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浮沉试验数据绘制原煤可选性曲线?
Posted 灰分
篇首语: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浮沉试验数据绘制原煤可选性曲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包括灰分特性曲线(λ曲线)、浮物曲线(β曲线),沉物曲线(θ曲线)、密度曲线(δ曲线)和密度± 0.1曲线(ε曲线)等 5条曲线。
表54 某厂原煤样浮沉试验结果
密度级
g/cm3 浮沉物
浮物累计 沉物累计 ±0.1含量
占本级% 灰分% 产率% 灰分% 产率% 灰分% 密度g/cm3 产率%
1 2 3 4 5 6 7 8 9
-1.3 15.27 3.64 15.27 3.64 100.00 27.98 1.3 76.36
1.3-1.4 41.18 6.97 56.45 6.07 84.73 32.36 1.4 69.63
1.4-1.5 10.29 14.22 66.74 7.32 43.55 56.38 1.5 20.30
1.5-1.6 4.72 23.15 71.45 8.37 33.26 69.42 1.6 8.06
1.6-1.7 1.24 31.82 72.70 8.77 28.55 77.07 1.7 2.50
1.7-1.8 1.23 43.73 73.92 9.35 27.30 79.12
1.8-2.0 1.21 52.54 75.13 10.04 26.08 80.79
+2.0 24.87 82.16 100.00 27.98 24.87 82.16
合计 100.00 27.98
根据浮沉试验数据,绘制可选性曲线的步骤为:
(1)浮物曲线:由表中的第4、5列对应数据各点做平滑曲线而成,反映了浮物的累计质量分数与平均灰分之间的关系。
(2)沉物曲线:由表中的第6、7列对应数据各点做平滑曲线而成。
(3)密度曲线:各个相对密度与第4列中的各对应数字所表示的各点做平滑曲线而成。
(4)密度± 0.1曲线:由表中的第8、9列对应数据各点做平滑曲线而成。
(5)灰分特性曲线:由第3、4列两项第一个对应数据得一点,由此点向左引水平线到纵坐标为止和向上引垂线到顶部为止,得到第1个方块,此方块的面积代表相对密度小于1.3这部分煤所含的灰分重。第2个对应数据得2点,由此点向左引水平线到纵坐标为止和向上引垂线到顶部为止,得到第2个方块,此方块的面积代表相对密度为1.3~1.4这部分煤所含的灰分重。按同样的方法,得到第3、4、5、6个方块,其面积分别代表1.4~1.5、1.5~1.6、1.6~1.7、1.7~1.8、1.8~2.0这几个部分的煤所含的灰分重。各方块的面积总和代表原煤所含灰分重。取各方块右边高度的中点,划成平滑曲线,即为原煤灰分分布曲线,表示浮物或沉物产率与分界灰分的关系。
相关参考
浮沉试验可以确定煤中各级相对密度物的含量和灰分,对原煤来说,据此可以查明煤的可选性,对选后产品,可借以了解分选效果。浮沉试验进行的程序是: (1)配好重液,并用相对密度计检查,准确调节到规定的数
浮沉试验可以确定煤中各级相对密度物的含量和灰分,对原煤来说,据此可以查明煤的可选性,对选后产品,可借以了解分选效果。浮沉试验进行的程序是: (1)配好重液,并用相对密度计检查,准确调节到规定的数
(1)快速浮沉 为了及时掌握原煤可选性和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的密度组成,指导洗煤操作,应采用快速浮沉试验。 (2)煤泥水浓度 (3)湿式筛分 一般粒度微细得,其灰分高,与粗粒煤泥灰分相差悬殊
(1)快速浮沉 为了及时掌握原煤可选性和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的密度组成,指导洗煤操作,应采用快速浮沉试验。 (2)煤泥水浓度 (3)湿式筛分 一般粒度微细得,其灰分高,与粗粒煤泥灰分相差悬殊
煤的洗选效果首先取决于煤的粒度组成和浮沉组成,即取决于煤的可选性。通过对原煤可选性的研究,可以对原煤可选性的研究,可以了解该种煤是易选还是难选,并可估计各种产品的灰分和产率。易洗的原煤可以得到灰分
煤的洗选效果首先取决于煤的粒度组成和浮沉组成,即取决于煤的可选性。通过对原煤可选性的研究,可以对原煤可选性的研究,可以了解该种煤是易选还是难选,并可估计各种产品的灰分和产率。易洗的原煤可以得到灰分
(1)确定理论分选密度 假定要求精煤灰分为9.0%,那么在灰分坐标上标出灰分为9.0%(α),从α点向上引垂线分别交β曲线于1点。由1点引水平线分别交δ曲线于1′点。再由1′点向上引垂线分别交密
(1)确定理论分选密度 假定要求精煤灰分为9.0%,那么在灰分坐标上标出灰分为9.0%(α),从α点向上引垂线分别交β曲线于1点。由1点引水平线分别交δ曲线于1′点。再由1′点向上引垂线分别交密
1)计算接触线的各种负载; 2)计算并确定当量跨距; 3)计算临界跨距确定起始条件; 4)计算并绘制接触线张力曲线; 5)计算并绘制接触线弛度曲线。
1)计算接触线的各种负载; 2)计算并确定当量跨距; 3)计算临界跨距确定起始条件; 4)计算并绘制接触线张力曲线; 5)计算并绘制接触线弛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