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史改革和革命中的作用

Posted 文化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史改革和革命中的作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史改革和革命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不是孕育现代文明的坚实土壤,长不出现代文明的果实。妄图保留传统文化前提下的一切试图近代化的努力都难免失败。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阻挠了近代史的改革和革命。

结合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近代史考试 急)

了解国史国情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消极作用?

要说消极影响,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说起。
1、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
《周易大传》提出“刚健”的学说,赞扬刚健精神,主张“自强不息”,“刚健而文明”,“刚健笃实辉兴”。孔子重视“刚”,他的生活态度是“为之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运行,永无巳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孔子还提出“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究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态度。孔子的这些思想,在《周易大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孔子倡导的“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奋勇前进。正是刚健笃实,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2、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解释得了的。所以,这与一般的宗教不同,其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孔子学说还有一个精湛的观点,即“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可以说是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论语》又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不愿谈论鬼神和死后的问题,显示了对于宗教的冷淡态度。孔子以后,孟荀以至宋儒都继承了孔子的这种观点,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3、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总能以非凡的包容与会通精神丰富和完善自己,这一精神首先表现在对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佛教、道教三者得以长期并存,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古代中国除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并存外,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它宗教。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非凡的文化融合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科学越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越高,认识能力越强,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件。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中华民族还有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成就借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的优良传统。佛教的输入和流传,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佛教在中国流传之后,一部分中国佛教徒把佛教义中国化了,做了出自己的理论贡献;而儒家学者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充实了传统儒家的思想,提高了理论思维的水平,使中国的固有学术放出新的光彩。中华民族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的独立性,从而对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4、天人和谐的科学理念
天与人即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人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文化方向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中国伟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一派主张顺从自然;“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以荀子为一派主张改造自然;‘大天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而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主流观点是《周易大传》的“辅助天地”的学说。《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是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即引导自然,后天即随顺自然。这段话的含义是“在自然变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导,在自然变化既成之后注意适应,做到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即天、人相互协调。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周易大传》在历史上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产生影响的,所以这种天、人协调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居于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近代西方尤其是16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自然观,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类确实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达,到上世纪后期,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令人优虑的问题迭起,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此时一些西方国家,为保护自己国家的环境与资源,竟然牺牲他国人民的利益,将一些污染严重、消耗资源的工业转向一些落后而弱小的国家,从而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而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点与做法,而是竭力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在先哲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理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直至今日,仍然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人类在进行经济建设,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如果不注意生态平衡,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改造自然是必要的,而破坏自然则必食苦果。中国传统的天人协调的观点,确实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5、以人为本、人格道德为尊的人文传统
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尊;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本。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自孔子起就有超越宗教,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基本文化传统。也正因为如此,也西方曾经出现过漫长的神本主义历史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宗教神学的东西从未占主导地位,更有甚者,从西方引入的一些教派,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无一例外地被儒家的人文精神所同化。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一般儒家都主张“保生命”,同时又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之说和孟子的“舍生取义”之悟,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面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孟子》有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指维护人格尊严比求生更加重要。“所恶有基于死者”,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人文传统还培养了中华民族德性的人生价值观。在古人看来,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仁爱之心,有道德伦理的观念。
6、贵公贱私、报效祖国的自我牺牲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贵公贱私,提倡“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必先公,公则天下平”;“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孔子提出“义以为上”的道德至上说,墨子主张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 最高价值,宣扬崇尚公利的功用价值观。老子提出美丑、善恶相互依存说。庄子进一步提出“物无贵贱”的命题,宣扬相对价值观。孟子提出“良贵”说,认为人人都具有先天赋予的固有价值。对公、私的褒贬,奠定了公为善、私为恶的基本理念;大公无私与先公后私,则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负责,从本质上说,它所导向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还有一个维护民族独立,为“报国”而勇于牺牲,敢于献身的优良传统。孔子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从此以后,维护民族的尊严、保卫民族文化,便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在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有一个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过程,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各民族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志士仁人,表现了报效祖国的无畏精神。例如宋、元之际,文天祥宁死不屈,发扬了民族的正气,起到了激励人心的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为后人所称赞。
7、存大同,求小异中的庸主义思想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事物之间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种差别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大同、求小异”的基本观念。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有所谓“和同”之辨。“同”是简单的同一,“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谐和。《国语·郑语》记载四击末年史伯的言论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即: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能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一种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它主张两点:一是要求多样,二是要求平衡。孔子对于和同之辨的论述并不多,而提出了“中庸”的观念。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对于中庸的含义,孔子之孙在《中庸》篇中讲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由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中庸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中庸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证了民族文化发展的稳定性,反对过度的破坏活动,使文化发展不致中断;第二,对于根本性的变革又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斗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的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中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的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重要的现实效应。
消极影响是:
中国传统文化,说到底,主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如同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文化创造,都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足一样,我们的祖先在古代社会创造的传统文化,尽管辉煌灿烂,但也存在不少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一、宗法性因素的消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这自有它的长处。但是,中国古代的家庭,始终保持以父权为中心,以长子继承权为中轴的宗法制的特性,家长拥有专制的特权。这种家长独裁模式,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封建国家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君主就是放大了独裁家长。儒家为此设计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后来又提出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规定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为君、为父、为夫的。于是,整个封建社会,不仅是以家庭为本位,而且被严密地罩上了一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等级观念为特色的封建伦理网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家长制作风、等级观念、独裁制度,与人人平等的现代民主观念、民主制度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民主意识、民主风气的形成。因此,需要对传统文化予以民主化、法制化的改造。
二、非理性因素的消极影响。中国古代虽然取得了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科学技术成就,但历代封建统治者,实际上都把科学技术当作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认为“小人能之”,君子是不屑去做的。由于封建统治者轻视科技和科技人员的价值,绝大多数士人因此把精力都投入读经,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失去了内在驱动力量。同时,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法重直觉、重经验,忽略了抽象的思维和理论的创造,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内容带有“迷信”的色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愚昧了广大民众,毒害了民众的心灵。这些反科学的因素,既不利于我们科学精神的培育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化、科学化、技术化的改造。
三、保守性因素的消极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也时常闪耀着强调变革进取的思想火花,但古人对世界的总体见解,却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宇宙观,崇古薄今是整个古代社会普遍的心态。崇古薄今,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盲目尊崇,而轻于创新。所以,在中国古代,“一仍旧惯”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标准立异”往往被车斥为“离经叛道”。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反进步性的因素,造成了国民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心理。我们常听人感叹“人心不古”,这实际上也是以“古”作为评价道德高低的标准。崇古薄今的取向,将阻碍我们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的形成,也不利于竞争观念、开放意识的养成。所以,要以创造的精神,开拓的勇气,竞争的观念,开放的意识重新解读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落后,消极的思想观念及社会心理,根源于中国几千年封闭的小农经济、宗法制度、专制的官僚政治以及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的生活方式。尽管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方式较之古代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传统是一股巨大的惯性力量,其消极影响在短期内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并应警惕和避免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总之,传统文化中很多是精华与糟粕的共同体,要辩证的看待。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好处。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今天每一位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其作品都与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思想密切相关。结果常打着鲜明的中国的标签,使部分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观众,对此格外敏感。作为策划人和艺评人,对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有国际影响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表面上来看,察觉不到任何“中国因素”。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首先应该了解其背后的“传统因素”。
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将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及西方世界的比较构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从文化学研究的角度看,比较了中国与西方社会构成了东西方文明方向的反差。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张力存在于所有上述交织的概念中,并产生新的矛盾体;如中国传统思想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后现代主义与传统中国的世界观等。所有这些概念在我们分析之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都是不可避免的形态趋势。
综上所述的传统与历史对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
苏州当代本色美术馆对此自我定位的主题凸现:苏州本色美术馆在处江苏地域所应表现的当代观念,形式在全国与其他地域,区域有何不同特点?
当代艺术所表现的艺术形式与语言与画家所具有的独特生活方式对当前大众所承受的接纳的预测?
如何面对艺术与日常体验分离的实验。不考虑人、人的行为、事态、具体情境,而来谈论艺术是毫无意义的。除资金的保证之外,还有学术定位,管理,策展和研究各个环节。
美术馆首先需要创立的是形象资本。通过他们形象资本,让它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力。而这需要数十年的努力。国内的私立美术馆一般很难建立起这样长远的目标。如果像海外投资的美术馆,那种注重艺术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注重通过具有学术倾向的评奖和艺术批评树立起自己的学术品牌,并最终使自己和收藏品达到学术史上的增值。对于我们的现有实力绝对应该想海外艺术投资人学习,他们往往会注重与具有人文思想和独立思想的一些批评家,策展人合作。并不在于他们当时在当地的社会地位。
当代文化以及丰富的技术手段制造着视觉信息,急剧地拓展者人们的视觉空间。那么,首要关注的陈述命题要问:今天当代艺术中,如何能够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建立起互通的场所:于是为目的就是展开对真实与虚构的审视。

简述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官方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咨询

这是很多的啊,例如中国文学中的玄学,以及经学都涉及到了心理

讨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变异的主要原因

1、评判权。从时间上说,涉及前代人的评判权,当代人的评判权,后代人的评判权。从空间上说,涉及到政府(官方)评判权,民众(民间)评判权,学者评判权,以及当事人评判权。在这里,最终评判权的缺位是可以接受的。
2、评判的依据。某种文化或文化现象是精华还是糟粕抑或灰色中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判依据。笔者建议使用的依据包括,一、这种文化对当事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否有利?二、这种文化对当事人是否带来生存乐趣?三、这种文化对当事人的心灵是导致堕落还是促成升华?四、这种文化是否伤害了其它人的生存与乐趣?
3、文化效应的多样性。文化不仅存在着使用者追求的功能,而且也对使用者和其它人产生着广泛的效应。这些效应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或者说,既可以成为好的,也可以变成坏的。这里的问题是,对某种文化的识别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应对的心态,都可能导致不同的效应。与此同时,当事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对同一文化的不同评判。如果人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和良好的修养,那么就可以更宽容地对待不同的文化形态,而且也可能更多地吸收某种文化的有益的一面。
4、文化形态实际上是与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中国北方缺水地区的人们,与中国南方多水地区的人们,他们在卫生习俗上的文化表现,可以说主要是客观条件的问题,而不是人性的差异。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信息载体对文化形态具有强大的作用,中国的方块汉字,既促成了中国大一统国家的超前形成(对比欧洲而言),又促成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诗词、对联、字谜等等文化形态。
5、任何传统文化都是该民族和该国家的生存标记或印记。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是有其历史价值的,我们今天的人可以对其进行评判,但是不要轻易地全盘否定,也不要浅薄地嘲笑,而是应当封存其记忆,或者选择其中对今天有益的成分来继承和发展。例如,笔者曾经说京剧是“亡国之音”,其理由是当时的清朝的达官贵人陶醉其中,消费了大量的时间,失去了对西方的新兴科学技术、创新的社会管理的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兴趣和机会,从而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中惨遭失败;显然,这是从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角度进行的评判,而不是从历史的综合角度进行的评判。从今天的角度来说,京剧实际上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6、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的文化,以及少数人和个别人的文化。对于这些人的文化行为,评判的标准应当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有所不同。例如,某些人群或某些人的怪异、怪僻、特立独行的行为,其中有可能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病理、心理因素所诱发的,也可能是一种超前的社会行为。
7、慎用“封建迷信”的标签。“迷信”是指当事人笃信一种并不存在的事物,这种行为在古今中外都是广泛存在的,并非封建社会所独有。此外,今天许多人所说的“封建迷信”,也不都是只有负面的社会功能和效应。例如,我国民间对灶王爷的供奉习俗里,就包含着“惩恶扬善”的良性社会功能。又如,道教的“消除五毒符”,也包含着科普的内涵,它承担着向民众普及常见有毒动物(蟾蜍、蛇、蝎子、蜘蛛、蜈蚣)知识的功能。
8、精华与糟粕的评判具有时代性,也具有现实性。古人津津乐道的文化精华,在今天可能就没有那么精华了,甚至变成了糟粕。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其评判往往还存在着现实的政治因素、民族感情因素、经济利益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纯学术”的文化评判,可能是愚蠢的或书呆子气的。
根据上述思考,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精华,它们包括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对信息文化手段的运用,对智慧和知识的尊重,等等。
与此同时,从今天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存在着许多糟粕或不合时宜的成分。在笔者看来,比较突出的糟粕,乃是奴性文化。奴性文化的实质,即人身的依附,它是以牺牲个性的发展和张扬而换取的苟且偷生。奴性文化既存在于国家管理体制中,也存在于社会团体、学校和家庭之中。在上级面前,下级往往没有了尊严;在老师面前,学生往往没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父母面前,子女往往没有了发言权。
奴性文化的社会代价,主要是专制的社会管理方式,以及民族创新精神的萎缩甚至磨灭。这是因为,奴性文化的另一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强权文化,而强权文化乃是一种不理会法制、不尊重人权的文化,也是一种不公正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被压抑了,与此同时这个民族的整体的持久的活力也就被压抑了。
事实上,抽象地或纯学术地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评判传统文化哪些是精华,或者哪些是糟粕,而是探讨哪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或不合时宜了。对于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重要的也不是对其进行批判,而是将其封存(留而不用)或改造。改造传统文化,包括从心态上的改造和实际上的改造;所谓心态上的改造,即降低对该文化的笃信程度及其价值认同;所谓实际上的改造,即改造其不合时宜的成分,增加新的文化成分。例如,舞龙,在当初是一种笃信的求雨仪式,在今天则演变成了娱乐活动。又如,多子多福的文化观念,在今天则被优生优育的文化观念所取代。如果我们要想以德治国,那么就应当首先对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扬弃。
与此同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不仅仅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来。中国人创造出来的新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因为中国人的血液中和心灵里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成分

历史结题报告析 档案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

中国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科学著作,有灿如群星的科学家,有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精品,更有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为什么明末以后中国科技急剧地从先进变成落后?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政治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我国封建专制制度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西欧各国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顺应历史潮流,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既增加了财富又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明末清初“闭关锁国”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也严重妨碍了东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扼杀了先进科学思想的成长,使先进科学技术因缺乏新陈代谢而日益萎缩。
二、经济方面,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绝少有改变传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迫切的需求,因而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动力,只能在日益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轨道上蹒跚而行。
三、文化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和封建奴化教育阻滞科技的发展。
我国封建教育偏重于政治与伦理道德,轻自然科学。封建教育是替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一种奴化教育,鄙视技艺。“八股取士”的选官制度,其考试命题范围是以儒学为主的“四书五经”,培养、选拔出来的是 “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奴才,而不是科学人材。在这种氛围下也就根本不能产生有气魄创立新学说和新理论的科学家,科技发展也就失去了文化基础。
思想文化上的儒家文化氛围也束缚了科学的发展。西方科学的发展往往都有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如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增加了理性和科学的意识,也就大大增强了这种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氛围,几次科技革命则更是科技史上的辉煌。而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特别浓厚的国家,儒家文化氛围笼罩着一切,支配着一切,理学的唯心主义,使人们放弃科学的头脑,经学的独断像紧箍咒一样,造成了人们非科学的心态,形成了阻滞科学发展的巨大历史惰性。
四、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反功利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制约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科学界一般认为,功利主义是近代科学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社会条件。中国的功利思想表现为对利禄、社会地位的追求,因而文人都热衷于人文、政治制度。而西方人追求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求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及与此相关的物质、精神价值,因而热衷于生产技术和科学。我国的这种反功利主义思想与西方的功利思想反映了东西方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影响着各自国家个人和社会价值取向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也就直接间接制约着自然科学家群体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这种传统价值观与社会环境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自我适应的系统,使科学技术在中国受到了窒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纪年蛇年

你好。
生肖纪年,是天干、地支纪年的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叫【干支历】。干支历,以每年的立春为一年之始。立春也是正月纪月开始。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奇数为【节】;偶数为【中气】。【节】为每月的开始。中国人以此指导农耕生产。
“阴历”,也叫“农历”,以月亮的圆缺纪月。中国人的节假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此为据。
干支历又与生肖连在一起,比如2013年,干支历为“癸巳”,习惯说成“蛇年”。

中国传统文化对工程建筑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意境求“和”。如中国苏,淮,等各式园林建筑。
第二,环境求“和”。如建筑选择之地址,有相关的标准,此标准即“风水学”。
第三,人文求“和”。古代房子与房子间从来不相互以尖角冲射。
第四,天文求“和”。如天坛,以28柱以象天文28宿,三层以象三才等。

相关参考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中国共产党的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两个“必然结果”的共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_____。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答案:A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集华侨志士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故本题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解

近代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__

近代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_____。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答案:D解析: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

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_____答案:正确解析:改革是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也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故本题判

古代科学技术 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科技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打倒了清王朝,但政权却落到袁世凯之流的北洋军阀手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际上并没有完成,“民国”不过只是徒具虚名,辛亥革命仅赶走了一个皇帝,而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__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_____。A、走自己的路B、学习别人的经验C、大胆设想D、艰苦奋斗答案:A解析:坚持实事求是的思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选择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选择取决于_____。A、社会生产力等既定条件B、民族利益C、人们之间的交往D、人们

1905年8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__

1905年8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_____。A、华兴会B、光复会C、兴中会D、中国同盟会答案:D解析:1905年8月,中国同盟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伟大斗争有__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伟大斗争有_____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卅运动答案:ACD解析:ACD。题干中的表述“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即反对帝国主义及帝国主义的走狗“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