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滗酒器使用指南
Posted 葡萄酒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滗酒器使用指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滗酒器(Decanter)有时也称过酒器,通常以玻璃材质制成,同时有个瓶塞。从一些现存的古董滗酒器可获知这样的事实:大约从250年前开始,直至今日,滗酒器也只有少许的修改。通常有净透的玻璃瓶身,带着把手,容量一般为1公斤,同时还附有一个与瓶身同样材质的塞子。至于外形,在技术工艺容许的条件下可作无限创作。
自从葡萄酒酒瓶的标准容量确定为750毫升(27盎司)之后,滗酒器的容量都大于这个标准量,以保留一些空间让葡萄酒与空气接触,进行所谓的“醒酒”或“呼吸”。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所设计的滗酒器相当值得留意,他们刻意扩大瓶身宽度,给葡萄酒进行“呼吸”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滗酒器的材质皆以惰性材料制造,所制造的玻璃成品属于比较高级的玻璃器皿。
使用滗酒器的目的
将一瓶葡萄酒倾注到滗酒器的过程,被称为“滗酒”或“换瓶”(Decanting)。在葡萄酒服务流程里,滗酒并非强制性的服务范畴,同时也是颇有争论性的话题。
滗酒最主要的目的,是将葡萄酒的酒渣予以分离。若将酒渣斟入酒杯内,除了有碍观瞻外,饮用时口感也会显露出苦味感、涩感。
早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在澄清净化方面尚未掌握纯熟,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都必须经过滗酒这个程序。特别是具有年份的陈年波特酒(Vintage Port)或酒渣型波特酒(Crusted Port),都有着相当显著的沉淀物。有些红酒也会有如此情形,尤其是产自法国罗讷河谷的红葡萄酒。
一些人士认为,以目前的酿酒工艺,葡萄酒经过精密过滤,几乎已将所有的葡萄残渣去除,所以滗酒行为只是多余的举措。但不知老酒或品质较优越的葡萄酒,是否也经过精密的过滤程序?
在理论上,“换瓶”和“醒酒”有助于葡萄酒与空气的接触,可促进葡萄酒的发展,进而让葡萄酒的气味逐渐圆润。不过,备受尊重的葡萄酒学教授Emile Peynaud先生认为,以酿酒学的观点而言,对某些葡萄酒进行所谓的氧化作用反而是有害的,因此他建议,只有在葡萄酒产生酒渣时,才需要做滗酒的程序,并且是在饮用前才进行,这样,品酒者才能完全掌控葡萄酒的变化。有些葡萄酒若出现瑕疵,例如带有硫磺味时,可摇动杯子,让葡萄酒与空气接触,以减弱或淡化葡萄酒原有的瑕疵。
对于完全成熟的葡萄酒而言,在饮用前才进行“换瓶”,是一项明智的举措,因为某些葡萄酒酒质较为脆弱,暴露于空气中只需数分钟,就极有可能快速氧化。某些酒龄年轻的葡萄酒,酒性比较集中,单宁与酸也较显著,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既有的原始气味也可能会逐渐消失。但是,许多宴会的主人喜欢在用餐前就将葡萄酒注入滗酒器,理由无他,宁可牺牲某一部分的葡萄酒风味,也要陶醉于从滗酒器散发出的视觉享受。
总之,是否需要进行滗酒,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无所谓对与错。
滗酒操作规范
需要进行滗酒的葡萄酒,应于滗酒前直放约1个小时,至少不得少于30分钟。若是前一天即知要上哪瓶酒,应事先将酒直立24小时,以便让酒渣有足够的时间沉淀至瓶底,这样滗酒的效果会更好。
滗酒器需确保绝对干净、无杂味。可利用照明效果优越的光源(蜡烛、手电筒、台灯)透视滗酒器,以检视内部是否符合要求。
滗酒前需准备一支蜡烛或一只小灯泡,放置于过酒时(约80~90度角)正前方、瓶颈稍后的下方,以便易于观察沉淀物的移动状况。
假如时间紧迫,无法让葡萄酒直立静止一段时间,或者葡萄酒的软木塞破裂瓦解,并已掉落瓶内,此时可使用纤维织物(如棉布或过滤咖啡的滤纸)当成过滤的物品。对于已有20~30陈年的葡萄酒,在“换瓶”时应格外小心,而且最好是在饮用前才进行。
滗酒流程
1、以左手握着滗酒器的颈部或托着底部,右手握着瓶身约三分之一处。当瓶身横倒时,瓶肩约对齐鼻子,左手高度约于胸口及腹部中间部位,右手略高于左手。
2、滗酒时两手的角度需相互配合,左手握(托)滗酒器的角度约30度,右手握酒瓶与身体约成80~90度的角度(由下往上),并互相配合适当的调整角度。
3、以瓶头1.4公分凸缘部分的下方,接触滗酒器口的内缘,使酒瓶瓶口置于滗酒器口的中央。
4、倾注时动作需轻巧,勿让酒液流出的速度过快,并注意控制酒液流出的速度保持一致。
5、当酒注入滗酒器的量约有2/3时,需稍减缓速度,通过灯光留意沉淀物移动的位置。
6、当大部分酒已注入滗酒器,而沉淀物也逐渐积留于酒瓶的瓶肩后,滗酒程序即告完成。
“醒酒”的时间
在餐厅或酒店,侍酒师通常会征询客人是否需要醒酒二、三十分钟,以便让酒的气味发展得更好,然后再进行斟酒服务。似乎有点作假,但客人喜欢,何乐而不为?
相关参考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主要为温酒器。夜光杯:唐代诗人王
醒酒器在最初发明时,只是被当作一般容器来使用。当酒从酒瓶中被倒出来时,会暂时放在醒酒器中,然后再分到各个酒杯之中。在古时候,很多醒酒器都被制作成家畜的形状,但是已经能从外观上看出是观代水晶玻璃醒酒器的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主要为温酒器。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
饮酒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青铜酒器盛行的年代,饮酒更是上流社会主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在举行的典礼或盛宴中,王侯贵族为追求奢侈、显示财富,竞相制作各种精美的酒器,使青铜酒器越做越精、越铸越大,
当然,醒酒的时间火候也与醒酒器的设计很有关系。传统的醒酒器,一般呈圆锥形或水滴形。宽大的底部令酒液充分与空气接触,而细窄的瓶口令酒香不至散失。“不过我个人会觉得,这种圆锥形醒酒器的重力分布,多少会令女
根据《汉书》的记载:"舜祀宗庙,用玉斝。"所谓的"玉斝",显然是一种专门的酒器,说明中国之有酒器的出现,应当是在大舜时代。窦苹在《酒谱》中对这一记载分析说:"其饮器与欤?然事非经见,且不必以贮酒,故予
西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体现民族传统和风俗的酒器是其重要的佐证之一。西藏最早的酒器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拉萨曲贡考古遗址出土的陶制酒杯,这些酒杯大多以夹细沙的黑陶为主,且表面经过打磨,非常的光滑,器壁上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
1650年后,西方世界的醒酒器进入了玻璃材质时代,演化至今,不仅在造型、装饰等外观上发生了改变,在醒酒器的功能,乃至于社交礼仪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17世纪,根据当时的餐桌礼仪,葡萄酒瓶是不能放在餐桌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锡器和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