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Posted 数学

篇首语:别总是羡慕别人光芒万丈,却忘了自己也会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薄弱
目前,初中的数学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以数学的逻辑体系为主线编写的,教学模式是“概念定理―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考试反馈”,重点对学生进行重点题型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很少让学生懂得数学的意义价值。同时,初中生的审题能力、提炼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相对较弱,基本上没有接触数学实际应用的机会。所以,初中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片面而狭隘的,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学习数学的定义、定理,不停地分析、解题、考试,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
1.介绍数学发展史,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遇到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新知识时,笔者都会向学生介绍这个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的探索过程,以及最终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对改善人类生活所做出的贡献等等。
例如:我们熟悉并在医学界常用的CT扫描,它的发现为人类医学诊断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1917年,数学家拉东在积分几何研究中引入了一种数学变换,即“拉东变换”,后来科尔马克和洪斯菲尔德运用“拉东变换”设计出了X射线断层扫描仪――CT。简要介绍这些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作用,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结构的数学发现过程,学习是指形成这种系统化的数学活动过程,而不是系统化的最后结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基础和特点,通过选择生活实例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预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来源,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得出结论。
如:某校校长暑期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待。”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价的6折优惠(即按全票价的60%收费)。”若全票为240元,请问当学生数为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再如:小明将勤工俭学挣得的100元钱按一年期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取出50元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剩下的50元和应得的利息又全部按一年期存入。若存款的年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66元,求这种存款的年利率。学生通过如此途径获得的数学知识,是伴随数学的实践应用而生成的,自然也会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从一开始接受数学知识时就生成了应用的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参与情境教学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境体验能促使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3.增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涉及初中数学知识点的应用问题主要是指数学知识可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对初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首先能意识到并且能识别,然后再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地应用。
例如:某百货商场元旦期间搞促销活动,购物不超过200元不给优惠;超过200元,而不足500元优惠百分之十;超过500元的,其中500元按9折优惠,超过部分按8折优惠。某人两次购物分别用了134元和466元。问:(1)此人两次购物其物品不打折的价值是多少钱?(2)再这次活动中他节省了多少钱?(3)若此人将这两次的钱合起来购买同一商品是更节省还是亏损?说明你的理由。再如:联通公司推出各种优惠政策,选择哪一种更合适?A:商旅套餐,月租10元;本地主叫本地0.2元/分钟,被叫免费;主叫国内长途0.3元/分钟(套餐费3元);省内漫游主被叫0.39元/分钟(套餐费10元),省际漫游主被叫0.39元/分钟,其他执行标准资费;B:短信套餐,月租10元;套餐费5元包含每月赠送网内短信200条+100条网外短信;本地主叫0.2元/分钟,国内长途0.2元(不含基本费),被叫免费;国内漫游主叫国内电话0.6元/分钟,被叫0.39元/分钟;C:大众卡,月租12元,赠送炫铃,本地主叫本地电话第一分钟0.2元,第二分钟起0.1元/分钟,被叫免费;本地拨打国内长途0.3元/分钟(不含基本费),国内漫游主叫国内电话0.6元/分钟,被叫0.39元/分钟。
教师要选择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并依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进行编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真正作为工具来使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让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化。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才能重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为我们理解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依据。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积极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但是,现在的数学教育中普遍出现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较差、不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的提炼与概括。小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平均等有关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等的实际背景。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从“今日我当家”引入,通过给妈妈过生日送礼物谈起,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时,出示: 这是学校东、西两个操场的平面图形,这两个操场 的面积哪个大?大多少?你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通过讨论,发现用重叠的方法,用面积单位去测量的方法都不太现实,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在他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教授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即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学新知识时,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可以成为构建新知识的事实材料,这种事实材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感到头疼,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比较棘手的内容之一。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忽然想起孩子们写的数学日记中有几篇写的非常不错的,于是我抓住读范文的机会,创设出模拟比赛现场的情景,让学生们评比出写的较好的一两篇来,从而渗透了平均数的求法
于是我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一) 阅读几位同学的数学日记,请大家当裁判,他们两人谁写的好
(1) 学生各抒己见
(2) 有学生提出要像各种比赛一样每个人给他们打分再取所打分数的平均分
(3) 学生比较各种方法得出用平均分的方式来评判比较公平
(4) 学生怀着一种对同学的“亲情”参与活动,通过小组内活动、计算,很快得出了两个人比较的结果平均分较高的那个同学获胜。
(5) 同时也得出了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懂得了解答“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方法,而且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喜悦与成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如,我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 以“春游”为话题,让学生利用与|“去多少人”、“ 租多少辆车”、“用多少元钱”等有关的各种信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能引发学生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存空间去发现新知识的“原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用数学头脑去思考,使数学知识在应用中得以深化。
三、拓展问题情境的时空,探索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如:。如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请学生先猜猜100粒米有多大的一堆,煮出的饭又有多少,是否够一个人吃。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孩子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情境自然就把学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又如我在教学《折线统计图》后,设计了让学生统计这个学期的数学成绩,并制成折线统计图,然后加以分析制定出改进学习方法的措施,再谈谈你的感悟。这别样的作业,让学生们有了别样的收获,说它别样,是因为它贴近了生活。由于将研究的视角直接切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倍感亲切。制作统计图时特别的规范、认真,自我剖析时特别的透彻、深入,那些富含哲理的,彰显人生智慧的感言也自然生成、应运而生。他们由一张张折线统计图想到了“大海里起伏的波涛”、“变化不定的股市”、“努力前行的道路”、“闪闪发光的项链”;从一张张统计图中看到了“不求上进的心”、“学习上的高峰和低谷”、“心灵的灯塔”、“整齐的脚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自己学习成绩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宽广地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通过提供背景、创造机会、模拟现实等途径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不是一句口号,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摘 要] 数学是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之一,它所体现的思想方法、逻辑推理、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渗透到各个领域。针对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建模应用意识弱的现状,应让学生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审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自主探索和数学建模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从其现实意义、培养途径等方面作一些自我阐述,与诸位共讨。 [关键词] 体验;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由其社会化逐步步入到技术化领域。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今后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急需的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 新的数学课程将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数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无疑是纸上谈兵,必须学会应用。并且只有具备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知识才可能真正转化成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设贴切的情景,拓宽应用渠道,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社会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与我们的“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直到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一些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对数学教育提出批评,特别指出,学生所学的知识对他们目前和今后的生活几乎毫无帮助,数学远离真实生活。针对这些现象,专家指出,学生不应该只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而应该有应用意识和能力,借助数学数据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好地主宰自己的行为。只有当数学结构、思想、运算和方法为这个一般的目标服务的时候,他们才能被作为教学内容而接受。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公民,如果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反省和评价自然、社会以及经济发展,那么整个国民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才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 创新思维亦即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或对某种事物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其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表现在知识与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原有的知识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上,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善于用简捷适用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现在创造活动中,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有创新意识,有丰富的创造想象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正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概念还是思维对象有过的独特见解:“教学x 的概念不 用心 爱心 专心 是教学x 的恰当方式,……教与学的基本的最终目标是思维对象。”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如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和情推理和演绎论证等方面获得发展。特别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坚韧独立、机智果敢、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等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优良共性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开拓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视野,让其懂得数学的价值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很早以前马克思就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这100 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翻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古人结绳记事到现代文明,其间数学的蓬勃发展和辉煌的成就让世人瞩目。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以上这些内容,其意义应该比掌握某一数学结论更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其中不乏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二)让学生经历生活中的数学 ,体验其应用价值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到更丰富的实际生活和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例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的知识后,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进行实践,比如跑菜市场,让学生了解各种蔬菜的价格,或者跑超市担当家庭采购员,通过亲身经历,把自己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然后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使以前单调抽象的数学名词如“总价、单价、数量、时间、速度、路程”等都变成了活生生的音符在大脑中跳动,其间的运算关系更加清晰明朗。另外,通过切身的实际感受,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数学的应用能力,还使学生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塑造了勤劳俭朴、乐于助人的生活美德。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和应用意识 兴趣是成功的内在的动力源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离不开数学,逐步培养其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比如,学习了“概率”知识,可以让学生就目前社会上发行的各种彩票问题引发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各类中奖机会,知识应用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彩票”是向社会奉献爱心的一种方式,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学习了“比例”知识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自然世界还存在许多奇妙的比----黄金分割,从动物的有趣表现到植物的奇特结构,从自然奇观到科学之谜,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发展科学而努力学习。 ( 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不再机械、沉闷;不再缺乏生气和乐趣;不再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学生是开放的、创造性的存在,是非终极的存在,是主观能动性的存在。教育不能限定学生,只能引导学生全面、自由、积极地发展,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创造性。而某 用心 爱心 专心 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应用的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1.精心构思,设计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质量的优劣。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知识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估计课堂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定教学的形式和具体的处理方法,变静态教学内容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诱发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发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创造性,发展应用意识。 例如在讲七年级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一公理时,我结合校内地面水泥小路的情况提出问题:地面上两条笔直的小路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所熟悉的情境再现,热烈讨论,归纳总结出两个正确结论:平行,不平行(相交)。 然后通过例举两条具体的相交小路提出交点个数问题,自然引出本节公理内容。然后紧接着递进性地提出:(1)三条小路(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十字路口(交点)?四条小路(直线)、五条小路(直线)相交,最多各有几个十字路口(交点)?(2)有什么规律吗?找找看!(3)如果每个十字路口(交点)站一名同学,十条路按最多可能相交,我们班的同学(50 人)够分配吗?这样一问,大家的情绪更加高涨,个个跃跃欲试,高效率创造性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创造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自我学习意识,在设想、观察、探索、总结这一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数学应用的空间。 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老师也从目标的制定者及仅仅为了解题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们的“学习伙伴”,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汲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迁移本领,使之具有可持续创造发展的动力与能力。教学中要创设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课堂训练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论、一题多变,使学生有创造的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过程中,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的学习技术中心(LTC)开发的数学课程《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Jasper solving Series)就给我们以成功的典范。我们对其中“复杂的旅行计划制订”中的“雪松河之旅”进行解剖分析(看录像):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他决定去看一看船。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并看见船上有个小小的、临时性的煤油罐。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前驾驶这艘船回家。录像中包括了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学生们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度、距离以及煤气的消耗等。 这样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学习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整合数学概念以及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情境,使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又生成了问题。同时在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中,自行区分出需优先达到的目标,识别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材料和数据以及发现用代数解题的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延伸合作的良好习惯和创新思维、实际应用的能力。 3.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形式与方法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教给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机会。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结论的统一,让学生体验到某一知识的数学观念和思想方法的思维流程,体验数学的再创过程,完成对规律完整意义的构建,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再创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复习初中几何中圆的有关知识时,我先把全班同学按各自的能力特长分成8 组,每组6 至7 人。先给他们一定的课内外时间去回顾教材,然后组内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依据老师提供的线索,自行组织材料编制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烹饪的方式在主题为“烹饪大赛”中展开,要求每一组准备一道菜,并为这道菜命名(与所编题目相关的古诗词一首),主配料为所学过的有关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等。并设立评委组,对每一道菜从“理论性”与“实效性”两方面去评估。然后由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具体解析每一道菜的烹饪原理(设计思路)以及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评出最佳解说员。课后要求组间交流。同学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感兴趣,热情参与,集思广益,搜集古诗词,搜集数学资料,编题审题,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激发了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效果良好。 4.重视“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应用题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应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 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研究古代数学中“鸡兔同笼”问题时,很多人采取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碰过去”,而用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则轻而易举。这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5.加强课外实践,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十遍不如做一遍,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才会理解和运用。比如在教学中,学完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一性质,可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践,寻找蕴含这一知识的生活现象;学完了“等分圆周”,可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学完了“统计初步知识”,可让学生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或学习计划图等。这样操作下来,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会在自然中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结论 总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们会在兴趣和喜爱中去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内在潜能。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这个大好契机,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灵活运用新课标提倡的教育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 用心 爱心 专心 进一步开创数学教育的新局面。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一节好的课其实就是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化,如导入、目标、导读、总结与作业等方面的优化.
1、导入的优化:导入课的方法很多,例如题目导入法
2、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据课文特点,依据文体特点学习品析语言的方法,教会方法,然后让他用你教会的方法去学习.作为一个教师,心中特别应该有一个方法目标,同样一个问题,不同年级是不一样的.应该考虑七年级教会,八年级提升,九年级拔高.
3、导学过程的优化:导学思路艺术化,教材处理,导学方法科学化.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思路设计.

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找几个典型的例题,讲题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各种定理公理一般会有怎样的题型及思考角度,比如看到AB·CD=EF·PQ就能想到线段转换或相似或三角函数,或者是在讲解题目的同时告诉他你的解题思路,先用最常规的思路想,发现解不通就马上换思路,告诉学生你的思考过程。
这是我们初中老师教的,我觉得挺有用的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前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注重"怎样解题",而忽视了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解题能力的培养格格不入。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

知识大全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其特点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索,交流获益,达到共同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

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可以

知识大全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

知识大全 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平时多加练习,英语阅读理解每天至少练习一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快速的阅读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

知识大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的尝试[内容摘要]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

知识大全 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一加强对学习策略的训练学习策略的训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会学习和不会学习的学生

知识大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么样改写才能使该论文题目更加新颖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么样改写才能使该论文题目更加新颖创新意识---数学教学的灵魂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

知识大全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知识大全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把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