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谁能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元帅及将军(少将以上)名单

Posted 战役

篇首语: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谁能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元帅及将军(少将以上)名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谁能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元帅及将军(少将以上)名单?

元帅和大将各10人。
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少将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
名。
十位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十位大将:
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将
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楚 李 涛 傅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王建安 李聚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
徐立清 肖向荣 张经武 张 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 勇 吴法宪 成 钧 程世才 李天焕
廖汉生 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山 万 毅
王 诤 孙 毅 朱 明 王宗槐 蔡顺礼 邱会作 张令彬 饶正锡
倪志亮 梁必业 李作鹏 赵启民 方 强 罗舜初 王秉璋 罗元发
聂风智 曹里怀 周赤萍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谭家述 李寿轩
崔田民 欧阳毅 冼恒汉 王恩茂 张国华 肖望东 丁秋生 赖 毅
旷任农 林维先 周贯五 刘先胜 刘培善 彭嘉庆 黄火星 刘兴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兴初 吴克华 毕占云 陈正湘 彭明治 姚 哲
杜 平 甘渭汉 曾思玉 郑维山 聂鹤亭 王尚荣 苏 静 刘少文
刘西元 孔石泉 袁子钦 傅连璋 韩振纪 李 耀 邓逸凡 汤 平
余秋里 陈庆先 刘 忠 孙继先 张 藩 徐斌洲 韦 杰 滕海清
庄 田 刘浩天 杨秀山 周希汉 顿星云 周仁杰 康志强 方正平
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胡奇才 周 彪 彭 林 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 郭 鹏 刘金轩
张达志 赛福鼎 钟汉华 秦基伟 孔从周 范朝利 谭冠三 李成芳
陈 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 健 鲍先志 皮定钧 周志坚 张祖谅
廖容标 刘 飞 梁从学 钱 钧 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谭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韩 伟 袁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赵 榕
肖新槐 吴信泉 周玉成 曾泽生 温玉成 曾绍山 陈先瑞 旷伏兆
李雪三 谢有法 张天云 卢 胜 黄新庭 吴先恩
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彭饶错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 少将
解 方 陈 沂 童陆生 詹化雨 刘其人 张 瑞 彭富九 李 信 曹广化
魏传统 孙仪之 傅家选 喻缦云 姜齐贤 钱信忠 贾若喻 王光华 王永浚
曹丹辉 李钟奇 叶楚屏 王文轩 叶运高 李兆炳 黄 远 吴 涛 马文波
陈外欧 刘显宜 张松平 范子瑜 严 俊 戴正华 官乃泉 黄曹龙 阎捷三
殷希彭 曾育生 陈远波 黄新友 张平凯 吉 合 胡备文 钱 江 陈福初
陈铁君 王兰麟 洪 水 刘少卿 周 维 刘绍文 安 东 黄有凤 李 基
况玉纯 游胜华 王兆相 贺盛桂 王兴纲 车敏瞧 张逊之 何济林 潘世征
罗亦经 徐光华 黎东汉 幸元林 汪东兴 周子祯 张文舟 何克希 徐文烈
戴润生 陶汉章 谢振华 谢立全 林 浩 刘居英 刘有龙 谢 良 雷绍康
罗若遐 方升普 刘永源 王绍南 袁 渊 谭知耕 余克勤 仲曦东 谭佑铭
张驾伍 周志刚 刘子云 沈启贤 吴嘉民 李汛山 吴华夺 李开湘 李 治
张书祥 高存信 周世忠 陈海涵 刘清明 方 正 刘 昂 李光辉 钟明彪
唐 凯 唐 铎 胡正平 陈金钰 郑大林 张崇文 胡定千 曹光琳 李 真
李 毅 郭 奇 张日清 李良汉 钟发宗 徐其孝 林 遵 胡华居 金忠藩
贺振新 段苏权 谷文善 薛少卿 漆远渥 王集成 李中权 张廷发 何廷一
石忠汉 朱虚之 沙 克 黄炜华 杨焕民 吴林焕 何振亚 傅传作 王德贵
杨尚儒 刘锦平 李世安 粟在山 韦祖珍 裴志耕 刘 放 王平水 李 平
梁达三 陈 钦 谢 斌 高厚良 关盛志 李 丰 邓东哲 蔡 永 肖 前
方子翼 李长日韦 朱云谦 吴宗先 刘懋功 王云霖 周 彬 李庆柳 余 非
赵正洪 黄连秋 黄玉昆 张百春 李 勃 陈 浩 罗维道 刘福胜 余 明
李振声 罗野岗 陈 熙 安志敏 朱火华 刘鹤孔 王学清 曾 征 黄仁庭
黄玉庭 袁学凯 兴 中 方 槐 张雍耿 乔信明 谢锡玉 曾克林 易耀彩
郑国仲 张学思 王政柱 袁也烈 彭德清 赵一萍 张汉丞 马 龙 曾 生
段德彰 卢仁灿 桂绍彬 雷永通 张 雄 高志荣 马忠全 蔡长风 肖学林
黄忠诚 刘华清 苏启胜 朱 军 刘中华 梅嘉生 何 辉 谢甫生 吴 西
魏天录 刘 义 黄忠学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继泽 张元培 齐 勇 邓龙翔
邱子明 宋景华 江勇为 胥治中 阙中一 邓兆祥 罗 斌 苏 进 陈锐霆
贾 陶 封永顺 张贻祥 涂锡道 管松涛 廖成美 王文介 朱 光 廖运周
颜东山 王振祥 罗 通 程世清 林 彬 邓家泰 宋庆生 王 胜 孙 三
李迎希 徐德* 赵东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云 陈华堂 王智涛 谷景生
张西三 孙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 潘寿才 刘秉彦 樊哲祥 蔡爱卿 黄径琛
张希才 曹传赞 李 贞 龙福才 刘 鹏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辉燕 闵学胜
张吉厚 朱绍田 袁 光 郭维城 徐 斌 陈 力 邓少东 查国桢 罗华生
吴 烈 李逸民 熊伯涛 方国华 邹国厚 盛治华 罗文坊 王明贵 杜国平
陈 波 梁玉振 刘辉山 张廷桢 蔡炳臣 陈伯禄 白寿康 郭炳坤 张希钦
曾 涤 苏 鳌 杨嘉瑞 程悦长 夏耀堂 王再兴 左 齐 李 铨 郭宝珊
史可全 闵鸿友 孙 光 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 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吴习智 徐国珍 朱声达 高朗亭 甘祖昌 罗 章 侯世奎 颜金生 张开基
祖农.太也甫夫 曹达诺夫.扎依尔 高维嵩 李建良 牛书申钟生溢孙润华
李书茂 熊 晃 李书全 曾光明 黄正清 慕生忠 李夫克 黄立清 鲁瑞林
金如柏 李文清 王启明 陈明义 查玉升 何维忠 郭林祥 杨尚高 胡荣贵
王贵德 石新安 范 明 王其梅 陈鹤桥 黎锡福 汪乃贵 熊 奎 何光宇
胥光义 张 和 吴荣正 肖新春 余述生 刘振国 卢南樵 孔骏彪 周长庚
周学义 涂则生 金绍山 张 忠 何德庆 崔建功 吴 忠 汪家道 李 觉
张培荣 金世柏 丁荣昌 鲁加汉 马琮璜 何以祥 段焕竞 邱 蔚 朱绍清
廖海光 刘 涌 曾如清 廖政国 黎有章 刘永生 李继开 陈美藻 张震东
常玉清 胡大荣 赵 俊 肖永银 张秀龙 熊应堂 张钅至 秀 詹大南 陈 宏
姚运良 李水清 周纯麟 谢胜坤 龙 潜 欧阳平 李世炎 刘文学 李耀文
汤光恢 谢云晖 王六生 何志远 张闯初 符确坚 何柱成 刘毓标 李景瑞
万振西 刘健挺 程业棠 谢 锐 宋 文 曾旭清 李 元 郭金林 王文模
李辉高 宋献章 严 光 童炎生 唐健如 贺光华 熊兆仁 周文在 李德生
黄朝天 王健青 陈士法 孙端夫 徐体山 邓仕俊 王诚汉 马 辉 陈 奇
傅绍甫 李 发 阮贤榜 匡 斌 尤太忠 王 直 秦化龙 杨汉林 资 凤
罗湘涛 喻新华 张文碧 李曼村 陈德先 汪少川 彭胜标 罗应怀 熊 飞
彭显伦 张潮夫 王若杰 王义勋 郭卓辛 邱相田 龙飞虎 朱耀华 陈忠梅
李国厚 余光茂 谭友夫 张新华 张宗胜 熊 挺 张春森 曹思明 周明国
何敬之 姚醒吾 刘贤权 龙书金 韩东山 袁克服 潘振武 贺东生 张广才
钟 伟 吴自立 肖元礼 邓克明 卢绍武 叶长庚 刘子奇 李福泽 雷 震
马白山 黄一平 余成斌 覃士冕 张国传 周发田 江燮元 李化民 欧致富
魏 镇 刘新权 方国安 王全国 叶 明 谢镗忠 廖冠贤 李丙令 陈 德
陈发洪 王振干 李俭珠 孙克骥 胡继成 杨树根 郭成柱 吴诚忠 王远芬
田厚仪 罗仁全 祝世凤 叶健民 李道之 姜茂生 向守志 覃国翰 赵兰田
王东保 陈文彪 彭龙飞 刘玉堂 张汝光 陈挽澜 黄荣海 李士才 胡登高
谭文帮 林忠照 钟文法 陈志彬 张太生 宋维轼 彭清云 方国南 兰 桥
魏洪亮 董洪国 傅春早 肖远久 何能彬 任昌辉 颜德明 杨大易 余品轩
陈宗坤 邱国光 汤 池 高体干 齐丁根 曾敬烦 丁武选 程儒珍 郑效峰
邹善芳 汪洪清 刘兴隆 倪南山 卜万科 罗 云 黄胜明 江腾蛟 黄德魁
甘思河 潘 峰 傅崇碧 肖思明 叶青山 王奇才 龙道权 帅 荣 裴周玉
黄振棠 李人林 曾 美 石志东 孟庆山 杜文达 索立波 张世珍 成少甫
康健民 张正光 黄作珍 王之平 徐绍华 王耀南 于权伸 钟元辉 白志文
刘华香 赵文进 彭寿生 刘德海 林 伟 曾 威 刘 彬 方之中 马卫华
曾保堂 黄光霞 杨植亭 廷 懋 陈宜贵 钟炳昌 廖鼎琳 刘 昌 翁祥初
肖永正 王英高 范忠祥 蔡长元 钟辉琨 张英辉 郑三生 杨根生 曹玉清
曾宪池 卢 克 马泽迎 杨永松 苏 鲁 陶国清 韩卫民 杨世明 王才贵
孔 飞 李佐玉 王 谦 贺晋年 罗成德 唐子安 江拥辉 张开荆 贺 健
贺庆积 谭友林 吴 岱 邱先通 钟人仿 刘 何 邹 衍 张竭诚 邓 岳
谢正荣 徐国夫 江 文 刘亨云 宋承志 赵 杰 王良太 王力生 赵承金
伍瑞卿 龙开富 李资平 张济民 曾祥煌 袁佩爵 李伯秋 曹文彬 李少元
陈美福 张海棠 陈信忠 罗坤山 孙文采 苏焕清 黄思沛 叶荫庭 邱会魁
唐青山 罗桂华 王 屏 姚国民 黄惠良 李荆璞 王蕴瑞 黄文明 张明远
胡炳云 肖应棠 肖文玖 潘 焱 丁 盛 钟国楚 陈仿仁 陈云开 谢 明
李呈瑞 梁仁芥 赵冠英 赵章成 谭善和 徐国贤 杨俊生 吴泳湘 周长胜
肖全福 曾雍雅 宋玉琳 贺大增 李 震 吴保山 何运洪 李致远 谢福林
丁莱夫 丁先国 董永清 况开田 刘禄长 汪克明 王明坤 张树芝 张云龙
陈仁洪 李家益 赵国泰 吴瑞山 欧阳家祥 张万春 熊作坊 赖春风蒋克诚
舒 行 廖鼎祥 范阳春 谢家祥 杨中行 张梓桢 彭 盛 严庆堤 吴融峰
李彬山 刘 春 余积德 官宗礼 严 政 陈茂辉 张秀川 任 荣 唐金龙
吴子杰 游好扬 赖光勋 李木生 徐其海 黎 光 贺吉祥 张步峰 樊学文
汪 易 李布德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
上将的顺序是总部、军兵种(海军、空军)院校、12大军区、志愿军
中将的顺序是总部、院校、军兵种(海军、空军)、6大军区、志愿军
排了三个轮次;
少将的顺序是总部、院校、军兵种(空军、海军)、6大军区、志愿军
没有参加长征的将帅:
元帅 陈 毅
大将 粟 裕 许光达
上将 叶 飞 傅秋涛 乌兰夫 阎红彦 吕正操 陈明仁 董其武 陶峙岳
中将 刘培善 梁从学 黄火星 饶守坤 卢 胜 赵启民 林维先 崔田民 张达志 常乾坤 阎揆要 张 藩 万 毅 韩练成 孔从洲 曾泽生 赛福鼎 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饶错旺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多少将军

上将:100,中将:442,少将:3438,文职:165,共计:4100 太多了,估计中央军委也无法准确的说出分别担任什么职务。
包括军职和文职。这些事公开的信息,具体担任的职务,不能透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是谁?

李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
从童养媳走出的将军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威名早已传扬中外,但她那颇为曲折的婚姻生活,却至今鲜为人知。跟许多历尽艰辛的革命前辈一样,女将军的感情道路也很不平坦,她曾经三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饱尝了爱情与婚姻的酸甜苦辣……
变相的丫环
1908年正月,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是一个真正贫穷而且十分不幸的家庭:家里仅有两亩薄田,几间草房,父母亲生了6个孩子,全是女的,而且当李贞那最小的妹妹出生才两天的时候,她们的父亲便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孤儿寡母是很难维持生计的。李贞6岁那年,母亲含着眼泪对她说:“有个姓古的人家,家里没有女孩,希望找一个养女,妈打算让你去,你愿意吗?”李贞看到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便点头答应了。可是,她到古家之后,才发现自己不是来做养女的。古家已有3个女儿,这家的大女儿对李贞说:“嘻嘻!你还不知道哩,你是来给我弟弟做婆娘的。”李贞听后,哭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来做童养媳的。
那时的童养媳,实际上也是变相的丫环。从此,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便落到了李贞那还十分弱小的身上。她要去打水,大盆的水端不起,倒掉了,就要挨打;她要去砍柴,砍了不会捆,捆了又背不起,回来迟了,也要挨打;她要负责背一个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孩子,背不起把孩子摔着了,就更要挨打。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李贞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骂,不知不觉地,她熬到了十五六岁。
伤透了心的婚姻
人长大了,胆子也随着大了起来。一次,倔强的李贞跟几个要好的童养媳悄悄商量,想偷偷离开婆家,到城里去做女工。李贞的这些想法,被古家人察觉了。婆婆怕她真的要走,便决定马上让她跟儿子圆房。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段酝酿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丈夫叫古天顺,比李贞大4岁,是个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的青年。由于长期受虐待,李贞对古家人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丈夫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古天顺对于这个从小被家里当作粗使丫环看待的妻子,也很难生出多少柔情蜜意。因此,婚后两人的感情并不怎么融洽。
有一次,李贞上山砍柴,碰上了倾盆大雨,待她把柴担回家时,浑身已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时候,古家其他人从田里劳动回来,也被雨淋湿了。因为没有干衣服换,婆婆就责骂李贞没有把衣服洗出来。李贞生气地回嘴说:“我也上山砍柴去了,哪里有工夫洗衣呢?”古天顺见她竟跟母亲顶嘴,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劈头盖脑地打来。
丈夫的粗暴行为,使李贞伤心透了。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绝望,觉得天地虽大,却没有自己的一线生机,于是,她穿着一身湿衣服,披头散发地跑出去准备投塘自杀。左邻右舍连忙把她追了回来,邻家的刘婆婆含着眼泪劝她说:“旦娃子啊(注:李贞先前无名,人称“旦娃子”,参加革命后才取名“李贞”),女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上山砍柴,还要挨丈夫的打骂,这是命呐,女人的命啊!我们女人就要认命呐……”
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李贞也许会像刘婆婆所说的那样认了“女人的命”,做一个任由丈夫打骂的所谓“贤妻良母”。但是,历史不是一潭死水,新的潮流的涌动,使李贞的生活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授衔仪式上,童养媳出身的女红军李贞,被晋升为中国第一个女少将。1988年金秋,军队再次实行军衔制,在千余名将军中,又有5位女性的肩头托起了夺目的金星。这一举世瞩目的阵容,不仅是中国女兵的骄傲,也足以使中华女性自豪。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以上军官有多少?

现役上将32人,中将估计有一百多,数量太多,少将差不多要过500。

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

、对中共五大名将的基本评价
一支胜利的军队,总会有一大批战功卓著的将军,但是在这些将军中绝不会是千遍一律的样子,一定会是各自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的。只有这样,这支军队才会是一支成功的军队,一支丰富多彩的军队,一支可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军队。在上述五位中共名将中,也是这样各有特点。
1、彭德怀指挥作战的特点是不畏强敌、勇猛顽强、豪气冲天、而且也极其善于灵活指挥、避实就虚、以少胜多。这与彭德怀性格耿直、脾气暴燥有很大的关系。但这种性格往往容易造成战役结局的大起大落。比如在1948年初彭德怀率一野进行的宝鸡战役,战役初期取得很大成功,不仅占领宝鸡,而且夺取了国民党军存在宝鸡的大量军用物资,完全达到了战役目的。但由于此次作战过分深入敌后,对国民党西北各部联合作战能力估计不足,致使一野部队在战役后期遭受敌西北各部联合围攻,损失很大。又比如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次战役取得大胜后,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向南进攻,造成战线太长,补给不利,攻击能力不足。由于这些原因使志愿军在第四和第五次战役中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失。志愿军第180师几乎全军覆没也就是发生在第五次战役。据后来的资料反映,这与中央盲目乐观,决策失误有直接原因,但是彭德怀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没有准确判断情况,或是根据实际情况没有据理力争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林彪指挥作战的特点是算计精到,细致入微,机智灵活、善于总结,但也有过分谨慎的缺点。林彪指挥作战尤其在解放战争后期很少直接上前线,但他对战场和部队的情况却掌握得非常准确。他在整个东北期间,一直呆在哈尔滨以南的双城那个不起眼的小城市里。只是到了战略决战的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才到了前线视察。林彪在东北指挥作战的过程中经常直接指挥到师一级,而且战机把握非常准确。这真的有点“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味道。所以才有四野那么多强悍无比的将军们对林彪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林彪过分谨慎的个性格却容易造成丧失战机,迟缓战役进程的结局。比如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之前,林彪见葫芦岛国民党的东进兵团增加了四个师,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我只准备了一桌饭,却来了两桌客”,意思是无法阻挡敌东进兵团的进攻,企图临阵退缩。
林彪过分依懒精到的算计也让其吃亏不小。林彪在东北时打了两次大的败仗。而且都是在四平。一次是1946年4月的四平保卫战,另一次是进攻四平,尤其是1947年底进攻四平作战,林彪就是过分依赖他精到的算计,每次投入兵力都不足,致使战役打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成就了国民党71军军长陈明仁的美名。另一次失败是在四野大军南下的过程中,林彪座镇武汉,摇控指挥远在湖南中部的四野大军。在湖南邵阳的青树坪那个地方,被另一个精于算计的国民党名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指挥有“钢军”之称的谪系第7军和第46军打了个解放军惯用的口袋围歼战,要不是四野部队超强的战斗力,终于突出一部分来,险些把四野第146师全部和145师一部全歼。这次是精于算计的小诸葛算计了同样精于算计的林彪。林彪在性格上的过分谨慎,也让其对一些通过努力可以取得胜利的战争抱有畏惧心理,比如抗美援朝战争。象这样的战争从表面上看谁都知道确实无法打赢,但这又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象这样的战争只有彭德怀这样性格的人才愿意去打。如果中共的将军队伍里只有林彪而没有彭德怀,中国将会怎样?
3、刘伯承指挥作战的特点是指挥准确,战机把握非常之好。而且还有性格温和、服从性好的特点。刘伯承的服从性好的这个特点从他“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决策在战略上的优势现在也不太好考证,但对刘的部队来说却是个巨大灾难,但刘伯承还是坚决地执行了。象这样的事拿到林彪和粟裕那儿也许就并不好执行。林彪与粟裕都有几次抗命的例子。但刘伯承却一次都没有。但是如果大家都去抗命,中央的这个“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谁执行?刘伯承的这个性格也许是一部分二野将领不太愿意直接在其手下作战的主要原因。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一个就是55年被受于大将军衔的中共名将陈赓。陈赓名义上是二野的人,其实他直接在刘伯承手下作战的时间很短。只有45年的“上党战役”和49年的“渡江战役”两次。上党战役后陈赓直接去了豫西,成了有名的“陈谢大军”,而没有去吃“千里跃进大别山”那个亏。渡江战役后又一直独立地在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这一线作战,没有随刘伯承的二野主力从湖南进入大西南。而陈赓的部队却一直是刘伯承二野部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刘伯承作为一个战略方向的军事主官,在淮海战役时中央却没有叫他担任总前委的书记。而是安排了邓小平去担任这一职务。刘伯承在解放后也没有继续担任重要军职,而是去做了军事教育工作,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刘的个性确实有较软弱的一面。
4、粟裕的作战指挥风格在某些方面与林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只是粟裕也许更大胆,战略眼光更强一些。也就是说粟裕在某些方面也许比林彪来得更优秀一些。这从他在1947年那个敌强我弱的年代,就敢于深入虎穴,在敌人的丛林之中割裂出国民党御林军整编第74师这样的强敌来予以全歼就完全可以看出。而且粟裕能够在1948年中旬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的身分向中央提出展开淮海战役的天才建议,这种现象在林彪身上也是极少看到的。粟裕在个人性格方面也有与林彪的某些相似之处就是也敢于抗命。粟裕的两次重大抗命中的第一次是1948年上旬抵制中央让其带不少于三个纵队十万人的主力部队渡过长江江,脱离根据地向江南发展的命令,如果粟裕执行了这一次命令,也许又是一次损失惨重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式的作战行动。但粟裕却没有执行,而是反复向中央说明情况,最后中央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第二次抗命是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要调陈毅去二野当副司令,而叫年轻而又资历甚浅的粟裕接任强大的三野司令员兼政委。我觉得这次粟裕抗命的原因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因为三野当时有一大批与粟裕有着相同资历甚至高于粟裕资历的高级将领。其中有1945年党的“七大”就当选中央委员的谭震林;有同样是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新四军组建时就担任新四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张运逸;还有黄埔五期出身,抗战时就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又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北平军调部中共执行处长的宋时轮;有1945年成立华中野战军时任司令员的张鼎丞(当时粟裕只是副司令);有曾经担任过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和新四军参谋长的陈世渠。还有四方面军出身的悍将许世友。这些人个个都不是简单可以摆平的。在这种情况下粟裕选择留下陈毅这个资格老,为人豪爽,对自己又有知遇之恩的老师兼挚友是非常合适的。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粟裕的选择是十分正确而明智的。如果粟裕看重个人名利,接受了三野司令员兼政委一职,也许淮海战役的结局就没有现在这么完美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粟裕的战略头脑不仅仅体现在作战指挥上,在政治上也显得异常成熟。
粟裕外表文雅,性格温和,以一介书生而久历战阵,而且从不争功。在个人名誉上传说他有两让司令一让元帅的美名。但每遇原则问题又总能据理力争,充分体现了一个有高超军事指挥才能和深远战略眼光的军事家的智慧思想和坚定意志。粟裕逝世后,中央对他在军事指挥艺术方面的评价是:“尤其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所以粟裕是一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立下丰功伟绩的一代名将。
5、徐向前的性格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十分内敛。尤其在建国后这种性格表现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其有在张国焘领导下长时间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个历史污点。在抗战开始之前,徐向前对张国焘各种命令一直言听计从。由于政治因素复杂,再加上年代久远、资料散佚、依据缺乏,作为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这一问题上已经难以解释清楚。但这些政治上的原因并不能抹杀徐向前在军事指挥艺术上的高超水平。也许正是徐帅不事张扬的内敛性格,才使其军事指挥过程细致周到,少有失误,而且还往往能够在敌强我弱十分困难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最大限度地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川陕根据地创造的“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在解放战争过程中的创造地“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均堪称徐帅战争指挥艺术上的惊世杰作。徐帅在其数十年军事指挥生涯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战争范例,还在部队整编、士兵训练、战役战术协同、地形地物利用等部队作战能力和正规化训练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带有教程式的理论和方法。是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既有指挥作战的水平,又有部队训练方面的理论实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徐向前与粟裕一样是书生从军,不仅如此,徐向前作为一代名将,其外貌气质也与林彪、粟裕等战功卓著的名将一样稍显文弱,完全看不到长期在血雨腥风的战争生活中养成的霸气。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伟业的名将一般都具有文人与将军的双重性格。徐向前亦有此等中国人最崇拜的儒将之风。也许这正是这种性格才使徐向前在其作战指挥过程中既有军人的血性和坚强,又有文人的文雅与精细。
徐帅逝世后,中央在对徐帅的评价中说:“徐向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自己的战争实践和理论,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徐向前元帅与粟裕大将一样为中共名将队伍中评价最高的高级将领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肖新雨少将

解放军没有肖新雨少将,这是肖姓将军名单:
开国中将:肖向荣(梅县籍)、肖望东(吉安籍)、肖新槐(宜章籍)。
开国少将:肖平、肖前(万安籍)、肖森(永新籍)、肖锋(泰和籍)、肖大荃(吉安籍)、
肖元礼(万安籍)、肖友明(攸县籍)、肖文玖(吉水籍)、肖永正(麻城籍)、肖永银、肖
全夫、肖远久、肖志贤、肖应棠、肖学林(永丰籍)、肖荣昌(吉安籍)、肖思明(永新籍)、
肖选进、肖剑飞、肖新春(永新籍)、肖德明。

41.【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是谁?

李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
从童养媳走出的将军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威名早已传扬中外,但她那颇为曲折的婚姻生活,却至今鲜为人知。跟许多历尽艰辛的革命前辈一样,女将军的感情道路也很不平坦,她曾经三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饱尝了爱情与婚姻的酸甜苦辣……
变相的丫环
1908年正月,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是一个真正贫穷而且十分不幸的家庭:家里仅有两亩薄田,几间草房,父母亲生了6个孩子,全是女的,而且当李贞那最小的妹妹出生才两天的时候,她们的父亲便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孤儿寡母是很难维持生计的。李贞6岁那年,母亲含着眼泪对她说:“有个姓古的人家,家里没有女孩,希望找一个养女,妈打算让你去,你愿意吗?”李贞看到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便点头答应了。可是,她到古家之后,才发现自己不是来做养女的。古家已有3个女儿,这家的大女儿对李贞说:“嘻嘻!你还不知道哩,你是来给我弟弟做婆娘的。”李贞听后,哭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来做童养媳的。
那时的童养媳,实际上也是变相的丫环。从此,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便落到了李贞那还十分弱小的身上。她要去打水,大盆的水端不起,倒掉了,就要挨打;她要去砍柴,砍了不会捆,捆了又背不起,回来迟了,也要挨打;她要负责背一个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孩子,背不起把孩子摔着了,就更要挨打。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李贞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骂,不知不觉地,她熬到了十五六岁。
伤透了心的婚姻
人长大了,胆子也随着大了起来。一次,倔强的李贞跟几个要好的童养媳悄悄商量,想偷偷离开婆家,到城里去做女工。李贞的这些想法,被古家人察觉了。婆婆怕她真的要走,便决定马上让她跟儿子圆房。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段酝酿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丈夫叫古天顺,比李贞大4岁,是个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的青年。由于长期受虐待,李贞对古家人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丈夫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古天顺对于这个从小被家里当作粗使丫环看待的妻子,也很难生出多少柔情蜜意。因此,婚后两人的感情并不怎么融洽。
有一次,李贞上山砍柴,碰上了倾盆大雨,待她把柴担回家时,浑身已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时候,古家其他人从田里劳动回来,也被雨淋湿了。因为没有干衣服换,婆婆就责骂李贞没有把衣服洗出来。李贞生气地回嘴说:“我也上山砍柴去了,哪里有工夫洗衣呢?”古天顺见她竟跟母亲顶嘴,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劈头盖脑地打来。
丈夫的粗暴行为,使李贞伤心透了。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绝望,觉得天地虽大,却没有自己的一线生机,于是,她穿着一身湿衣服,披头散发地跑出去准备投塘自杀。左邻右舍连忙把她追了回来,邻家的刘婆婆含着眼泪劝她说:“旦娃子啊(注:李贞先前无名,人称“旦娃子”,参加革命后才取名“李贞”),女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上山砍柴,还要挨丈夫的打骂,这是命呐,女人的命啊!我们女人就要认命呐……”
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李贞也许会像刘婆婆所说的那样认了“女人的命”,做一个任由丈夫打骂的所谓“贤妻良母”。但是,历史不是一潭死水,新的潮流的涌动,使李贞的生活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授衔仪式上,童养媳出身的女红军李贞,被晋升为中国第一个女少将。1988年金秋,军队再次实行军衔制,在千余名将军中,又有5位女性的肩头托起了夺目的金星。这一举世瞩目的阵容,不仅是中国女兵的骄傲,也足以使中华女性自豪。
光 辉 的 一 生
李贞,1908年2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小板桥乡的一个农民家里。由于家境贫寒,年仅6岁的李贞就被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1926年春夏,大革命的洪流涌入浏阳河,李贞毅然剪掉辫子,参加革命队伍。并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浏阳游击队同敌人进行过多次战斗,李贞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一次,这支游击队被敌人包围在一个山头上,子弹打光了,猖狂的敌人喊着要“抓活的!”李贞带领大家同敌人拼刺刀。最后只剩下六七个人,被逼到狮子崖上,眼看就被敌人抓住了。在这危急关头,李贞果断地发出命令:“不能让敌人抓活的,往下跳!”话音刚落,她两眼一闭,纵身跳下悬崖,其他游击队员也跟着跳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李贞苏醒后发现自己被卡在树杈上,只觉得疼痛难忍,鲜血顺腿流到脚面。原来是流产了。从此,李贞再也不能生育了,可是她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先后抚养过二十多名烈士的遗孤和战友的孩子。
红军长征时期,李贞曾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在以后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无论是解放大西北,还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到处都留下了李贞这位巾帼女将的足迹。
全国解放以后李贞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军委防空军干部部部长、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在地方,她又是第一、第二届全国妇联执委,第三、第四届全国妇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顾委委员。
1990年3月11日,为党为人民戎马倥偬、艰苦奋斗了64个春秋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张宝慧少将

千万不要询问涉及部队的具体信息,比如番号,军事基地或工程项目,隶属关系,人员职位或姓名, 驻地,装备,人数,联系方式等等,否则很容易涉嫌窃取国家机密,后果很严重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姓张将军有谁

张召忠,男,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中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评论家,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1] 。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1] 。通晓阿拉伯语、英语[1] 。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1] 。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 。2006年开始参与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栏目制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的军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是由原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编的。第8纵队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部分主力部队发展而来的。1945年11月,鲁中军区主力第3师、警1旅、警3旅大部调往东北。留下的主力部队有:第4师;警2、警3旅一部(合编为新的第9师);警4旅和其他部队编成鲁中警备旅。随后,鲁中军区部队先是参加津浦路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打破国民党军自徐州沿津浦路北进华北、东北的计划;继而攻占了鲁中要地淄川、博山,并一举解放胶济线西段重要据点张店、周村,使鲁中、渤海两解放区联成一片。
1946年1月7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成立,下辖鲁中、胶东、滨海(当年7月撤销)、鲁南、渤海等5个军区。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参谋长张仁初,政治部主任李培南。下辖第4师(师长孙继先、政委王一平)、第9师(师长钱钧、政委李耀文)、鲁中警备旅(旅长周长胜、政委陈美藻)等部队。6月,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军从济南、潍县沿胶济线两路对进,向淄博解放区进犯。鲁中军区部队参加胶济路西段地区阻击战、淄博地区保卫战和文(祖)埠(村)战斗、西坡地、危山、安邱等战斗。1946年12月,鲁中军区部队参加鲁南战役,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全歼国民党军第1快速纵队等部,取得了鲁南战役的胜利。

1947年2月,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孙继先任副司令员、张仁初任参谋长、王一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2师(原第4师、师长孙继先(兼)、政委王文轩)、23师(原第9师、师长陈宏、政委李耀文)、24师(原警备旅、师长周长胜、政委陈美藻)师和一个炮兵团。全纵队共3.3万人。
第8纵队成立后,即投入大兵团作战。2月,参加莱芜战役。战役中,8纵首战和庄、不动地区,全歼国民党第73军第77师;次战又协同兄弟部队在张家洼地区歼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李仙洲集团。在战斗中,8纵22师生俘李仙洲,是役,8纵歼敌13000余人,为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4月,参加泰蒙战役担任阻击。
同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作为5个主攻纵队之一,8纵担任左翼穿插分割重任,切断敌整编74师同 整编83师之间的联系,连克桃花山、磊石山要点,歼敌7800人,为全歼敌74师做出了重要贡献。6月,在沂源阻击战中,又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
1947年7月,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第8纵队编入粟裕指挥的外线兵团,西出津浦线,转战鲁西南地区。先后参加了沙土集战役和土山集战斗。9月下旬,进军豫皖苏边区,横扫国民党军保安部队,连克通许、抚沟、周口、陈留、朱仙镇。11月,参加陇海铁路破击战,攻克野鸡岗、曲黄车站,控制开封至徐州段。
1948年2月,为配合兄弟部队进行平汉线破击战,于睢县成功阻击了国民党“王牌”第5军多次西援,歼敌2300余人。
为开辟新区和加强根据地建设,第24师师部和该师第71团调往许昌以西地区组建豫皖苏军区第5军分区。该师第70团拨归第22师指挥,第72团改为纵队特务团。
1948年3月,参加洛阳战役,在洛阳以东阻击郑州国民党军东援,保障了洛阳战役的胜利进行。战后,司令员兼政委王建安奉命上调。张仁初接任第8纵队司令员,王一平任政治委员。为配合中原野战军进行宛西战役,8纵先在方城、泌阳地区阻援,后奔袭许昌,全歼河南省保安独立第21旅,俘敌1700余人。
同年 6月,在解放开封的战斗中,第8纵队率先突破新南门,与3纵一起全歼守敌3万多人,创造了我军在解放战争中攻克关内国民党省会城市的先例。随后,为保障华野西线兵团歼灭区寿年兵团,阻击新5军东援4昼夜,有力的保障了睢杞战役的胜利。后又移师东进参加了围歼区寿年兵团的睢杞战役,和6纵一部歼敌1个旅部又2个团。9月,参加济南战役,在鲁西南地区打援,保障了济南战役的胜利。
在1948年11月开始的淮海战役中,第8纵队率先抢占运河铁桥,为保证大部队的通过,围歼黄百韬兵团赢得了时间,为表彰这次战斗,新华社专门播发了“运河桥头争夺战,歼灭黄匪立首功”的专稿。在围歼黄伯韬兵团的碾庄圩战斗中,8纵是5个主攻纵队之一。随后参加围歼杜聿明集团。在淮海战役中,8纵共歼敌2.6万人。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张仁初任军长,王一平任政治委员,钟国楚任副军长,陈宏任参谋长,李耀文任政治部主任。原第22、第23、师依次改称第76师(师长高文然、政委曹普南)、第77师(师长王建青、政委董超);以第24师之第71团、第72团一部为基础与第69团、军部特务团组成第78师(师长陈忠梅、政委张健)。全军共3.2万余人。
4月,参加渡江战役,在天王寺、上沛地区追歼国民党第312师4000余人。5月,26军参加上海战役,连续攻克昆山、嘉定,真如火车站、大场、江湾镇等坚固筑垒地域,控制苏州河北侧市区,歼敌4.2万人。后担任上海警备任务。1950年1月,第30军第88师调归第26军建制,尔后在上海浦东、崇明岛担任海防任务。
在解放战争中,第26军从鲁中到鲁南,从山东到河南,从皖北到淞沪,转战在华东、中原的辽阔战场上,涌现出9个英雄连队,数十个模范排,百余个模范班,1.5万名功臣,1500名模范,252名英雄。其中一级英雄14名,二级英雄23名,三级英雄202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6军在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的率领下,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参加了第 二、四、五次战役和金化、铁原防御战。
在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二十六军在抱川、涟川一线,采用运动防御的战法,阻击西线进攻之敌主力,激战三十八昼夜,歼灭敌军1万余人,并创造了步兵班击毁美军11辆坦克的纪录。
在金化、铁原防御战中,26军在五圣山、新岱里、平康一线,坚守阵地近十一个月,进行大小战斗565次,歼敌2万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1952年6月,第26军奉命从朝鲜回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6军共歼敌3.8万余人,涌现出王兆才、王德明、刘庆亮、叶君、林范洪(女)、陈德忠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驻守胶东半岛海防重地。
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集团军。属济南军区。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少将共有多少名

中国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十大将.分别是谁!少将共有多少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授衔的开国将军共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47位上将,177位中将,802位少将。被中央军委授予元

知识大全 1955年新中国的将军

1955年新中国的将军1955年新中国的将军指的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阶将领。1955年共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798名少将。

知识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元帅将军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职务、作用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元帅将军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职务、作用各是什么!朱德元帅:时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八路军),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上将。彭德怀元帅:时任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

知识大全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几个姓袁将军有几个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几个姓袁将军有几个中将袁子钦、袁升平少将袁光、袁渊、袁也烈、袁克服、袁佩爵、袁学凯、袁彬、袁福生、袁意奋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几个姓李的将军元帅和大将里没有姓李的。上将:李达李克农李涛李天佑

知识大全 在中国古代,元帅和将军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中国古代,元帅和将军究竟有什么区别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即考虑中军主帅人选),晋国名将先轸在城濮

知识大全 新中国成立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姓名

新中国成立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姓名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

知识大全 在中国,被授予元帅和将军的军衔的人应该具有哪些条件

在中国,被授予元帅和将军的军衔的人应该具有哪些条件?元帅标准:元帅军衔的评定标准有这么几个条件。1、革命根据地参与创建者;2、红军时期军团(或者军)级领导职务;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师级和新四军军级、

知识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上将名单,且在世的都有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上将名单,且在世的都有谁?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排名如下:1朱德、2彭德怀、3林彪、4刘伯承、5贺龙、6陈毅、7罗荣桓、8徐向前、9聂荣臻、10叶剑英。十大

知识大全 军长、元帅、将军,在我国有何异同

军长、元帅、将军,在我国有何异同? 军长(armycorpsmander)jūnzhǎng:军队中一个军(中国现称为集团军)的最高军事领导人。一个军通常有三万多人(中国现为一万多人)。军长一职一般由中

知识大全 1955年中国被授予军衔的将军有谁

1955年中国被授予军衔的将军有谁?授衔情况1955年首次授衔时,我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元帅和大将各10人。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中将175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