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Posted 玉米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症状特点及危害
玉米粗缩病症状特征是玉米出苗后即可发病,玉米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病状,但新生叶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中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病株特征是色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隆起。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重生,成对生状,连同叶片症状,病株似“君子兰”植株病株根少而短,长度不足健株的1/2,易拔出。根易分叉,丛生状。根茎处变褐色,木质化。发病早的玉米无产量,发病晚的玉米产量也很低。
二、发生规律
带毒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冬小麦也是病毒越冬寄主。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没有带毒的灰飞虱在感病小麦上获毒后也把病毒传染到返青的小麦上,以后由小麦和杂草等处再传到玉米上。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个体的多少,并且与栽培条件有关,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地头、地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种抗、耐病品种。当前较抗玉米粗缩病的玉米品种有鲁单50、鲁单981、农大108等,可因地制宜地选种。
2.农业防治。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后收获前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精耕细作,作物田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适当调整玉米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合理安排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力。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病株,以减少病株和侵染源,严重发病地块及早改种。
3.药剂防治。小麦:一是播种时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大面积拌种或包衣,可用40%甲基异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以减少越冬虫源。二是结合麦蚜防治,采用麦蚜,飞虱兼治的药剂或者在防治麦蚜药剂中加入防治灰飞虱药荆进行麦蚜防治。麦蚜、灰飞虱兼活的可每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防治,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兼治。玉米:一是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二是在出苗前进行药剂防治,可每亩用10%吡虫啉10克防治,灰飞虱若虫盛期可每亩用25%捕虱灵20克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沟边防治。

相关参考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经验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症状识别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也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国内20世纪60年代初曾在河北、浙江发生。  2.世纪70年代曾在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省市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经验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症状识别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也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国内20世纪60年代初曾在河北、浙江发生。  2.世纪70年代曾在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省市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30%,部分地块甚至绝产。而灰飞虱是该病毒的传播介体。该病毒只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30%,部分地块甚至绝产。而灰飞虱是该病毒的传播介体。该病毒只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在南阳市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至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在南阳市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至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

确山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确山县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确山县西部一些乡村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

确山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确山县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确山县西部一些乡村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