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Posted 政治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
1
)
明建设
“五位一体”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生态文明、
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
政治建设是保证,
文化
建设是灵魂,
社会建设是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故从而可知生态文明建设
与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建设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
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
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的、
需摆在首要位置的,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
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生态文明建设好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
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
之上的,
人们只有处理好了人与自然地关系,
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性,
在
积极努力改造和利用自然地同时,
懂得保护自然,
优化和改善自然,
在生态文明
建设中坚持节约为先,
保护为先,
自然恢复为主;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
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那么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随之而来,才
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
3
)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五
者缺一不可,
都是把我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然而没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空谈生态文明建设也毫
无意义可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
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
关系。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然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经济发展
水平、
文化建设状况、
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
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
态文明建设道路。
(
4
)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
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
境。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
自然是根本,
可以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可见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以前的不顾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只顾发展
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
破坏了自然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
那样的后果是没
有人可以承受的,
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
人们只有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下,
发展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这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得到了双赢的结果。
总而言之,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的基础,
五者却
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建设的全过程
要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环保部门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政策落实和具体化到相关领域。
一、政治领域: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
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保障生态文明政策创新,是目前的紧迫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将触碰各种利益主体,如果没有一种超越各种利益主体之上的政治领导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创新将难以有本质上的突破。要发挥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各级执政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领域,建立党总揽生态文明大局、全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氛围。
加强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议题作为党中央决策的重大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增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各级人大要将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议题作为当年的重点讨论议题,制定地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同时,要加强监督,对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协对生态文明工作的监督职能,保证涉及生态文明的重大国家预算和工程方案都经过政协和人大审议程序。通过专门的委员会设立有针对性的调研题目,在更大范围内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政协作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局面,促进政协在组织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会议和活动上发挥积极作用。
二、经济领域: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培育和引导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新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将环保产业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加大政府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服务管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环保需求产业化;突破自主创新瓶颈,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三、社会领域: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提高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程度,使社会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
第一,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并在相关条文中具体规定,对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请求权等具体内容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加大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第二,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在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管理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并且是扩大化的规定。信息公开在包括有关环保的特别法中要有明确规定,通过法律手段赋予公众监督环境管理信息公开的权利以及对不能实现此权利的救济途径。第三,健全环境立法听证制度。完善立法听证程序规则,并使之具体化;扩大环境立法听证的范围。第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大环境行政诉讼中原告的范围;调整现存的诉讼模式,选择公众诉讼模式,使任何公众都可以对损害或者可能损害环境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制度。第五,建立和发展我国非政府环境保护团体的制度。同时,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和权利意识教育,使环境意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文化领域: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逐步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意识形态,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执政观、政绩观。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大力促进生态文化研究与实践,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加强环境文化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境文化发展机制;加强媒体宣传机制,创造环境文化社会氛围;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借鉴西方环境文化理念,加强国际环境文化交流与合作。倡导绿色消费文化,培育生态消费意识。规范绿色产品标准,鼓励企业绿色生产,为消费者绿色消费提供更大的绿色市场。
五、环境领域: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为主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环保部门建设生态文明,要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为主线,即环保工作要突破在经济发展之外从事环境管理的状况,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实施过程之中。要高举生态文明大旗,争当建设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实践者、主力军和主阵地。建设“两型”社会核心就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去规范、引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当于对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授权,要求其承担起对整个社会的使命。
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手段来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继续严格执法监督,持续开展环评专项行动;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不让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成为未来地方发展的隐患,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留足空间。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倡导节能减排,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建设的全过程
要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环保部门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政策落实和具体化到相关领域.
一、政治领域: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
二、经济领域: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三、社会领域: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按照《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党的十八大决定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多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是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表了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发表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宣言,因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次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立场:就是要在今后几年内,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好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未来五年内为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开创的,又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能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道路;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解决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理论意义.党的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因此,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此,党的十八大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样,党的十八大就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的指导思想,从而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举起来、完善起来,这是党的十八大对党的重大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此外,党的十八大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在其他许多方面实现了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例如,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等等.
三是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的总布局和战略布局,因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的“全面”,既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目标要求,也包括了生态文明方面的目标要求,如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求循环经济形成圈套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求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这个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而就必须作为一项战略建设提出来.为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指出: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此外,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其他方面的一些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四是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发布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愿、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围绕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具体实践目标,党的十八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等等.
五是世界意义.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道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因此,中国的前途命运已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也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给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本国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启迪经验和借鉴意义.
六是历史意义.从理论上看,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形成全党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实际能力、自觉行动,实现和体现其历史意义.从实践上看,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因而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其贯彻落实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具体地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战略全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从课本中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所以接下来深刻讨论一下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中其他“四位”的关系:
1、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必然可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反之只有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看待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绝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和互补的关系。
2、生态文明与“政治建设”
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保障生态文明政策创新,是目前的紧迫需要。生态危机虽然发轫于生态领域,但是它直接波及人类的政治领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安全,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进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态文明建设为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提供生态基础,为政治建设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两者具有紧密的互馈性。
3、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
逐步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意识形态,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执政观、政绩观。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化,而生态文化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生态文明在建设良好的自然关系的同时,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所以总结说来,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关系。
4、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而民生问题与生态问题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发展社会事业化社会结构,还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发展良好的生态文明,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体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条件,所以生态文明的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因此,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类的文明建设除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还有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与自然之上。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的姿态面对自然,为满足自然需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对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前提是进行生态建设,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可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否则,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将制约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脚步,甚至给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到那时候,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就对人类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关参考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道作出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道作出重要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完善的_____,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须_____。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主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__、__”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_____、_____”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_____是首次写入。A、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B、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设任务,指的是_____。A、经济建设、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B、政治建设、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D、政治建设、经济建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__在内的“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_____在内的“五位一体”。A、物质文明建设B、生态文明建设C、精神文明建设D、社会文明建设答案:B解析:党的十八
加强我国的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属于我国政府的__
加强我国的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属于我国政府的_____。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文化职能D、社会职能答案:D解析: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__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_____的引领和规范作用A、法制B、法治C、依法治国D、依法执政答案:B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_____。A、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B、——切劳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平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之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需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而发展绿色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赋予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在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平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之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需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而发展绿色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赋予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