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与细颗粒物
Posted 空气质量
篇首语: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与细颗粒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要求,除了目前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外,北京市还将把细颗粒物纳入日常空气质量监测。
什么是细颗粒物?它与可吸入颗粒物有何区别?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目前我国对细颗粒物有没有监测和评价的标准?本期我们将就这些问题为您一一解读。
标准规定:当今,国际组织及部分国家已对空气中允许细颗粒物的含量作出了明确规定。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更新了关于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空气质量准则。在颗粒物的准则值中,规定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10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μg/m3。
美国:2006年9月21日,美国环保署(EPA)发布了新的颗粒物标准,将细颗粒(PM2.5)的24小时标准由65μg/m3变为35μg/m3。PM2.5的年标准仍为原来的15μg/m3。目前,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关于细颗粒物的日常监测和公众通报制度。
日本:日本环境部也制定了本国细颗粒物(PM2.5)空气质量标准。标准规定24小时限制水平为35μg/m3以及年平均限制水平为15μg/m3。除了人们不居住的工业中心或者公路系统沿线以外,其他区域必须测量PM2.5水平。虽然日本环境部没有设定时间表要求非限制地区满足标准的要求,但是指出,这些地区的PM2.5水平应当越低越好。
1.什么是细颗粒物?
定义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大气中粒径小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气溶胶)。
其来源主要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其中很多是二次颗粒物,如由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的硫酸盐颗粒、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硝酸盐颗粒等。
危害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达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而且这种细颗粒物一旦进入肺泡,吸附在肺泡壁上很难掉落,这种吸附是不可逆转的。
2.细颗粒物与灰霾天气有何关系?
当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大气的能见度就会变小,这在气象学上叫做“灰霾天”。
灰霾天气大量出现,带来能见度下降以及空气不清新。目前,灰霾天气已成为中国东部城市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灰霾天气增加明显。在珠三角地区,灰霾天气有的已经占到了全年天数的一半或是一半以上。专家解释说,造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是细颗粒物。南京市环境监测站做过这样一项调查,通过对2007年~2009年3年间大气污染物的研究发现,PM2.5的含量占到霾总量的2/3,而在非浮尘霾天时,比例高达80%~90%。也就是说,细颗粒物含量与以能见度下降为明显特征的灰霾天气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3.我国细颗粒物监测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只有3项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对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并没有大气规定标准。但有研究显示,造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正是细颗粒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细颗粒物指数的引入显得十分迫切。
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关于细颗粒物的日常监测和公众通报制度。但在国内,对细颗粒物的监测基本尚属空白,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至今仍未有法规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公布相关监测数据。另外,相对复杂的监测要求,也让许多地区裹足不前。因此,要让细颗粒物这个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现形,乃至最终改善我国的大气状况,国家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细颗粒物监测标准和监测体制。
据了解,国际上的相关指数已经成熟,但一些专家表示,引入标准不能是简单单一的,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足前期大量的研究工作。
如何减少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专家建议,遇到灰霾天气,市民应该避开空气质量差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注意开窗通风,还要增加室内湿度。
在饮食方面,宜选用清淡易消化,且富有维生素的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有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养肺的作用。当然煲些清热、滋润的汤水饮用,让自己的身体逐渐适应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则更为上策,下面介绍两款滋补润肺汤水。
莲子百合羹
用料: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去心,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芝麻木耳汤
用料:芝麻、木耳、白糖。
做法: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与用温水发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点白糖,分几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尤其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政策介绍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2010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有对细颗粒物的具体要求。
通知指出,要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开展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监测和城市道路两侧空气质量监测。加快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修订工作,完善臭氧和细颗粒物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增加相应评价指标。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细颗粒物、臭氧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
小知识
可吸入颗粒物
曾称可吸入尘、飘尘。飘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等于或小于10μm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如煤烟、烟气、雾、灰尘微粒及二次颗粒物如硝酸盐微粒、光化学烟雾等。浓度单位常以mg/m3表示。其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它在空气中滞留时间较长,易被人体吸入并可进入呼吸道,粒径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还能直接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吸入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其浓度能反映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近年来,许多国家将此作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悬浮颗粒物
飘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其粒径为0.1μm~100μm。一般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相似的滤料如石英滤膜等)连续采集24h所得颗粒物的总量作为总悬浮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由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时通过的空气总体积就可计算其体积浓度,用mg/m3或μg/m3表示。总悬浮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随来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含有硫酸盐、硝酸盐及各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和苯并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等。燃煤排烟是人为产生悬浮微粒的重要来源,地面扬尘也有一小部分贡献。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多少,反映了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程度,国内外都将其作为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监测。
相关参考
土壤淋洗是指将污染土壤按照其粒径进行分离,将粗颗粒的砾石、砂质土等与细颗粒的粉土、粘土组分分开。采用水等淋洗液对粗颗粒表面松散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冲洗,将污染物从粗颗粒土体表面转移至液相中进行集中处理,清
土壤淋洗是指将污染土壤按照其粒径进行分离,将粗颗粒的砾石、砂质土等与细颗粒的粉土、粘土组分分开。采用水等淋洗液对粗颗粒表面松散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冲洗,将污染物从粗颗粒土体表面转移至液相中进行集中处理,清
土壤淋洗是指将污染土壤按照其粒径进行分离,将粗颗粒的砾石、砂质土等与细颗粒的粉土、粘土组分分开。采用水等淋洗液对粗颗粒表面松散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冲洗,将污染物从粗颗粒土体表面转移至液相中进行集中处理,清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贾习根,在科技入户专家和挂联指导员的指导下,2011年开始尝试养殖刀鱼,同池养殖细鳞斜颌鲴,经十六个月时间的养殖,刀鱼养殖规格达到20—33厘米、体重52—147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贾习根,在科技入户专家和挂联指导员的指导下,2011年开始尝试养殖刀鱼,同池养殖细鳞斜颌鲴,经十六个月时间的养殖,刀鱼养殖规格达到20—33厘米、体重52—147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是指通过化学、物理学、数学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这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技术性工作,涉及多种技术方法、模型选择、样品采集与分析、化学成分谱的科学构建、模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是指通过化学、物理学、数学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这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技术性工作,涉及多种技术方法、模型选择、样品采集与分析、化学成分谱的科学构建、模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起大气污染带来的负面效应,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决定一天的空气质量。专家介绍,一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时间可达60%以上,也就是说,365天当中至少有
飘尘和降尘都是空气中的颗粒物。空气中的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空气中直接造成的;二次颗粒物是由空气中某些污染物和大气中的氧、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转化
飘尘和降尘都是空气中的颗粒物。空气中的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空气中直接造成的;二次颗粒物是由空气中某些污染物和大气中的氧、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