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田科学施肥方法
Posted 基肥
篇首语:马看牙板,人看言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田科学施肥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前长江流域冬小麦在施肥方面普遍存在有机肥用量少、氮肥用量偏多且前期施用比例大、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生产上应改变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高产优质。
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有机无机相结合。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调整基肥和追肥的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缺磷田块适当增施磷肥或稳施磷肥,有效磷丰富的田块适当降低磷肥用量。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施肥量及方法通常亩产500公斤的田块,每亩需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5~8公斤;亩产400~500公斤的田块,每亩需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4~6公斤;亩产300~400公斤的田块,每亩需纯氮10~13公斤、五氧化二磷3~5公斤、氧化钾3~5公斤;亩产300公斤的田块,每亩需纯氮8~11公斤、五氧化二磷3~5公斤、氧化钾5公斤。缺硫地区可以每亩基施硫磺2公斤,如使用其他含硫肥料,可酌情减少硫磺用量。缺锌或缺锰的地区,可以根据情况每亩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氮肥的50%作基肥施用,50%作追肥施用;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全部作基肥施用,弱筋小麦应加大基肥比例。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或者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尿素0.5~1公斤,加水50公斤喷雾。
相关参考
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上普遍存在肥料施用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还田率低,硫、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种植密度偏低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对此,生产上应科学施肥,提高肥效。 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提
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上普遍存在肥料施用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秸秆还田率低,硫、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种植密度偏低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对此,生产上应科学施肥,提高肥效。 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提
受育秧及移栽返青期低温阴雨等不利因素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前期生长缓慢、个体生长不旺、群体质量不高。对此,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后期田管技术措施。一、坚持湿润灌溉,合理促控群
受育秧及移栽返青期低温阴雨等不利因素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前期生长缓慢、个体生长不旺、群体质量不高。对此,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后期田管技术措施。一、坚持湿润灌溉,合理促控群
长江中下游棉区氮磷肥用量偏高,有机肥施用不足,部分棉田土壤中钾、硼、锌等元素缺乏,应增施有机肥,并将有机无机相结合;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效反应,适当调减氮磷肥用量,稳定钾肥用量;土壤中缺硼和锌的棉田,
长江中下游棉区氮磷肥用量偏高,有机肥施用不足,部分棉田土壤中钾、硼、锌等元素缺乏,应增施有机肥,并将有机无机相结合;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效反应,适当调减氮磷肥用量,稳定钾肥用量;土壤中缺硼和锌的棉田,
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优良弱筋品种,播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密度控制在14万~16万/亩,少免耕机条播,行距25厘米左右,播深2~3厘米,或稻田套播。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增磷钾肥,采用氮
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优良弱筋品种,播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密度控制在14万~16万/亩,少免耕机条播,行距25厘米左右,播深2~3厘米,或稻田套播。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增磷钾肥,采用氮
小麦黏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冬季在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越冬,春、夏、秋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华北、东北等主要麦区迁移危害。20世纪60~80年代危害严重,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
小麦黏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冬季在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越冬,春、夏、秋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华北、东北等主要麦区迁移危害。20世纪60~80年代危害严重,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