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兵器知识 控制论的诞生
Posted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现代兵器知识 控制论的诞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科学家维纳是世界公认的控制论的奠基人。他于1048年出版发行的《挖掘论》一书被认为是控制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说起维纳创立控制论学科的过程,还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呢!
那是在本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马萨诸塞州府波士顿市附近的剑桥,一家装修并不豪华的小酒店里,每月都可看到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围着了一张大圆桌饮酒、交谈。有的衣冠楚楚、西装革履,有的衣衫不整、不修边幅,让人猜不透这群人的真实身份。他们偶尔轻言细语偶尔又争论不休。交谈和争论的话题也是海阔天空、相当广泛,涉及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社会、经济等。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新颖而略显出格的,但听了使人耳目一新。
别以为这是一群年轻人在发酒疯、过酒瘾,其实是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理学家阿托罗·罗森勃吕特博士领导的关于科学方法论的午餐讨论会。讨论会的成员包括许多学科的年轻科学家,大都在本专业和其他科学领域有着广博的知识,思想异常活跃,具有独特的科学见解。该讨论会的一些积极成员,后来都成为名闻遐迩的大科学家,如诺伯特·维纳(创立控制论)、冯·诺依曼(V·Neuman)(计算机科学之父)、C.E.申农(Shannon)(信息论的奠基人)等。
正是因为积极参与这个讨论会,维纳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影响。首先,维纳认识到,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各门学科之间容易被人忽视的科学边缘(维纳称之为“科学处女地”)。控制论的创立正是他在这块“科学处女地”上辛勤耕耘的结果。其次,讨论会集中了大批的各种学科的杰出人材,讨论中往往是从不同科学领域的不同角度去谈论问题,同时也从本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别人提出的问题。这使维纳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想,融汇贯通了他自己过去在许多领域中的独特见解。再加上他本人渊博的知识,以及与几位合作者(如罗森勃吕特、别格罗以及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中国学者李郁荣博士等)的共同研究,最后才形成了控制论的基本思想。
诺伯特·维纳不仅勤奋好学,还十分聪慧。正如他自己在自传《昔日神童》中写的:“我曾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童。因为我不到十二岁就进入大学,不到十五岁就获得学士学位,不到十九岁就成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他又是一位数学家,曾经在赫赫有名的英国数学家罗素教授的影响下专攻数学,在纯数学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他成长为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却相当缓慢。他从小无书不读,家庭教育过分苛刻,使他成为一个性格奇特的人。他对数学、物理学、博物学等许多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意识,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类大有贡献的杰出人物。
相关参考
水雷,是海军的古老兵器,也是现代的常规武器。它诞生在中国。早在明代嘉靖年间,我国就用“水底雷”炸毁倭寇的舰船,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每个月的经济总收入是有限的,而要消费和支出的项目又很多,如衣、食、住、行,购买书籍、文具和其他娱乐消费等。如何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项开支,做到既满足生活要求,又能略有节余以应不时之急
人类社会进入本世纪50年代,特别是60年代以后,已越来越受到世界性的5大社会问题的困扰,即人口激增、能源短缺、资源破坏、粮食不足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如何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合理解决这些问题,使社会
教育控制论是既属于教育学又属于控制论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至今约有20年的历史。 我们说,人是生物成员之一,又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人的先天特征服从生物属性。例如遗传,通过载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把
无论是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还是现代控制理论设计一个控制系统,设计者必须事先知道受控对象的准确描述(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以及预定的性能指标,选择恰当的控制规律,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调制。然
控制论研究的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系统和各种非生物系统(如工程系统、化工系统、通讯系统、经济系统等)。所谓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件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恒温箱就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如图所
我们知道,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无需人的直接干预而完成各种生产任务,这是由于其内部有完善的通讯和反馈控制机制。同样,大千世界中存在数百万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沿着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发
与控制论其他分支比较起来,工程控制论是最早形成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也最为成熟。而其他控制论分支大多是借鉴工程控制论的分析方法,在各自领域内开展研究。工程控制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控制理论,是我国
由于人口爆炸性的激增,已给全世界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经济问题。目前,贫穷、疾病、灾害、愚昧、暴力、犯罪依然严重威胁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全世界有70%的粮食生产要受到天灾的捉弄,人类的生存问题在很
1952年12月5日,英国伦敦上空突然浓烟滚滚,黑雾弥漫,天昏地暗。许多居民感到胸闷气急、喉痛咳嗽,呕吐不止,在几天之内就有4000余人死亡。紧接着,整个英国大雾笼罩,气温逆转,又造成了数千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