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三月三”的由来

Posted 情人节

篇首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三月三”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溱水与洧水交汇的河边,一犁杏雨幽幽,三径桑云淡淡,万物萌动,春情勃发。河水对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消灾除邪的祓禊仪式,青年人在河边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戏。这时一对少年男女踏着柔软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兰花,心领神会地踱到河边,走到一起。女孩仰着头调皮地问男孩:你怎么不到那边会场上呢?男孩说去过了。女孩就说:再去一次嘛!如果先到溱水,然后再到洧水,那个场面又大又好玩呢!男孩同意了,还赠给她一束芍药花。然后拉起女孩的手,两人肩并肩说笑着向远处的花林深处走去……

这一幕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中国周朝的情景剧,让当时的采诗官记入《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

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荡漾开去。后人很重视这首诗,认为这就是“三月三”中国情人节的生活情态。因为这首诗,让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郑庄公墓附近汇合后流入双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赋予了新的意义,“溱洧”从此变为男女游乐之处或男女私情的代名词,而“洧外”、“洧津”两词也成了男女谈情结爱之处的专用语。

节日起源

清明过后“三月三”,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溱水与洧水交汇的河边,一犁杏雨幽幽,

三径桑云淡淡,万物萌动,春情勃发。河水对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消灾除邪的祓禊仪式,青年人在河边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戏。这时一对少年男女踏着柔软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兰花,心领神会地踱到河边,走到一起。女孩仰着头调皮地问男孩:你怎么不到那边会场上呢?男孩说去过了。女孩就说:再去一次嘛!如果先到溱水,然后再到洧水,那个场面又大又好玩呢!男孩同意了,还赠给她一束芍药花。然后拉起女孩的手,两人肩并肩说笑着向远处的花林深处走去……

这一幕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中国周朝的情景剧,让当时的采诗官记入《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荡漾开去。后人很重视这首诗,认为这就是“三月三”中国情人节的生活情态。因为这首诗,让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郑庄公墓附近汇合后流入双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赋予了新的意义,“溱洧”从此变为男女游乐之处或男女私情的代名词,而“洧外”、“洧津”两词也成了男女谈情结爱之处的专用语。

周朝法定恋爱节日

“自由恋爱,早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不是现代的产物,那时,人们自由恋

古代的“三月三”

爱还会受到封赏。”任振河翻开《诗经》介绍道,“中国情人节古代就有,即农历三月三。它称为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周礼》中记载,仲春之月。男女私会不会遭到禁止,而在平时没有经过媒氏的许可,私自相会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对于青年男女来说,仲春时节可以称得上的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了。[1]

由于人类繁衍和生存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古氏族人开始谋求新的发展天地,以血统为中心的古氏族社会渐渐地失去了它原有的纯正,取而代之的是以财产与居处为中心的政治社会。原来老祖母在婚姻方面的主宰,被管理团体生活的机关或政府组织所代替,新的婚姻恋爱方式出现。管理者选定万物复苏,桃花盛开的多情季节,环绕流水柔情的江河畔,组织青年男女在仲春(农历二月)至季春(农历三月)上旬聚会联欢,在歌舞、遨游中区别姓氏后,相恋相爱。

农历三月三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万物复苏,溱洧河边的姑娘与小伙子们手拈兰花,芳香四溢,他们跳着舞,唱着歌,又一个恋爱的季节到了。

一个年轻的姑娘对小伙子说:“一起去吧!”

小伙子答道:“已经去过了。”

姑娘又说:“再去一次吧。洧水之外的天地,既宽广又可以欢快地取乐。”

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尽情地游戏,并彼此互赠芍药。

这是《郑风·溱洧》中的一段记载。

“《诗经》中‘有关情爱的国风’部分,共162篇,很多地方表明了三月三为情人节。三月三这天,周天子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人祖。由于天子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月上巳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要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那个时候,恋爱是自由的,国家规定所有的年轻男女,必须到河边或田野去相亲,不相亲者有惩罚,而相亲者则给予土地。”祖籍在山西永济市蒲州镇的任振河,由于紧邻《西厢记》的发生地普救寺,他听到很多的爱情传说,也对爱情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众多的爱情传说中,他发现了三月三这个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情人节”的传说

“三月三”能成为中国情人节是有着古老传说、民间风情和官方提倡等诸多基础的。“三月三”原称上巳节,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由于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从魏晋开始就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根据这个节俗的内容,民间又将“三月三”称为三月节、三月会、情人节、定情节、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等。

据古老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当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一天也是众人游乐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日子。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既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又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繁衍与社会和谐及文明进步。此事还正式地记入了《周礼·地官·媒氏》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于是后来的“三月三”不仅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还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故事;更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怅惘情事。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节日习俗

少数民族的“三月三”

少数民族沿袭的传统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的婚姻形态也在进步和变化,但这种春天令会男女的规俗却一直延续下来,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三月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

“现在的三月三只有在少数民族才可以看得到,他们那里依然保存着最古老的自由恋爱风俗。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西部的黎族青年男女,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地来到有南洋海岛风味的山坡上,寻找爱情,庆祝恋爱。云南大理的白族青年男女,在农历三月三,在蝴蝶泉边欢聚、唱歌、跳舞、恋爱。情投意合、心照不宣的姑娘用手指挠挠男士的手心,双方便携手出入……广西壮族人民在季春三月三开展活动时,各村男女在一起跳舞、唱歌、抛绣球。玩时男女青年各一队,并各自选出队长,相距约五十米远,划出界限,相互抛接,凡是抛出界限或接不到的都算输。男女青年以此互相物色对象,为选择佳偶进行投情活动。”翻开自己的学术报告,任振河动情地说,“这些都是我们依然保存着的最古老的自由恋爱方式,但在广大的汉族地区却很少有这样的节日,这是因为在汉武帝时发生了蜕变。”

比国外早1000多年

经专家研究表明“三月三”比“2·14”早1000多年

“如今很多中国人只知道2月14日是情人节,在公元前的周朝,农历三月初三被

确定为国家法定的情人节,当天全国的青年男女都要在当地参加聚会,互相寻找中意的对象,而这个节日比公元270年2月14日古罗马的情人节要早1000多年。”研究了十几年中国古代爱情文化的74岁太原理工大学退休教授任振河说。

中国应当有自己的情人节但不是“七月七”应当是“三月三”

近些年,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有越过越盛之势,因此,许多人呼吁中国人应当过自己的情人节,于是,七月七日的“七夕”就被当成了中国的情人节,而忽略了“三月三”的存在。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情人节,但不应是“七月七”,而应是“三月三”。

首先,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关键要看它的习俗内容。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相聚欢会、谈情说爱的习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与节气紧密相关,与爱情并无直接关系。

其次,“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七月七”最早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两厢比较,“三月三”的习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

其三,春天是爱情的日子。春天的爱情,协和万物,萌动青春,情人节只有在春天的时日里才会符合自然规律;七夕则是“七月流火”之时,阳气盛极而衰,更多的是秋日里凄切的闺怨,不是完全的爱情。

其四,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不能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就想当然地把七夕当成是情人节。况且由原本两颗永远不能相会的牛郎、织女星意会成的故事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审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氛。难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献《日书》上就曾明确把牵牛、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了。

由此看来,作为情人节,“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将“三月三”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无论从节日文化内容来看,还是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认同感来看,都是既顺礼俗又符民情的一项举动。

“时下有人炒作‘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尽管有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七夕是一个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日子,是让情人们喜欢不起来的。而夏历的‘三月三’,时值清明前后,杨柳婆娑,春暖花开,帅哥靓女相约踏青,互表爱慕之情,才是最具浪漫的情人时节,人们哪有拖儿带女谈恋爱的,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情人节’是三月三。”任振河教授坚持自己的想法。

由此看来,作为情人节,“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得多,合理得多。将“三月三”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无论从节日文化内容来看,还是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认同感来看,都是既顺礼俗又符民情的一项举动。

应当保护我们传统的文化

任振河教授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如今韩国已申请了端午节,像三月三这样的节日,亚洲很多国家依然保存着很传统的习俗,这个在中国起源并发展起来的传统习俗,有可能再次被别的国家申请,保护、申遗我们传统的文化已经迫在眉睫。”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相传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农历三月三期间,民间有踏春、交友、宴宾、祭祀、欢庆、农耕的传统习俗。一、三月三为何叫上巳节人们对农历三月三的第一感觉,应该知道它是上巳节。古先秦时

知识大全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过节美食必不可少,那

知识大全 广西各民族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

知识大全 广西三月三有哪些习俗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

知识大全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说到三月三是什么节日,相信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其实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有吃地菜煮鸡蛋、乌米饭等习俗。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

知识大全 广西三月三特色美食

  广西人的“三月三”,是个重要的节日,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那么三月三吃什么呢?  五色糯米饭  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

知识大全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别称三月三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别称三月三、中国情人节、女儿节等,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下

知识大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美食有哪些

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这一天,广西人民不但有小长假,还有很多民俗活动和各种美食,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月三有哪些特色美食,一起看看吧。壮族三月三的

知识大全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在壮族人民特别隆重,相传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还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包五色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