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从精英到大众
Posted 知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从精英到大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年前的这个时候,2001届应届毕业生小孙在两种选择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中国新闻学专业的最高学府——人大新闻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边是的正式编制员工。几个月的痛苦抉择之后,她放弃了深造机会来到报到。「主要原因是自费,三年下来得3万块,想想还是算了,再说中青报的工作机会很不错。」七年后的今天,住着宽敞的房子,开着私家车上下班的小孙无悔当年的选择。「我们那个时候找工作相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容易很多,我们班上同学大都一人手里握著几个offer,大家为选哪个而为难,也有很多同学选择深造,那时觉得学历越高就越是精英。」
时间很快就到了2008年,小孙的师妹,2008届毕业生小周面对发出去上百封履历大都石沉大海的现状深感焦虑:「考研结果还未知,但即使考上了也只是暂缓就业的退路而已。招聘会上满眼全是找工作的人,学了四年,到最后连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这种滋味真不好受。」
小孙和小周的境遇反映了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态的变化。2001年到2007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七年。七年间,「市场化」、「大众化」、「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普通劳动者」等词汇相继进入人们耳畔,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精英身份被彻底颠覆。
2001年、2004年、2007年,本刊编辑部分别进行了三轮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以期了解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发展动向。从精英心态,到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的激烈冲突,再到基本接受大众化的现实,三次调查结果,反映了七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给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带来的深刻影响。
2007年底,针对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调查结果出炉,与前两次调查相比,2008届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已然接受了大众化就业的现实,在他们的身上,以往「高人一等」的精英就业意识越来越少见,求职的务实性显著增强。然而接受现实并不意味着无奈和妥协,他们已经学会主动地适应社会,拉近自身与社会的距离,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内」与「外」的此消彼涨
华为、IBM、中国移动、中国石化……首选企业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众多公司的就业选择中记忆最为深刻的,即心理占有率。2008届毕业生依然衷情于这些知名的大公司大企业,然而变化显而易见:2001年调查结果中,涉外企业与国内企业的比例为27:25,在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当中,国内企业仅有海尔、华为和联想三家;2004年这个比例为24:21,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国内企业数目上升至五家。而在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前五十位首选企业中国内企业占了31个,数目首次大幅超过外企,前十位企业中国内企业数目继续上升至6家。数字的变化反映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改变,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记得我刚进大学时,师兄师姐对我最大的告诫就是好好学英语,找工作的时候就有机会去外企。」1998年上大学的张女士回忆当年的情形。那个时候,对于就业的学生,外企可以说是唯一让人瞩目的明星、焦点。「进入外企意味着拥有了广阔的发展机会、丰厚的收入、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但只有身为精英的大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外企工作,外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分精英与普通人就业的标志。成为一名外企白领更是很多女生梦寐以求的。而反观当时的国内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国有企业「老态尽显」,论资排辈的用人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为阻碍人才进入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82%,广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66%左右,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高出全社会0.5个百分点左右。涌现出一批民营明星企业,民企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而此时的大学生,精英就业观念正在受到严峻挑战。2003年,高等教育扩招之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反馈回校园的信息并不乐观,大学生就业首次遭遇寒流。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求职期望值逐渐降低,处于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转折的阵痛中,很多人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大众化就业的现实。2004年的调查显示,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过程很难和较难,只有不到20%的大学生认为求职过程较容易和很容易。在对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评价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一般,这与以往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精英」定位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这几年国有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国企的用工环境和用人机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一些大型国企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考验而立足于市场,不仅在经济效益上获得发展,在企业的用人、薪酬和管理等各种机制上也逐渐成熟,更多地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此外,国企的高福利以及相对稳定的特点更是成为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日渐看重的东西。相比之下,由于本土化程度加深以及竞争压力,外企在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方面与国企的差距逐渐缩小。2008届毕业生小卢早在年前已经得到一家外资企业的offer,但每晚在灯火阑珊之时才从公司下班的他却向往一份既稳定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外企虽然收入高,但工作强度太大,没有自己的空间,并不适合我。」
事实上,正如调查所示,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到来,很多毕业生在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选择的天平正在逐渐倾斜。以往想去外企更多出于一种精英情结,从事业发展的角度,选择之间尽显理想色彩和英雄气概,而经历几年就业难的磨砺和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熏陶,很多人褪去了理想化色彩,选择更为理性和务实,显然,大众化就业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
另一个调查结果——企业吸引力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2001年,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发展潜力、国际化趋势和知名度,然后是薪酬与福利、激励机制、培训机会,而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依然将个人发展机会放在首位,其次为薪酬福利、培训机会,而国际化程度和名气与2001年相比名次明显下降。这正说明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务实性越来越强,精英意识、理想色彩越来越弱。
此外,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更多大学生选择的机会大为减少,少了选择底气的他们更加青睐稳定的饭碗。与前两次调查不同的是,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首次在行业调查中加入了政府机关(公务员)一项,调查显示,7%的大学生选择了此项,而在行业吸引力分析中,选择「稳定」一项的大学生比例为9%.在日益丧失选择权而处于被选择境地下的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务实和功利。
「大」与「小」的艰难选择
毕业之后去哪里工作?对此,三次调查结果大同小异。2001年首选就业地区调查中,32.37%的大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2004年,上海、北京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地区,而经济发展快速的东部沿海地区超过广州、深圳,位列第三。在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北京成为第一就业首选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升至第二位。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吸引正逐步加大。 求职的首选地区:
然而仔细观察和分析三次调查结果却也不难找到存在于「大同」中间的「小异」,而这些「小异」恰恰反映了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微妙变化。
2004年和2007年的调查中,增加了求职次选地区一项。东部沿海地区是毕业生在求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遇阻时,最佳的备选地。而在2007年的调查中,中部大中城市在次选地区中的排名明显靠前。这说明今天的大学生在地域选择上更为多元化,这也更符合就业实际。
「现在的学生回家乡去找工作的比过去多多了。」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说。「当年我们班一共就三个同学没留北京,就是家在上海、杭州和广州的。」2002届毕业生张女士告诉记者。张女士的中学同学大部分在家乡工作,每次回家她总是感慨不少:「你看他们,生活真的比我滋润多了。我也就是图个好听,在北京工作,但其实真的很累,上班地点又远,房子又贵。」言语间大有悔不当初之意。「我也想明白了,对于像我这样的女孩来说,没必要非在北京工作,回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也不错。」2008届毕业生小赵说。
尽管是少数,但这些声音的出现正是大学生在这几年就业困难形势下的新选择,反映了他们就业心态的转变。与过去「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把留在所在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回家乡的省会城市就业当成自己的选择。尽管依然选择城市,但大与小之间的距离毕竟有所缩小。
而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变化。2004年,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乐于接受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只有在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被迫接受,而30%的大学生坚决不能接受。而到了2007年,8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到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坚决不能接受的比例下降为20%.这一方面说明,基层就业已经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面对大众化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调整心态,基层就业必将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对于少部分坚决不接受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政府和社会更多的责任在于引导,更重要的则是需要逐步完善基层就业的相关配套政策,让基层能够成为有极大吸引力的就业点。
「多」与「少」的博弈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三次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2001年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的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2004年为2390.38.在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中,67%的大学生选择范围在4000 元(RMB)-1500 元(RMB)之间,54%的学生选择了3000 元(RMB)以下,但能够接受1500-800 元(RMB)的大学生还是少数。调查显示,1500 元(RMB)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由于性别不同,在薪酬期望方面,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出女生。 您对求职薪酬的考虑(试用期后的工资)
从期望工资的各个区间段分布可以看出,这几年大学生在薪酬的期望上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反而略有上升,这似乎与周遭一片大学生「贬值」的声音相矛盾,有人或许因此批评大学生不切实际的求职期望。然而我们认为大学生对于薪酬的期望仅是一个方面,不能简单地作纵向对比,毕竟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不能要求现在的大学生薪酬期望一定要比过去低,才说明他们比较理性,而应该将大学生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水平进行对比。
2001年到2007年的七年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七年间全国的房价上升「神速」,物价水平显著上升,与生活成本的上升相比,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并不见显著提升。以上海为例,据媒体测算,2007年一个无房大学生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每月开销大薪酬概需要2000 元(RMB)左右,还不包括偶尔打打打牙祭、医疗费用、娱乐等费用,而在上海安家置业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2007年某人力资源网站公布了全国应届毕业生当年税前现金收入市场平均水平:2005年,28011元;2006年,26758元;2007年,24852元。由此可见,结合社会实际水平和企业薪酬水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确定薪酬的标准正是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人才市场的行情和用人单位的实力。这反映随着市场化、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真正走向市场化,薪水由市场决定是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有利于加快家长、大学生和整个社会接受市场化就业理念,摒除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显示,面对求职的竞争压力,研究生的薪酬期望与本科生的差距已经不大。30%的毕业研究生选择了1500 元(RMB)以下的薪酬期望,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全部调查人群的整体比例。而在2001年前后,「如果一个研究生在求职时,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5000 元(RMB)起薪就达成协议,他首先要被他的同学瞧不起。」研究生与本科生薪酬期望差距的缩小无疑进一步反映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
多元与理性的选择
多年来,处在「精英」与「大众」转折过程中的大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从2000年开始启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车,使中国在短短三四年间,适龄青年的大学毛入学率达到约15%,在统计意义上提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学生的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要实现大众化并不是一僦而就的事,一些大学生试图通过考研来摆脱大众化给就业带来的阴影,用高学历继续自己头上的精英光环。
2001年,中国研究生扩招第一年,此后几乎每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均以20%的速度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去向就业求职与继续读研读博(包括出国深造)的比例均为49%.相比之下,2007年的调查数据则显示,考研热已经趋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直接就业。这一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相吻合:教育部2008年1月公布,相比去年的128.2万人,今年全国共有120万人报考研究生,首次出现大幅下滑。上海、北京、湖北、山东、河北等省市报考硕士生的人数都比上年减少,其中北京降幅9.5%.
考研热的降温与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增加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更有力地证明,在大众化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毕业去向时越来越理性。调查同时显示,除了深造与就业,在毕业出路的选择上,创业也已经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尽管人数并不多,但这一苗头无疑也证明了今天的大学生开始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他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2007年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职业回报方面,除了看重现实利益,同时也较有长远的规划,他们对于获取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更为重视,而这些方面正是目前职场比较看重的。这无疑反映了今天的大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拉近自己与社会与职场的距离。在企业印象渠道方面,2001年的调查表明:「相关报道」、「各类媒体广告」和「产品本身」明显高出其它渠道。而2004年的调查中增加了企业的促销活动一项。到2007年,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产品本身成为大学生获得企业印象的主要,同时校园活动、企业的员工、公益活动也会使大学生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印象。这更进一步表明了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
结语: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走过从「精英」向「大众」转折的七年,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从最初的陌生名词逐渐成为深入全社会的基本观念。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大众化给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观念带来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作为主体,大学毕业生从最初的不接受与不适应到今天的调整心态主动适应,其间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态更为务实与理性,他们越来越意识到,怨天尤人没有用,转变自己的观念和心态,加强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自身的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而这样的变化对于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的就业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众化就业的变革过程将是长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步完善。
相关参考
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人们借助它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迅速传递到目标地点。__是
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人们借助它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迅速传递到目标地点。_____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A、电影B、电视C、互联网D、报刊答案:C解
如果在准备上疏忽大意,哪怕是技术精英,也有可能与心仪的企业失之交臂。在激烈的竞争中,从跳槽到拿到offer的每一步,都要步步为营、慎之又慎。采访了多位拥有实战经验的跳槽者,并总结了以下七点经验,希望能
全民参与,事事皆可议的文化批评在兴起之初,或许有着“去精英化”的“先锋色彩”。但在这种“去精英化”的过程中,凡俗化的批评
全民参与,事事皆可议的文化批评在兴起之初,或许有着“去精英化”的“先锋色彩”。但在这种“去精英化”的过程中,凡俗化的批评也因思想与文化维度的_____,而极易沦寻常巷陌的“口水战”。缺少了思考的呐喊,
如果在准备上疏忽大意,哪怕是技术精英,也有可能与心仪的企业失之交臂。在激烈的竞争中,从跳槽到拿到offer的每一步,都要步步为营、慎之又慎。采访了多位拥有实战经验的跳槽者,并总结了以下七点经验,希望能
IT精英求职英文自我介绍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Eachexaminer:I
想知道:哈尔滨市一汽大众诚杰4s店在哪在平房区松花路与新平街交口。从松花路云谷往西,过了桥洞第一个信号灯右转,在左手边就是。从102走的话,沿着102走,道右边有平安村,在平安村正对着的路口左转,过了
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当你到餐厅用餐时,向女侍或服务生点好了菜之后,酒保就会走过来问你喝什么酒。假如你对当地酒类缺乏认识时,就把一切
我叫**,来自黑龙江,我是从**年*月份来到某公司工作,在我来的第一个月看到有的同事发工资发了6千多,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样能做到。从此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工作中有了激情,可以说
在三年大学学习中,我认真学习文化课程,较熟悉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还学会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磨练出一个自信和上进心强的我。三年来,在老师的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了秘
各位领导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相各位介绍我自己。我是XXXX学校XX级XXXX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生活,即将结束,一个新开始即将来到,等待我的是新的挑战。我是XXX,所学的专业是运营管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