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细菌性条斑病

Posted 摄氏度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燕麦细菌性条斑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症状又称细菌性条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条状,沿叶脉扩展。
病原:Pseudomonasstriafaciens(Elliott)StarretBurkh.=PseudomonasavenaeManns称燕麦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大小1.8×0.6(um),单生、双生或链状,具极生鞭毛1―2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具乳光,圆形,凸起,表面平滑具光泽,肉汁胨液中有菌膜。KB培养基上菌落白色,不产生荧光。能利用葡萄糖、半乳糖,甘油产酸但不产气。不能利用乳糖、麦芽糖、蔗糖。生长适温30―36摄氏度,最高42摄氏度,最低5摄氏度,致死温度55―56摄氏度。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雨季,从植株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高湿的雨季利其发生和扩展。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寄主抗病力。
(3)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相关参考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怎么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俗称红叶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条斑。发病初始,先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在叶脉间扩展成黄褐色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严重时出现黄褐色大斑块,病斑表面分泌出露珠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怎么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俗称红叶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条斑。发病初始,先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在叶脉间扩展成黄褐色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严重时出现黄褐色大斑块,病斑表面分泌出露珠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近年来在广东有蔓延趋势。该病苗期始发,幼穗分化期盛发。台风雨频繁、稻田受淹或偏施过施氮肥是病害发生的环境诱因。病株叶片表面病斑初时呈半透明浸润状短条或长条斑,后变黄褐色,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近年来在广东有蔓延趋势。该病苗期始发,幼穗分化期盛发。台风雨频繁、稻田受淹或偏施过施氮肥是病害发生的环境诱因。病株叶片表面病斑初时呈半透明浸润状短条或长条斑,后变黄褐色,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细条病,是世界性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属于黄单孢杆菌属细菌,病菌多从叶片气孔侵入,在水稻任何生育期均可出现病症。病斑为短而细的窄条斑,条纹出现在叶脉间,对光观察,病斑呈现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细条病,是世界性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属于黄单孢杆菌属细菌,病菌多从叶片气孔侵入,在水稻任何生育期均可出现病症。病斑为短而细的窄条斑,条纹出现在叶脉间,对光观察,病斑呈现

谨防水稻的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此时适逢暴雨、冰雹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病害极易流行。长期灌深水以及偏施、

谨防水稻的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此时适逢暴雨、冰雹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病害极易流行。长期灌深水以及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