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Posted 幼虫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麦穗夜蛾的发生与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文名称:麦穗夜蛾
拉丁学名:Apameasordens
分布区域:甘肃、青海
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工6一19毫米,翅展40~42毫米。前翅基剑纹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银灰色,外缘有7个小黑点,并密生缘毛。卵圆球形,初产乳白色后变灰黄色,卵面第-层有菊花形纹,第二层不规则形。幼虫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6毫米,头部深黄褐色,中央有1深褐色八字纹。背线白色。蛹黄褐色至棕红色,长18-20毫米。
为害作物:小麦、大麦、青稞和芨芨草、冰草等杂草
为害症状:麦穗夜蛾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在麦穗的花器及子房内为害,2龄后在籽粒内取食,4龄后将小麦旗叶吐丝缀连卷成筒状,潜伏其中,日落后出来为害麦粒,仅残留种胚,致使小麦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
分类属性:鳞翅目,夜蛾科
发病特点:麦穗夜蛾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和芨芨草墩下越冬。4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至5月中旬幼虫在土表作茧化蛹。蛹期1.5~2个月,羽化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日伏夜出,取食小麦花粉。卵多产在小麦第一小颖内侧或子房上,一般卵以块状产下,用胶质物粘合在一起,每块有卵7~30余粒,卵期13天左右。幼虫7龄,初孵幼虫取食花器与子房,个别有为害颖壳内壁表皮层,一般l~2头或8~9头群集在-粒麦种为害,2龄后即在籽粒内食害,4龄进入暴食期,将小麦旗叶吐丝缀连成筒状,白日潜伏其中,日落后出来取食麦粒,仅残留种胚,天亮前停食,每头幼虫可食害小麦30粒左右,幼虫为害期平均2~2.5个月。小麦收获后,幼虫转移到土表层内,并可在麦捆下继续取食,9月中旬后陆续在土中作土室越冬。
相关参考
玉米二点委夜蛾自2011年首次在我县发生为害,2011-2012年连续对我县部分田块苗期玉米造成较严重的危害。 二点委夜蛾为害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今年气象预报6月下旬雷雨偏多,有利于二点委夜蛾
玉米二点委夜蛾自2011年首次在我县发生为害,2011-2012年连续对我县部分田块苗期玉米造成较严重的危害。 二点委夜蛾为害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今年气象预报6月下旬雷雨偏多,有利于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在小麦套播的玉米田发生轻,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危害玉米苗。在玉米幼苗3-5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造成地上部玉米心叶萎蔫
二点委夜蛾幼虫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在小麦套播的玉米田发生轻,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危害玉米苗。在玉米幼苗3-5叶期的地块,幼虫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造成地上部玉米心叶萎蔫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叶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吸浆虫、粘虫、穗蚜、麦叶蜂等。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要以药剂防治为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叶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吸浆虫、粘虫、穗蚜、麦叶蜂等。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要以药剂防治为
近几年我县夏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较重,尤其是麦茬玉米,玉米根部有覆盖物此虫有隐蔽场所,害虫发生重。此虫在玉米根部啃食根系和根茎,常咬成空洞藏身其中,造成心叶萎蔫或倒伏,危害惨重。此虫与地老虎危害方式不同
近几年我县夏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较重,尤其是麦茬玉米,玉米根部有覆盖物此虫有隐蔽场所,害虫发生重。此虫在玉米根部啃食根系和根茎,常咬成空洞藏身其中,造成心叶萎蔫或倒伏,危害惨重。此虫与地老虎危害方式不同
目前,我省小麦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据近期调查,小麦穗期蚜虫在淮北北部部分地区、沿淮局部地区普遍发生。日前,省农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小麦蚜虫防治工作,实现小麦高产攻关目标。通知指出,近期要
目前,我省小麦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据近期调查,小麦穗期蚜虫在淮北北部部分地区、沿淮局部地区普遍发生。日前,省农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小麦蚜虫防治工作,实现小麦高产攻关目标。通知指出,近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