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居高声自远出自那首诗

Posted

篇首语: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居高声自远出自那首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居高声自远出自那首诗

《蝉》

年代: 唐 作者: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居高声自远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
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
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
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
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著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
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著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
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
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
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
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
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
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
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
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
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
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
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
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
“咏蝉”诗的三绝.

补充诗句 居高声自远---------------, 居高声自远的下句

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唐诗"鸣蝉"居高声自远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下一句

虞世南《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出自唐初虞世南的《蝉》

玉蝉居高声自远 下联

玉蝉居高声自远

流萤体小光亦微


玉蝉居高声自远

佳酿藏久味更绵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意思.诗人是谁和出自哪首诗?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两句语义双关,暗示著冠 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 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 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 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 ,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 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相关参考

知识大全 古诗文理解

古诗文理解!(1)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2)耐心研究,勤于思考。古诗文理解填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初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

知识大全 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那首诗

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那首诗?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句话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原文:老夫人命红娘领莺莺趁无人在佛堂烧香出去散心,莺莺唱到: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厅门掩重

知识大全 这首诗出自那里啊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首诗出自那里啊?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曾经是一首老歌中的一句歌词.它原本出自明朝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第十四回-西门庆这边,止是月娘、金莲、春梅,用梯子接

知识大全 古诗词“明月千里寄相思”出自于哪首诗

古诗词“明月千里寄相思”出自于哪首诗?从古到今,亲人在中秋团聚已成一种期望。虽不如春节回家团聚那么重要,而在古诗文中,中秋思亲乃至于月圆相思似乎比春节更甚一筹。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圆寄托思亲的情愫,推而广

知识大全 求《绾青丝》里的一首诗

求《绾青丝》里的一首诗!嘎嘎~~偶然瞄到这个问题,正好前两天刚看完这部小说,来凑个热闹~~如果你指的是“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这几句的话,小说里其实提到了出处呢~~是引自白居

知识大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什么诗词里的?要那首诗,还有作者,谢谢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什么诗词里的?要那首诗,还有作者,谢谢啦!!!春望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

北宋时期的《画眉诗》出自何人之手?

脍炙人口的北宋时期的《画眉诗》的作者,是我国大文学家欧阳修。其诗曰: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画眉“百啭千声”的歌唱本领,点明了

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

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_____。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

知识大全 “就让那苍白的爱情的继续”出自哪首歌

“就让那苍白的爱情的继续”出自哪首歌?歌词出自:《让泪化作相思雨》这首歌。歌手:南合文斗歌词:这是一片很寂寞的天\'下着有些伤心的雨这是一个很在乎的我和一个无所谓的结局曾经为了爱而努力\'曾经为了爱而

宋代王安石有一首诗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描写__

宋代王安石有一首诗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描写_____。A、春节B、元宵C、寒食D、重阳答案:A解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描写的是春节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