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Posted 达斡尔族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截止2000年统计达斡尔族人口132394人。其中黑龙江省,主要集中在齐齐哈尔嫩江县、富裕县、龙江县、爱辉县;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还有达斡尔族散居在呼和浩特市,布特哈旗,海拉尔市、喜桂图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达斡尔族,主要集中在塔城县。此外还有达斡尔族散居在吉林、辽宁、北京等地。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达斡尔族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达斡尔族人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达斡尔人擅长制作桦树皮和柳编工艺品,烤烟和狍皮靴子的制作技术水平很高。
在清代时,达斡尔族人的饮食结构中,肉食占较大比重,近代转变为粮食为主。达斡尔族传统的米食主要有:“敖苏木·巴拉”(蒸干精白的稷子米饭);“希吉莫·巴达”(未蒸干的稷子米饭);“阿勒莫·巴达”(蒸干精白的荞麦米饭);燕麦米饭和大麦米饭等;达斡尔人爱吃各种肉粥,各种“拉里”(稠粥),如“西吉米拉里”、“尼吉拉里”(荞麦脐子稠粥)、“瓦日勒拉里”(用酸初乳和稷子米做的稠奶粥)。人们吃初乳粥时,须通知左邻右舍和亲友来品尝。面食主要有:“大乐巴达”(足一种浇入野禽或家鸡肉、汤的荞面压制面条,压制面条有特制的工具——“大乐”);“托古列”(牛奶面片,拌奶油和糖);“拉日斯巴达”(肉汤刀削面);“贺日克木勒巴达”(奶子或肉汤刀削面);“贺日格巴达”(肉汤拇指状荞面疙瘩)等等。这些面食中一部分可用白面加工做成。饼馍(乌图木)花样也很多,有“绰茂乌图木”(盅状荞面蒸馍)、“巴乐替乌图木”(夹有苏子馅的白面或养面烙饼)、“浩乌热乌图木”(各种面发糕)、“烤勺乐乌图木”(荞麦脐子面煎饼)等。此外达斡尔族还有各种炒面(“哈格”)和“欣特乐”(炒后碾制成的燕麦碎粒),吃时拌以糖、奶油和牛奶,这种干燥食品便于野外作业者携带,叉耐饥饿。达斡尔族糕点食品有用发酵的稷子米面和好后卷成“8”字形油炸糕,叫“希日格勒”,还有用炒熟的稷子米面和晒干的山丁子粉、稠李子粉、糖、牛油拌匀后压制成方形糕点,叫“瓦特”。
达斡尔族副食品主要有肉、奶、菜三类。达斡尔族人善猎、渔、养牲畜,故肉食来源较为丰富。达斡尔族人食肉基本不忌口,各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各类鱼皆可进食。吃肉以“手把肉”为贵,将兽、畜肉带骨大块炖煮,手执刀割食之。达斡尔族人主要吃牛奶,一般不吃马、羊奶,酸牛奶是解渴消暑的上品,鲜牛奶生、熟均可,以作米饭、面食。牛奶还可用来做各种奶制品,如奶皮、奶油、干酪等高级乳制品。
达斡尔族妇女在园田种植各种蔬菜,如豆角(菜豆)、茄子、黄瓜、白菜、萝卜、辣椒、豌豆等,以为菜食。还勤于采集各种野菜,做为补充,主要有“满给斯”(山葱)、“昂果勒”(山芹菜),“开列日”(野韭菜),“满奇”(野葱)等。其中“坤必乐”(柳蒿芽菜)尤为达斡尔族人所偏爱,春季大量采回,或当时吃或晒干贮存,以备冬春缺菜时食用。夏季采蘑菇、木耳,或鲜食或晒干备存。达斡尔族妇女还将采来的野李子、山丁子晒干碾成粉,或作为冲剂饮用,或做饼馍夹馅。达斡尔人能自己腌制各种咸菜,其中采野韭菜花碾制成上等调料,别具风味。达斡尔妇女还晒其他如豆角丝、茄子片等干菜,做为冬、春菜食。现代达斡尔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构成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传统的食品和吃法仍为绝大多数达斡尔人所偏爱、承袭,特别是在节日和宴宾待客时,“手把肉”、“坤必乐菜”是必不可少的。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关于其语意则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达斡尔语中的“达”可释为“原”、“故”,是“原来”、“过去”、“以前”之意;“斡尔”可释为“处”、“址”,是“居地”、“位置”、“地区”。这样,“达斡尔”就是“故地”之意。契丹族兴起后,向外征战,大量的契丹人随之迁居到新的地区,把留在辽河流域临潢府一带的人称为“达斡尔浅”(浅,达斡尔语为复数),后来逐渐形成对这部分人的称呼。
有的根据传说,达斡尔族的祖先萨吉尔迪汗居住在鄂嫩河上游。有一年冬天,寒冷异常,江水结冰。汗计划出征,命头朝南睡者跟随他渡过江作战。出征者,称“结达其斯恩”(“结达”,即契丹,“其斯恩”即出征)而留在原地的是头朝北睡的,有其母亲及他的六个儿子等。这些留下者称“达斡尔德呼鲁斯恩”。
还有人根据汉文史志,称“契丹本姓大贺氏”,认为达斡尔就是从“大贺氏”转音而来。“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契丹君(酋长)达呼尔氏(原作大贺氏)本族名达斡(卧)如(原址之意)”。另一解释为“大贺”这一部名,得自居地洮儿河的古称。如“《辽史》谓挞鲁河,《金史》日挞鲁古河”。
也有人认为达斡尔是从蒙古的“达鲁花赤”讹传而来。达斡尔族的语意,至今尚未有明确的解释。仅是根据达斡尔人自称的音译,汉语音译有各种写法,写成达库尔、达呼尔、达户、达古鲁、达瑚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最后定名为达斡尔民族,从此成为固定的民族族称。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小年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似。
达斡尔族布通节
布通即年三十,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达斡尔族人在节日这天上午打扫卫生,张贴年画和对联,给近亲各家老人赠送礼品。在大门外备一堆干牛马粪,晚饭之前点燃以驱散不祥之云,并往火堆上放些肉块、糕点和饺子等,求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晚餐以手把肉为主。餐后,老人用酒肉、糕点祭祖敬神,焚香叩拜。前半夜,包饺子冻贮,以便正月间随时煮食。子时,晚辈给长辈敬酒叩头,祝老人健康长寿,老人也预祝晚辈幸福。当夜爆竹声不息,灯火长明。
达斡尔族阿聂节
阿聂节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于农历正月初一举行。“阿聂”是达斡尔语音译,意为春节。
为了好好地过节,达斡尔族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打扫房屋、包饺子、蒸豆包、做宴菜,并采购过年的各类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冷冻起来,节日期间就可以吃现成的。
除夕的早晨,达斡尔族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张贴年画和对联。各家大门外的正前方,都堆起了一大堆干牛粪饼,傍晚时点燃,使整个屯子充满了和睦吉祥、安宁热烈的节日气氛。达斡尔族老年人还把大块的肉食、白摸、饺子及各种鲜美的食品抛进火堆里,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达斡尔族认为火愈旺愈好,因而各家尽量把自己门前的牛粪堆垛得又高又大。
入夜,达斡尔族各家门前都悬挂各式灯笼,有的人家还以别致的冰灯装饰门口。除夕之夜,达斡尔族人有祭祖的传统,但不设牌位,也没有神完,只是在房屋西侧的地上插上一柱香,然后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祭献给祖先的酒、奶皮、点心等,由家中老人摆放。待全家向长辈叩头辞旧岁以后,接着就到同一血缘家族的亲戚家中拜年。先到族内最年长者家中拜年,然后挨家挨户地拜,每家都得拜到。午夜一过,新的一年开始,聚在一起的达斡尔族人还得再拜一次,给长辈家挨户地拜,每家都得拜到,给长辈请安、敬烟、叩头。整个除夕之夜充满着欢声笑语,达斡尔族人民尽情娱乐,通宵达旦。
初一早晨,达斡尔族人梳妆打扮,然后向天神、娘娘神、灶神及祖神烧香叩拜,祈求庇护和恩赐,再向长辈行敬酒叩头礼,并接受老人们的祝福。第一顿年饭是吃饺子。做时或包入一根红线,意味着吃到者会长命百岁;或包入一枚硬币,达斡尔族认为吃到者会一年不缺钱花。内蒙古等地的达斡尔族人们,在包饺子时还包人八个小面团或一撮面粉,分别象征儿女满堂和心地善良。吃过迎春饺子,达斡尔族青年男女各由同辈兄长带领,逐户拜年。若某家长辈过世未满三年,晚辈拜年者要向设在南炕的灵位磕头敬烟。到外村拜年不能等到日出之后,拜年的客人一进门,就首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必备的年糕,品评糕的甜酸。若说谁家的糕最甜,就是夸谁家的人心最善。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按照传统习惯,每逢阿聂节,妇女们都要互相赠送礼物,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别包好,送给老人、亲友。从初一到初五,有些地方甚至是在整个正月里,妇女都不得动针线,否则要一年受累,过年时不得大声哭闹和呵斥,不然就会遭殃。烟,是达斡尔人待客必不可少的礼物,所以节日期间无论男女,都要先互相敬烟,以示互相尊重。
达斡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会跳舞。节日期间,“罕伯舞”则是不可缺少的节目,这种舞蹈富于变化,时而徐缓悠长,时而跳跃欢快,是十分优美的舞蹈艺术。他们还特别喜爱跳“鲁日歌乐”舞和“哈肯拜”舞。阿聂节期间,村村屯屯都变成了这两种舞蹈的大舞台,而妇女则是主角,她们往往从初一开始,一跳就是好几天。届时,年轻的姑娘和少妇们身穿绣花绸缎衣,鞋擦得很亮,头发也梳得很整齐,还戴上鲜艳的花朵,光彩照人。就连四十多岁的妇女,也穿上做新娘时穿的鲜艳衣服,在高高盘起的发髻上再戴朵淡雅的素花,风韵依旧。达斡尔族的舞蹈内容丰富细腻,朴素活泼,有挑水、照镜子、梳头发等舞姿,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她们表演的鹰舞动作,手放在身两侧,手腕上下柔和地摆动,从慢到快,似雄鹰展翅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她们且歌且舞,伴随着一声接一声的呼喊,其节奏越来越快,从而使欢乐的舞会渐渐达到高潮。跳舞时,姑娘们还将早已绣好的烟荷包悄悄地塞给心上人。小伙子若收到这种珍贵的礼物,要小心藏在怀里,并且在婚前要一直为姑娘保密。在达斡尔族的妇女中,还流行着一种独特的乐器,她们称之为“木库连”。这种乐器结构简单,但很娇贵,属个人专用,从来不借给外人。它能弹奏出各种优美的曲调,是阿聂节期间达斡尔妇女们大显身手的“武器”,也往往成为男女之间感情交往的媒介。
节日期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有打曲棍球、跳舞、唱歌、玩踩骨、玩纸牌等等。初五一过,青少年便成群结队地开始打“贝阔”(曲棍球),夜间化妆后玩模仿动物的游戏,小孩玩抱子躁骨,老人听史诗吟唱,讲故事,演唱民歌,妇女们跳“鲁日乐歌舞”,还有其他许多文体娱乐活动,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
达斡尔春节从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一个称谓。按传统说法,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达斡尔族的节日活动与这些讲究往往有关。欢度阿聂节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这天,达斡尔语叫“卡钦”。
阿聂节是达斡尔族人的春节,表达的同样是辞旧迎新的主题以及对来年美好的祝愿,其活动内容极富达斡尔本民族的传统风情。
达斡尔族卡钦节
卡钦节(元宵节)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日举行,达斡尔人认为这天是天神归界之日。
在前一天晚上,就要给天神供陈祭品,向神位烧香叩头。卡钦日,人们要穿上新装,吃手把肉或饺子等。
达斡尔族霍乌都日
正月十六举行,又称黑灰节,也叫抹黑节,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春节期间达斡尔族青年一项独特的活动,象征着快乐,健康,吉祥并预祝当年庄稼丰收。清晨,达斡尔族老人先在未起床的儿女脑门上抹一点锅底黑灰,青年们争先恐后地往自己脸上抹黑灰,也向对方脸上涂抹,意为避邪免灾、预祝来年丰收和幸福。据说这一天谁不把脸抹黑,这一年就不吉利,抹得越黑就越有福气。年轻姑娘和媳妇往往是小伙子追逐的对象,她们脸上往往被抹得黑黑的,满脸都是灰。故达斡尔人把正月十六定为“黑灰日”。人们在这一天可以尽情地相互取笑逗乐,相互勉励,共同期待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临。这种节日活动主要在青年人之间进行。
达斡尔族寒食节
清明节为寒食,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达斡尔族要前往祖先和老人坟地扫墓,烧纸、摆设供品、培土、叩头祭奠。达斡尔族端午节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端午节的清晨,达斡尔人都早起,到野外用露水擦脸,有的到河里去沐浴。达斡尔族把艾篙插在衣服上或帽子上,在屋内也到处挂上艾篙,据传此可驱虫,以免虫害,保证一年之内无病无灾。五月二十三日为马日,习俗每一屯要选一棵树,达斡尔族称为“天树”。在树下供祭,祈祷牲畜平安。
达斡尔族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这天达斡尔族要屠宰牲畜,备以丰盛佳肴,庆祝五谷丰登和牲畜兴旺,并吃酥饼和饺子,用月饼和西瓜祭神。
达斡尔族千灯节
千灯节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属宗教节日,流行于海拉尔一带达斡尔族地区。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达斡尔族人民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喇嘛寺庙去点燃。点得越多越吉利。
达斡尔族祭灶节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也是小年。晚上达斡尔族送灶神上天,供酒肉,祈求灶神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丰衣足食。
达斡尔族依尔登节
依尔登,达斡尔语,意为萨满的祭祀,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或隔年的农历三月择日举行,节期一天。
节日祭祀活动在氏族萨满家举行。举行这个节日时,达斡尔族的群众要带上酒、香、哈达、布匹等礼物到主祭萨满家里。在屋子里竖一根带有绿叶的小柳树,称为神树,上挂各位神灵的铜制假面具。
仪式开始,由陪祭萨满击鼓念咒,请神灵降临。然后引导主祭萨满,围绕“托若”(神树)跳迎神舞,舞蹈动作比较粗犷,浑身抖动,从头到脚穿戴“作法神衣”及佩饰摇摆作响。跳神分四个段落,第一段请主祭萨满的本神降临;第二段请萨满的主祭神降临;第三段请所有的神灵降临;第四段送诸神回归。
达斡尔族斡米南节
斡米南,达斡尔语,意为萨满的盛典。该节日是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属宗教节日。每隔三年的农历三四月举行。节期三天。节日的目的是向诸神献礼,为氏族灭灾求福。
第一天,达斡尔族人要带上礼品,到临时支起的“谢林格”(达斡尔语)去,先在“谢林格”内竖起两根带有绿叶的桦树,称为“格力托若”(室内神树),在距神树六丈远的南方,竖一根同样带有绿叶的桦树枝,称为“博迪托若”(室外神树)。然后,达斡尔族分别在三根神树上挂神灵的铜制假面具。仪式开始,陪祭萨满敲鼓念咒,请诸位神灵降临,之后引领主祭萨满围绕神树跳迎神舞。
第二天继续跳神。
相关参考
塔塔尔族 塔塔尔人是散居于我国新疆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其余散居在布尔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人口为4890人,塔塔尔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的先民来自中国北方突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族名是“ughur”的音译(拉施特《史集》第1卷),意为“团结”、“联合”。汉文史籍中最早见于公元4世纪《魏书·高车传》,被称为“韦绝”,系指高车部
下列饮食、乐器、传统习俗和文学作品,依次与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壮族相关的是哪一组
下列饮食、乐器、传统习俗和文学作品,依次与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壮族相关的是哪一组?A、酥油茶、巨子、青稞酒、隽、萨其马B、马头琴、冬不拉、铜钦、葫芦丝、芦茧C、那达慕大会、开斋节、雷顿节、古
中国各个民族见面时的礼节?维吾尔族在新疆各民族中,人数最多,占53%以上,无论走到哪个县,都可以见到维吾族人民。按传统习惯,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
维吾尔族的习俗(民风民俗)快!急~,维吾尔族有趣的民风民俗,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不超过20字),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周记二百字左右。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
下列为维吾尔族祖先的是_____。A、回纥B、东突厥C、吐蕃D、女真答案:A解析: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
下列依次与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有关的是:_____A、酥油茶、馓子、青稞酒、馕、萨其马B、马头琴、冬不拉、铜钦、葫芦丝、芦笙C、那达慕大会、开斋节、雪顿节、古尔邦节、泼水节D、《嘎达梅林
百问中文整理了亨丽埃特·欧热妮·热诺、克里斯蒂娜·布瓦松、罗振亚等6位讷河出生的名人明星及相关资料。1、鄂·苏日台:1940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讷河。鄂·苏日台(1940.8—)达斡尔族,黑龙江讷河人。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以下民族节日与所属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__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以下民族节日与所属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_____A、那达慕大会——蒙古族B、泼水节——维吾尔族C、赛龙舟——汉族D、芦笙节——侗族、苗族答案:B解析:“那达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