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行行好!帮俺找找有关道德的故事好吗

Posted 道德

篇首语:真正有光的人,压的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灿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行行好!帮俺找找有关道德的故事好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行好!帮俺找找有关道德的故事好吗?要经典的噢!

孔子说出过一个流传千古的名言: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君子的道德就像风一样,人民的道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所以草往哪个方向倒,责任不在草,而在于风。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怎么样,道德水平如何,道德风气如何,责任不在人民,在于统治阶级。 有一次,季康子觉得鲁国强盗很多,很忧虑,就问孔子怎么办。孔子的回答是:“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为什么有那么多强盗?是因为你自己骨子里也是这种人!你也贪婪!你也是侵夺他人、侵夺国
希望采纳

一个有关道德的故事和十句有关道德的名言?

道德 故事 【By Kaiser3344】
【古】
0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今】
01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报纸上看见一条反面的新闻:“某地区奥运火炬手在绕过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边,什么也没捐。”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没有错,他们已经捐过了钱,只是几位记者没拍到照片,就让他们空大波,指责声,叫喊声,责骂声,不绝于耳。经事后调查,火炬手并着手再走了一边。这件事让火炬手很郁闷,人民很纳闷,也让社会充满了疑问,这记者怎么这样呢!我则感到很气愤,媒体本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却报道出这么一条消息,又和报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拿灾区人们的利益开玩笑,是对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对社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实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现,而这家媒体却连这点道德都做不到,还怎么再谈自己的信誉呢?
02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他说,我没想到“他”是那种人,我们曾相处得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呀,当外在的诱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他就会颠覆传统的道德准则。 
儿子听后,仍一脸迷惑。 富翁说,我们不妨做个实验吧。儿子点点头。
富翁领着儿子找到了商人甲。甲的门面房不大,甲正悠闲地喝着茶。富翁取得了甲的初步信任,富翁说,我有一批货想和你合作,你卖不卖?商人甲骨碌碌转了转眼珠子,一脸狐疑。富翁说,你卖了货再给我钱,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富翁装作放心的样子,瞥了一眼甲租来的这套门面房。
生意谈成了。富翁放了1万元钱的货在甲的店里。
随后,富翁又领着儿子找到门面稍大的商人乙,和门面更大的商人丙,都放了1万元的货在他们店里。 
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找富翁,丙的铺子大,周转得快。丙还了货款,并提出要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不久,商人乙、商人甲都来还了货款,无一例外都要求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富翁给了3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他们货呀。富翁依然只是笑笑。
又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提出要进更多的货。随后,商人乙也来了,也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甲却没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甲的店铺,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说,他真不讲信用。富翁没说什么。
这回,富翁给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富翁笑而不语。
再过了一个月,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还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乙却没有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很惊讶,说,他怎么这么不讲诚信呢?看来,只有商人丙到底是做大买卖的,可靠!富翁赊给商人丙8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15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30万元的货。一月后,丙却没来还钱。
儿子说,丙一定有特殊原因,他这么讲诚信的人怎会不来呢?富翁不声不响,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更惊讶了,说,人怎么这样呢?
富翁说,我把人的道德底线都量化成了数字,你该明白了吧?商人甲的道德底线是3万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线是5万元;商人丙相对还是诚信的,但他也有道德底线,是30万元。这就是人性。但不用担心,我早料到了他们这一手,现在他们正准备接受我的律师信,等待法律的审判吧!
然后,儿子感叹,人呀!人呀!
富翁说:“我花38万元,教你认识了人性中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值。”
有关道德的名言:不论将来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辉煌的顶点,决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当成商品。 作者:张洁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作者:培根
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应正直 作者:李翱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作者:法国谚语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作者:普卢塔克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作者:布夫勒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作者:王安石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作者:洪自诚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毛泽东
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作者:《礼记·中庸》
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作者:约翰生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作者:金缨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作者:凯洛夫
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作者:克罗齐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作者:毛泽东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作者:唐·神秀
人类的食粮大半是谎言,真理只有极少的一点。人的精神非常软弱,担当不起纯粹的真理;必须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诗人、艺术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层谎言。 作者:佚名
明人不做暗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作者:吴承恩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作者:马致远
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作者:凯洛夫
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作者:欧文
一生肝胆向人尽。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作者:顾况
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作者:萨迪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作者:《增广昔时贤文》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作者:黄石公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作者:冯雪峰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作者:卢梭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 作者:王安石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作者:《明儒学案》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作者:周敦颐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作者:孔丘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作者:德谟克利特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作者:雨果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积极的人,只能是会爱别人的人,高尚的人。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作者:苏格拉底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作者:别林斯基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作者:胡居仁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者:狄德罗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 作者:欧里庇得斯
忍耐和时间,往往比力量和愤怒更有效。 作者:拉封丹
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皎然:洁白。 作者:白居易
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作者:史襄哉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作者:何塞·马蒂
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作者:莎士比亚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作者:孟德斯鸠
从恶德中逃避是美德的开始。 作者:贺瑞斯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作者:但丁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作者:《论语·子路》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作者:孟郊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作者:狄德罗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 作者:谚语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作者:程颐
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作者:朱熹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作者:章炳麟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 作者:托尔斯泰
我情愿变成一枝两头点燃的蜡烛,照耀人们前进! 作者:卢森堡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作者:《礼记·中庸》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办法换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该得志了。但这不是我的道路。 作者:雨果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作者:爱因斯坦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作者:朱熹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作者:契诃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作者:礼记
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作者:林肯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冈察尔
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 作者:中国谚语
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作者:泰戈尔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作者:王充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作者:《荀子·修身》
最爱发牢骚的人就是没有能力反抗,不会或不愿工作的人。 作者:高尔基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作者:恩格斯
欲影正者端其表。 作者:桓宽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作者:张孝祥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作者:莱辛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作者:帕拉图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 作者:佩利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作者:无稹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作者:列宁
心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作者:周螺冠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作者:雪莱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作者:雪莱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作者:冰心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作者:培根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作者:晏子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作者:贾谊
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作者:申居郧
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作者:苏格拉底
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识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过教养,但没有成为社会上行善的积极力量,这些人就对不起为培育和供养他们而花费的代价。如果他们也算是基督徒,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他们本应成为世上的盐,而盐的首要责任应当有盐味。 作者:亨利·范·戴克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兰:香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作者:《淮南子·说山训》
因为有这种种假文学,所以我近来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径。这样把道德与文章混为一谈,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个分别.创作的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但是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这等于说比如我的厨子与人通奸,而他做的点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作者:林语堂
好的习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引诱的力量也愈强。 作者:詹姆斯
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作者:孟德斯鸠
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作者:培根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 知重:敬重。 作者:冯梦龙
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 作者:杜威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人:别人。 作者:苏轼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作者:普济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作者:爱默生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 作者:孟德斯鸠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 作者:朱熹
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作者:凌濛初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明·洪自诚《菜根谭》眼光要长远,心胸要宽阔。 作者:洪自诚
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 作者:陆游
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 作者:李奥贝纳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作者:歌德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作者:鲁迅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作者:薛瑄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作者:王守仁
心眼不多,可是品格端正的人,倒经常能看穿最狡猾的骗子的诡计。 作者:歌德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作者:亚里士多德
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 作者:蒙森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自己的思想愈卑劣,就愈要挑剔别人的错。 作者:克雷洛夫
有两种基督教道德,一种是私德,一种是公德。这两种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间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样毫无关系。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两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里……竭尽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正当的工作。 作者:马克吐温
历史的宫殿不同于现存在上流社会之处,仅仅在于它只向勤劳和美德敞开它的大门。任何财富、声誉、奸诈都不能贿赂、恫吓、欺骗艾理西姆的守门人。从更深一层意义出发,邪恶者或鄙俗者是望远无法进入历史宫殿的。 作者:拉斯金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作者:赫尔巴特
人生就是那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这么一点。 作者:巴尔扎克
生平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小学·外篇》 生平:毕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的。 作者:《小学·外篇》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作者:雪莱
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作者:罗素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作者:《韬奋文集》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作者:萧楚女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作者:加里宁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作者:康德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作者:《偶作》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行。 作者:奥维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晋书·石勒载记》 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作者:《晋书·石勒载记》
习惯优于格言。习惯是以有生命的格言为本能,加血添肉而成。 作者:亚美路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作者:孔丘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作者:左传
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作者:谢榛

有关道德的故事作文开头

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射入窗户,映照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道德的风帆在心中高扬。
也许许多人认为道德太抽象,其实它很简单,也许只是一句话,或是一张纸,或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不经意间,高尚的道德风帆便已扬起,只要风一吹,便可起航。
“善”“德”早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只要用心去浇灌,细心去呵护,它会慢慢开花,我们永远完不了地震中那个勇敢的小男孩,他本已冲出教室,但地震发生那一刻他毅然选择去救受困的同学,小林浩,这个小英雄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是他高扬的道德风帆,让他舍己为人,他身上洋溢着道德的光辉。散发着善良的芬芳,他用弱小的身躯来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德”早已在他的心中开出最美丽的花朵;道德的、风帆早已在他的心中高扬。
“德”,多么美丽而光辉的字眼。洪战辉,一个响彻大地的名字,为了求学,更为了家人,他毅然背着“妹妹”去上大学,没有血脉关系的“妹妹”让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家庭的困难,让他肩上更多了一分重担,但他没有放弃,每天喂“妹妹”吃饭,悉心照顾她。“道德”环绕着他,他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砺,只因为心中有一股“道德”的清泉花在涌动;有“责任”的火花在跳动,道德的光辉照亮他的人生。
从古至今,德育都是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内容,他早已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今天,我们坚持“以德治国”,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中国接班人必不可少的内容。道德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道德思想尤为重要,道德无处不在。
当我们漫步在清幽的小路上,突然一块香蕉皮将我们绊倒,也许有人会不停的抱怨着走开而你走过去将他捡起,扔进垃圾箱,这就是道德的体现,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可爱的天使般的小女孩看到路上有果皮,上去捡起,高高兴兴的跑向了对面的垃圾箱,突然,一辆疾驶而来的汽车将小姑娘带上天堂,一旁的母亲当即疯了,以后,她每天在这边捡垃圾,多高尚的小女孩,她是真正的天使,她高尚的道德感染了每一个人。
道德,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去行动,道德便会充满人间是人间变成美丽的圣地。
高扬起道德的风帆,去遥远的海洋远航。
功德常在,感动就在,幸福就在

找有关道德的格言~!

廿四、西江月四首
1. 桥头题诗枕
饮罢千樽美酒,
醉倒万古诗豪。
奔腾千里空劬劳,
胸中顿作狂潮。
试问芸芸众生,
谁为我斗愚曹?
彩虹飞来为天桥,
渡我亿万舜尧。
2. 驭龙人物帛画
还我英雄本色,
杀尽奸邪无数。
我劝天公再相肋,
天公劝我息怒。
天以天道酬勤,
我以厚德载物。
如烟往事再回顾,
已随秋风而去。
3.王家港
人有旦夕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
白发人送黑发人,
能不伤心断魂?
避开乱世纷纷,
远离滚滚红尘。
荒草丛里寻荒坟。
一切荡然无存。
4.开山口
鲁班门前弄斧,
不知天高地厚。
胜者五侯败者寇,
几人能够看透?
年年岁岁年年,
何日功成名就?
为有江山万古秀,
焕发青春依旧。

有关孔子道德的故事

第一篇:《(崇尚品德的故事)诚实守信的故事_诚实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回,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正在辩论问题。孔子看了,觉得挺有趣,就对跟在身后的学生子路说:“咱们过去听听孩子们在辩论什么,好不好?”子路撇了撇嘴说:“两个黄毛小子能说出什么正经话来?”
“掌握知识可不分年龄大小。有时候,小孩子讲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负的成年人要强得多呢?”子路一下子红了脸,不敢说什么。
孔子走上前去和蔼地说:“我叫孔丘,看见你们争辩得这么热烈,也想参加进来,你们看可不可以呀?”
“噢,原来你就是那个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好吧,就请你来给我们评一评,看谁说得对!”两个孩子说。
孔子笑着说:“别急,一个一个地讲。”
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说早上近,他说中午近。你说说是谁对呢?”孔子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我过去没有考虑过,不敢随便乱讲,还是先请你们把各自的理由讲一讲吧。”
一个孩子抢着说:“你看,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谁都知道:近的东西大,远的东西小。”
另一个孩子接着说:“他说得不对,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中午的太阳近吗?”
说完,两个孩子一齐看着孔子,说:“你来评评谁对吧。”
这下可把孔子难住了,他反复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实在分不清谁对谁错。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
两个孩子听后哈哈大笑:“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你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说完就转身跑走了。
子路很不服气地说:“您真应该随便讲点什么,就能把他们镇住。”
孔子说:“不,如果不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懂,怎么能听到这番有趣的道理。在学习上,我们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在《论语》里,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到做到,在小孩子面前也要表现出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求学态度,也是一种诚实的美德。
第二篇:《孔子学生的德育故事》
孔子学生的德育故事
2010年03月02日13:03 admins 学习时间:20分钟 评论0条
厉以宁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过两个故事,恰好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解释“德”的这种物质“得性”。第一个故事是说,鲁国国王颁布一份文件,要求有机会出国的国人如果在国外看见本国的同胞被沦为奴隶,应该将其赎回,所花费用回国后由政府报销。孔子有个学生在国外果然发现同胞被沦为奴隶,于是将同胞赎回。但是,他并没有去报销费用,所以,大家都盛赞他的高尚品行。孔子得知后却批评了他,说:你这样做是缺德的,因为你会使其他人无所适从。为什么呢?假如其他人也在国外看见自己的同胞被沦为奴隶,他如果听了国王的话,将同胞赎回并按规定报销了费用,别人就会拿他与孔子的学生作比较——孔子的学生可以不来报销,你却来报销——结果使他显得品德不那么不高尚,尽管他是听从君王的命令去报帐的;如果他向你学习,赎回后也不去报销费用,他则无故损失了金钱。这种损失,一次可以接受,两次可能有怨言,多次则不愿意了。由于有了孔子的学生不报帐在先,其他的人就会陷入“报帐也不好,不报帐也不好”的两难境地。这样,今后的鲁国人在国外见到同胞被沦为奴隶时,为了免却两难境地,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将不再赎回落难同胞,越来越多的落难同胞也不能获得救助,所以,你的行为尽管是“无私的”,但由于它不会使更多的人有所“得”,所以却是不道德的。
第二个故事是,孔子有个学生过桥时看见某人不慎跌入河里,便奋不顾身将其救起。其家人万分感激,硬谢该学生一条牛。牛在农业社会自然是最宝贵的东西。学生没有办法,恭敬不如从命,就将牛牵回了家。在回家的路上,刚才对他还大加赞赏的人见他牵走了人家一条牛,便转而指责和唾骂他,人们认为,做了点好事是不应该要人家的报偿的。孔子得知后反而赞扬了自己的学生,说:你将牛牵回家是很道德的,因为你这样做会使其他人认识到,做好事必有所得。当“做好事必有所报”形成了人们的道德信念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见到他人危险时奋勇相助,这样,你的行为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去做好事,让越来越多的遇险者“得”到救助。所以,你的行为尽管是“有私的”,却是道德的。
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对“德,得也”观点的生动阐释。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思想都是建立在“因果报应”基础上的,所谓因果报应就是日常生活百姓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了好事,必有所得,做了坏事,必有所损。这种报应即使没有发生在当事人身上,也会扩及到他的亲人、后代身上;即使没有发生在本世,也会延及到后世。孔子在注《易经》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道教也宣言上天可以察知人之善恶而予以奖惩,至于佛教更有完整和系统的因果报应思想。实际上,世界上主要的宗教都有类似于“灵魂不死”、“轮回”、“三生三世”的说法。因果报应的思想被宗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实际上,它也是有人性基础的。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往往是“以恩惠报答恩惠,以冤仇回敬冤仇”,众多的人性就形成了一般的“社会规律”,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因果报应就是社会的一种道德规律。市场经济里所形成的诚信品德既不是人所固有的“善良本性”,也不是靠道德家们苦口婆心地、一厢情愿地反复呼吁“希望„„”、“加强„„”就能够养成的德性,它实在是市场生活里反复博弈中的“得失报应”对交易双方的忠告。一个社会,若没有建立起公正的道德强化机制,若不能在人民心中养成“善恶必报”的道德信念,一切道德教育都将苍白无力。曾经盛行于中国的“二十四孝”故事,大多数都隐含着“德,得
也”的教诲,其表现或者是感动天地,得到下凡神仙的帮助,或者是感动曾经一度虐待自己的对方,使之回心转意,或者是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效仿,等等;如果我们再读读威廉·贝内特编著的《美德书》当中的道德教诲故事,同样也会感到“德,得也”的德性脉搏。
当然,道德生活里的回报,只能看作是对道德主体之精神人格做出的肯定和安慰,完全不必在物质价值上追求对等报偿。实际上,如果追求这种对等报偿,他也就不会做出道德行为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道德行为就应该是无偿的,否则你的英雄壮举就会黯然失色。其实,道德行为主体接不接受回报是一回事,社会是否有制度给他们提供回报则是另外一回事。道德的回报机制不只是对行为主体的美德表达肯定,也是对其他潜在道德行为主体的鼓励和引导,更是在建设一种让美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强化机制。反观现实,我们仍然可以经常看到大量的弱化道德的现象,有的受害者拒绝出来作证,不仅让坏人无法受到制裁,也使那些曾经对他们舍身相救的好人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有的人得到了英雄的救助,但当他得知自己对英雄的牺牲应该承担一些费用时,却悄悄地躲开了;有的人不仅在英雄需要帮助时冷漠旁观,而且对英雄还冷嘲热讽„„。翻翻报刊,我们经常会看到道德英雄们的无奈、苦笑和凄惨!但愿英雄们的“寒心”不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英雄壮举感到后悔!不会“教”世人更加远离道德!
某孩子不幸溺水,不会游泳的父亲恳求站在岸上围观的人群帮助救他的孩子,大家无动于衷。父亲只好开出价格,说如果谁帮他救上孩子,愿意如数奉上酬金,于是,有几个年轻人跟该父亲讨价还价,直到要到了自己乐意的价钱,才跃入水中去救人。见死不救无疑让人痛心,但是,先讲价钱再去救人同样也要受到谴责。那么,这种行为与本文所说的孔子的学生因为救人而得到重酬的行为是不是一样的呢?表面看来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得到了报偿;但是,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先讲价钱再去救人的行为属于商业行为,而先救人再有报偿的行为属于道德行为。商业行为以赢利为目的,行为者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即“德,‘直’也。”)不是要救人,而是要牟利;道德行为以行善为目的,行为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就是要救人。商业行为最后所获得的报偿是该行为之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报偿,所以才做这种行为,行为只是获得目的的手段、途径;道德行为最后所获得的报偿是该行为之结果——因为做了这种行为,所以得到了这个报偿。以报偿为目的者,如果没有得到这个报偿,他就会觉得作为手段的行为不值得、是失败,手段的成败由目的来证明;道德行为以行为本身为目的,后面是否有所“得”,并不能作为判定行为本身之成败的依据。当然,如果这种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赞许,在物质上或者精神上使他得到了肯定,那么这种行为就会获得正强化,他可能更倾向于重复类似的行为,如果没有得到社会的赞许、或者得到社会的反对,使他在物质或精神上得到否定,他可能更倾向于避免类似的行为。在人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刻,在呼唤道德精神的情况下,商业行为是不值得鼓励,甚至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厉以宁.“入世”和中国经济改革.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10台)·百家讲坛.2001-9-12 这两个故事也是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有道德,不是看他是无私还是有私,而是看他的行为是否使双方都有所“得”,或者是否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去表现道德,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帮助。无私的行为不一定就是道德行为,有私的行为不一定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与人们通常用“无私”来定义美德的观念是大不一样的。
转引自盛洪.道德·功利及其他.读书.1998(7):122.
王启康.格心致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1.
第三篇:《道德小故事》
道德小故事
草与秧苗
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已去,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了起来。
不一会儿,农人归来,一见大怒,愤愤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秧苗?”
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啊。” 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 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故事感悟:
帮助别人要帮得恰到好处。
改变思维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很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企业业绩开始停滞下来。
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上,总裁许诺,谁能想出解决办法,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字条,总裁看完,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他。
这张字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牙膏管开口扩大1毫米。
消费者每天早晨习惯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如果开口增大,那么
每天牙膏的消费量也必将大幅度增加。
公司立即改变包装,第二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故事感悟:
只要你把心径增加一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任何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扫阳光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弟兄俩就商量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弟兄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去扫阳光了。
等到他们把他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故事感悟:
只要把封闭的心门敞开,哪怕只露出一点缝隙,你就立即能感受到无尽的光明和温暖。
迎向风雨
一群大学生相约去登山,不幸遇到暴风雨,引起山洪暴发,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把他们鲜活的生命永久地埋葬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悲剧,很多人不禁要问:“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暴风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人们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往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着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故事感悟:
困难是人生的敌人,战胜它,你便在人生的道路上跳跃了一步;绕过它,并不等于摆脱它,相反,迟早它还会来阻碍你,甚至断送你的前程。
三只钟的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
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故事感悟: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关键时刻关于道德的故事孔子.
一天,一位将军正在用餐,吃到一半时,一个侍者说:“啊,将军„„”
将军盯着他说:“将军在吃饭或讲话时,你不应该说话。”大家默不作声。
几分钟后,将军问侍者:“唔,你刚才想对我说什么?” 侍者低下头,说:“晚了,将军,太晚了。”
“你说什么晚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是的,将军,已经晚了,您的色拉里有一条小虫,您已经把它吃下去了!”
故事感悟:
失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听任何人的话,另一种是任何人的话都听。
最后的习题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了世界,最后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旷野中,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除掉杂草,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
第四篇:《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
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学而时习之
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了。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搬到离陬邑不远的鲁国都城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鲁国是当时公认的文化中心,跟宋国一样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商周文化。其中的礼可真够多的,结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一套十分繁琐的仪式。穷人当然说不上这些,但是,从天王、诸侯、大夫,到一般奴隶主富贵人家,对此特讲究,他们认为这正是炫耀自己财势的好机会。每逢婚丧大事,他们便会雇用一班子人来举行礼的仪式。那时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儒”。孔子从小就受到这种古老文化的熏陶,学懂了许多古代的礼,以至连做游戏,也常用小木块当祭器,小泥团当供品,演习着古代的礼仪,总是乐此不疲,并且发展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由是,后人把孔子倡导的学说称作“儒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幼年时家境贫困,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非常好学,常拜他人为师,哪怕是向年仅7岁的小孩项橐求教。他曾经“问礼于老蚺”、“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的故事“学官制于郯子”„„一次,鲁国附庸国的国君郯子来鲁国朝见鲁昭公。郯子虽是小国之君,可自称是少皞氏的后代。在鲁昭公举行的宴会上,叔孙昭子问少皞氏干吗以鸟名为官名,郯子便大谈了一通古代官名的由来,还乘机夸耀“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孔子听过了,觉得郯子虽然举止有些可笑,但对古代官制倒确实有点研究,便“见于郯子而学之”。
孔子与打水的老人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跟老子一样古老。关于道德的故事孔子.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 1
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

《谈道德》 1.道德是什么 2.有关道德的故事 3.感慨:道德的重要性 550字以上

你好,首先说明我比较喜欢文章类,现在找了几篇文章合适你的这个问题的,供你参考下:第一篇:道德:从身边说起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这句话深深地表达了道德的重要性。而道德它就在我们身边,近得触手可及,又不时地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是近段时间的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武汉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场摔倒后,围观者众多,却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时后,李爹爹死亡。这则新闻很短,留下的思考却很多。为什么在全社会呼吁道德建设的背景下,却N次发生了老人摔倒不敢扶的事件?到底还要发生多少起“不敢扶”事件,公众才能被警醒?人们都明确知道,办法总比问题多,有多少“不敢扶”,就有多少种扶起老人又不至于使自己惹上麻烦的方法。但事实却是:“不敢扶”一天天上演,那些能够被用来解决难题的方法,只是偶尔出现。这是一些人在道德取向上一时之间犯了糊涂。确实,人们道德体系,在一系列社会新闻曝光后,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在“我爸是李刚”事件中,人们嫌恶官二代的嚣张;在杭州“70码飙车”事件中,人们鄙视富二代的跋扈;在郭美美事件后,慈善机构受捐额急剧下降也表明了人们的道德立场。从这些事件中,我们感受到了国人在道德立场上的严苛与严肃。无可否认,社会上道德滑坡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我们不能以这些社会事件就以偏概全。在社会上仍然有大多数人在坚持道德观,因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难,只要你亲身实践,用心体会,就会发现这其实很简单。当我们看到地上有纸袋时,我们能弯下腰捡起来,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更美;当我们看到老人、孕妇、儿童时,能为他们让座,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这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道德的体现。人世间就是因为有了道德,才有和谐社会。一份道德可以照亮一条路,道德越多,那光明之路就可以越走越宽。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存在下,更需要我们一同去遵守道德,一同去落实道德。如果人人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第二篇:道德,吃屎去吧。道德为什么在一部分时间不起作用呢?这个问题的根源应该是,道德究竟是什么?道德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约束人类天性的,后天被一部分人制定出来的,得到大部分人所承认的,行为规范。虽然定义都差不多,但是在我的定义里有一个重要的变量,那就是天性。说到底,道德是对人类一部分天性的否定。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道德是人类集体生活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人类在集体里的约束,所以,即便道德的存在也否定不了人类个体的天性和个体独立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道德的约束力不高的原因。另外,道德是得到承认的,所以,在人的天性里是不存在道德的。道德的概念就好像国家和集体一样,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只是纯粹的意识形态上的存在。比如说,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呢?没有人能实际地指认出,这东西或者这建筑就是中国共产党,它只能存在在人的脑海里。因此,推翻任何一种统治都是对人的思想的一次解放。以上,是简化了的道德约束力的问题。此时此刻,必须讨论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已经存在在脑海里的概念和思想,才是统治我们的领主。另外,道德是一个准则的作用,大家都明白做到的人应该得到褒奖,做不到的人应该得到惩罚。但是,最直接的,就是作为准则而言,对别人的约束总要比自己的强。也就是说,在道德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总懂得如何去处理,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出现了,个性与道德相对抗。我们明知道,不应该做的时候,却依旧那样做了。现代社会中,道德作为准则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弱化,从古代的三从四德,到性开放,从刚建国时代的标准化,到现在的个性化。在群体里的行为准则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小,也就是说,人类的天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而不是约束。换句话说,你所做的是不是符合道德的要求,是靠着被人的认可来判断的,大家都承认你的个性,那么它就可以被纳入道德之中,所以在看待道德问题的时候,人们应该多一些平等的眼光。剩下的一些极端恶劣的行为,比如虐杀,虐待,变态行为,这些行为明显的不符合道德,也不符合人类的一部分天性。如我所言,道德是为了约束这一类的天性,但是,约束始终是约束,得不到应该的地位。初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教育,特别是正确的教育,指向自由的教育,能够帮助每个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等到那个时候,世界上就没有所谓的道德,每个人都能用平等善良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能够理解每一个人的行为。当然,那是理想主义,不过我们总要以一个理想为标准,才能找到一个方向。那就是,不断弱化道德的准则效用,在白纸上画出彩色的虹,而不是血色的死亡。我们行走在一望无垠的雪地上,不要告诉我们,你必须生存;请告诉我们,这里总有一天会变成鲜花遍地,芳香四溢的地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裴多菲的,连傻子都知道的两句诗,我还想加上一句话:没有一种爱可以超越自由。自以为是的爱意,只会是一种恶意,因为它总不能带来好的结果,就好像现在的教育制度一样。第三篇:道德,摆错了位置道德是一种约束力,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道德始终是道德,它没有办法改变人的思维和价值观。道德,约束的是人性中不适合群体的天性,同时也褒奖人性中适合群体的天性。但是,这种约束力在与人性对抗的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人性的需求和欲望旺盛的情况下,道德的约束力就会相应的减弱,处于劣势。问题是,道德什么时候才能有作用。我认为,道德必须是内置的,换句话说,就是道德成为人的价值观的一部分。那种情况下,才能有作用。在独立的价值观下,道德能起到的作用甚微。所以,道德的位置应该在教育之中,而不是教育结束以后。我们可以大胆地确定,我们之所以会认同道德,那是因为在我们成长中获得过有关这种道德的教育,所以它就被内置在我们价值观中,那样才能起到作用。所以,一切的道德问题,归根到底上都是教育问题。不要只是牵扯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纠缠到最后只会给媒体带来利益。而且,任何的道德问题都是个人与他人的问题,到头来,只是一个人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是否侵犯到别人的利益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育的时候,把这种不侵犯别人利益的价值观能够内置,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试想一下,社会中所有的人都不会想着侵犯别人,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人被侵犯,还有人去想着侵犯别人吗?只有在现在这种,前提别人会侵犯你的教育下,人们才会想着侵犯别人。任何行为,都是被示范以后才会得到传播。研究表明,经常看电视暴力镜头的孩子会比同龄人表现出更多的暴力行为。所以,请不要职责人类的道德丧失,这全是教育的责任。想一下,上世纪4、50年代,侵略各国的侵略军,难道他们出生就是嗜血的吗,当然不是,完全是教育洗脑的结果。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道德,是毫无力量的道德。没有一个正确方向的教育制度的国家,是一个没有道德可言的国家。请不要把道德摆错位置,道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为它没有被内置。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哦《谈道德》 1.道德是什么 2.有关道德的故事 3.感慨:道德的重要性 550字以上

要经典的故事片段

“…林海秀死的话…”
“…嗯…”
“会哭…”
“谁哭…你…?”
“我…”
“…这样啊…”
“…你死的话…”
“…我干嘛要死…”
“啊该死…打断人说话…~~???”
“…嗯…对不起,那…我死的话…???”
“…不会哭…”
“…嗯…为什么…”
“…因为从那天起我也不会再呼吸了…”
这是我看的小说《惹我你就死定了》里的一个片段,我很喜欢,读了也很有感受,起码我觉得这一段很经典。

求雷锋的故事啊啊啊!知道的行行好啊!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那位妇女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雷锋听了,说:“大嫂!你跟我来吧!”雷锋领着那位妇女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那位大嫂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大嫂还想还我钱呢,就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又有一次,雷锋从丹东做报告回来,还是在沈阳换车时,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还背着一个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这是上哪儿去啊?”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我从关里来,要去抚顺看儿子。”雷锋一听,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大娘上了车。车上人挺多,雷锋给老大娘找了一个座位。老大娘告诉雷锋,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去看儿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雷锋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写着抚顺市XX信箱。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说:“您放心把,下了车,我一定带您找着您的儿子。”老大娘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车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搀着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雷锋同志在1961年4说23日的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记中,雷锋又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还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有关道德的行为叫什么行

品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半命题作文 请以“那---的---”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急, 明天就要交了。大家帮帮忙行行好

半命题作文请以“那---的---”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急,明天就要交了。大家帮帮忙行行好那执着的守望一个人在黑暗中又看了一遍《海上钢琴师》,悠悠的片尾曲中,我试图扑捉影片触摸我心灵的地方,

知识大全 谁帮我找找,孝敬父母的故事传说,我非常急,完成作业

谁帮我找找,孝敬父母的故事传说,我非常急,完成作业??求求大哥大姐们!包拯孝父母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

下列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表述,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属于行政伦理的范畴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国民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职业行

知识大全 谁帮我找找一些幽默的故事,讲我女朋友听的,我刚才讲了个她听过,我惹她生气了拜托了啊,谢谢

谁帮我找找一些幽默的故事,讲我女朋友听的,我刚才讲了个她听过,我惹她生气了拜托了啊,谢谢幽默故事一之《请君入瓮》我是一个聪明的贼,早就上了公安局的黑名单。这天,我照例在广场上搜索猎物,一位迷人的长发姑

知识大全 资金大概在5万,化妆品、花店、服装,做哪行好啊

女孩子23岁,想自己做点小生意!资金大概在5万,化妆品、花店、服装,做哪行好啊?哪儿行都可以挣钱,反之就是都可以赔钱.你积累的资金慎重投资,不妨再观望看看!不打工了,想做点小生意,请问化妆品店,水果店

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两难故事法

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两难故事法。_____答案:错误解析:关于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采用观察法和故事对偶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柯尔伯格采用的是两难故事法。

知识大全 一个男生会因为听到女生喜欢一个男生的故事觉得很不值,而同情她想第一对女生好吗

一个男生会因为听到女生喜欢一个男生的故事觉得很不值,而同情她想第一对女生好吗?还好吧,多半是因为本身就有好感女生喜欢一个男生与爱一个男生的区别爱是希望他和自己步调一致,和自己心灵相通,他无心说的一句玩

知识大全 2岁孩子看动画电影好吗

2岁孩子看动画电影好吗不好,电影院音响太响,而且电影时间太长,对眼睛不好好看动画电影直觉反应迪士尼美女与野兽还有美人鱼好像也符合你要求吧?汗了你看动画还要看暧昧的好像某些漫画拍成的动画会有吧去找找变~

知识大全 有关道德的四种观点,哪种在企业经营中最为流行

有关道德的四种观点,哪种在企业经营中最为流行企业伦理也称商业伦理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