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Posted 土壤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稻赤枯病俗称熬苗、坐棵,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我县水稻种植区零星发生,西庄镇常年水淹田局部田块重发生。其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明显矮小,分蘖少而小,上部叶片直立与茎夹角较小,病株嫩叶颜色暗淡,通常表现为深绿色或暗绿色,病株发病多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步向上扩展,但新叶往往保持绿色,进入分蘖盛期症状最为明显,叶片出现碎屑状褐色斑点,以后逐步发展成不规则形,病株生长缓慢,根系上白根少,多为褐色,严重的田块远望如同火烧焦状。
一、发病原因:
1、缺磷钾型 长期过多偏施氮肥造成土壤缺磷钾是导致赤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中毒型赤枯 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发生赤枯病的稻株根系受到土壤中有机酸或硫化氢的影响,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机能,,如绿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插秧期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以后气温升高,土壤中缺氧,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有机酸、二氧化碳、沼气等有毒物质,使苗根扎不稳,随着泥土沉实,稻苗发根分蘖困难,加剧中毒程度。
二、防治方法:
1、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适时晒田。缺磷缺钾的可追施一定量的过磷酸钙和硫酸钾。 (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宜早施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等。缺磷土壤,应早施、集中施过磷酸钙每667m2施30kg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忌追肥单施氮肥,否则加重发病。
(3)改造低洼浸水田,做好排水沟。绿肥做基肥,不宜过量,耕翻不能过迟。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均匀施用。
(4)早稻要浅灌勤灌,及时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
(5)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促进浮萍、苔类等生物沉实,以利新根早发。
2、施用微肥。每亩施用1千克的硫酸锌作底肥效果更佳,也可以用1千克硫酸锌作追肥。发病的田块还可用5%的硫酸锌肥液进行叶面喷施。
相关参考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发生加重,一般受害田减产1-2成。该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10-15天开始发生,病程短的1个月左右,长的达两个月。症状为秧苗迟迟不返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发生加重,一般受害田减产1-2成。该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10-15天开始发生,病程短的1个月左右,长的达两个月。症状为秧苗迟迟不返
水稻经过良好的前期生长后即进入中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加强本阶段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大的关系。那么,如何做好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呢?一、适时烤田烤田一般应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敏感的时期进
水稻经过良好的前期生长后即进入中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加强本阶段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大的关系。那么,如何做好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呢?一、适时烤田烤田一般应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敏感的时期进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1、症状及发病时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1、症状及发病时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发生加重,一般受害田减产1-2成。该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10-15天开始发生,病程短的1个月左右,长的达两个月。症状为秧苗迟迟不返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发生加重,一般受害田减产1-2成。该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10-15天开始发生,病程短的1个月左右,长的达两个月。症状为秧苗迟迟不返
赤枯病是水稻分蘖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使生育期推迟,分蘖减少,穗小粒少。该病在宝应县通常为局部发生,2009年是多年来赤枯病发生最重的一年,7月中下旬集中显症,涉及的稻作方式主
赤枯病是水稻分蘖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使生育期推迟,分蘖减少,穗小粒少。该病在宝应县通常为局部发生,2009年是多年来赤枯病发生最重的一年,7月中下旬集中显症,涉及的稻作方式主