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工艺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Posted 垃圾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组合工艺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其成分和性质取决于垃圾的成分、填埋时间、气候条件和填埋场设计等多种因素,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于垃圾渗滤液中CODCr的去除已有许多研究,一般多采用生物法处理,但是处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且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因而,研究开发出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微波环境技术作为一门新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下试验考察了微波辐射、Fenton法和PASS混凝法组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其最佳的工艺组合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水质

垃圾渗滤液取自兰州市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初步厌氧处理后的出水,颜色为棕黄色,有臭味,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差。水质指标为:色度=420倍,浊度=315NTU(标准浊度单位),CODCr=1420mg/L,BOD5=350mg/L。

1.2 试剂及仪器

主要试剂:双氧水(质量分数为30%,分析纯);硫酸亚铁(分析纯,试验时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PASS(自制多功能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2聚合硅酸硫酸铝,质量分数为15%左右)。

主要仪器:微波发生器;DBJ2621型定时变速搅拌器;WGZ2200型光电浊度仪;JHR21型节能COD恒温加热器;pHS23C型酸度计。

1.3 试验方法

取200mL垃圾渗滤液放入反应器中,加入适量Fenton试剂,在微波发生器中辐射一定时间,取出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投加一定量PASS进行搅拌混凝试验,静置15min后分别测上清液的浊度、色度及CODCr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H2O2质量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H2O2质量浓度决定着·OH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影响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效率。试验中Fe2+和PA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0g/L和23mg/L,调整废水初始pH值为3。0,固定微波辐射功率为400W,辐照1min,考察H2O2质量浓度对浊度、色度和CODCr去除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相关参考

组合工艺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其成分和性质取决于垃圾的成分、填埋时间、气候条件和填埋场设计等多种因素,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

组合工艺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其成分和性质取决于垃圾的成分、填埋时间、气候条件和填埋场设计等多种因素,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

组合工艺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其成分和性质取决于垃圾的成分、填埋时间、气候条件和填埋场设计等多种因素,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

垃圾渗滤液膜组合处理工艺

2011年7月1日,《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开始启用,而传统的单一生化处理法已经不能满足出水要求,人们将目光转向更为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膜分离技术主要

垃圾渗滤液膜组合处理工艺

2011年7月1日,《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开始启用,而传统的单一生化处理法已经不能满足出水要求,人们将目光转向更为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膜分离技术主要

垃圾渗滤液膜组合处理工艺

2011年7月1日,《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开始启用,而传统的单一生化处理法已经不能满足出水要求,人们将目光转向更为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膜分离技术主要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

摘要: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

摘要: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

摘要: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