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Posted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方面的变化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改革开放30年了,可以说,这3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最快的时期,也是我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条件变化最大的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恰如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红蕾、万村新绿。30年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发生变化有多大我说不好,但仅从我们身边日常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就能体会和领略到改革开放大潮的滚滚涛声。 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虽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长期实行布料定量供应,人们衣着的款式仍很单调,多数以棉布为主。每人拥有的衣服为数也不多,一套服装要穿好多年,兄姐长大了,留给弟妹穿,舍不得丢弃。记得我五年级毕业时,不知那个时候怎么毕业时间是冬天。要照全班合影,老师让我们回家穿新衣服,我本来就只有那身唯一的且补着几块补丁的衣裳,可天真的我还是到家中吵着让母亲找新衣裳。母亲翻箱倒柜半天也没找出一件可供我穿的新衣服来,最后母亲只好用当兵的大哥寄回的那顶垫些纸我才能戴住的军帽把我哄到了学校。时间一过三十年,每当我看到当年五年级毕业时的照片,就会记起那顶军帽,更不会忘记那段艰难的岁月。 如今,每个家庭不分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好多套衣服,春夏秋冬齐备,而且不断更新品种,更新款式。服装的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一进服装市场,男女老少各种成品服装,品种繁多,款式各异,任由选购,价格便宜,比到裁缝店订制还合算。很多家用的缝衣机成了家庭陈列品。如今在人群中你若见到有人穿补丁衣服,那是小青年们为了好看而特意制作的。过去的女人忙着补补丁,现在的女人忙着比新衣。现如今是旧衣服(确切地说是过时的衣服)越积越多,看那衣柜里叠满的旧衣服,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真为旧衣愁啊! 食———“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之前,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相当一部分人仍处在半饥半饱的状态,机关干部、城镇居民实行口粮和其他副食品(包括大米、猪肉、鱼、油、糖、豆等)凭证定量供应,煤炭、火柴、肥皂、草纸等也要凭证购买。那时,经常出现买物排长龙的现象。同时,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忽视多种经营,强调劳力归田,不准农民外出经商,限制农民超量饲养“猪牛羊”,造成农村长期以来处在百业凋零、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生活贫困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粮食的充裕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农村呈现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市场繁荣,物产丰富,品种齐全,除了鱼肉蛋菜之外,还有鲜活、熟食、丸类、腌制品和各种小食、水果、烟茶酒以及鱼胶、鱼翅、燕窝等高档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只要手里有钱,什么东西都可买得到,人们可根据各自的需要,自由选购。长期困扰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巧。不少家庭为了图方便,省时间,逢年过节、做生日、办喜事,全家人上酒楼品尝美味佳肴。家里来了客人,电话一拨,饭菜送上门,方便又省事。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逐步改变,“流动饭店”、“宴席大篷车”、“厨师上门”等各类形式的流动餐饮服务应运而生,为农民提供包括桌椅、餐具、买菜、加工、卫生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和方便。今昔对比,正如我们山丹一位文坛老前辈诗中所说:“过去是一年里吃不上几回席,现如今是一年里没有几天不吃席。” 住———改革开放前后对比,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家几乎都是用土块修建的四梁八柱房子。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农村欧式建筑,两层小洋楼拨地而起。室内的装修及家具、电器,由低级到高级,客厅的陈设由木制的沙发换成高级红木或真皮沙发。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由小到大,由电子式的到液晶、等离子式的,一家拥有二三个电视机的家庭为数不少。人们所谓的“三大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步升级。70年代是自行车、缝衣机、收音机,80年代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90年代是摩托车、电脑、空调器。不少家庭还有电饭锅、消毒柜、音响、录像机、微波炉等等。各家各户普遍安装了电话,手机的普遍使用就更不用提了。一些家庭还购置了小汽车。 行———改革开放使交通建设空前大发展。改革前家乡的路况很差,路面狭窄,都是泥土路,崎岖不平,遇上雨天,车辆行驶十分困难,摇来摆去如跳“摇摆舞”。如今,交通运输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汽车可直通各乡村。路面普遍进行拓宽硬化。车辆种类繁多,有豪华大巴、中巴、大中小型客车、的士、公共汽车、摩托三轮车等。人们外出探亲、出差办事或旅游,既方便又快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享受大自然风光,欣赏祖国锦绣河山,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人生道路上饱尝了酸甜苦辣的中老年人感受更为深刻,他们高度赞扬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政策,从心底里发出共同的心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部队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部队方面的变化。请参考::bbs.86516./viewthread.php?tid=1864368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 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
现 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前几年,小学一年上百元,中学一年上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几乎300倍,今天,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学费全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前几年,桦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长出了大骨节。现在,人们吃的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就算是自来水也经过了处理
总之,改革卡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
70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在我国,唯一真正值得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用这句话来来理解当前的中国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具体来说,首先是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展是要有代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坏。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600字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 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洋洋,回老家吧?”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我。“哼!我才不回去呢。”说着,我便把头扭向了一边。“为什么?”妈妈问我。“老家有什么好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人们住的屋子又破又烂,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我才不回去呢!”我满脸不高兴的回答。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你不能总用老眼光看待问题呀!”“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满不情愿的被爸爸拉上了汽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下车一看,啊!这还是以前的老家吗?怎么变化这么大。只见以前通往姥姥家的那条土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放眼望去,马路两边种满了枝繁叶茂的小树,村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看着这绿油油的稻田,我感觉就像在看风景画一样。
来到姥姥家,眼前的现象使我惊呆了:这是姥姥家吗?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只见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红砖绿瓦、宽敞明亮的房屋,屋内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曾记得以前的姥姥家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房顶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进到屋内,简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就算拿十个盆接也不够。家里除了妈妈刚给老爷买的那台收音机,其它东西都破的不成样子。谁知几年不见,老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使人意想不到啊!
到了家里,姥姥告诉我:“这几年托党改革开放好政策,农民的日子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土房、瓦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泥泞的路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人们都提前奔小康了!”
变了!真的变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500字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家乡变化大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苏州小女孩。爸爸妈妈经常对我说:“你之所以能过上现在这样幸福快乐的日子,要感谢邓小平爷爷提出‘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这样一位既优秀又伟大的好领袖,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福音啊!”
你们看,短短三十年,苏州里里外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苏州再也不能与过去相提并论了。改革开放之前,苏州是个小城市,到处都是白墙黑瓦的房子。爸爸妈妈曾经告诉过我:像原先的瑞光塔经过岁月的侵蚀早已破旧不堪,附近都是破旧的砖瓦房。但如今经过政府对瑞光塔的维修,以及对周围房屋的翻建打造,面貌已焕然一新,变得美丽迷人,成为旅游景点,是我们苏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再说说过去的人民路吧!不仅路窄,而且地上哪是什么柏油马路呀?都是一块一块的石板路;一到下雨天就遭了殃,地面容易积水、路上颠簸不平。如今,石板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平又宽的柏油马路了。
现在的苏州,老百姓生活富裕、高楼大厦随处可见、高架连着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处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改革开放不仅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国家也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让世人刮目相看。就说我们的体育吧,1984年许海峰摘得了中国在奥运会中的首枚金牌,这多么令我们骄傲啊!而2008年8月8日,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回忆起我们申奥成功的当时,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普天同庆,每个人都充满了激动的心情;而今年夏天作为第29届的奥运会东道主,中国代表队一共获得了51枚金牌,以“世界第一”的金牌总数完美地结束了“北京奥运会”。
看来,我们还要刻苦努力地学习,让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用我们的智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兴盛。我坚信,只要努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行的变化

自己写的: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或现实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在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后,通过改革开放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上五个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素。
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成员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见十二大报告),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1.09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留下一个不小的尾巴),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不必一一列举。
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过去年代存在的那种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状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们敢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以上这些,就是现实存在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特别要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
但是,国际国内都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搞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者说,中国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有人甚至想当然地列出几条,作为标准,对照现实社会,指责改革开放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这里涉及到一个老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丢开老祖宗,随心所欲地发议论。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这个要求,以后他们又不断地阐述这个思想。
“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633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活的行动理论,而不是必须机械照搬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就是说,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是列举几条特征,来判断社会主义,而不善于从基本思想的高度、从本质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们认定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我们强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特别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用中国语言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当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
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更多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从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看,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但是,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确有不少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概括地说,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以阶级斗争为纲、高度集权。通过改革开放,这些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有的相当彻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变。总之,我们的改革开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国实际的东西,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东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在,等等。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彩。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孟津的变化

3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农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无论农产品流通的放活,还是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归根结底,是党中央英明领导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亿万农民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成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披肝沥胆团结奋进的结晶。
回顾30年,我国农村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纵深迈进。第一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第二步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如今的农村改革,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农村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了按市场需求配置农业资源、按供求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这一根本性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党中央连续5年下发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农业迎来了连续第五个丰收年;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让农民成了山林的主人,沉睡的荒山焕发了青春;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建设,为农村繁荣奠定了基础;农村综合改革又为新农村建设谋划了美好的未来。
一系列农村改革正在统筹推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农村迎来了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的新时代。
夯实农业基础,让农民得实惠
我国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创造,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让农民得实惠。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改革之前的6000多亿斤增加到2007年的10030亿斤,30年增产60%以上。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从改革开放之前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底的1479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的4140元。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农村综合改革迈出新步伐。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围绕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为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从2000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达3000多亿元。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不断扩大。按照中央5年内不增加编制的规定,各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据统计,到2007年6月底,全国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乡镇达到14049个,占乡镇总数的40.5%。
云南省云龙县委书记徐会良感慨地说:“农村综合改革,从制度上夯实农业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在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增幅相比城镇居民还是不够大,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脆弱,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还满足不了需要。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农村又迎来了新一轮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断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多予少取放活,其中“放活”是关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减免税费等配套改革措施应进一步跟进。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家庭经营的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适应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东营的变化

东营:改革开放谱新篇 科学发展结硕果
山东统计信息网 2008-11-12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将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东营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暨建市二十五周年以来,东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东营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前列。东营正在成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辉煌的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暨建市二十五年,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将对我市今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很大启迪。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3年,主要以农业快速增长,工业及其他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由于党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GDP增速15.3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4.12万吨到1983年的45.65万吨,增长33.8%,年均增长6.0%;棉花总产量由0.21万吨增加到3.35万吨,增长14.8倍,年均增长73.6%。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迅速提高。198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0元,比1978年增长4.2倍。城市改革主要是以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为重点,进行了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推行以盈亏包干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并在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单一的计划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时期,各项改革的兴起与展开,为长期封闭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经济发展平稳渡过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经济增长周期。
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1年,是东营建市后,改革由农村向城市以及整个经济领域全面推进并逐步整顿深化的阶段。这一阶段东营经济发展极不平稳,可以说,大起大落,经济增长最快的年份,1984年达到增长的峰顶值114.1%,最慢的年份,1988年下降7.5%。这一时期,改革的主攻目标是,突破过去以产品分配代替市场交换的产品经济模式,使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不断加强,有效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以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广泛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对计划、财税、金融、价格、劳动工资、外贸、物资等体制进行了初步改革。多年来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期间,全市经历了1989-1991年针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实行的全面治理整顿和继续深化改革,经济发展起伏不定,1985年经济增长比较平稳,增长5.9%,1986年下降5.5%,1987年忽然增长25.5%,1988年、1989年呈下降趋势,1990年进入经济平稳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0年,是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时期。特别是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东营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这一期间,改革开始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1993年,国务院将东营市(不包括所辖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流通体制、社会保障、住房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全市经济顺利实现了由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过渡。1995年、1997年、2000年生产总值又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1992-2000年GDP年均递增11.4%。

改革开放三十年长春的变化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长春人,在长春也生活也有二十二年了,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很了解我的家乡,可直到上了大学,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之后,我突然发现我一点都不了解我的家乡,当同学问我某某地方在哪怎么去时,很多时候我都答不上来,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室友问我长春市有多少人,我说三四百万吧,后来我特意上网查了资料,知道长春有八百多万人,我也向我那位室友更正了我的错误答案。
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对于长春来说2008年的10月19日是长春解放60周年的日子。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于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长春。但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的魔爪又伸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划归吉林省,随后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首先简要的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长春。长春是吉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位于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总面积2056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906平方千米。
长春始建公元前2000年,是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惠(秽)族(秽族,肃慎一支)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誉,是中国汽车、电影、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行业的发源地。坐落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坐落在长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为弘扬电影文化,长春市政府自九二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电影节,邀请国内外电影界知名人士和电影厂商汇聚长春,共创电影辉煌;著名的净月潭森林旅游区总面积近二百平方公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长春的城市名片包括: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长春汽车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冰雪节、中国长春农业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等等。
现在的长春,城区是如此的美丽,经济是如此的发达,科技文化也是如此的强盛,交通也是如此的便利,可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长春可不是这样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下雨的时候,因为那时候还不是柏油马路,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所以每到下雨天就要再带双鞋,到了学校要换鞋。就在几年前长春市政府推行畅通工程后,城区的路面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有泥泞的路,基本上都是柏油马路了。
那时的交通也没现在这么便利,没有这么多的公交车,更没有这么多的出租车了,去哪里都很不方便,现在呢,增加了很多的公交路线,而且公交车也越来越漂亮了,用上了卡机,也有了移动电视,坐公交车也变得不再无聊。而且有的公交车冬天甚至有暖气呢。还有轻轨的开通,使交通变得更加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方便了很多。
小学以前,城区大部分还是平房,只有市中心有些楼房,但也不是很高,可现在基本上都是楼房了,你已很难看到平方了,现在六层的楼房已经算矮的了,原来只出现在商厦中电梯也出现在了居民楼里。申奥成功后,国家推行全民运动,现在基本上每个小区都有健身器材,每天都有很多的居民到那里去锻炼身体,给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好去处。
再说说教学的变化。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第一次上计算机课的情景。那时用的只是普通的学习机,老师只是叫我们简单的计算机知识,上上机课的时候,由于我们机器数量有限,基本上我们要两个或是三个人共用一台机器。那是机房理由三台电脑,那时还是用DOS系统,偶尔老师也会让我们到那试试,可操作起来再麻烦了,那时能去按按键盘都觉得高兴得不得了呢。后来学校更新了电脑设备,我们也用上了真正的电脑,一人一台,现在每个学校都有机房,电脑设备也是越来越先进了,有的甚至用上了液晶屏的,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也开始进入个人家,很多小朋友小的时候就能学习电脑。
还有,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要做公开课的时候都要用幻灯机,很古老的那种,老师每次都要准备很久,幻灯片做起来也很麻烦,要用黑笔在玻璃片上小心的写,保管起来也很麻烦,一不小心就可能弄花了,现在呢,老师都用电脑做几张PPT就可以了,很多以前只能靠老师说学生自己想的难题,现在通过电脑都能很明白的表现个学生看,不再是“猜想”了。
以上只是我想到的长春的变化,当然长春的变化不止这些,经济、文化、政治等等方面的变化太多太多,归结起来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改革开放以来,不光长春,中国各地都发展迅速。
长春,一座拥有四千年古典建城史和二百余年近代城市发展史的东北核心城市;长春,一座日益开放繁荣富强的国际化大都会,正以其愈来愈勃发的英姿迎来更加崭新美好的明天!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求求各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求求各位!可以从八零、九零、两千后这三代人的生活变化谈起4037070366“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比赛求求各位!wjisksthumx耘blackbird200改革开放三十年

知识大全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改革开放30年:从数字看珠海人民生活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

知识大全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题目是《话改革 看家乡》关于瓦房店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题目是《话改革看家乡》关于瓦房店随着土地承包到户,1980年分家后,父亲向大队申请给我们家划拨了新庄基。靠父亲在外面辛苦挣钱,母亲在生产队劳动修水利挣工分,全家人省吃俭用,我们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__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_____。A、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B、解决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知识大全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迅速发展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迅速发展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发生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党领导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

鱼养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尤其是水田除草剂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草荒难题,使水稻产量不断提升,这对国人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极其严重,一方面,化学药物的大

鱼养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尤其是水田除草剂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草荒难题,使水稻产量不断提升,这对国人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极其严重,一方面,化学药物的大

地震保险的作用

地震保险的作用地震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作用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一定的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客观需求,并按顺序从低到高逐级发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性

知识大全 中国未来十年的最大变化将是什么

中国未来十年的最大变化将是什么能原结构转变(减少对石油依赖,电力大发展,能源完全自给)农业现代化企业联产品牌意识改变(构建区域大品牌)新一轮的政策改革(国家协调,企业联合,产品兼容,品牌共创)中国自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条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51号)中,明确规定了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即:"农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基层组织比较健全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