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 让甲、乙、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提高丙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同时使甲组学生达到较高的水平,进而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四、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应精心编排,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为甲、乙、丙三组学生的水平相适应。教师对甲组学生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 使他们奋发进取,充分发挥。对于丙组学生,则多辅导,多鼓励,多板演,并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已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
教师讲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之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多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使甲组学生吃不饱,而丙组学生吃不消。为此,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 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 ,选做题只要求甲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由于数学的作业量、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承受能力相关联 , 所以教师要精心安排课后作业 , 一般学生在 20-30 分钟内完成 , 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 , 就能摘到桃子”的境地 , 从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丙组学生没有压力 , 抄袭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丙组有的学生还尝试着完成高层次题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拟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每一章节上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测试,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甲、乙、丙三个层次学生实际水平,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也可使用同一份试卷,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可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甲组学生完成 , 如附加题等 , 部分题只要求丙组学生完成。就是在统考中 , 也可提出不同的目标, 如上次考 50 分,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之后,小组人员应做适当变动 , 如甲、乙组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到乙、丙组 , 而乙、丙组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到甲、乙组。这样一来 , 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自己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丝毫不敢放松,平时还应抽出业余时间,给没有过关的丙组学生补课,给甲组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使成绩好的学生能充分发展,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奋发向上,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 , 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 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新的课程方案提出课程应由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构成,实行分层教学也正是体现了新大纲新教材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还将进一步探讨分层教学。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否则,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信心。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这些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原则
1.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学生对学习数学、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领会、掌握具有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学生对某一思想和方法首先是产生感性认识,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然后逐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对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发展,进一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性认识。
2.坚持钻研教材,层次渗透的原则。《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渗透层次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常常蕴含于教材之中,在熟悉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领悟隐含于教材字里行间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初一“用字母表示数的变元思想”方程思想,从数到式的过渡,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三、在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通过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为有效切入点,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并在此过程中领会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数学思想方法。
四、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上好思想方法训练课
小结课、复习课是系统知识,深化知识,使知识内化的最佳课型,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挖掘提炼解题指导思想,归纳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掌握本质,揭示规律。初中数学中有许多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知识和技能。如:(1)实数的分类;(2)按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求任意实数的绝对值分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三种情况讨论;(4)把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关系揭示得较为清楚的方法,是把两个三角形分为相似与不相似两大类;……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问题的本质反映,追求的是“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不仅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去认识教材以外的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丰富学生的思维世界,使学生成为有创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而鼓励教学法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 纪连明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后进生转化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 发育正常,在目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由于受到环境中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习和品德等方面长期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学习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难 题,也是数学教师经常关注、交流的热点问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将他们划入另册;
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实验教学
数学实验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全新的思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再创造式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体验再现数学发现和创新的一个历程,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操作平台。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 动手操作 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
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操作平台,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新视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让学生体验再现数学发现和创新的一个历程。下面就自已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作法,谈一点体验。
一、注重数学实验教学过程,引领学生体会实验程序的完整性
数学实验对初中生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好动的特点,采用外显性的认知活动,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体会实验的完整性。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实验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活动的开展一般需要有设计、准备、实验、小结四个环节:
(1)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目标,根据情况调节需要,明确需要有何种行为变化,从而设计或选择适宜的数学实验。
(2)准备。教师在做好相应的教具、学具的基础上,对学生阐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组织形式,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师生共同开展数学实验,完成知识的发生过程或思维的暴露过程。教师要及时深入地了解数学实验中认知和情境方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帮助、启发和激励。
(4)小结。教师对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所取得的认识,进行抽象概括或进行小组交流,形成实验报告。
如探索"线段重心"的实验,探索方式为小组合作:
程序一、先猜测几何图形重心的位置,然后用外形的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操作实验,最后规纳结论。
程序二、先利用已发现的结论确定几何图形的重心的位置,再用物体实验验证。
具体实验过程:?用一支铅笔顶住一根木条,找到木条的平衡点;
?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
?再用另外的木条重复上面的??的活动。
根据以上活动,归纳出线段重心的位置: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实际上,线段重心的确定实验难度不大,主要让学生体会实验的程序及步骤的完整性,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重心探索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后面的探索、分析、归纳做好铺垫。
二、注重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已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避免流于形式。
如在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获得了探究此类问题的方法,因此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两圆存在的不同位置关系,并完成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表格等活动,再播放用FLASH制作的圆与圆相对运动的课件,效果非常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在这里,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制成动态的图形,让学生在圆的动态变化中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这对于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是很有益处的。借助上面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模拟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之中。
如函数图象的形成、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它也可帮助学生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如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先任意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画出它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并测量出三者的长度;然后拖动点,观察腰的长度发生变化时,三条线段的位置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学生很直观地就会发现、互相重合,进而启发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去寻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问题背景,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结论,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很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总之,学生在实验情境中的“做”中学,有助于知识生成使用过程,有助于问题发现、解决、引伸、变换等过程的实验模拟和探索。让我们合理运用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拓展思路,形成创新意识。
相关参考
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的本质是人们为了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创造性思维,从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中得出来的思想材料。数学教育其实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育。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具有最高品质、最高层次、
知识大全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成绩一直不错,上高中后数学和英语都不理想,在及格线左右,想找泉州金老师辅导一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成绩一直不错,上高中后数学和英语都不理想,在及格线左右,想找泉州金老师辅导一,我是一名高三学生,英语成绩一直不及格,很郁闷,想找家教老师辅导一下,请大家说一下建议,谢谢啦初中和高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相互交织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也已经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当前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已成为人们相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所谓反思,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的一种认识活动。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指意识的内
初中数学的压轴大题不会做怎么办压轴题一般指在试卷最后面出现的大题目。在数学和物理的正规考试中有压轴题。这类题目一般分数多,难度大,考验综合能力强,在考试中能够拉开学生成绩的题目,也是很多学生和老师的重
中学生数学成绩怎么提高?如何快速提高初中数学成绩(首先要喜欢数学,对它有兴趣。其次,要学会预习,把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老师上课讲的时候认真听。再次,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补充的知识要做笔记。不懂的地方课后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可以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薄弱目前,初中的数学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以数学的逻辑体系为主线编写的,教学模式是“概念定理―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考试反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
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陆鸿发初中数学课程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动脑,乐与探索,勤于思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