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丁二醇的絮凝预处理研究
Posted 絮凝
篇首语: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3-丁二醇的絮凝预处理研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使生物法制备2,3-丁二醇的后续分离纯化过程顺利进行,研究了絮凝法预处理2,3-丁二醇发酵液。选用10种絮凝剂,以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絮凝剂、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搅拌时间等条件对2,3-丁二醇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浓度及后续萃取过程的影响,得出较优絮凝条件:以氯化铁为絮凝剂,质量浓度为23g/L,pH值5.1,温度为20—50℃,搅拌时间15min,静置2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2,3-丁二醇的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均可高达98%以上,为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奠定基础。关键词:2,3-丁二醇;絮凝;絮凝剂2,3-丁二醇,也称2,3-双羟基丁烷。该产品可用于制备甲乙酮、1,3-丁二烯、苯乙烯、香水及药物的手性载体等,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液体燃料,燃烧值可与乙醇媲美[1-2]。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有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生物法制备的2,3-丁二醇作为生物基产品,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化工原料和潜在的替代能源。但是由于2,3-丁二醇的性质特殊性,即高沸点、高黏度、高亲水性及发酵液固有的特性,从发酵液中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较为困难,成为了制约生物法制备2,3-丁二醇工业化生产的瓶颈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生物法制备2,3-丁二醇的分离纯化研究报道较少,至今未见完整的工业化流程的报道[3-9]。
本文在对2,3-丁二醇相关的必要的基础数据(液液相平衡和汽液相平衡)[10-13]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萃取与精馏耦合工艺。而鉴于发酵液中含有影响传质分离过程的蛋白质、核酸、糖分等杂质,在萃取和精馏过程中容易形成乳化而影响传质分离,必须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本文根据2,3-丁二醇发酵液的特点,选用絮凝法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对絮凝剂和絮凝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为中试及今后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品与器材
2,3-丁二醇发酵液,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
实验试剂:聚丙烯酰胺(PAM),壳聚糖(Chi-tosan),氯化铁(FeCl3),氯化铝(AlCl3),氯化钠(NaCl),硫酸锌(ZnSO4),亚铁氰化钾[K4Fe(CN)4],硫酸铝[Al2(SO4)3],硫酸亚铁[FeSO4]。实验器材:自行设计的恒温磁力搅拌器,Sar-toiusBS210S电子天平,UV762型分光光度计,GC112A气相色谱仪。
1.2 实验方法
1.2.1 絮凝操作
取调好pH值的发酵液50mL,倒入加有絮凝剂的烧杯中,快速搅拌1min以促使其溶解、絮凝,慢速搅拌养絮,静置一定时间后抽滤,滤液用来考察絮凝效果。
1.2.2 絮凝效果的比较
本研究采用絮凝率FR和蛋白去除率RP为指标来考察絮凝效果。
式中:A为610nm波长下吸光度值。
式中,m0为发酵原液过滤后的蛋白质量,mi为絮凝、过滤后发酵液的蛋白质量。RP为蛋白质去除率,蛋白质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1.2.3 2,3-丁二醇浓度的气相色谱测定
色谱柱:SE-30毛细管柱;检测器:FID;测定方法:内标法;内标物:乙醇。
2 结果与讨论
2.1 絮凝剂的选择
2.1.1 絮凝剂的初选
对10种絮凝剂进行考察。由表1可见,高分子絮凝剂与发酵液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絮凝液沉淀量少,液体黏度大,过滤困难;而NaC,lAl2(SO4)3和FeSO4的絮凝液沉淀颗粒细小,形成悬浮物,沉淀在抽滤过程中进入滤液;AlCl3和FeCl3絮凝实验结果沉淀量大,清液澄清度高,过滤效果良好。
由絮凝剂初选结果,较优的絮凝剂有:PAM+AlCl3,ZnSO4,AlCl3和FeCl3。
2.1.2 絮凝剂质量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在絮凝剂初选的基础上,分别考察ZnSO4,AlCl3和FeCl33种较优无机絮凝剂的质量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由图1和图2可见,絮凝剂质量浓度对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存在较优的絮凝剂质量浓度范围。其中以FeCl3为絮凝剂,质量浓度在21—30g/L时效果最佳。综合考虑成本和絮凝效果,选用质量浓度为23g/L的FeCl3为絮凝剂。
由絮凝剂初选和质量浓度考察可知,对于本研究中的2,3-丁二醇发酵液,以FeCl3和PAM+AlCl3作为絮凝剂效果较优。
2.2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本实验采用的是非离子型,它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产生絮凝作用,溶液pH值的改变,会影响胶粒及絮凝剂的电离度,从而影响分子链的伸展程度、溶解度以及基团的结合能力,因此体系的pH值对絮凝效果有明显的影响。由表2可见,pH值对PAM+AlCl3的絮凝效果影响明显,对FeCl3的絮凝效果影响较小。且2种絮凝剂都在pH=5.1时效果最佳。
2.3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考察了温度θ对絮凝效果η的影响。由图3可见,当温度低于20℃时絮凝效果较差,而随着温度上升,絮凝效果有所提高。可能原因是温度升高使得体系中胶体性质发生变化,促进了絮团的生成速度,而蛋白质的变性和体系黏度变化也加速了絮团的沉淀。
2.4 絮凝过程2,3-丁二醇的损失率
发酵液絮凝前后2,3-丁二醇的浓度变化率及损失率见表3。
由表3可见,絮凝后由于发酵液中杂质的减少,2种絮凝剂絮凝后溶液中2,3-丁二醇浓度都有所提高;且絮凝过程都造成2,3-丁二醇的损失,其中以FeCl3絮凝时损失率较低。
2.5 絮凝剂的种类对后续萃取过程的影响
以正丁醇、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时,分别考察了2种絮凝剂对后续萃取过程的影响。由表4可知:以正丁醇或者乙酸丁酯为溶剂,采用FeCl3絮凝时对后续萃取过程较优;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PAM+AlCl3絮凝效果较优。但总的来说,以FeCl3为絮凝剂其效果普遍较优。
2.6 絮凝剂的适用性
分别考察了PAM+AlCl3和FeCl3对5批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实验发现以PAM+AlCl3作为絮凝剂时,有一批发酵液出现黏度增大、抽滤较难的现象,絮凝效果不理想,适用性较差;而以FeCl3为絮凝剂时,5批发酵液都得到类似的结果,适用性好。
2.7 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由FeCl3作为絮凝剂时,搅拌时间t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见图4。搅拌少于15min时,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散不均匀,絮凝的小颗粒不能有效地通过架桥或电中和作用形成大的絮团;15min后,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散比较均匀,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基本没有变化。从能源损耗和确保搅拌均匀综合考虑,搅拌时间定在15min,静置20min。
3.结论
本文分别考察了絮凝剂种类、质量浓度、pH值、温度及搅拌时间等对2,3-丁二醇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浓度及后续萃取过程的影响,从10种絮凝剂中筛选出FeCl3为絮凝剂,得出最佳絮凝条件:质量浓度为23g/L,pH值5.1,温度20—50℃,搅拌时间15min,静置20min,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均可高达98%以上。
相关参考
徐玉霞1杨世刚2赵林1于连俊3(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作者简介徐玉霞,女,1981年生,硕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田化学方面的研究。
徐玉霞1杨世刚2赵林1于连俊3(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作者简介徐玉霞,女,1981年生,硕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田化学方面的研究。
徐玉霞1杨世刚2赵林1于连俊3(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作者简介徐玉霞,女,1981年生,硕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田化学方面的研究。
通過甲基橙模擬偶氮染料廢水,考察了電絮凝法處理印染廢水的效果。在廢水体積為500mL、溶液pH值為1.5~3.0、電极有效面積為6.0cm×4.6cm、极板間距為2.5cm、電解電壓為26V時,采用電
通過甲基橙模擬偶氮染料廢水,考察了電絮凝法處理印染廢水的效果。在廢水体積為500mL、溶液pH值為1.5~3.0、電极有效面積為6.0cm×4.6cm、极板間距為2.5cm、電解電壓為26V時,采用電
通過甲基橙模擬偶氮染料廢水,考察了電絮凝法處理印染廢水的效果。在廢水体積為500mL、溶液pH值為1.5~3.0、電极有效面積為6.0cm×4.6cm、极板間距為2.5cm、電解電壓為26V時,采用電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但单一絮凝剂存在一定不足。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是在单一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絮凝效果,逐渐成为絮凝剂的研究热点〔2,3,4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但单一絮凝剂存在一定不足。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是在单一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絮凝效果,逐渐成为絮凝剂的研究热点〔2,3,4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但单一絮凝剂存在一定不足。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是在单一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絮凝效果,逐渐成为絮凝剂的研究热点〔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