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处暑的由来与习俗

Posted 节气

篇首语:忘记你是个女孩,然后像爷们一样去奋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处暑的由来与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养生之道网导读:处暑的由来与习俗是怎样的呢?处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代表着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了,而瓜果累累的凉爽秋季就要到来。那么处暑的由来与习俗是怎样的呢?处暑节气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清爽的秋季即将到来,但是关于处暑的来历,主要是与古代的农作物有关,处暑时也是古代人祭祖迎秋的时候。

一、处暑的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左河水)”,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二、处暑的民间习俗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4、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5、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6、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三、处暑节气吃什么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2、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4、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四、处署讲究膳食平衡 袪暑养身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的增多也将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故饮食上应以补气去火为主,具体到不同体质的人群,其食养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平和质: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调养应以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为主。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

痰湿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阳虚质: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调养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宜食温热的食物,如荔枝、龙眼、羊肉等。

气虚质: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调养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阴虚质: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调养应以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为主。宜食清润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黄瓜等,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

湿热质: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阳热质:此类人体格壮实、面色红润、声高气粗。调养应以生津养阴为主。宜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黄瓜、苦瓜、西瓜、梨、苹果、冰糖等。

五、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2018年处暑时间、由来及习俗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2018年处暑时间:北京时间8月23日12时9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是标志性节气,天气由热转凉

知识大全 小寒节气的由来与传统习俗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那么关于小寒的由来是什么?小寒有哪些传统习俗?小寒的来历与习俗你了解多少?  小寒的由来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

知识大全 2018年8月23日12时08分“处暑”习俗

老黄历上说:“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亦难留。”立秋与处暑是初秋的“两兄弟”,一个告诉人们“秋”来了,一个告诉大家“暑”去了。处,出也。处暑,谓炎热离开也。太阳抵达黄经

知识大全 龙眼配稀饭、吃糯米丸

处暑是秋季的节气,福州处暑的习俗多多,有吃龙眼配稀饭、吃糯米丸等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福州处暑的习俗,你不妨来看看这些习俗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福州处暑的习俗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

知识大全 处暑习俗必吃的传统食物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民间食俗多,如吃鸭子、龙眼泡稀饭、吃白丸子……这些习俗你听说过吗?处暑习俗吃什么呢?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

知识大全 处暑节气的由来

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

知识大全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习俗大盘点

  养生导读:8月23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处暑节气,天气开始转向秋凉。对于处暑的习俗,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你知道么?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习俗,这些风俗习惯我们年轻一代可不能一问三不知哦

知识大全 处暑的习俗活动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

知识大全 处暑节气养生习俗 吃盖浇饭吃鸭子泼水降温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知识大全 处暑养生吃什么 这些传统美食少不了

  处暑养生吃什么?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民间食俗多,如吃鸭子、龙眼泡稀饭、吃白丸子……这些习俗你听说过吗?到底处暑习俗吃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